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教学:打开课程整合新格局

2023-09-15 12:11杨吉北京明天幼稚集团
教育家 2023年34期
关键词:建构方案信息技术

杨吉|北京明天幼稚集团

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这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新要求,其核心问题包括让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本质上是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是要对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进行深度的调整与变革。北京明天幼稚集团将其纳入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尝试利用方案教学的理论框架与工具方法,围绕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以下简称“课程整合”)的实质要求,探究方案教学对课程整合目标的推动与实现。

方案教学又称项目教学,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课程模式与方法,其本质在于师生共同建构和生成课程,要求教师坚持以儿童为中心,通过教育情境的建构,实践动态调整的课程,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幼儿在环境中互动成长。我们选取大班作为开展方案教学推进课程整合的研究对象,选择方案教学作为推进课程整合的有效方法,通过三个方面的教学变革来确保课程整合的方向,推进课程整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功能,对原有传统教学过程进行重新建构,形成人与环境互动的新格局,营造幼儿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方案教学对教育环境的重新建构

对传统教学情境的改造。传统的教学总是发生在特定条件之下,且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认识雪花就得置身于北方冬天的户外,认识野生动物就得去动物园……可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完全提供上述条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方案教学,注重利用技术手段的优势来塑造新的教育环境。例如,通过视频和制作的各类课件,幼儿可以在教室中感受置身于冬天的皑皑白雪,和画面中的小鹿小羊做朋友。我们将教学时间拓展到每一天,将空间从教室拓展到地球乃至全宇宙,突破环境条件对人性发展的限制和约束,让幼儿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

对传统教学载体的丰富。在信息技术引入幼儿教育之前,多数教学活动中不得不加入抽象说理的成分。例如,在引导幼儿认识花朵种类的活动中,传统教学往往是将一些花儿的图片呈现给幼儿,再配以教师的讲解。可幼儿的发展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很难将图片和实物一一联系起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方案教学,用现代摄像和摄影技术,将各种花朵的具体影像用数码方式储存、处理并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大幅度提高了幼儿的接受程度,帮助幼儿认识了世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避免了传统说教的枯燥无味,将幼儿的学习转成自发行为,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对传统学习情境的再造。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幼儿按照教师规定的教学路线开展学习活动,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处于教师预先设定和实时控制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方案教学,将传统的程序化教学向开放式教学环境转变。例如,通过“海洋世界”教学软件,幼儿可以自由选取学习路径,点取不同的海洋动物来观察和学习,可以先看静态的图片,或者选择先看图像和声音融合的影像资料,也可以选择运用画笔软件来描绘海洋动物的轮廓,并依据自己对海洋生物的理解和认识进行配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活动深得幼儿喜爱。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能为幼儿提供主动选择的学习情境,调整幼儿和教师的角色定位,激发幼儿的学习和热情。

方案教学对幼儿主体性的促进与保护

传统的幼儿教育由教师来确定教育主题、制定教育计划,方案教学则要求课程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发现、共同建构。

注重幼儿兴趣的引导与激发。课程建构的前提是充分考虑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并让幼儿获得具体事物变化过程的有关知识及相互关系,充分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形象鲜明、生动、多变的教具是幼儿最感兴趣的,而信息技术恰恰能提供这种功能。例如,刷牙主题本身不在幼儿的兴趣范围,但教师通过制作富有乐趣的课件来吸引幼儿进入情境。枯燥与一成不变是幼儿兴趣的天敌。课程与课件的动态性、开放性恰恰让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类似于《牙医怕怕鳄鱼怕怕》绘本的表达方式,让幼儿产生真正的兴趣点,变以往“教师教、幼儿学”为“幼儿想学、自己学”,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注重幼儿思考与行动的自主性,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例如,在中班语言活动“一起去郊游”中,教师依据教学需要课前准备教育计划,制作了“一起去郊游”的图片课件,并且应用电子白板交互系统来设置教育情境。按照传统的做法,教师会按照自己的预设一步步牵引课程,实现教案的所谓目标。但是引入方案教学后,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下,教师更多会使用开放式的问题方式来引导幼儿,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较小,给幼儿自主发挥的余地。比如在线条画“巨人”课程中,教师让幼儿大胆创造出巨人的各种形态,引导幼儿自由想象与创作,增强了幼儿学习的能动性。

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在家庭关系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幼儿多处于被关注、被照顾的地位,不需要自己发起或维持与他人的交往,因此幼儿的社会性较差,合作体验较少,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当幼儿能够正确地理解自身行为与他人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自觉地采取互补行为,才能更为有效地与同伴合作。例如,在“风筝”教学活动中,通过课件的展示与引导,让幼儿结成小组,依据每位幼儿的观察和学习来选择适宜材料进行制作,让幼儿逐步懂得分工与合作。幼儿通过团队合作获得成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意义,迈出走向社会第一步。

猜你喜欢
建构方案信息技术
烂脸了急救方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