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双阳区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探析

2023-09-17 17:55徐东梅周银燕
南方农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双阳区农业产业产业化

王 月,徐东梅,周银燕

(1.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长春 130605;2.长春市双阳区平湖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吉林长春 130600;3.长春市双阳区双营子回族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长春 130616)

农业产业化是由市场配置生产要素,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的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发展体系,突破了传统农业分散生产、分散销售、个体加工的局限,实现了多个经营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农业产业化是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农民增收能力的重要措施。双阳区作为吉林省长春市现代农业城东部特色农业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显著提升,为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1 发展现状

1.1 农业产业布局得到优化

双阳区为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当地农业资源优势,规划了“南果、北菜、东稻、西鹿”的农业产业布局,并大力落实“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理念,推动各乡镇、村屯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重点支持玉米、水稻等精品农业,梅花鹿、生猪等养殖产业,果蔬、草莓、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在精品农业方面,2022 年,双阳区新建高标准农田7 333.3 hm2,粮食产量突破9 亿kg,绿色水稻发展到1.6 万hm2。在养殖产业方面,截至2022 年底,双阳区梅花鹿发展到32万只,梅花鹿全产业链产值突破70亿元,鹿乡镇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优秀特色产业小镇;牧原生猪养殖二期建成投产,牧业小区发展到90个。在经济作物方面,2022年,双阳区果园、棚膜面积分别达到2 400 hm2、1 466.7 hm2,鹿乡镇成功创建全国经济作物(蔬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齐家镇李家村(黄菇娘)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在农产品加工方面,2022 年,双阳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90亿元[1]。

1.2 农业产业体系持续完善

为增强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双阳区加强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组织联盟,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利益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价值链,通过农业产加销环节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截至2022 年底,双阳区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园发展到10 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9家,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超过200家[1]。长春市欣铭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春奢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长春瑞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长春市双阳区博文鹿业良种繁育有限公司等企业运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经营模式,把市场与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双阳区农业生产与省外农业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大米、草莓、山野菜、鹿产品等优势农产品进入全国市场和高端市场。

1.3 三产融合水平得到提升

双阳区坚持三产融合发展,以二、三产业反哺农业,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优势。双阳区在奢岭镇打造草莓园区,建立了53 家独立草莓园、7 个集中园区,在发展草莓种植、采摘、体验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带动旅游、餐饮产业迅速升温。在生猪养殖方面,双阳区引进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加强生猪养殖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提升当地生猪生产能力和猪产品加工能力,加快规模化养殖发展进程。在梅花鹿产业方面,双阳区依托鹿乡镇等梅花鹿产业发展核心区,通过壮大当地鹿业企业和引进外地鹿产品加工企业,推动梅花鹿产业融合和文化融入,将鹿业与旅游业、会展业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双阳区特色的集梅花鹿种源保护、鹿产品精深加工、生物有机肥生产、梅花鹿旅游体验中心、鹿产品展销于一体的产业体系,鹿乡镇围绕梅花鹿产业打造的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梅花鹿产品集散地。双阳区不仅重点建设了鹿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博文鹿业双阳梅花鹿驯养繁育基地等项目,还坚持线上线下渠道结合、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并重的方针,形成了完整的鹿产品市场营销体系。

1.4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

双阳区以农旅结合为重点,突出抓好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特色体验、文化娱乐、农耕研学等新业态。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双阳区扎实推进高标准乡村示范点建设,在盘古屯、曙光村等发展乡村民宿、庭院经济,在奢岭镇、太平镇、卧龙湖、神鹿峰等建设生态观光、休闲康养农旅融合项目。与此同时,双阳区还发展了将军泉田园综合体、向阳源山庄、肚带河花海等农业嘉年华项目。双阳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发展,不仅提升了农民收入,还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发展优势,促进了城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总的来说,双阳区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实现了优势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打造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典型乡镇、村屯,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经过多年的建设,双阳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但仍存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1)部分村屯农业经济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以粮食种植为主,且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分散的生产方式不利于农业产业的聚集发展。2)部分村屯发展规划不完善,缺乏合理的农业产业布局和农产品结构,农业资源开发工作存在盲目性,导致产业规划与农业发展实际不相符,出现资源浪费和农业产业发展乏力的现象。3)双阳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下对各乡镇农业产业进行规划,但部分村屯受限于经营思路、资源基础、农民思想认识等条件,特色产业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也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发展资金不足

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双阳区不仅需要建设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还需要建设农产品加工、市场推广、产品销售、物流运输、农产品储存及农产品研发等一系列配套工程,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而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农业产业化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周期也较长,加之农业产业的风险较高,双阳区难以保证充足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目前,地方财政受宏观经济下行形势、民生保障投入加大等因素影响,对农业产业化投入的资金有限,而民间资本对农业的投资信心不足,导致多元化投资机制难以发挥保障作用,农业产业发展受到限制[2]。

2.3 产业融合发展不足

目前,双阳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引进的农业龙头企业联系紧密,对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建设较为重视,但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营销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水平整体还不高,农业生产与当地二、三产业的融合力度不足,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4 高素质人才缺乏

近年来,双阳区大力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活动,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有技能、懂农业、会经营的优秀专业人才,但与双阳区农村劳动力总数相比,当地受培训人员仍然较少,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严重的高素质人才匮乏问题[3]。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主力军的农民普遍综合素质不高、眼界不宽、农业经济发展意识不强,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3 对策建议

3.1 优化农业产业化布局

针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双阳区应加强引导,将政策、资源、技术、服务向产业化薄弱区域集中,建立特色产业体系。1)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促进农民应用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不断扩大优质农业、精品农业的覆盖范围,全面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产业化发展打好基础。2)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各地农业经济现状,制定长期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农业,建设积极发展绿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庭院经济、特色养殖及传统民宿的村屯联合体,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农业产业[4]。

3.2 完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政府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1)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倾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2)充分利用各类农业贷款担保平台,搭建农业产业融资平台,解决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的问题;引导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开展产业链融资试点工作,为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主体争取更多金融支持[5]。3)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吸引资金力量雄厚、农业技术先进的相关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带动农业产业和农业企业的发展。4)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健全农业产业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此外,农业农村部门应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与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共同扶持产业发展,通过减税降负等政策增加农业企业资金供应量。

3.3 持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政府部门应明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积极引导建设中介型、经营型农民合作组织,并推动其与农业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提高农民的专业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使部分农民从生产者向经营者转型,延伸农业产业链。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大对当地小微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符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的乡土企业,尤其要加强对从事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企业的扶持,形成热爱乡土、利益连接牢固的农业企业集群[6]。双阳区政府要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工作走深走实,构建融合农业、畜牧业、工业、卫生、工商管理及文化旅游等部门信息的共享平台,形成部门合力,使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个节点能够及时获取政策、市场、产业、技术等信息,共同促进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4 提高农民专业化素养

1)继续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农民的培训,使其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方面能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激发农民自我提升的热情,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2)加大农业产业化宣传力度,使农民树立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意识,使其了解合作经营、市场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

4 结语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政府部门应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大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服务企业力度,引导各地建设优势主导产业体系,推进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双阳区农业产业产业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长春市双阳区耕地土壤现状及修复策略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系统产业化之路
双阳区玉米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
农业产业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