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劳动教育进阶式评价建构实践

2023-09-16 02:59顾志荣
文理导航 2023年22期
关键词:进阶劳动评价

顾志荣

【摘  要】以往的初中劳动教育重视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等方面的评价,难以“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劳动的快乐”。教师可以在深入研究评价基础、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建构兼具激励性和长期性为导向的初中劳动教育进阶式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帮助他们在劳动教育中得到持续稳定、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进阶式评价

长期以来,劳动教育实施情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学校和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普遍不足,导致劳动教育出现了碎片化、随意性的现象,目标缺乏,评价简单,不能很好地实现有目的、有计划、有方略的育人功能。初中劳动教育,教师可以采用“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进阶式评价,在劳动教育的每一个阶段或者每一个时期设置一些任务,根据学生表现和完成任务情况,对学生参与动手实践的劳动态度、技能熟练程度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赋予相应的考核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数值,再让学生进入劳动教育的下一阶段的学习,执行下一阶段的任务,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阶劳动能力。

一、明确进阶式评价意义,设计教学活动

评价有导向作用,其最本质的目的是为指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往的初中劳动教育重视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忽视劳动过程中学生情感和品格的培养,導致教师和学生都只是关心劳动技能的学习。以往初中劳动教育评价,教师认真教和学生认真学的唯一标准是看学生参加劳动后是否有成果出来,从劳动成果的质量去评价学生的技能掌握度,从单位时间内产出的劳动成果数量去评价学生的技能熟练度。这种重结果的评价使以往的初中劳动教育教师在教学时急功近利,不和学生解释劳动的意义和用途,只和学生讲劳动的方法和要求,甚至手把手地教,直接让学生模仿劳动,想法设法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更高的劳动成功率,产出更多更好的劳动成果,达到所谓优秀的教学成效。学生只需动手不用动脑,如同低端产业生产线上的工人,盲目劳动,重复劳动,没有乐趣,时间一久就会厌恶劳动。所以,以往的这种评价不能引导学生培养起对于劳动的热爱、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更培养不出新时代所提倡的创新精神。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初中劳动教育亟须一种能时刻关注学生劳动过程的进阶式评价去指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因生施教,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去设计阶梯式的劳动教育教学活动;学生不断挑战持续进阶的劳动难度和劳动强度,如同玩电子游戏般不断感受到劳动过程中“升级”所带来的快乐,主动参与劳动,形成持久的劳动兴趣,进而锻炼劳动技能,提升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明确了在初中劳动教育中开展进阶式评价的意义,教师还需要设计好劳动难度和劳动强度呈现阶梯式上升的教学活动(下面简称“进阶式教学活动”)。进阶式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为了组织有效的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激励学生学得更快、学得更好。

劳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生产、自我服务、家务和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和发展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潜力。初中阶段的劳动教育要满足《标准》预设的发展要求,保证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之后,能够掌握相应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围绕这个课程目标,教师可以给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劳动教育教学活动,让劳动难度和劳动强度随着学段的增长呈现阶梯式的提升。比如,《标准》建议初中学段开展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电器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以及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自愿服务九个方面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这九项内容按照难度由简到难排列,引导学生按“学习—实践—服务”进阶,先学后用,成己达人,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回报社会。具体来说,七年级第一学期主要安排整理收纳与营养烹饪这两个板块的内容,第二学期主要安排农业生产劳动和传统工艺制作;八年级第一学期主要安排家用电器使用与维护,第二学期主要安排新技术体验应用与工业生产;九年级则让学生开展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自愿服务,对劳动技能进行运用。虽然每一学段的劳动内容不同,但是教学活动具有衔接性和进阶性,更加契合学生实际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需要完成相应的劳动(活动)要求,这就为进阶式评价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进阶式评价方法,重视劳动过程

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在实施劳动教育进阶式评价时,教师要明确进阶式评价方法,不仅对学生劳动成果进行评价,更要重视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全过程,并对其进行评估。评估要“因人施评”,区分能力差异,从学生的历史、当前和将来出发,发掘不同基础、不同起点学生的进步潜力,关注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

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设计了一套“攀登者”进阶式评价。学校模仿电子游戏“闯关进阶”的方式,先制定劳动等级,具体为五个等级(进步、优秀、杰出、卓越、领袖),每个等级下详细设立一些任务目标,对学生的劳动情况进行评价和奖励,引导学生进阶。每一位进入学校的新生,开始都是无等级的状态,但学校为他们每人准备一份 “劳动积分卡”(下面简称“积分卡”) ,用于记录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取得的点滴进步。每天任课教师和值日组长对学生在课内课外的劳动表现(具体分为“劳动精神、劳动观念、劳动协作、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五个维度),对照学校颁布的各类劳动的赋分标准给分,并记录在学生的“积分卡”上。学生得到劳动对应的分数,积累到足够的分数之后,可以提升到相应的等级,并向学校申请奖章。奖章分为“一星进步奖章”“二星优秀奖章”“三星卓越奖章”“四星领袖奖章”和“五星杰出奖章”。学生也可以用积分兑换实用的奖品,比如电影票、星巴克咖啡等,这是物质奖励。学校还和学生约定,每个学段至少需要达到的等级数。每个学期,对积分最多、进阶最快、等级最高的学生,学校进行表彰;对于稍微落后一些的学生,学校引导他们调整计划,再接再厉。

这种“攀登者”进阶式评价的方法很巧妙也很科学,通过劳动获取积分来升级劳动等级,辅以实物奖励和精神激励,完美地把握住了学生心理,使学生以获得这些积分和等级为傲,对参加的每一项劳动都能如数家珍。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参加劳动的热情,使他们的劳动更持久,也让学校、家长和教师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了解他们的成长轨迹,可以根据他们劳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情况,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具体改进意见,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同时,这种“攀登者”进阶式评价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自身的发展情况,知道自己尚需完善的地方,从而在以后的劳动中能明晰方向,更有针对性地去提升自己,获取积分,提升等级。我们完全可以出想象这样的场景:每当学期结束时,学生彼此交流各自的劳动积分和奖章,分享获取积分的方法和过程,每个人都是满满的骄傲和成就。

三、明确进阶式评价内容,引导劳动方向

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学说,人有八种最基础的智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潜力。因此,在开展进阶式评价时,也要采取多元评估制度,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途径、多层次地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估,以幫助每个学生在发挥他们长处的同时,把他们所擅长的领域的特性转移到那些薄弱的方面,从而促进他们薄弱方面的发展。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的“攀登者”进阶式评价就从“劳动精神、劳动观念、劳动协作、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五个维度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评估,且五个维度的占比不同。“劳动精神”是指学生是否愿意劳动、热爱劳动,在实践中百折不挠,占比20%;“劳动观念”是指学生是否积极劳动,能否在劳动中主动思考,积极创造,占比20%;“劳动协作”是指学生是否肯和同学进行劳动合作,在小组劳动中有没有贡献和参与度,占比5%;“劳动能力”则是学生能否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劳动知识和技能,这是劳动教育的重点,占比45%;“劳动习惯”是指学生在项目活动后,是否还有继续同类实践的兴趣和行为,占比10%。

比如,对《用旧挂历做门帘》这个劳动教育项目开展进阶式评价时,有学生提出了个性化的门帘制作方法,这是“劳动观念”,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给予学生15分(满分20)作为奖励;有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卷纸﹑拼接等劳动操作,这是“劳动能力”,教师可以给予40分(满分45)作为奖励;学生学有余力,帮助了他人,这是“劳动协作”,同伴可以给予4分(满分5)作为奖励;学生在整个劳动过程中从始至终都能积极实践,不抱怨,不放弃,坚持到底,这是“劳动精神”,教师可以给予其20分(满分20)作为奖励;然后如果学生在项目完成后,有工具放置﹑操作卫生习惯等行为的,教师也可以给予5分(满分5)作为奖励(这种行为属于劳动教育的基本常识,是学生最早开始接受劳动教育时就被要求做的劳动行为,现在继续,是一种“劳动习惯”)。最后汇总每位学生的五个维度得分,总分就是他们在本次项目学习中得到的进阶式评价积分。各维度得分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为了等级晋升,他们会在以后的项目活动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去补足短板以获取更多积分,因为更多的分数意味着他们将能更快升级。教师还可以依据每个学生的积分,组织全班评选“制作小能手”,额外加分。这些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劳动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师)也可以在适当时机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给学生创造更多获取积分的渠道,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同时,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竞赛可以让他们都有表现机会,提升自信。例如:学校(教师)组织一次《制作花灯》比赛,比赛设置“新手”“能手”“高手”和“大师”四个级别的分值奖励。学生自愿报名,在现场规定时间内自由制作。制作完毕后,将作品进行全校展示,观众投票(也可以是网络展示,网络投票),根据得票数判定赛手的等级并赋分,等级越高,赋分越多。竞赛后,参加的学生还会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在不知不觉中劳动能力得到再次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劳动教育中结合学生特点设置阶梯式教育目标,关注学生的劳动过程开展进阶式评价,根据学生在每一阶段或每一时期的劳动表现和完成任务情况,从“劳动精神、劳动观念、劳动协作、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五个维度赋予学生相应的考核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数值,晋级劳动等级,执行劳动教育下一阶段的学习。这种进阶式评价既可以改善教师的教,提升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效,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积极劳动,主动成长,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11):12-17.

[2]陈理宣,刘炎欣.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的基础关联和价值彰显[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65-68.

[3]刘茂祥.打开劳动教育的新天地[N].光明日报,2019-01-29(14).

[4]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猜你喜欢
进阶劳动评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领克进阶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进阶中的北汽新能源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