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家支管理功能区域差异性研究

2023-09-15 10:22余滢
区域治理 2023年21期
关键词:彝族双语群众

余滢

西昌学院

一、彝族家支的社会管理功能

凉山彝族家支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以父子连名谱系为链条的社会组织基本结构形式。民主改革以前,凉山彝族以“血缘”定家支、“血统”定等级。社会等级可以分为兹、莫、毕、格、卓五级;血缘等级建立在一种彝族称之为“骨根”的血缘认同基础之上,可以分为兹合、诺合、曲伙、麻约及节龙。同等级的家支之间并无互相统属的关系,在遇到纷争时,家支之间通常依据习惯法进行协商调和。

(一)彝族家支的社会管理功能

1.家支成员事务管理功能。在凉山彝族聚居区,个人隶属于家支,个人的问题就是家支的问题。所以在过去家支之间经常为了维护各自成员的利益而械斗,俗称“打冤家”。家支对于个人而言,是强大的依靠和归属。笔者在田野过程中,通过访谈的形式采访了马边彝族自治县三河口乡白岩字村三组的阿罗,她和丈夫因三岁的女儿夭折而失和。阿罗家支向男方家支提出离婚,经双方家支对二人的离婚及抚养费给付问题进行了协商,最后达成协议,女方退还彩礼钱后双方家支解除姻亲关系。

由此可见,彝族群众之间发生纠纷后,通常不以个人名义去解决,而是由各自所属的家支出面请德古调解。而且在调解时,双方当事人是不见面的,由德古采用“背靠背”的方式居中调解,最后将调解结果形成文字材料。双方家支认可后,必须参照执行,不得反悔。此外,家支还具有非常强的威慑力,若一个人犯了错,家支可以开大会对其所犯的错误按照习惯法进行审判,惩罚方式视其所犯的错误的严重程度而定。从财产罚到人身罚都有。最严厉的惩罚是被开除出家支,从此后,这个人将无法在他的生活圈子里立足。

2.社会互助功能。“尔普”是彝族地区特有的社会互助模式。在彝语中,“尔”是交换的意思,“普”则表示价钱,“尔”“普”连在一起,意即“交换的价钱”,相当于汉语的“份子钱”。由于彝族用于丧事、命金、纠纷赔偿等方面的开销数额较大,个人通常很难独自负担。所以亲兄弟间、家支亲戚间或三代以上的宗族间就会结成经济互助联盟——“尔普”。以这种组织形式相互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此外,很多血缘家支还以家支名义设立助学基金会,帮助家境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如越西县的吉潘拉机家族从2006年开始以家族成员集资的方式建立了吉潘拉机家族教育互助基金。该基金以无息借款的方式将钱借给家境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待借款人工作后也必须作为筹款人加入该基金,每年缴纳一定的费用维持基金的运作。该基金现已帮助了数名学生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笔者向田野点发放了66份问卷对尔普这一社会治理功能进行调查,回收了66份问卷。有效问卷66份。具体调查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对尔普社会治理功能的调查情况

问卷是随机发放的,受访者的年龄在18—60岁之间。学历层次不等。受访者中93.9%认为尔普这种社会互助形式有存在的必要,89.4%的赞同以尔普这种形式去帮助经济困难的人,39.4%的受访者家支中建立了尔普,尔普主要用于资助孩子读书、帮助老人养老和帮扶贫困人群治病等几个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高寒偏远地区,有效地成为了乡村治理的一大助力。

3.内部控制功能。共同的文化基础让彝族群众对家支存在普遍的心理认同,这种认同使得彝族群众对家支非常信任。因此,家支制度无形中成为了彝族群众自觉遵守的规则。笔者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随机发放了72份问卷,对受访者进行调查。72份问卷全部有效回收。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彝族家支制度田野调查情况

根据调查可以得知,受访者中79.17%认为家支很重要,76.39%认为在家支制度是国家政策的有力辅助。比如,很多家支以信仰和家支的力量为手段去阻止吸、贩毒活动的蔓延。吸毒者一旦盟誓必须信守承诺,此外家支中德高望重的人还将担任保人,监督吸毒者执行誓言。一旦成功戒毒,家支成员都将以宽容的态度接纳其融入正常的生活;若之后再次吸毒,吸毒者则无颜活在世上,将在家支其他成员的监督下自我了断。

二、家支管理功能区域差异性

(一)群众思想开放程度存在区域差异

民主改革完成后,凉山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腹心地区①地处相对闭塞的高寒高海拔山区,大多数群众对传统文化存在广泛的心理认同。在靠近汉族聚居区的边缘地区②,开放的社会环境加速多元文化吸收和融合,这片区域的彝族群众社会化的速度很快,新鲜思想被吸收和接纳。

从调查可知,腹心地区的两个田野点对于家支管理功能的认可度较高,但边缘地区的家支管理功能相对弱化。在受访者中,老年人对家支的管理功能认可度较高。因此,外部环境会导致家支的自治功能产生弱化,大量接触现代制度和文明的人群更易在思想上被新事物濡化,从而对传统的治理理念有所放弃。年长的人,思想意识较为保守,一方面不愿意主动接受新鲜事物,另一方面,也不愿意对原有的生活模式有所改变。

笔者在四个田野点各随机选取20名受访者,以问卷方式调查家支的社会管理功能,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家支的社会管理功能

(二)纠纷处理依据存在区域差异

习惯法根据案件的属性、责任及赔偿额度,从重到轻依次可以分为黑案、白案以及花案。习惯法处理纠纷没有诉讼时效的限制,在实施处罚时遵循家支内部从严,外部从宽的基本原则。笔者对田野点的群众随机发放了问卷进行了调查,具体调查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群众维护权益途径调查调查

从调查可知,腹心地区的受访群众在遇到纠纷的时候寻求德古和政府帮助的比例几乎是各占一半;边缘地区90%的群众会选择以国家法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因此,习惯法是腹心地区大多数彝族群众的行为准则。同时出于对家族关系的维护,彝族群众是不愿意对簿公堂的,认为会一讼成仇,故而德古就成为了重要的纠纷解决者。90%以上的纠纷均采用经济赔偿的方式予以解决。然而在边缘地区,习惯法虽是社会日常行为规范的组成部分,但群众遇到纠纷时,通常会首先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家支互助功能

家支内部成员互助不仅有利于激发成员间的凝聚力,还有利于对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有力的补充。笔者对四个田野点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表3所示。

表3 家支互助功能

从调查可知,无论是在腹心地区还是边缘地区,彝族群众对于家支间的互助持赞成态度。但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经济欠发达的腹心地区的群众比经济较发达的边缘地区的群众更加赞同尔普的存在。究其原因,应该是经济的发展程度会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生产资料的分配方式也会随之改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家支的社会互助功能造成冲击。

三、协调家支管理功能区域差异的路径构建

全面推进凉山彝族聚居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建构,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因素,还需要有效发挥多元治理元素良性互动,让家支组织发挥自组织功能,成为社会治理的一大助力,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协调区域差异。

(一)因地制宜构建协同治理机制

凉山的社会治理不仅具有普通行政区划的一般共性,而且具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对于家支传统保存较为完整的腹心地区,家支制度是彝族群众内化于心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在这片区域应以家支组织为主体,充分激发家支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治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一方面,定位政府社会治理职能,政府是协调监督主体。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社会资源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向社会组织和利益相关者放权或转移职能。家支组织由政府授权成为正式的社会治理主导力量,充当政府与群众间的沟通桥梁,这样既可以弥补当前社会治理方式的僵化和缺乏生机,又能有效发动和协调群众,从而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对于家支传统逐渐弱化的边缘地区,国家现行社会治理模式被大多数群众所接受,故政府应作为社会治理的主导力量。家支组织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作为社会主体之一参与治理。

(二)建立健全双语治理队伍培养机制

凉山州政府1984年开始实施两种类型的双语教育模式:一种是彝语作为单一语言的地区用彝语为教学用语进行教学,并开设汉语文课;二是在有一定汉语环境和与汉族杂居的城镇、农村用汉语为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同时开设彝语文课。双语教育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但目前双语教学尚未实现全面普及。因此针对腹心地区,建立健全双语治理队伍,应组织专业人士对政府工作人员、家支头人及德古等治理精英进行双语培训。同时既对家支头人、德古进行法规、政策培训,并对考核过关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又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传统习俗和规则培训,让两方治理主体既熟悉习惯法又熟悉国家政策法规,在开展工作时可以兼顾传统,又有的放矢。针对边缘地区,因为语言障碍的问题相对有所缓解,

故建立健全双语治理队伍的重心应放在专业知识的培训上。地方政府应依托当地高校组建专家对相关人员进行彝汉双语、传统习俗、国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让治理主体们既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又拥有广泛的群众认同,从而有助于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社会治理。

(三)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

家支组织的自我管理功能虽然存在区域差异,但仍然比较强大的。因此对于腹心地区,基层政府将部分职能转移给家支组织,向家支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形成特殊的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地方政府通过与家支组织签订公共服务项目合同,建立基层社会服务“购买方—服务方—监督方”的协同合作关系,运用家支组织特殊的资源优势,有针对性的解决彝区社会治理中的难点问题。对于边缘地区,基层政府将家支组织的领导人吸收进村委会、街道办事处等机构,让其以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提供公共服务。对治理事项、治理过程、治理效果及后续反馈等相关内容都纳入考核内容,并设置量化评分表。每季度对各考评单位和任务责任人进行横向比较,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单位予以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任务责任人予以相应的处罚。

小结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这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社会治理理念的科学化、结构的合理化、方式的精细化、过程的民主化,以科学完备的社会治理制度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注释

①主要指美姑、布拖、昭觉、金阳等高海拔高寒山区。

②小凉山境内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交织的地区。

猜你喜欢
彝族双语群众
彝族海菜腔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