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视角下革命传统教育改进的探讨

2023-09-19 22:16郑伟
新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生

郑伟

【摘 要】革命传统教育主题内容是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大教学主题之一,以集中呈现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排。革命传统教育实施项目化学习,有利于破解革命传统教育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习实践,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能力的迁移、思维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革命传统教育 项目式学习 小学生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年级特点科学设计了革命传统教育主题内容,并在课程实施部分提出“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本文拟从项目式学习对提升小学阶段革命传统教育效果的视角进行深入探讨。

一、小学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分布特点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主题内容是以集中呈现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编排的。

小学低年级着重从参与升国旗、学唱国歌,以及从建队日、国庆节之类的纪念日等细节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主要分布在一年级上册第5课《我们的校园》中“这个地方很特别”、第6课《校园里的号令》中“升国旗了”,一年级下册第2课《我们有精神》中“这样真精神”、第17课《我们都是少先队员》,二年级上册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等等。

小学高年级则是以单元的形式集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主要集中体现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中。本单元内容主要围绕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列强侵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内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叙述方式上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时间线索,用时间顺序把重要的事件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大致了解鸦片战争以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了解相关历史事件,教材利用“阅读角”和“相关链接”补充了相关背景等资料。另一条是精神线索,教材中每一个主题内容都指向其中体现的精神,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传承这些革命精神,教材在“活动园”中设计了相应的问题或活动。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活动的参与,学生在了解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的事迹中,进一步感受革命精神。

总体来看,小学阶段革命传统教育呈螺旋上升的特点。低年级教材将抽象的革命传统教育主题内容具体化,于细微处启蒙学生的革命情感。而高年级教材以历史为载体,以时间为主线,以精神为核心,通过革命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二、革命传统教育实施项目式学习的意义

1.实施项目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革命传统教育主题内容中的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并不紧密。教师在设计项目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探索性的驱动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实践,在做中学,在做中获得感悟,再由此联系生活,真正地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如此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施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实现深度学习。

教学中,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不断探索,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促使其开展更有深度的学习,加深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促进情感获得与升华。此外,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在各学科都有渗透,根据项目式学习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打破学科壁垒,提倡学科融合学习,促进学生多角度、立体地持续探究,从而获得精神与能力的共同成长。

3.实施项目式学习有利于促进学习实践。

项目式学习重视小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教师需扬长避短,合理设置分组环节,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在小组构成方面,教师要提供支持,帮助选择适当的组长,提高小组工作效率,并做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此,可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支持。

三、革命传统教育实施项目式学习的路径

项目式学习一般包括入项活动、知识与能力建构、探索与形成成果、公开成果、反思与迁移等环节。下面,笔者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的“保家卫国”教学内容为例进行阐述。

1.借助驱动性问题,入项激趣。

五年级下册中“保家卫国”这一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是抗美援朝精神。在入项活动中,教师可提问:“打仗靠什么?”学生凭借经验回答:“打仗靠的是兵力、武器和物资装备等。”教师顺势出示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中美武器装备对比表和双方物资装备对比表,学生很容易发现志愿军的军力与装备和美军差距悬殊,从而自然产生出这样的驱动性问题: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凭什么赢得这场战争的呢?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驱动性问题,通过头脑风暴,形成问题链:(1)“抗美援朝”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为什么要“抗美援朝”?(2)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发生哪些感人的事迹?(3)抗美援朝战争有什么意义?按以上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共同探究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2.整合学科资源,建构知识与能力。

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关联“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学科有道德与法治、语文、音乐。教师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教师力量,整合各学科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学科中去走近这场战争。

课程整合学习包括道德与法治《保家卫国》,语文课程《青山处处埋忠骨》《我的战友邱少云》《黄继光》《再见了,亲人》,音乐课程《我的祖国》《英雄赞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通过多学科的学习,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了多角度的了解,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得以逐步形成。

3.深入持续探索,形成情感认同。

项目式学习强调持续探索,形成深度学习,在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对历史人物的情感认知,从而形成情感认同。在“保家卫国”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关联性阅读与学习:书籍阅读,如《抗美援朝记》;文献阅读,如《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溯源及其当代价值》;视频观看,如纪录片《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开展班级交流会:(1)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因素有哪些?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2)这场战争最感动你的是什么?(3)用故事会、美术展的方式制作项目成果。通过持续的探究及项目成果的制作,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立体的认知,能深刻感知历史事件中的人和事,同时其情感认同水到渠成,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4.借助项目成果,促进学习实践。

项目式学习最终需要公开项目成果,可通过交流或展览的方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主题内容转化为项目成果,让学习有了反思,让学生受到精神的洗礼,促进了学习实践。

本次教学中的项目成果为制作《“英雄礼赞”故事会》《“英雄礼赞”美术展》。在成果公开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项目成果提出修改建议。在公开成果展示中,小組成员积极记录他人的建议和观点。如此,学生把情感寓于项目成果的展示中,使认知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学习的实践化,紧密认知与现实的联系。

5.利用评价,促进反思与迁移。

项目式学习强调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有效促进反思与迁移。本项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1)本次活动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2)本次项目式学习内容中,你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你有怎样的思考?

从以上项目式的学习方式中可以看到,学生积极地参与小组讨论、交流,与同伴合作,公开项目成果,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抗美援朝的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真正让抗美援朝精神潜移默化于心,同时在不断交流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了学科核心素养。

四、革命传统教育实施项目式学习的展望

革命传统教育主题内容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实施教学,有其独特的价值。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着重灌输、学生机械背诵的状况,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能力的迁移、情感的升华,同时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当然,项目式学习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比如,采用项目式学习的课程内容需具有怎样的特征?如何更好地组织项目式学习,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处理教学时间与教学进度的关系……这些问题仍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究与回答,以此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城门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式教学法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