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免疫实验室见习课带教重点*

2023-09-19 05:15刘晶晶赵宗玲孟凡超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16期
关键词:检验科医学生标本

刘晶晶,赵宗玲,孟凡超

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北京市密云区医院检验科,北京 101500

随着教育模式的改革,为提高5年制临床医学方向学生的临床技能,使其提前适应临床工作,各医学院校不同程度地增加医学生的临床见习、实习时间。首都医科大学5年制临床医学生在经历2年的校园理论课学习后,步入医院开始为期3年的临床见习、实习,第1~4学期,教学医院各教研室从临床应用角度出发,授予理论知识及见习带教,第4学期末开始,医学生转入为期约1年的临床实习生活。与其他医学院比较,首都医科大学临床见习、实习时间充足,但是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更侧重于临床科室的学习,对检验科等辅助科室见习课程时间安排相对紧张,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深入了解医学检验工作,掌握检验报告的解读,将相关知识更好地融入临床诊疗工作中对医学生尤为重要。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检验诊断教研室的一名带教教师,针对5年制临床医学方向学生,从临床角度出发,如何有方向、有重点地学习免疫见习课程相关内容,将见习课更好地融入临床工作,结合实际带教过程中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 生物安全意识培训

临床检验科实验室属于生物安全防护二级实验室,临床标本具有潜在的生物危害,标本在开盖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加样过程中发生的溢洒事件及锐器的刺伤事件都存在实验室危害风险,导致严重的实验室污染。近几年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气溶胶导致实验室环境污染的报道比比皆是[1-3],让教师们意识到生物安全意识培训的重要性。根据操作规范,带教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加强生物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4]。对标本溢洒、职业暴露等生物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流程进行学习和考核,避免或减少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

2 临床免疫标本影响因素质量控制培训

临床免疫学标本的规范化采集与处理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感染信息的基础,而标本采集、保存、送检和处理等任意一个环节不符合规范,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误导临床诊断,甚至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5]。近年来,有学者对医院实验室所出现错误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标本分析前产生的误差占总误差的46.1%~68.3%,而在分析中所发生的误差不超过15.0%,分析后产生的误差所占比例为18.5%~47.0%,可以看到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测质量最为重要的环节[6]。检验科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依赖于医生、护士、检验人员等不同医疗角色的通力合作。作为5年制临床医学生,在早期的见习过程中应该掌握标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为日后的临床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循环,提升检验和临床的依赖度。

2.1标本分析质量控制 带教教师在临床免疫见习课的带教过程中应该从标本采集、运送和储存等多方面讲解每个环节可能带来的结果偏差,对分析前、中、后全过程产生的误差导致的假阴性、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7-8]。

2.2不合格标本质量控制 学习《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不合格标本的判断标准,提高质量控制,降低标本不合格率[9],保证检验报告真实可靠,同时讲解临床常见不合格标本案例,避免临床工作中类似案例的发生,从而导致患者非必要的检查和诊疗费用上涨。

2.3实验结果解读 免疫项目检测方法和操作过程在临床免疫见习大纲中为掌握和熟悉内容,对医学生临床工作实用性并不高,而且课程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比较困难,课堂活跃度和积极性并不理想。针对5年制临床医学生,见习大纲应侧重免疫学检测项目结果的临床解读,带教教师应针对典型报告单,引导学生从生理、病理角度解读报告单所呈现的信息,从报告结果反向分析患者病情,作出初步诊断,进而培养学生的报告解读和临床思维能力。

2.4试验方法选择 根据临床免疫感染性疾病窗口期、血清学标志物转换规律的特点,教授学生选择不同的试验方法(筛查试验、确认试验、联合试验),了解不同试验方法的特性和优缺点。列举免疫常用项目不同试验方法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10]。

3 增加多元素教学手段

随着医学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免疫学检验技术从纯手工操作走向自动化分析技术[11],加快检测速度的同时,也提升了结果的准确性,使检验工作既节省了劳动力,又提升了检测效率。但对于教学,手工实验操作能让学生参与每一步反应过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验操作中,达到理论内容更直观且易消化的目的[12]。纯自动化分析技术使免疫学内容更抽象、不易理解,课堂的活跃度和积极性也不理想。针对大纲要求带教教师可以依据目前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

3.1视频和手工操作 采用动画或者视频展现复杂抽象的原理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了解反应的整体过程,最后达到学习目的。而针对大纲要求的手工操作课程,因试剂成本昂贵,且操作步骤对人员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见习生很难有机会上手操作。为解决这一问题,见习过程中带教教师可以亲自示范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强调理论重点内容,加强学生记忆。

3.2随堂测试 课堂中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如采用问卷星等进行随堂测试,并对问卷内容进行分析讲解,起到对重点内容再次强调的作用。

3.3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国家对于当代大学生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项目检测的临床价值,对于学生医德的建立也有指引和带动作用[13]。例如,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讲解,在讲解前可以先介绍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随着国家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战略的实行及乙型肝炎疫苗的普及,我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控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发展,才能为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加深民族自豪感,增强道理自信、制度自信。

4 增加检验临床病例课

在实习过程中组织检验临床病例分析课程。首先,给医学生提供患者报告单和临床特点,依据临床病例所提供信息,从检验医学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作出初步诊断,以及确定进一步辅助检查的项目。然后,邀请临床科室参与病例讨论,针对报告单从临床和检验科角度进行深度解析,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从而达到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模式,培养医学生从检验角度分析,培养临床思维,从中拓展科研思路。其次,通过检验临床病例分析课程,加深检验科与临床沟通,增进科室间深度融合并发现一些不足,进而改进和完善。

5 小 结

5年制临床医学方向学生的见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由校园走向临床的桥梁。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有关疾病诊断、治疗决策、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诊疗工作息息相关,临床免疫理论内容相对抽象不易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易于理解理论知识点,提高学生临床工作中免疫相关知识应用,在临床免疫见习课中带教教师应从生物安全意识培训、临床免疫标本影响因素质量控制培训、增加多元素教学手段和增加检验临床病例课等多方面下手,旨在提高5年制临床医学方向学生免疫见习课质量,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深入了解医学检验工作,学会实验室诊疗思路,将相关知识更好地融入临床诊疗工作,最终成为一名综合能力突出的医务工作者。

猜你喜欢
检验科医学生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乡镇卫生院检验科的问题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