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蚊子”的启示

2023-09-14 05:15陈斌
科学24小时 2023年9期
关键词:防蚊伊蚊灭蚊

陈斌

白纹伊蚊,别名“亚洲虎蚊”

之前看到的一则关于“超级蚊子”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有国外的传染病研究团队通过对登革热多发的越南和柬埔寨两国的蚊子开展的研究发现,当地蚊子已出现变异情况,使其对常见的杀虫剂产生免疫。查阅了相关报道还发现,当地一种传播登革热、黄疸病和寨卡病毒的蚊子出现变异的比例竟高达78%,能对合成除虫菊酯这种常见杀虫剂成分产生免疫。另外一则报道则指出,有两类蚊子的雌性个体在接触到非致命剂量的杀虫剂后,会自觉规避喷洒过杀虫剂的地方。这些报道反映出一个严重的事实,那就是在自然选择之后,蚊子似乎在逐渐习得对抗人类杀虫剂的本领,这就意味着会给传染病防治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使得适合蚊子可生活的区域不断扩展,以蚊虫为传播媒介的疾病也被广泛关注和研究。较为常见的蚊媒传染病有登革热、寨卡、疟疾和黄热病等。这些疾病在全球各地间歇性地暴发,甚至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出现持续性暴发,最终引发了地方性疾病。

蚊子种类繁多,全球大约有3600种,在我国,蚊子就有370多种。我们可以将蚊子分为三大类:库蚊属、按蚊属和伊蚊属。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是后面两类。其中伊蚊可传播登革热、乙型脑炎、基孔肯雅热等疾病,有“亚洲虎蚊”之称。

传统的应对手段

为了应对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人类想出了许多灭蚊手段。

物理手段从古代发展起来并沿用至今,而且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进阶方法。在古代,人们除了用植物类药品来防蚊和处理被叮咬的红肿处之外,没有什么其他化学药品来防治蚊虫,因此把自己和蚊虫隔离开来是最佳方案。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纱窗、纱门和蚊帐。现代蚊帐的雏形最初可能要追溯到三国时期。江东夏季过于湿热,用土布做的蚊帐密不透风,相传孙权常常在夜里卷起帐子以求凉爽。赵夫人为了讨孙权开心,将自己的发丝一根一根剖开,使发丝更细,再将发丝编成网状,用粘弓弩断弦用的胶把发网粘起来,再裁剪成帷幔的形状。此外,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来诱杀蚊虫也是常见的手段。在现代,随着灯光诱杀技术的逐渐成熟,诱虫光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黑光灯、高压汞灯、双波灯等。在古代,人们只能用双手来消灭蚊子,而在现代,使用电蚊拍已经成为常态。物理方法使用方便,具有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长期使用的优点,却也有着防蚊效果实在有限的巨大缺点。

化学手段同样传承已久。虽然古代没有蚊香,但是在周朝的宫廷里,一样有负责卫生的人员采取洒灰、烧莽草、祈祷或祭祀等方式,来达到驱赶蚊虫的目的。到了宋朝,当时的人们在端午节时将浮萍、艾草阴干,然后加入雄黄,夏天的时候点着,驱赶蚊虫。再加入迷迭香、薰衣草、玫瑰香、薄荷香等香料,不仅能驱赶蚊虫,还有改善居住环境气味的效果。当时,全球各地蚊虫肆虐,东南亚人选择使用柠檬香茅草点燃后熏烤房屋,古印度人将苦楝的叶子阴干后用以驱蚊,古代罗马人则使用迷迭香之类的植物驱蚊。在宋代医书《仁斋直指》中有一种香囊的制作方法:将香橙、乳香、丁香、枫香树脂、马兜铃根磨碎,装袋挂身上,据说是当时贵族的随身驱蚊包。

在现代,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学制剂制成的蚊香、灭蚊喷雾熏蒸喷洒都是快速灭蚊的好办法,但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化学药剂中影响力最大的是1939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发现的DDT,虽然它在控制病虫害、保障农林业发展、保护人体不受蚊虫烦扰中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事实是DDT并没有让人类高枕无忧。这种杀虫剂非常难以降解,使得它在生物链中不断地聚集。高等动物处在食物链的顶端,来自各种食物的有害物质聚集起来的浓度,远远超过计算毒性影响时所考虑的量。人类想控制自然,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也在不知不觉中将毒物累积于自身。为了阻止这个灾难继续发生,全世界都开始逐渐禁止DDT的生产和使用。但是禁用DDT之后,非洲的疟疾死灰复燃,在当地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也就不可避免。到了2006年后,非洲重新使用了DDT,疟疾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一些科学家建议,政府应选择更有效的杀虫剂来对付蚊子,也可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以避免蚊子形成免疫抗性,但事实是早就有各种各样的研究显示,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生物防蚊灭蚊作用通常较小。家里如果有水培植物,在夏季多多少少总会有蚊虫滋生,这个时候要是养上几条食蚊鱼,天然无污染、安全,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与时俱进的防蚊手段

除了传统的防蚊手段外,科学家也想出了更与时俱进的方法,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就是给蚊子做绝育手术。最初的时候,科学家利用紫外线辐射让雄性蚊子不育,再把它们放到野外,让其与雌性蚊子交配后无法产生后代。但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被紫外线照射之后的雄性蚊子就像生了一场大病,虚弱到难以吸引野外雌性蚊子,效果并不理想。第二类是让感染上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蚊子与未受感染的雌性蚊子交配,产生“胞质不融合”现象,让蚊子卵无法存活。实验效果据说还不錯,相关的报道也不少。第三类是当前研究中最有争议的,就是给蚊子做转基因手术。原理也很简单,只要把蚊子里面传染登革热病毒的基因改造一下就可以了。美国科学家向冷冻的埃及伊蚊体内注射一种变异的Sinbis病毒,试图改变伊蚊体内生成蛋白质的方式,制出一种阻止登革热病毒复制白蛋白。这会不会是蚊子传染疾病的终极解决办法呢?然而,相关的实验已经在巴西进行过了,结果失败了。在最初的蚊子数量下降的同时,又出现了基因变异的蚊子,它们获得了更强大的抗药力。也就是前文说到的抗药性更强大的蚊子。

把蚊子彻底消灭可以吗

在上科普课的时候,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蚊子这么可恶,那把它们全部消灭,可以吗?这里就牵涉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完全消灭它们?要消灭所有的蚊子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是人类很难让老鼠、蟑螂和苍蝇灭绝一样。

另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蚊子灭亡了,以蚊子为食的青蛙和一些鱼类也会受到影响——前者主要以蚊子为食,后者以蚊子的虫卵为食。蚊子灭亡将会影响到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除此之外,蚊子消失了,也会有其他的物种填补它们所在的生态位,所造成的影响一样不小。

人类和蚊子的共存关系其实已经很久很久。既要灭蚊,又不能过度;既要防护危害,又要合理杀伤,因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是最终的答案。

猜你喜欢
防蚊伊蚊灭蚊
灭蚊趣事
动物防蚊有妙招
人类防蚊有妙招
羟哌酯驱蚊液和柠檬桉醇驱蚊液驱避白纹伊蚊的效果对比
郑宇婷等发表于本刊2021年37卷第2期《利用ssr标记浅析云南登革热重点地区埃及伊蚊种群遗传特征》一文的勘误
云南省边境地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孳生特征调查*
动物防蚊有妙招
夏日防蚊
葫芦女侠灭蚊记
妈妈的“灭蚊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