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2023-09-16 19:17钱振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
江苏农村经济 2023年7期
关键词:吴江共同富裕城乡

钱振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着力方向,推动城乡融合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打好坚实基础。作为城乡融合发展成效较为明显,同时又处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接下来城乡融合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推进共同富裕,努力成为示范区的标杆、争做全国的示范。2021年底,吴江区委制定实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走在前列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提出了五个方面主要目标和五大方面主要任务,构建起了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

优 势

作为苏州城区最大的板块和战略纵深所在,吴江区的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区第一方阵。作为贯彻共同富裕理念的“样板间”,吴江区一直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从产业结构看,2022年,吴江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52.3∶46.1,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竞争力强,服务业增速较快,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吴江区是江苏民营经济最为发达、最为活跃的县域地区之一,拥有恒力、盛虹、亨通、通鼎、永鼎等多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12万户,民营企业遍布城乡各处。

2022年,吴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被成功认定为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意味着农业产业园发展迈进全国“第一方阵”。2022年,吴江完成《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各项目标任务,蝉联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绩考核“双第一等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万元,同比增长10.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至1.869∶1。

制 约

责任主体带动能力相对不足,存在等待观望情绪。城乡融合发展还缺乏系统性的统筹规划,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尤其是乡村产业、业态发展难度较大,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开发建设的动力和意愿不够强,导致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带动能力相对不足。

产业发展总体良好,但离兴旺要求尚有差距。农产品加工业大多以初级加工为主,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细加工比重较低。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专业的社会化服务主体较少,服务主要局限于产前、产中等阶段,乡村现代服务业和新业态发展相对缓慢,缺乏龙头企业牵引带动。

利益分享机制相对滞后,涉农财政、金融制度有待健全。前期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但尚未真正建立起利益分享机制,难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较为容易形成依赖思想。各地普遍反映资金不足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突出短板,迫切需要在新一轮城乡金融体系改革中,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服务主体。

对 策

树立系统集成思维,强化城乡融合意识。这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前提,新时代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要求我们坚持系统观念,牢固树立城乡共同体思维,增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系统集成思维促进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充分调动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作用,综合运用规划引导、体制创新、市场配置资源、政策扶持等手段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规划政策引领,统筹城乡发展要素。城乡融合发展强调城乡的互补作用,空间上整体统筹,制度上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通过一系列产业结构转化使城乡地域空间达到高水平的结合。聚焦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全区城市更新专项总体规划、“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人口集聚与城乡空间优化提升等各类重点规划编制,全面推进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逐步构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搭好全区开发和利用的总体框架。坚持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组团式开展乡村建设,注重沿线功能串联和品质提升,连片展现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风貌。

坚决稳住农业根本,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坚持“良田粮用”原则,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耕地抛荒整治力度,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吨粮田”。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省、市、区四级农业园区体系,大力发展精致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引导龙头型、成长型农业科技企业向园区集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智慧农业园区和智慧农业示范生产场景。坚持以重大项目引领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农文旅、渔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乡村网红打卡点。加快发展太湖生态渔业,依托渔业合作社等载体,延伸打造太湖渔市等休闲产品,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

对标水乡人居典范,持续建设美丽乡村。围绕苏州“两湖两线”跨域示范区和吴江“魅力大运河”“美丽湖泊群”特色田园乡村组团建设,加快打造一批临水而居、与水共生、粉墙黛瓦、淡雅精致的最美乡村。统筹做好新、改、扩建农房建设风貌管控和既有农房风貌提升,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保护好江南水乡传统村落和苏式风貌,提升农村住房安全和品质。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摆在更突出位置,大力挖掘特色文化遗存,与古镇古村落保护统筹衔接,让农业文化遗产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倾斜,完善农村水电路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锚定共同富裕目标,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加快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长效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筑牢兜底保障防线。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提升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发展水平。持续推进“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走好多村联合的抱团发展、异地发展路径,鼓励有条件的村探索基金投资、股权投资等金融模式,发展好劳务合作社、农文旅项目。大力实施人才振兴行动,加大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和基层农业农村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创新领导体制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完善吴江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发展指挥领导架构和干部队伍结构,强化综合协调,凝聚推进合力。加强规划策划,建立专家数据库,加快形成融合发展样板,打造独具吴江特色的“政策超市”。将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发展作为一项长期事业,秉持“打基础、利长远”的科学政绩观,坚决扛起“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和政策引导作用。把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等重点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提振“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气神,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发展中展现担当、干出精彩。□

猜你喜欢
吴江共同富裕城乡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城乡涌动创业潮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