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围术期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

2023-09-13 01:02程越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17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髋部

程越生

江西省九江市第六人民医院/九江市濂溪区人民医院骨科,江西九江 332005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2种骨折类型。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髋部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患病人数越来越多[1]。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是治疗髋部骨折的重要手术方式,患者术后一般都具有较好的预后[2]。研究表明,髋部骨折围术期失血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大量失血会造成术后感染、输血率及并发症发生风险升高,延长患者康复时间[3-4]。因此,如何减少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难点。目前,常规控制围术期失血量的方法主要包括尽早手术、术中给予止血药、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包扎等,这些方法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但也有一定局限性。氨甲环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纤溶药物,是近年来止血药物研究的热点,其止血原理是通过竞争性与血纤维蛋白溶酶原赖氨酸结合位点结合,抑制纤维蛋白降解,加速凝血,从而发挥其高效的止血效果[5]。本研究探讨了氨甲环酸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治疗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氨甲环酸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61~92岁,平均(65.25±4.58)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1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例;体质量43~66 kg,平均(56.28±6.37)kg;骨折至手术时间3~8 d,平均(5.74±1.43)d;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16例,Ⅲ~Ⅳ级9例。氨甲环酸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61~94岁,平均(65.08±4.11)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1例;体质量42~66 kg,平均(56.09±6.45)kg;骨折至手术时间3~8 d,平均(5.54±1.39)d;ASA 分级:Ⅰ~Ⅱ级15例,Ⅲ~Ⅳ级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骨折类型、骨折至手术时间及ASA 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或PFNA内固定术;(3)术前凝血功能正常,血红蛋白(Hb)<90 g/L;(4)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为多发性骨折,病理性骨折者;(2)有血栓形成史、既往出血性史者;(3)有相关药物禁忌或过敏史者;(4)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5)患有心房颤动,安装冠状动脉支架、心脏起搏器术后及心瓣膜置换者;(6)骨折至手术时间>3周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1002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疗小组进行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人工关节置换术采取后外侧入路,PFNA内固定术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入路。氨甲环酸组患者在术前30 min内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生产企业:山西普德药业,国药准字H14020887,规格:5 mL:0.5 g)进行麻醉诱导,剂量为1.0 g,使用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术后3~7 h再予以同等剂量氨甲环酸静脉滴注1次。对照组患者术前30 min及术后不给予氨甲环酸。术后对具有输血指征的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并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6]相关规定进行抗凝治疗。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等围术期指标及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为量筒实测吸引瓶中的血液量与纱布增加的质量之和;显性失血量为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之和;患者围术期理论总失血量为总血红细胞丢失量/术前红细胞压积。(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输血率、平均输血量(即输入浓缩红细胞量)及术后3 d 血红蛋白(Hb)水平。输血标准:患者术后Hb<70 g/L。(3)比较两组患者术前48 h及术后1、3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指标。(4)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以及头痛头晕、恶心、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 氨甲环酸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

2.2两组患者术后输血率、平均输血量及术后3 d Hb水平比较 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输血率、平均输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3 d H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输血率、平均输血量及术后3 d Hb水平比较[n(%)或

2.3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 PT、APTT、FIB、D-D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48 h及术后1、3 d的PT、APTT、FIB、D-D水平随时间而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5.360,P时间<0.001;F时间=65.140,P时间<0.001;F时间=59.332,P时间<0.001;F时间=171.560,P时间<0.001);两组患者PT、APTT、FIB水平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352,P组间=0.211;F组间=1.025,P组间=0.337;F组间=1.471,P组间=0.105);两组患者PT、APTT、FIB水平在时间和治疗方法上无交互效应(F交互=1.425,P交互=0.186;F交互=1.117,P交互=0.305;F交互=1.369,P交互=0.233);两组患者D-D水平的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27.480,P组间<0.001),两组患者D-D水平在时间和治疗方法上存在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154.770,P交互<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 PT、APTT、FIB、D-D水平比较

2.4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氨甲环酸组术后出现5例不良反应(20.00%)、2例并发症(8.00%),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不良反应(12.00%)、1例并发症(4.00%)。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 论

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其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手术是治疗髋部骨折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围术期出血量、术后输血量高是导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慢的主要原因[7]。氨甲环酸作为目前临床上重要的止血药物,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在肝脏手术、心脏外科手术、创伤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均有广泛应用[8-9]。王书元等[10]报道指出,氨甲环酸可降低股骨骨折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输血率。张生吉等[11]研究表明,氨甲环酸可降低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输血量,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可见氨甲环酸在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因氨甲环酸可造成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能引发术后血栓形成[12]。由于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较高。因此,氨甲环酸对该类手术患者治疗中是否有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如何,目前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氨甲环酸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氨甲环酸有助于减少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失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同罗湘平等[13]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表明,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隐性失血是导致术后贫血及异体输血的重要原因,而异体输血则可能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14-15]。氨甲环酸可缓解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失血发生情况,从而减少术后输血率及输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输血率、平均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Hb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氨甲环酸进行止血,可有效减少术后输血率和输血量,从而有利于降低由此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同黄永栋等[16]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前48 h及术后1、3 d的D-D水平随时间而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71.560,P时间<0.001);两组患者D-D水平的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27.480,P组间<0.001),两组患者D-D水平在时间和治疗方法上存在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154.770,P交互<0.001)。提示氨甲环酸有良好的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尽管氨甲环酸止血效果良好,但氨甲环酸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降解,促进凝血实现,因此氨甲环酸用药后可能会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48 h及术后1、3 d的PT、APTT、FIB指标比较,无组间效应(F组间=1.352,P组间=0.211;F组间=1.025,P组间=0.337;F组间=1.471,P组间=0.105)及交互效应(F交互=1.425,P交互=0.186;F交互=1.117,P交互=0.305;F交互=1.369,P交互=0.233),提示氨甲环酸对凝血因子无明显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氨甲环酸未增加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血栓及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尹志良等[17]对146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研究发现,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与未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术后均无血栓事件发生。同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氨甲环酸的应用并不会增加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血栓形成风险。

综上所述,氨甲环酸可减少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失血量及术后输血量,降低术后输血率,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结果数据可能缺乏说服力,还需在今后加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而获得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髋部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疗效观察
在对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期间用不同的氨甲环酸止血法对其进行止血的效果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髁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局部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
改良手术大孔单在髋部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