用人才把握新一线城市发展密码

2023-09-11 15:39曹承星
中国新时代 2023年9期
关键词:求职者落户杭州

曹承星

从城市层面来看,当全国人口大盘见顶,人口增长疲软,能不能抢到人、留住人,就成了未来城市竞争的关键。

随着全国范围内多地降低落户门槛政策,不少城市抢人大战愈演愈烈。

《2023上半年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显示,新一线城市正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从该报告所反映的趋势来看,新一线城市正在崛起为国内人才新战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新一线城市有望成为年轻一代追求梦想的舞台,助力中国城市发展迈入新的篇章。

新一线城市显现人才吸引力

2023年7月14日,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2023上半年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报告显示,从2017年至2022年的6年间,人才在不同城市梯队的投递占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一线城市的人才投递占比呈下降趋势,从2017年的42.0%下降到2022年的36.1%。相反,新一线城市的投递占比从2017年的29.8%上升到2022年的35.3%,逐步缩小与一线城市的差距。

报告数据揭示,2023年上半年,00后和95后求职者向新一线城市投递的占比已经超过一线城市。这一现象不仅显示了年轻人对于非一线城市的日渐青睐,也象征着中国的城市发展正在进入新的篇章。

新一线城市是在一线城市之外具有较高吸引力和活力的城市,这些城市往往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人才政策。新一线城市有哪些?2023年5月30日发布的《2023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新一线城市包括以下15个城市: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天津、郑州、东莞、青岛、昆明、宁波和合肥。

根据公开数据,尽管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了85万人,但在同一时期,15个新一线城市的人口却增加了109.49万人。从总体上看,这些新一线城市已经成为中国人口流入的主要区域。

自2017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波城市争抢人才的热潮,新一线城市尤为明显。包括武汉、杭州、郑州、西安等多个新一线城市纷纷展开了“抢人大战”,都在努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前来落户,以便获得更大的人才红利。

2022年,15个新一线城市的总人口达到了1.9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14.1%。15个新一线城市中,有13个城市2022年常住人口增长。其中,长沙、杭州、合肥、西安这4个新一线城市人口增量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位居前四。数据显示,2022年长沙人口增量达到18.13万人,位居全国第一。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新一线城市在人才吸引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报告同样揭示,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4个一线城市在人才吸引力方面牢牢占据全国前四名之外,杭州、南京、成都、苏州、武汉、无锡等城市也成功跻身2022年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十强城市榜单。

人才流动顺应市场规律,哪个城市占据了枢纽地位,就将在人才“大盘”中占有优势。同时,人才集聚亦能推动区域发展。以杭州为例,数据显示,流入该市的人才在行业分布上,IT、互联网和游戏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28.38%。近年来,杭州作为电商和互联网等产业的高地,引领着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发展。

根据“人随产业走”的基本逻辑,当下的人才流动反映了年轻人通过实际行动选择城市的现象,同时也表现了城市产业发展和转型的进程。过去一线城市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这也预示着新一线城市以及其他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正在崛起。

城市研究专家、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长牛凤瑞分析,近年来,新一线城市快速发展,逐渐缩小与北上广深的差距,人均收入水平比较高,就业机会多,而且房价等生活成本压力相对一线城市比较低,未来期望的前景比较好,而且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也很不错,吸引了更多人口流入。

“抢人”就是抢先机

其实,人才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流入新一线城市的话题并不新鲜。新一线城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新一线城市布局人才争夺战,就业机会与生活成本受到人才关注。根据58同城和赶集直招的统计数据,2022年四季度,东莞、青岛、苏州等新一线城市的求职投递量同比增长约5%。面对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高收入与高生活成本,求职者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发展势头强劲、就业机会丰富,同时生活压力相对较小的新一线城市。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第四期)数据显示,在春节后一个月的求职市场中,大部分求职者仍倾向于留在自己所在的城市等级。如果选择外地,新一线城市则成为首选目的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和五线城市的求职者中,期望去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分别为4.3%、4.1%、12.2%、16.1%和17.5%,均高于对其他等级城市的选择。

新一线城市正因具备生活便利性、相对较低的生活压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等优势,而受到当下求职者的欢迎。这些城市为求职者提供了既可接触到繁荣的商业环境,又有相对舒适的生活体验的平台。在各个城市不断地竞相发展的同时,新一线城市则更有潜力成为热门的求职和创新创业聚集地。

自2023年開始,人口流动变得更加活跃,这使得原本在人才吸引力排名中位列前列的城市在争夺人口方面竞争愈发激烈。为了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各个城市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2023年3月13日,杭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包括8个方面内容。其中提出,进一步放开学历落户门槛,已在杭州就业的35周岁以下大专学历,可在市区办理落户;4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

杭州的落户政策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在过去的4年里,杭州已经经历了数轮调整。2019年5月,杭州放宽了落户条件,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在杭州工作并缴纳社保的人才可以直接落户。这轮放宽仅持续了1年多,直至2021年10月,杭州将大学生落户门槛由专科提高到本科毕业。本科45周岁以下、硕士50周岁以下,在杭州就业并缴纳社保的人才可以落户;55周岁以下的博士可以享受“先落户、后就业”的优惠。如今,杭州学历落户的门槛可能将再次降回到大专。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表示,杭州这些年在数字经济方面成绩较为亮眼,但是怎么样进一步保持、发挥优势,怎么样进一步从消费互联网走到工业互联网、进一步推动智能智造的发展,杭州还有不少短板。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因此,对杭州来说,进一步放开学历落户、放宽技能人才落户等措施,也有利于杭州加快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被称为“最强地级市”的苏州自2020年起持续放宽落户门槛,目前本科调入档案后可申请直接落户,大专缴纳6个月社保即可落户。苏州下辖的常熟、张家港、太仓和昆山四县市落户门槛更为宽松,房迁可以落户,租房也可以落户。

近年来,很多城市都在频繁调整和放宽落户政策,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的作用。

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短期来看,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对城市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中期来看,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和发展规划等方面决定了城市的竞争力;而长期来看,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无疑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2022年,全国人口首现负增长,人口大盘见顶。在此背景下,“人口是资源而非负担”的观点逐步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经济从高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取代投资驱动成了主引擎,“人才红利”比任何时候都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抢人大战,只会中场休息,却不会停止。城市间的竞争将持续存在,各地方将进一步优化政策,提升城市吸引力,争夺更多优质人才。

“人才流动和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互相作用,人才会流向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在人口增长放缓的趋势下,各个城市都在铆足了劲吸引人才。同时,在双核多极的城市群发展框架下,未来人才也会更均衡地分布在城市体系中,以平衡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心城区和新兴城区的发展。在通过释放人才引力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城市格局变革方面,以杭州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正在持续做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如是说。

猜你喜欢
求职者落户杭州
杭州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抢人大战”待升级——“落户式抢人”或许不灵了
山农大未来农业研究院落户西海岸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民生表情
面试中的12个禁忌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海口出台积分落户新政打通保障房商品房转换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