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枳术汤联合埋线及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临床研究

2023-09-13 06:52扈小健李易蓉
新中医 2023年17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肛管盆底

扈小健,李易蓉

临海市中医院,浙江 临海 317000

盆底失弛缓型便秘(UPFS)是盆底功能障碍之一,常以便秘为首要临床症状,是指盆底肌群在排便时舒缩功能失调,排便困难的一种病证,表现为静息时盆底肌呈持续收缩状态[1]。慢性便秘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易诱发结肠癌,危及生命。UPFS 归属于中医学便秘范畴,气虚致使肠失温润,推动无力,造成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发生便秘[2]。本研究采用加味枳术汤联合埋线及生物反馈治疗气虚型UPFS,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3]制定UPFS 诊断标准。因盆底肌群紊乱所引发的排便费力感、不尽感及便意减少等症,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肛门指检表现肛管内紧张度增高,肛管括约肌异常收缩;经专科辅助检查,排除结直肠、肛门发育畸形及其他器质性疾病。

1.2 辨证标准 参考《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4]辨证为气虚型便秘。大便不畅,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及辨证标准;能按照规定接受治疗,依从性好;年龄>18 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既往有心、肝、肺功能障碍;伴有器质性病变者;肛门部有创面者;不适合使用针刺进行治疗者,如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剔除标准 中途应用其他药物治疗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要求退出者;未定时、定量口服药物者。

1.6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8 月—2022 年8 月临海市中医院收治的80 例气虚型UPFS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22 例;年龄34~59 岁,平均(50.08±7.42)岁;病程2~10 年,平均(6.13±1.28)年;体质量指数20~29,平均24.36±4.57;学历:初中及以下12 例,高中19 例,大专及以上9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23 例;年龄32~61 岁,平均(48.92±7.35)岁;病程3~12 年,平均(6.24±1.31)年;体质量指数21~33,平均24.41±4.68;学历:初中及以下11 例,高中21 例,大专及以上8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临海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L-2003-03)。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生物反馈治疗仪训练治疗。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产品型号:MLDB4S 肛肠版。操作步骤:训练前确保有可测量(盆底肌电图,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压,排便压和直肠静息压等)的指标,治疗师与患者充分沟通,让其了解整个排便生理过程。①先排空大小便;②体位:取右侧屈膝卧位,并暴露肛门,局部消毒;③直肠电极:将电极用石蜡棉球充分润滑后插入肛门约10 cm,之后将电极连接信号转换装置;④电极片:将连接好的一次性电极片贴于患者左侧大腿上1/3 外侧和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腹直肌位置;⑤取仰卧位,双脚跟相对,膝关节下垫软枕;⑥训练步骤:肌电触发电刺激,依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大电流刺激强度,再开始治疗,指导患者收缩、放松盆底肌肉,通过重复训练,加强患者对盆底肌群活动的印象,该过程持续15 min。凯格尔模板训练,该过程持续15 min。在整个过程中,治疗师需要耐心指导患者,鼓励完成治疗。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枳术汤联合埋线治疗。加味枳术汤处方:白术30 g,枳实、黄芪、党参各20 g,肉苁蓉、当归、白芍、火麻仁、槟榔各10 g,荷叶15 g,甘草6 g。腹部坠胀者,加柴胡、陈皮各10 g;头身困重者,加薏苡仁10 g;食少纳呆者,加神曲、山楂各10 g;面色晦暗、脉涩者,加桃仁10 g。每天1 剂,早晚各水煎1 次,取药汁150 mL,餐后半小时口服。八髎穴埋线治疗:①取俯卧位,定位穴位。次髎穴:双侧髂后上棘顶端处与同侧骶管裂孔(臀裂的起始点左右)顶端处的连线中点即为次髎穴。下髎穴:在臀裂的稍上方可触按到骶角,在此骶角双侧所及的凹陷即为下髎。将手指自然屈曲(四指间距离相等),中指指端置于次髎穴、小指指端置于下髎穴,此时无名指指端按于中指与小指之间处大致即为中髎穴,而食指指端置于中指上方的位置即为上髎穴。②施术部位消毒。用0.5%碘伏在选定的取穴位置,从中央由内向外侧进行环形消毒,重复消毒3 遍。术者消毒:术者双手进行肥皂水刷洗、流水洗净,采用75%乙醇或0.5%碘伏擦拭消毒,再戴上无菌手套。③套管针埋线。选取一节长度适宜的可吸收性薇乔抗菌缝线,放入一次性套管针的针管前端,随后接上针芯,再用一手拇指和食指稳固拟进针的穴位周围皮肤,另一只手持套管针刺入穴位,施以得当的行针手法,受试者出现针感后,随即推出针芯,退回针管,将可吸收性薇乔抗菌缝线埋植于穴位肌层。拔出套管针后再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10 d 为1 个疗程,2 组均治疗3 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 d。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便秘症状严重程度评分量表(CCS)。治疗前后评价患者每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排便费力感、肛门坠胀感及排便不尽感等常见便秘症状。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 分,得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②直肠肛管压力测定。治疗前后采用荷兰MMS 公司生产的Solar GI型肛肠动力检测系统检测肛门括约肌静息压、肛管括约肌最大收缩压、直肠排便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阈值。③盆底肌电信号。治疗前后采用反馈仪检测盆底肌肉肌电活力值、最大峰值、功值水平。④记录2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包含下腹部不适、头晕、腰痛、出汗等。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治疗后每天排便1~2 次,排便通畅不费力,便质转润,便后无不尽感;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后排便欠通畅,稍感费力,偶有残便感,但较治疗前情况明显好转;有效: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排便时仍需用力,便后仍有排便不尽感,偶尔仍需用通便药;无效:便秘症状与治疗前无差别。

4.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 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2 组便秘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排便费力感、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排便费力感、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评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2 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2 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总积分11.07±1.48 6.86±1.52①11.28±1.53 3.99±0.54①②组 别对照组观察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0 40 40 40排便时间2.31±0.57 1.42±0.46①2.35±0.61 0.84±0.13①②排便间隔1.22±0.60 0.93±0.22①1.19±0.58 0.53±0.14①②排便费力感2.76±0.57 1.74±0.32①2.81±0.62 0.95±0.23①②肛门坠胀感2.51±0.46 1.35±0.37①2.62±0.53 0.84±0.26①②排便不尽感2.27±0.61 1.42±0.52①2.31±0.65 0.83±0.27①②

4.4 2 组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压力比较 见表3。治疗前,2 组肛门直肠压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排便感觉阈值均较治疗前下降,最大耐受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排便感觉阈值均低于对照组,最大耐受量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2 组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压力比较()

表3 2 组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压力比较()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1 mm Hg≈0.133 kPa

最大耐受量(mL)205.16±27.18 214.94±28.05①206.03±27.24 228.85±29.16①②组 别对照组观察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0 40 40 40肛管静息压(mm Hg)86.05±9.12 79.63±8.21①86.14±10.06 72.61±12.03①②最大收缩压(mm Hg)220.03±16.53 208.54±14.57①218.57±16.41 197.96±13.02①②排便感觉阈值(mL)117.17±13.25 111.05±8.43①116.95±13.16 101.62±6.37①②

4.5 2 组治疗前后盆底肌电信号比较 见表4。治疗前,2 组盆底肌电信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盆底肌电活力值、最大峰值、功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盆底肌电活力值、最大峰值、功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2 组治疗前后盆底肌电信号比较()μV

表4 2 组治疗前后盆底肌电信号比较()μV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功值84.24±10.16 105.26±13.15①84.17±10.06 118.53±15.07①②组 别对照组观察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0 40 40 40肌电活力值10.27±1.28 14.42±1.81①10.36±1.34 16.93±2.05①②最大峰值16.47±2.51 21.37±3.52①16.53±2.57 25.74±4.15①②

4.6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有下腹部不适2 例、头晕3 例(共12.50%),观察组腰痛、出汗各1 例(共5.00%),未经特殊处理,2 d 后症状消失。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9,P=0.235)。

5 讨论

UPFS 是盆底功能障碍之一,常以便秘为首要临床症状。有学者研究认为可能与肠神经系统及中枢神经、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障碍、激素水平异常等有关[5],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起居无规律、饮食过于精细、减肥、节食及缺少运动等,均可使肠道受刺激不足,排便动作缺乏,形成UPFS。本研究采用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其主要作用有:①改善机体肛门内外括约肌两者的不协调收缩反应,重新建立起机体正常排便反射;②调节患者盆底肌电图中的异常反射活动,改善异常生理紊乱;③纠正肛管直肠的局部功能;④纠正人体耻骨直肠肌群矛盾性反射来改善梗阻性便秘的临床症状。穴位埋线是通过将可供机体吸收的生物蛋白线埋入相应的穴位,达到长效持续刺激穴位、宣畅经络、调和脏腑的目的[6]。八髎穴位于骶部,与大肠、小肠、魄门有重要联系,于八髎穴埋线起到能宣畅气机、传化糟粕、疏通二便、鼓动肠道传导的功效。

UPFS 归属于中医学便秘范畴,本病病变在大肠,以大肠通降不利、传导功能失常为主要病机,UPFS 气虚证患者多因劳伤虚损致中气受损、脾胃气虚、运化失司,腑气通降不畅,津液无以布散,治疗以补气健脾、和胃润肠、行气通便为原则。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证实加味枳术汤联合埋线及生物反馈能提高气虚型UPFS患者疗效。治疗后2 组便秘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加味枳术汤联合埋线及生物反馈能改善气虚型UPFS 患者便秘症状。加味枳术汤由白术、枳实、黄芪、党参、肉苁蓉、当归、白芍、火麻仁、槟榔、荷叶、甘草等组成,方中白术益气补脾、生津润肠,重用促进肠道蠕动以达通便之效;枳实调畅气机、行气助脾、通降胃肠,是治疗便秘的常用药,两者联合使用可增强理运气机之功效,二者为君药。黄芪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党参补脾益肺,生津养血;肉苁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四者为臣药。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火麻仁润肠通便;槟榔杀虫消积,行气;荷叶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发挥补气健脾、和胃润肠、行气通便的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水煎液对胃肠运动有兴奋作用,能调整胃肠运动、抗溃疡、保肝、增强机体免疫功能[7];枳实挥发油及水煎剂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均有显著促进作用,酸橙枳实水煎剂对离体的小鼠及兔肠管有抑制作用[8];甘草制剂有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甘草煎剂能明显对抗肠痉挛[9]。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能客观反映神经肌肉舒张收缩功能[10];直肠肛管测压是一种非侵入性、客观的检测手段,能检测肛管直肠运动和感觉功能,可以通过检测直肠肛管多种指标,客观地评价肛门直肠的功能[11]。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排便感觉阈值下降程度更大,最大耐受量升高程度更大,表示加味枳术汤联合埋线及生物反馈能改善患者盆底表面肌电水平,进而提高盆底肌力;观察组治疗后肌电活力值、最大峰值、功值水平高于对照组,表示加味枳术汤联合埋线及生物反馈能改善气虚型UPFS 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2.50%,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中药加味枳术汤未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综上所述,加味枳术汤联合埋线及生物反馈治疗气虚型UPFS 患者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便秘临床症状和肛门直肠压力,提高患者盆底表面肌电水平,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肛管盆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