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023-09-15 02:28云南省农业机械推广站余红斌牟彦杰
农机科技推广 2023年6期
关键词:插秧机施肥量机具

○云南省农业机械推广站 余红斌 邓 庆 牟彦杰

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农机购置及应用补贴政策的支持作用,积极开展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示范,取得良好的示范推广成效。所谓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就是在机插秧作业时,采用与插秧机配套的侧深施肥装置同步完成开沟、施肥、覆泥等作业,把肥料定位、定量、均匀地施入秧苗一侧的泥土中,施肥深度40—60mm,肥料与秧苗距离30—60mm。

侧深施肥装置是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应用的关键装置,按排肥方式可分为气吹式、螺杆输送式,目前云南省主要采用气吹式施肥。

一、推广措施和成效

1.项目带动,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在2018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项目实施县开展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的技术路线和推广模式。曲靖市麒麟区先后引进了上海矢崎、湖北永祥2FH-1.8A(F6)型等侧深施肥装置,当年试验面积300 余亩,取得初步成功,2021年示范面积逐步扩大到1000 亩。2021年省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建设中,楚雄州牟定县农机推广站引导两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侧深施肥装置2 台,与6 行水稻插秧机配套使用,2021年和2022年累计完成试验示范面积1450 亩,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受到当地农户接受和欢迎。

2.宣传引导,促进技术推广应用。2020年云南省加大对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购置补贴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宣传力度,在曲靖市举办全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培训班,现场展示了多个型号的侧深施肥装置。加上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水稻侧深施肥机具保有量逐年增加,应用区域扩大至麒麟区、马龙区、禄丰市、姚安县、景洪市、勐海县等地。据统计,全省目前已推广侧深施肥装置22 台,以2FH-2.4A(F8)、2FH-3.6A(F12)、2FH-1.8A(F6)等机型为主。

3.省肥省工,推广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对牟定县等示范点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与传统人工撒施肥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一是施肥更加精准,肥效利用率高,可有效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具有秧苗返青快、分蘖快、分蘖均匀、秧苗长势壮,成穗率高等特点。二是节肥增产。传统施肥方式每亩需施化肥50kg,而使用侧深施肥技术每亩只需施用化肥35kg,每亩可节肥15kg(约30%)。在同等施肥条件下,亩均增产30—50kg(约5%—10%)。三是省工。扣除辅助用工外,使用侧深施肥技术较传统人工撤施方式,每亩仍可节约0.5 个用工量,平均每亩可节约人工费用15 元。

二、存在的问题

在试验示范推广中,机手普遍反映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排肥管容易堵塞。目前主要采用复合肥,施肥过程中肥料容易粘结成饼,造成输肥管堵塞。如遇到阴雨天,堵塞情况更加严重。二是导致插秧机作业效率降低。以6 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为例,不带侧深施肥装置,通常情况下每天可插秧20—30 亩;但加装侧深施肥装置后,每天仅可完成15—20 亩的作业面积,作业效率至少降低5亩。究其原因,主要是作业途中添加肥料需花费一定时间,如果还存在排肥管堵塞等情况,排除堵塞故障还会增加2 小时的辅助作业时间,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机插秧作业效率降低。三是增加辅助用工。侧深施肥技术与传统人工肥料撒施相比,可显著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作业用工。但与不带装侧深施肥装置的机插秧相比,会增加一个观察是否排肥的人工,这种情况在推广应用初期较为明显。

三、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的建议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作为推进水稻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措施,在云南省具备了进一步推广应用的良好条件。在政策支持方面,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绿色农机具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为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等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机插秧方面,全省水稻机插秧推广应用面积突破60 万亩/年,水稻插秧机数量已达2600 余台,其中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已突破500 余台,且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得到了农机合作社的认可,为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奠定了物质基础。在侧深施肥装置供给方面,从全国鉴定信息平台查询,侧深施肥装置获得农机推广鉴定证书的产品有104 余个,选择余地大,能够满足推广需要。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效应,进一步优化水稻插秧机及侧深施肥装置分类分档及补贴额度,提高对水稻高速插秧机配套侧深施肥装置的补贴力度;探索实施农机作业补贴,引导水稻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社等应用主体采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进一步扩大侧深施肥推广应用面积。

2.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开展示范区建设。在水稻机插秧推广应用较好的水稻产区,依托农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机一线“土专家”,积极开展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典型引路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机具对比试验,遴选作业性能好的机具及适宜肥料,收集第一手技术参数,逐步形成可推广、可复制、本土化、区域性的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模式。

3.加强技术培训力度。通过举办机具现场演示观摩会、田间日等形式,开展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现场演示验证活动,展现不同机具的作业性能及特点,帮助应用主体选择先进适用的机具。加强对机手操作培训,让机手熟练掌握肥料、施肥量、机具结构、维护保养等技术知识要点,提高机手熟练、规范操作机具的能力,确保农户有好机用、用好机。

4.因地制宜推广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一是结合地方实际,合理选择机具。建议选择技术先进、施肥量可调节、智能化程度高、售后服务好的侧深施肥装置,确保各行施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施肥深度合格率以及株肥侧距合格率等方面达到国家、行业相关标准。二是肥料选择及施肥量的确定,要结合水稻品种、施肥方式、肥料品种、土壤肥力等情况,综合确定满足水稻稳产高产的合理施肥量。侧深施肥装置宜采用缓释肥等颗粒状肥料,含水率不超过12%,直径2—5mm,要求不粘结、硬度高、不易碎,作业时不易潮解。建议选用宜机化的专用肥料,肥料含水率、颗粒直径、硬度等需满足侧深施肥装置正常作业要求,确保机具作业时排肥管不发生堵塞,提高机具作业效率及施肥效果。三是确保作业质量。采用适宜的耕整田方式,要田面平整,泥脚深度不超过300mm,水深10—30mm,田块高差不超过30mm;机插秧作业质量应满足伤秧率≤4%、漏插率≤5%、漂秧率≤3%、插秧深度合格率≥90%的要求;同步侧深施肥作业应施肥均匀、无漏施,施肥深度40—60mm,肥料与秧苗距离30—60mm。

5.加强产推用合作。鉴于目前侧深施肥装置全部从外省引进的实际,在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中,应创新推广机制,推动形成“推广部门+农机(化肥)生产企业+使用主体”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农机制造、化肥生产企业的技术交流,共同解决侧深施肥装置推广应用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提高机具的适应性、可靠性。

猜你喜欢
插秧机施肥量机具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超智能插秧机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
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技术
水果红薯无土高产栽培的最佳施肥量研究
省工棉2号最佳种植密度及最适施肥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