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

2023-09-18 10:04杨培营
健康之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四肢肢体医护人员

杨培营

四肢骨折在临床很常见,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要对受伤的骨关节进行制动、固定,但可能引发肌力降低、肌肉萎缩。所谓功能锻炼,指的是在不对患者患侧肢体固定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关节囊、韧带、肌腱以及肌肉等软组织的舒缩运动,避免出现肌腱挛缩、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畸形、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本文主要介绍四肢骨折患者功能锻炼的相关内容。

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

在对四肢骨折患者开展功能锻炼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或家属应严密观察患者上肢是否存在肿胀,并及时探寻原因。比如,早期肿胀很可能由骨折局部发生出血及血液循环障碍引发。此外,还应观察患者上肢是否存在麻木感、肿胀感、疼痛感,同时测定局部皮温,检查是否存在温度下降、皮肤颜色是否青紫或苍白等。上抬患者患肢至略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淋巴回流。如果下肢骨折患者发生肢体肿胀,同时伴有小腿触痛、疼痛等不良情况,需警惕是否为深静脉血栓。当完成外固定术后需要回家休养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诊。医护人员需结合患者的锻炼计划以及实际情况,给予其科学指导。同时,仔细察看患者上肢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全面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有效的方式让四肢骨折患者更为主动积极地配合功能训练格外重要。要想做到这一点,医护人员一定要深入了解患者当前心理状态。

(1)急躁心理。这种情况一般见于求治心切、性格急躁的患者。这些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过程中,通常会强行活动四肢关节,不但无益于肢体功能恢复,还可能加重肢体创伤程度,甚至引发再次骨折。

(2)恐惧心理。很多四肢骨折患者发病时内心处于恐惧状态,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了解不深,丧失治疗信心;有的患者因担心活动会导致身体不适以及骨折移位而拒绝锻炼。

(3)罹病心理。由于斗殴打架、工伤以及车祸等原因引发的四肢骨折,涉及了某些社会因素,如司法纠纷、经济索赔等,让患者产生消极心理。患者所出现的临床症状与实际病情不符,通常重于实际病情。这些患者不愿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无法主动进行功能锻炼,仅仅想以自身疾病取得一定利益,如安排子女就业、经济赔偿等。

因此,有必要结合患者心理状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护理举措。医护人员要为患者做好思想工作,劝说其积极参与术后锻炼;让患者对自身疾病、生活纠纷、事故处理等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消除其消极、负性的思想;对心里存在恐惧的患者,一定要多给予鼓励和关爱;对患者因参与功能锻炼所引发的肢体疼痛或不适等,医护人员要第一时间予以处理;对存在急躁心理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耐心做好指导工作,以消除其不良情绪,并告知过量练习的坏处。

四肢骨折患儿的功能锻炼

发生四肢骨折的小儿患者往往无法自行完成功能锻炼,尤其在骨折早期,由于疼痛明显,会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保护行为。此外,有的家长溺爱患儿,不敢让其进行功能锻炼。而到了骨折后期,因疼痛消失,加之生性活泼好动、不具备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患儿很容易再次出现损伤,影响骨折愈合。为此,医护人员应教会患儿家长正确的锻炼方式,以及如何让患儿保持科学的体位,避免由于体位变化导致锻炼失败,或因不良体位引发肢体畸形。需提醒,发生四肢骨折的患儿不能正确表达自身感觉,在观察其病情时,必须格外认真、仔细、严密。

成人四肢骨折的功能锻炼

现阶段,临床一般应用下肢骨牵引法处理下肢骨折,常见的牵引方法包含跟骨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股骨髁上牵引等。患者完成手术后7 d,由于刚刚开始牵引治疗,患者多存在体位不适,难以适应大小便、床上饮食等不良情况。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生活护理干预,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患者完成牵引术后1周,应当以预防并发症为主。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每日清晨多咳嗽、做深呼吸,告知其多饮水以增加排尿量,预防泌尿系统疾病。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使用红花油对患者受压位置进行按摩。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避免受凉感冒。帮助患者进行健侧肢体的肌力锻炼以及关节活动,如膝关节、肘关节以及胸部的伸屈活动,肩关节活动,股四头肌收缩活动,扩胸运动,抬腿运动,深呼吸活动等。当患者机体消炎后,多存在膝关节以及距小腿关节功能受限的情况。对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及被动活动相结合的锻炼方式,配合理疗,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肢的功能。

骨折患者通过固定复位或牵引3 d左右,原有损伤反应开始消退,肿胀、疼痛有所减缓。此时,患者需要进行功能锻炼,可实施固定位置肌肉有节奏等长收缩练习,令骨折断端邻近,有助于骨折愈合。在疼痛消失和完成骨折固定后,需要训练患者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距小腿关节旋转运动、足趾关节屈曲运动,避免发生股四头肌粘连的不良情况。当患者行膝关节功能训练时,需要结合骨折位置进行。当病情允许时,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膝关节的伸展和屈曲运动,同时用力背伸、距小腿关节伸屈与跖屈足趾。

对于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患者常遗留比较显著的功能障碍。为了有效减缓障碍程度,当患者骨折后固定2~3周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每天短时间取下固定物进行左关节非负重主动运动,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完成活动后,继续进行固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关节软骨深化修复,令关节面塑形满意,同时可有效减缓或预防关节内粘连。

患者需要对健侧肢体以及躯干进行全身功能练习,如可做扩胸深呼吸。进行胸背部及腰腹肌肉训练,患者在家属的帮助下抬起头部,用两肘支撑起背部,臀部始终不离床。随后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家属帮助患者抬臀,健侧下肢保持屈曲状态,两肘支撑,手臂和肩部不离床;然后两肘屈伸,健侧下肢屈伸,抬起腿部,膝盖伸直,有助于提升患肢力量和功能。每次训练时间为10~15 min,每天2次。在訓练时,应当以不疲劳为度。需提醒,临床发现,患者常会出现轻视健侧肢体活动、重视上肢功能锻炼的不良情况,最终引发健侧肢体萎缩、功能受限。

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手术后局部肢体血液循环,起到消肿、消炎、缓解疼痛、降低粘连的目的,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理疗仪、骨折治疗仪等。

猜你喜欢
四肢肢体医护人员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肢体语言
跟踪导练(四)
肢体写作漫谈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