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育人 多效赋能
——基于“美德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2023-09-12 04:34刘爱琴
中小学校长 2023年4期
关键词:家规美德校本

□刘爱琴

基于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目标,学校以校训“树美德,成全人”为德育抓手,结合培养“四心”少年的育人目标开发校本课程,从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方面整体优化校本德育模式。

一、基于校训的课程规划

(一)确定目标导向管理理念

校本课程规划需要以办学理念、教育资源、学生发展需求等基本要素为依据,建设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校本课程。因此,在启动校本课程规划前,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中心小学对自身的德育课程开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的SWOT分析,以学校课程发展现状为基础,基于美德课程建设方向,确定了目标导向的管理理念,结合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共同制订出学校德育发展的总目标,并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与个人。

(二)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学校提炼出“树美德,成全人”的校训,并以校训赋能校本课程开发,从学生美德和品格培养着手,建构起基于“美德文化”的课程,以培养“四心”少年为总目标,即培养心性纯良(内心善良)、心绪安宁(情绪稳定)、心眼明亮(能辨是非)、心行端正(品行端正)的少年。在总目标之下分设三大板块,即理智美德、人际美德与公民美德。同时,以15 种品格作为具体子目标,包括有序、专注、自信、勤俭、明辨;有礼、守时、诚信、尊重、包容;爱国、友善、责任、感恩、孝敬,从而具象化学校的“四心”少年,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

二、基于校训的课程组织

(一)课程内容板块化

根据德育内容的特点与匹配度,构建起基础课程、校本课程及拓展课程三大类别群,根据学生发展特点与学校资源进行个性化、个别化教学,做到扎根学校特色建设和发展。其中,校本课程划分了美德专题教育、生命生长课程及仪式教育、团队活动课程三大版块,同时,学校将德育活动的内容类别化、课程化,力求做到目标多元整合、内容丰富多彩。

(二)组织方式分段化

创新学校德育活动组织形式,低年段学生以体验式学习为主,中年段学生以探究式学习为主,高年段学生以项目式学习为主。例如,低年段开展文明礼仪亲子诵读;中年段让学生自主探究节俭的小妙招;高年段创设“立家规,扬家风”项目活动,让学生收集家族故事,开展我讲我家规活动,以汇报分享的形式展示成果。学生通过适合自身认知能力的方式不断加深对“德”的认知,提高学校育人成效。

(三)建立长效反馈机制

建立起课程—实践—评价—反馈长效机制,坚持“一学期一调查”反馈制度,通过问卷调查,学校在物质、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为师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让学生顺利完成由知到行的跨越。例如,在进行“美德超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调查发现了“美德超市”的奖品吸引力不足,学生不愿兑奖的现象,根据调查结果,学校对“美德超市”进行升级改造,增设班级用品区、游戏兑奖区并增加非物质性奖励、给兑奖卡安家等活动,让学生多元选择奖品并完整保存自己的美德成长档案。学校赋予奖品不同的价值和意义,比如,学生可以自用,也可以选择捐赠给孤寡老人或者给班级使用。多样、新颖的兑奖形式既提高了兑奖率,又增强了学生对物质内涵的正确认识和体验,提升了师生践行美德的内驱力和行动力。

三、基于校训的育人实践

(一)课程育人

1.分层设计课程

根据德育目标制定学校公约,对主题班会进行课时规划,对各学段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规划。一方面,推进主题班会管理制度的完善。例如,实施德育班子推门听课制度;完善问题反馈机制;扎实开展“美德捡漏”“行为捡漏”工作等。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真实体验和情感互动中内化道德认知,提升道德品质。

2.浸润式体验成长

德育要寓学于乐,在课堂中重现不同的真实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分层设计活动内容。例如,在“有礼”美德学习过程中,通过情景演绎,将校门“搬”回教室,学生对“三个礼仪”——进出校园要做到“一声招呼、一张笑脸、仪容有整”进行演练,教师逐一点评。学生以实际操练为依托,将规则落地,大大改善了校园礼仪面貌。又如,在“有序”美德教育过程中,拟定了“有序”周计划。首先,通过班会展示“有序品格精灵”花栗鼠按序拿取、物归原位的案例,引导学生建立有序及有序之美的概念。其次,通过“课堂有序”“集队有序”“集会有序”“学习有序”“生活有序”“出行有序”六个系列活动,从课中、课间、课后三个维度积极推动“有序”美德的培养。最后,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追踪,及时掌握来自学生的反馈,抓住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变化加以引导,促进品质升华,让美德留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文化育人

1.校园环境布置紧扣美德主题

学校建设梯间文化墙、美德超市、“扬美榜”和“思过榜”等,以此营造“学—做—评”一体化的文化氛围,在自由、轻松的校园环境下发展学生的良好品质。“大师姐”信箱的设立,为学生提供倾诉和表达情感的空间,助力心眼明亮、心绪安宁品质的培养。班级“美德文化墙”的设立,营造扬美砺德的班风班貌,引领班主任结合自身带班风格,凝练班风。

2.网络晨会彰显榜样作用

学校创造性地将传统的集会式讲话变为多媒体直播形式,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美德总结。在校长讲话中设立慧眼识“美”环节,讲述学生身边不为人知的榜样故事,让每一位学生的优秀事迹都能被看见和发现。道德榜样故事一方面坚定了示范者扬美砺德的信心,另一方面促使同学们萌发模仿的积极情感,产生要做该做的内驱力。

(三)活动育人

学校积极开展“仪式教育”“团队活动”等多样化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实际锻炼、情境熏陶等方式养成美好的品质。在开展“我讲身边的美德故事”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既提高了辨别、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提升了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两年,学校积极建设幼小衔接课程,在入学初期开展“萌娃闯关启新程”活动,以闯关的形式检验学生整理衣服、擦净鞋子、整理书包、打扫卫生、写好名字五项基础自理能力。活动充满趣味,深受学生欢迎,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独立、干净卫生的品质。

(四)实践育人

除研学实践外,学校还开展“以劳育德,以劳创美”主题劳动教育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动手中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与品质养成。例如,“节俭”主题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小使者”“变废为宝”等活动;“孝敬”主题活动组织“动手为家人做一道菜”;寒暑假专题活动要求每日承担一项家务;等等。

(五)管理育人

学校在物质、制度、文化等方面提供课程实施的基础保障。

一是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小组,构建全员育人组织系统。设置固定德育教研时间,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

二是建立德育导师引领模式,在关怀中教育与成长。重视道德关系的建立,认可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通过成立以家长、学校教职工、身边榜样人物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建设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关怀中培养道德情感,促进美好品质的生成。

(六)协同育人

联动家长,引导家规家风建设,开展“立家规,树家风”活动。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好人格需要从养成规则意识开始,规则意识需要从家庭抓起。“立家规,树家风”活动在家长层面,学校通过开展线上学习会、“立家规、写家书”的活动,帮助家长确立家庭规则;在学生层面,学校开展诵、记、绘、写家训以及回家书的活动,以便让每个家庭的家规都能够深入孩子内心。同时,学校开展了“扬家风,传承与践行”活动,以讲家规故事、记录践行情况等形式,提醒学生、家长要时常比照家规,做到知行合一。

构建“智慧家长”幼小衔接指导课程。利用线上见面会,对学校基本情况、办学理念、德育工作、班主任寄语等方面进行介绍,让家长与学生形成对学校教育的基本印象,激发家校共育的意识。通过派发校编的 《幼小衔接指导手册》,学校从学习适应与行为适应两个维度,指导家长提前帮助学生习得生活和学习的基础自理能力,以便学生入学后能轻松适应小学生活。

四、“美德文化”教育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

学校实施“美德存折”奖励计划,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美德,达到知行合一。全体教职工化身为美德评价员,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给予“美德币”或“待改进币”,学生根据获得“美德币”的数目到“美德超市”自主选取相应的奖励。

“美德养成卡”是以美德德目为单位制定的周行为评价表,通过直观的等级评价指引学生向良好的行为品质靠近。美德养成卡的评价标准(素养细节)与学校主题班会学习内容相呼应,形成课上课下完整的“学—做—评”体系。

(二)总结性评价

在每学期的总结会议上,由校领导颁发“美德少年”奖章和“美德家庭”奖状,让家长和孩子同台领奖,并借此机会在家校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学校为“美德少年”设计了专门的奖章,充满荣誉感的独特纪念品备受学生欢迎。

学校整合与利用校内校外的丰富资源,设置了完整的课程配套资源,以美德文化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理念,建构了长效动态的德育管理可循环运作模式及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化与特色化,真正做到德育“成全人”。学校德育工作被评为第二批“一校一案”落实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典型案例。与此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市“三名”工程的教师从9 人增至15人,不仅推动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也形成了榜样力量,带动了教师队伍素养的整体优化,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强有力的后续支持。

猜你喜欢
家规美德校本
诚实是美德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鸭子的家规
家风家规我来说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