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与敢言

2023-09-14 00:27蔡丹姬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3年34期
关键词:善言黑天鹅比喻

蔡丹姬

妙文品评

敢言若火,更为重要

陈泠汐

我认为,善言若水,可洗净伤口,可填平沟壑,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敢言若火,可燃尽蒙昧,可祛除未知,是成长进步的良方。(开篇设喻,直扣善言与敢言的核心内涵及益处,水与火的比喻发人警醒、生动贴切。句式对仗,语言表达生动而富有张力。)善言是个人能力,敢言则是个人品质,对个人成长更为重要。所以说敢言若火,更为重要。(提出中心观点:敢言若火,更为重要。)

诚然,正如荀子所言“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善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说话的艺术。由史可观,善言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皆似阿喀琉斯之踵般关键。《谏太宗十思疏》的写成、烛之武退秦师的成功,皆为善言的智慧。学会善言,我们便可如水般与人相处,极少伤人,易于接近。然而,一味善言对青年个人的成长并不利。成长中的青年应当是各具个性的,而非如水般毫无棱角。(先阐述了善言的重要性,举例论证,精简有力。后转而指出一味善言之于青年成长的害处。本体与喻体的特征融为一体,让人拍案叫绝。)

因而,我以为,“敢言”之火,更能淬炼青年之个性,更能锤炼青年之思维,亦更能燃烧青年之热情。(再次强调敢言之于青年个性养成、思维形成、热情培养的重要意义。观点表述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鲁迅曾言,必须先敢于正视,才能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敢言之人必须敢于正视问题,必须拥有批判性思维。这是一个人能否进行是非判断的关键所在。“随舆论思考的人,都是耳闭目塞的人。”我们可以时常问问自己:你是敢于指出那唯一一只黑天鹅的存在的人吗?还是随大众忽视它,只看见、只谈论那一群白天鹅?你必须学会正视那只“独特”的黑天鹅。(指出敢言必须拥有批判性思维。黑天鹅的比喻是本段的神来之笔。)

除此之外,敢言之火欲熊熊燃燒,还必须有原料与柴火。“思想是自己喂养自己,而得以成长起来的。”这就要求青年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锻炼,不断地以年轻的热情改变世界。(论证更进一层,敢言需要青年不断学习、锻炼。)

当然,火的烈焰可能燎遍原野,也可能灼伤自己与他人。我们是否因此就熄灭它们呢?我们是否因此就要去掩盖它耀眼的白光,抑或是任其火星四溅呢?(辩证分析敢言的另一面,但并非骑墙,这样,中心观点的表达更加鲜明有力,连用两个反问,重申敢言的意义和价值。)

善言若水,变化万千;敢言若火,热烈依旧。成长的青年当如火般灿烂,“大胆的说话,勇敢的前行。”希望你我都拥有鲁迅所崇尚的那种勇气——“黑暗里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以水与火的比喻收尾,首尾圆融,引用鲁迅的话,深化观点。)

【江苏前黄高级中学】

技法提纯

1.精彩比喻,一线贯穿。这是一篇充满智慧与思想深度的习作,神来之笔是作者巧妙贴切的设喻。将善言与敢言比作水与火,妙在两点:其一比喻贴切自然,丝毫没有刻意雕琢之感。本体与喻体(善言之于水、敢言之于火)特征契合,本体之间与喻体之间(善言与敢言,水与火)关系契合,三言两语间,就把核心概念的内涵、益处、关系等生动形象地阐释明了;其二以比喻为由头,一线串珠,使分散的各个论证层次融为一体。设喻的巧妙之处不只是局部语句的运用、语言修辞的渲染,而是通篇论证思路均由设喻带动,打造一线贯穿的脉络句,使全篇说理通俗易懂,浑然一体。此外,“黑天鹅”的比喻也是精彩之笔。可见作者对于比喻论证的运用与驾驭能力,非一般中学生所及。

2.析理深刻,起承转合。如果说设喻的成功运用是本文精美的外衣与智慧之笔,那么作文强有力的骨架则是深刻的思想、深入的析理与严密的思维逻辑。作文论证思路清晰,起承转合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分析问题全面思辨。但所有的思维辩证,都不是简单化的二元,也不是平均化用力,而是紧扣并深化了自己的观点与选择,使重心更突出,观点更有力,析理更深刻。

3.语言精练,生动有力。本文语言生动精练,生动且富有张力。如作文开头运用两组对仗工整的比喻句,就把善言与敢言的内涵及利弊阐释清楚,表达精练干脆,观点直观鲜明。对仗的运用,使句式齐整而精练;反问句的运用,使论证更有力度;衔接词的运用,使作文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行文多用短句,语言表达则有力而自信。

课后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此前,有网友发帖表示,给孩子买的历史读物《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出现史实性错误:在讲述甲午中日海战的历史时,书中用了一张“丁汝昌投降图”。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丁汝昌,著名的北洋海军将领,他断然拒绝了日本的劝降。可在这本书里却成了投降派,确实荒唐。

有个细节值得一提,丁汝昌投降是假的,但“丁汝昌投降图”或是真的。有专家指出,此图出自甲午战争后日本绘制的《日清战争锦绘》,具体描绘了所谓“中日甲午战争的全过程”,但它是当时日本战争宣传资料的一种。

如今,涉事出版社迅速作出回应,除了承认存在插图不当问题,还表示,停止该图书的线上线下销售,全面收回销毁。

有网友说,这套丛书并非教科书,作为科普读物,只是采用时标注不够清晰,这样处理是不是小题大做了?也有网友认为必须这样做,认为给孩子读的书,尤需严谨,特别是历史书,如果不及时纠错,恐怕会误导孩子。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时评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则时事新闻类材料,适合写时评文。时评文的关键在于对事件进行评论,表达情感态度,明确观点。“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人的立场不同,其情感、态度、看法、想法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为此,我们需要站在不同对象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观照,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对事物的全面认知。一方面,要学会倾听,收集来自各方的意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另一方面,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多方面思考。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既有主要原因,也有次要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深层原因,也有浅层原因。在这诸多的因素中,我们如果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势必会影响对事物真相的把握、实情的了解、发展走势的预判以及应对策略的制定。为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统筹兼顾,又要抓住关键。审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分析材料内容,从不同对象入手,分角度概括材料中心内容(抓关键词句)。

历史读物(出版社):《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出现史实性错误,书中用了一张“丁汝昌投降图”,此图出自甲午战争后日本绘制的《日清战争锦绘》。

网友一:这样处理小题大做。

网友二:支持这样做,给孩子读的书尤需严谨。

第二步:针对中心事件,揣摩命题人的情感态度倾向,发表你的看法态度(支持赞成或反对批评)。

对出版社:批评其出现史实性错误,肯定其销毁的做法。

对网友一:不赞同销毁图书是小题大做。

对网友二:赞同儿童历史读物要严谨,探讨严谨的态度背后是什么。

第三步:明确写作任务,根据你支持或反对的理由,提炼观点。

支持出版社销毁图书的做法(态度),对待历史读物要保证史实性绝对正确,给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看法)。

【韦海清/供稿】

猜你喜欢
善言黑天鹅比喻
敢言诚可贵,善言价更高
哲理漫画
“善言”与“善行”
黑天鹅格里布
比喻
“灰犀牛”“黑天鹅”
小区里的黑天鹅
直视“黑天鹅”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