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云村里留云酒

2023-09-15 16:27韩丽晴
莫愁·小作家 2023年9期
关键词:酒坊狗子酿酒

大门往两边一推开,酒香满头满脸扑过来,就近掀开一口大瓦缸的盖子,缸里酒色清澈见底,接连掀开几口大瓦缸,全都是一样的清澈,全都是一样的浓香萦绕。老板根宝舀起小半勺白酒,说:“你嘗尝这酒,60度,香啊。”

我壮着胆接过勺子,沾了沾嘴唇,立马感觉刺激的麻辣。这种刺激,令我觉得分外有趣,饮酒不同于别的饮食,不为果腹,本就是怡情之物,再加上这村居民舍,这手工作坊,这传统匠人,都给留云酒增添了浓烈的情趣。根宝说:“我们村子里,没有污染,土地好,水质好,种出的庄稼好,一百斤糯米产五十斤酒,质量肯定是上等的,尽管放心好了哇。”

在距离南京五十分钟车程的留云村里,留云酒尚不为外界所熟知。以前听人讲过留云酒,以为进了村便到处酒香四溢、酒幡飘展,实际看到的情形却不是这样。绿树环拥着乡村小径,不时见到掩在绿荫深处的星星点点的水塘,那水塘如同油画一样的意境,但纵情四望,根本看不出这是一处产好酒的地方,只是江南一座安逸的村庄罢了。

居民集中的地方,儿童就多了起来。他们三三两两地追逐嬉闹,其中两个三四岁的孩子追着一条黑色的小狗子奔跑,狗子鼓足了劲往前奔,看到孩子停下来,狗子便也停下来,小孩子玩性大,过一会儿便忘记了狗子,狗子不依,复返到孩子们跟前摇头摆尾,直到孩子们掉过头来追它,狗子才又撒开四蹄往前跑,狗子的顽皮劲儿不比孩子们的少呢。我不由得想起古诗“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宋朝人写的,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这种孩童的快乐古人与今人却惊人相似。可见,任岁月催人老,对闲适生活的渴望却不会丢失半分,代代相传。

留云村里有许多小河小沟,散落在庄稼地中间,水面丰沛清澈,有时倒映着天上的流云,有时倒映着岸边的杂树杂草,站在一座小桥上,也看到了倒映在水中的人影,一瞬间生起一阵揽镜自照、不胜唏嘘的苍茫,流水像是比自己更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心里一阵发虚,像怕被人窥得什么心思,便疾疾地离开了。

在离河不远的地方,路边的电线杆上高高地挂了块铁皮板,写着“酒坊”两个大字,留了一个叫李根宝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这是我在附近几个村子里看到的唯一具有商业意识的广告牌。曹山旅游发展公司汤董事长数次跟我说起留云酒,我记得他当时的自豪。

于是,我打根宝老板的电话,他响亮而爽快地喊着,你来,往前走,绕过大树就到了。

毫不费力就找到了酒坊。酒坊也是一处民房,处于一片民居中,远远近近传来鸡鸣狗吠,有一中年男子从屋中出来,迎面相问:“你是买酒的啊?”来人就是广告牌上的李根宝了,他的相貌与名字一样朴实,有种村庄式的气派。

说着话,根宝领着我去看储酒的酒坊。他推开吱呀作响的两扇木板门,说:“这大门平时是锁着的,有人来买酒,才打开,屋子里干净得很,狗啊猫啊鸡啊一只进不来。”

酒坊完全是乡村做派,包装有种粗暴的豪横,我买了两大桶带回城里,一桶白酒,一桶黄酒,每桶10斤重的酒拎在手上很得劲。回来以后,这20斤酒在不同场合给我挣来许多乐趣,每有朋友聚会,我便用瓶子装一点带上,一瓶装满正好二斤。每每喝到兴致高起来,大家便要我说说留云酒的故事。我说偶遇一村庄,村庄里自古以好米好水酿酒,就这么多。我说这留云酒啊,是跟大地距离最近的酒,是粮食的精华,这已经是最好的故事了。大家不语,只是端起杯子,递到鼻前闻一闻,再认真地抿一口,说:不错,香,爽口。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乡村里有许多宝物不为外界所知,留云村里的山芋又大又粉,随便一个都有二三斤重,不打农药不施肥,完全靠着土地自带的肥力长大。但守着许多这样的宝物,农民也只能自给自足,发不了家致不了富。根宝曾说,我们村里有许多好东西,到不了城里人的饭桌上哇。

巧了,在当地文旅局的推荐下,我后来结识了留云村里另一酿酒人家余氏。本想去余家看看,不巧的是,正逢初夏,余家夏季不做酒,说不利于酒的发酵。各行都有规矩,守得规矩,总能做出好东西。

余家年轻的老板在外做建筑生意,酒坊由父母亲打理。余老板说,酿酒用的酒曲是自己做的,院子里有一口古井,水甜,几年前淘深了一些,出水更清了。余氏的留云酒就是用这口井里的水酿的。余家祖祖辈辈以种粮为生,每年下半年,水稻收上来后,在村里的磨坊脱去谷壳,加工成大米,就可以做酿酒的准备了。酒缸、作坊都得用石灰水消毒。年年酿酒,但每年自是有些不一样的心情,酿酒的手艺是祖传的,技术是成熟的,但粮食的收成、天气的变化都会影响酒的质量。“真正做酒的人,连心情都要收拾得妥妥帖帖的,这才对得起粮食,才能做得出好酒。”余家年轻的当家人说。

留云酒的来历,并不传奇,但正因为家常,所以添了份亲近。村里有条留云河,每到冬天农闲时,男劳力就要去挑河,俗称“出河工”。挑河是份出大力流大汗的苦活,胃里寡,嘴里淡,身上的劲给堵在毛孔里使不出来,这是男人们身体里缺火气了。余老板的伯伯会做酒曲,所以就酿酒给挑河的人分着喝。物资匮乏,即使嘴里嚼的是农家的山芋干,这种最粗糙的食物只要一遇上酒,也能让人从舌尖到胃都兴奋起来,浑身往外冒热气,冒大劲儿。这种自酿的白酒,能抗寒、解馋,缓解人的思乡,像在自家厨房里吃妈妈煮的饭食。慢慢地,每年秋冬酿酒成了余家的一种习惯,一直传到现在。2003年,留云村出面给酒注册了商标,常用汉字三千多个,但留云村的酿酒人给自己所酿的酒取名时,选了三个亲切到血脉里的汉字:留云酒。

多年下来,留云酒虽说口碑不错,但也有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也是根宝老板和余老板的共识,那就是缺少统一的定位,没有产品意识,根宝的留云酒以居家销售为主,余氏的留云酒也只在附近的镇上有少量经销,村民们会带着瓶瓶罐罐上门来打酒。

近日,听根宝说,留云酒已经申请溧阳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昨天,我们在市里做展览,晚上六点多钟了,市委书记还来我们展位前参观呢。”根宝的语气里有兴奋,有自豪。我问他,酒的销路怎么样了?他说:“光我一家的留云酒,一年就能销售十几万斤,我们的包装好看多了,有文化啦!”他还说:“经常有领导来看我的酒坊,喜欢到我们村子里来的人越来越多,来的年轻人也比以前多了,你什么时候再来看一看呢,比以前更好了哇。”

江南有上好的稻米,物资富足,会酿酒的人不在少数,像北方人会蒸馒头包子,都是过日子的手艺。我喜欢留云酒,相比于酒的味道,我更喜欢留云酒隐在山里不声不响的姿态。这年头,多少村子、产品都喜欢给自己安上一个不凡的身世,搞得像是跌落在人间的神品。留云酒,挑河的农民喝的酒,自始至终没有改掉这个说法,想想这个来历,我就喜欢。就像我在留云村的小桥上,看到的水中的倒影,我那怕被人窥得的心思,无非是希望有一处归隐的乡村,种地,流汗,吃粗茶淡饭,读无用之书,晚上与星月相互凝视眺望,何其之美。无论村子,酒或者人,诚实地让人看到来历,才是最好的取信于人的方式。

想起白居易当年喝酒,还得问刘十九,说:“我新酿的酒上正闪着微绿的光,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这多费事,在留云村喝酒,直接从陶缸里舀上一大勺,哗啦一下倒在碗里,像春夜喜雨咣咣当当,多利索!

韩丽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作品多部。散文集《意思》获第七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

猜你喜欢
酒坊狗子酿酒
想关“德国最高违建”,得爬山
国内最大地缸发酵酒作坊遗址出土
上半年酿酒产业产、销、利均增长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只要2两酒
送礼
还钱
风水的秘密
酿酒忘米
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