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配合法(二十八)

2023-09-15 01:30许晓俊
中国篆刻 2023年8期
关键词:偏右横画偏旁部首

许晓俊

为获得字形完美之艺术效果、部首偏旁之合理配合方法,历代书家论述甚多,其见解亦大同小异。清王澍、蒋衡总结前人之说著《分部配合法》,是清代书论中论述结构的经典之一,以偏旁部首为中心,讲解另外部件与之关系。在教学应用中,教学内容有四个方面:笔画的形态巩固,笔顺关系,偏旁部首中每个笔画之间的构成关系(教学重点),影响构成关系的因素(教学难点)。

三十、京字头

《分部配合法》曰:“亠(tóu)部两画相接宜密,画少之字求疏朗者,亦作相离状。大凡下纵者,横宜长,下宽者,横宜收。”

京字头由点与横两笔构成,“亠”读tóu,是汉字字头,不是汉字。在楷书中,点与横相接为主,如果整个字笔画比较少,如“文、京、市”等字,或下部有笔画与上横相接,或为了让笔画之间疏朗布置,则点与横相离,留出一些空间。一般来说下部窄长,或形态呈纵势的,上部宜取横势,横画较长,如“玄、言、辛”等字;下部有横向伸展的笔画,形态趋宽的,下放则上收,横画略短,如“夜、充、高”等字。

(一)构成关系

长度上点短横长,角度上点可斜可直,变化丰富,横画则略上斜,也可较平。弧度上变化不明显,点的外围有一点小弧势,横画长时有点“S”型,中间略上凸,横画短时则没有弧度。

(二)影响构成关系的因素

1.下部笔画少而呈纵势的,上部横画长伸,点横相接,如“言、玄”等字,下部笔画则与上横相离。

2.下部笔画较多且取纵势的,上部横画宜长,如“京、享、高”等字,上点与横可离可接,下部笔画与上横相离则点横相接,反之则上接下离。

3.下部有长捺右伸的,上收下放,横画略短且上斜幅度较大,点横相接点偏右,上部的重心偏左,下部左收右放,重心偏右,形成对角平衡,如“夜、衣、衷”等字。

4.下部有竖弯钩向右下伸展的字,上收下放,如“充、竟”等字,上部横画宜收,上紧下松。

5.下部有多部件构成的,如“高”字,下部横折钩取横势时,上部则把横写短,下部横折钩的横也可稍短,把上部的横画处理得稍长一些。

6.下部笔画较多,特别是有横钩的字,上横与之须一收一放,如“帝”字有两种处理方法。如“稿(稾)”字,上横长而横钩短,“亭”字则上横收而中间横钩放。

7.字形特别瘦长的字,如“育”字,尽管也处理成上横下纵的对比,但是上横不宜太长,以求与下部相配。

8.下部笔画特别多的字,如“斋、变、豪、襄、蛮、毫”等字,参照前面的收放方法,各尽其长短,笔画多的字清晰之,用笔略轻,饶加穿插,疏密停匀。

9.在隶书中,点往往写成横,两笔相离以补足上部空疏,如“言、辛、卞”等字;大部分还是点横相接,如“高”字横长而舒展,下部取收势;“文”字则横比撇捺略短,左右基本对称,“卒”字则上横短而下横长。

10.行书中点横相离较多,笔短意连,或以细丝相牵,如“亭、育”等字。也有点横连写的,如“亦”字,点放横收,形似一折笔。

猜你喜欢
偏右横画偏旁部首
与人越熟悉,狗狗尾巴摇摆越偏右?
画说汉字——百
我的作文(外一首)
治三叉神经痛
台字找偏旁部首
移字谜
偏旁部首知多少
汉字艺术结构解析(八)
汉字艺术结构解析(四)叠横不宜平行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