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祐宁:浪人絮语

2023-09-20 13:52陈惊雷
睿士 2023年9期
关键词:冲浪家庭

陈惊雷

打开杨祐宁的微博或instagram,通常,你希望透过一位明星的公共社交平台看到什么?我们甚至早已经放弃从某个人的朋友圈来了解其真实人生,可令人意外的是,我们又确确实实看到了杨祐宁的生活,一些有血有肉的感悟,一些带有真实质感而非修片过度的日常,一个拥有细节而非仅是概念的人。

试图从碎片中提炼标签的努力往往是徒劳,但下面还是挑出杨祐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三个身份∶第一个当然是演员。第二个和第三個所占比重让人难以排序——最近, 杨祐宁刚宣布“二宝”出生,那第二个身份 就是爸爸吧。第三个,是“浪人”。

每天回家很重要,准时放饭也重要。

上一回杨祐宁密集“营业”,宣传的剧集是《罪罚》,他形容自己的角色赵鹏超“亦正亦邪”,也在大结局播出时,他写下了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四哥能狠能算但却缺少爱与被爱,这是他的脆弱,也是他邪恶的内核。”

仅这段描述就可以看到赵鹏超与杨祐宁之间的巨大差别:“拍完这部戏后,我跟自己讲,我真的喜欢演戏。即便有这么多的困难、心里有很多的杂事,可一旦进入角色,我依旧享受表演的片刻。”

杨祐宁口中的“困难”是当时正处疫情期间,他赴常州拍戏,原计划时常抽空飞回台北看望家人,却因隔离政策难以实现:“大女儿刚刚出生,我都没办法看到她,甚至连孩子一岁生日我也没法参加——哎,别提了。”这种无法与亲人相见的情绪不断叠加累积,形成巨大的、席卷而来的孤独,“角色是个极孤独的人,恰恰与我当时的心情契合。我不断扩大这种情绪,放在角色上”。很多演员通过表演来释放压抑的情绪,并获得某种治愈,但杨祐宁说:“我没办法被治愈,就让‘他留在角色上吧。”

现在挑选剧本的第一原则是什么,杨祐宁不假思索:“可以每天回家!”

在这段时间里,杨祐宁不仅演戏,还拥有了一个新身份“监制”,他记录下新鲜感触:“第一次参与制作,就像在家办派对,你会希望来的人都能尽兴,都能带着一点醉意,因为有点‘茫,所以忽略了一些缺点,弹着琴、唱着歌,整场派对就我唱歌走音,全部都是大明星,但谢谢这场派对,当我们想起2021年,不会是一场疫情,而是微醺、微笑、微感动!”

这部“全明星”剧集《接招吧!制作人》背景设定在千禧年,是以流行音乐产业为背景的职人剧,除了主演9m88、陈昊森外,还邀请到万芳、许志安、凤小岳、萧煌奇、施名帅等。

“请到的演员都算是和我有一点交情。”监制杨祐宁容易从演员角度出发,替演员着想,“演戏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工作。演员对周遭所有的一切都很敏感。我们尽可能让每一位来参与的演员处于舒服的环境,不管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都尽量满足”。

“每一个演员需要的东西也不一样哦。有些演员的需求在妆发上,有些演员在意饮食,有些演员希望工作前可以跟导演有更多剧本上的沟通——好啦,刚才讲在意饮食的,是我自己啦。准时放饭很重要!”

《接招吧!制作人》将所有人带回二十年前,也是杨祐宁刚出道那会儿,“我二十三四岁,戏剧种类、投放平台都划分得清清楚楚,电视是电视,电影是电影,很多演员觉得一定要拍胶片,留在大银幕上的才算真正的作品”。但那也是蓄势转变的时代,杨祐宁曾在旋涡中思忖:“现在是不是需要转变”“改变是不是对的选择”“人并没有那么快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但我现在觉得,未来太多的未知都令人期待。”

结婚不是突然发生的,生孩子也不是。

二十出头的杨祐宁是否计划好未来几岁结婚、几岁成为父亲,几岁拥有第二个孩子,如此种种没有精确的答案。但杨祐宁的人生脚本是大致写好的:“结婚,生小孩,并非突然发生,只是按部就班地走下去。”

关注杨祐宁的社交网络,就能看到这条人生轨迹。

2019年9月,杨祐宁公布结婚领证的消息;12月,他和太太迎来大女儿。2022年7月,夫妻俩举办婚礼,圈内好友纷纷出席,现场如娱乐圈盛会。今年的1月,杨祐宁夫妇宣布了二胎的喜讯。

婚礼一周年,杨祐宁准备了什么特别的礼物给太太呢?

“我会让她看到,我可以成为二宝的好爸爸啊。”预产期临近,杨祐宁的戏刚好杀青,立刻空出时间陪妻子待产。太太发视频吐槽:“这位先生,你吃我的月子餐……又吃又睡。”7月20日下午,杨祐宁以一贯的幽默语气发了条微博:“Hello Kya。第一天像姐姐,第二天像阿公,第三天像阿嬷,每天都在变,我不知道哪天才会轮到我!”

此前,杨祐宁送大女儿去幼儿园,不禁感慨女儿的独立、开朗:“到了幼儿园,她痛快地牵住老师的手,回头跟我说bye bye,转身进去了。我那时深刻地体会到了那句话——舍不得小孩长大。”

“ 我很开心看见她成长,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可又舍不得她那个小宝宝的阶段……”二宝出生,杨祐宁可以继续享受奶爸的快乐生活,一回生、二回熟,现在总称得上“老练的父亲”了吧。

“老练,也只是程序上的老练,泡奶、换尿布,动作上变得老练,可真正的挑战是孩子不断长大,你要跟着她们有成长,每天又变成了新手。”

杨祐宁曾被问到,喜欢恋爱的时候,还是喜欢结婚后多一点?

他答:“我喜欢结婚后的我们,感觉更踏实。”

踏实,是杨祐宁追求的状态:“没有家庭前,我觉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成为‘家庭后,我们变成了一体。”人生重心转移了,“从前,重心肯定在工作上,现在偏家庭多一点。我和我的父母都觉得‘家庭很重要,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一样的任务,如果不去做重心的调整分配,很容易失衡。”

平衡,从来都很难。杨祐宁在学习,他一向乐观:“我会找到方法的,任何事情你都会找到方法。”

抓住那道浪,浪人美好不只在浪头上。

天未亮,杨祐宁早早出门,太太和孩子还在睡,他独自开车到了海边。如果赶得巧,还能在海浪中欣赏一次日出。等他回家时,全家人的一天刚好开始,无缝衔接。

杨祐宁是名副其实的“浪人”,这个词不仅指“冲浪的人”,更透露着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

冲浪从二十岁就开始了。刚演了几部戏,杨祐宁和搭档张孝全成了好友。张孝全提议去海边冲浪,两人都是初学者,看着台风大作,只觉得“浪大才好玩嘛”。杨祐宁刚下水就被海流带到外海区域,眼看着岸上的张孝全越来越小。杨祐宁慌了,拼命划水,试图往海岸游,但划得费力,却毫无进展。海流将他往外拽,抵消了身体的全部努力。

杨祐宁开始祈祷:“我知道是我太调皮了!我不应该来的,你让我回去吧!对不起。”

“你在这边,是回不去的。”一个声音传来,当地的浪人游到他身边,对杨祐宁抛出这句话,语气平稳,却令杨祐宁心头一紧,告诉他:回不去,什么叫回不去?浪人的停頓太久,“你往那边去,那边有往里的海流,才能把你带回去啊”。

至今,杨祐宁都诧异,经历了这惊险一幕,却没留下任何心理阴影。他和张孝全相约,下一次没有台风,再去。

杨祐宁拥有成为浪人的天赋,“浪”早在那边等他,最初那次不过是“浪”的小小恶作剧:“现在,冲浪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和以往不同的是,太大的浪我反而不想去冲了,我只想玩些‘舒服的浪——年轻的时候才去挑战。现在到了海边,发现浪太大,我就站在岸边看大家好了。”

浪人会告诉你,浪头上的几十秒不算什么,冲浪有太多美好的时刻。从家准备出门,直到上岸回家,一整个旅程,一整段时光,是不可分割的,是完整的。

也不必刻意赋予冲浪什么意义,但等浪的时间里,自然会引发一些哲思,那是海浪传递的秘密讯号。

“当看见一道完美的浪朝你涌来,你身心都准备好了,要去抓这道浪,你甚至想好,等一下在浪头上做什么样的动作——多么完美。通常,你想了这么多,等那道浪真正来的时候,都会做不好。是你想太多了!”就像演员在等一个剧本,“你以为到来的是黄金组合、黄金剧本,但结果却不尽理想;反而在放松的状态下,一道看起来没那么完美的浪,却可以让你完成要做的动作”。

夏天到来,杨祐宁去宜兰冲浪,之后更新微博:“‘冲浪本身就是一段旅程,从天还未亮就出发,到浪点的路程,享受一个人开着车,喝着咖啡,或有朋友互嘴或深谈,然后我会划水到outside(外侧),坐在冲浪板上开始祷告,赞美地平线上的日出,回头的海岸山脉,脚下的涌浪流过,有时会看见海龟,也会被水母电到,下浪做招有被看到,歪爆被笑,浪人间的玩笑,最好有一道完美的回家浪,还有回家的路上耳朵里的海盐末,开着车你会知道自己很满足。”

杨祐宁称之为“完美的一天”。

太太留言:“所以陪老婆不完美咯?”

网友抱着吃瓜心态,等着看杨祐宁如何“完美”应对。

杨祐宁总可以给出最佳答题思路:“这只是一天的开场,你不要急嘛。”

Q&A

ELLEMEN:几年前,你提过身边朋友陆续产生中年危机,但你始终没感受到它的到来。现在有什么变化了吗?

杨祐宁:依旧没有中年危机啊,都还没到中年呢——也许50岁以后?现在还是青壮年。

ELLEMEN:难怪你冲浪和照顾家庭都不耽误!

杨祐宁:我秉持的是,只要体力够好,就能应付一整天要发生的事。

ELLEMEN:大家对你的印象是情绪很稳定,给人以很强的安全感,不知道你有没有情绪爆炸的时刻?

杨祐宁:毕竟你们看到的都是我的工作状态,我现在爆炸可能蛮有问题的,哈哈。每个人都是这样,比较脆弱的那一面只会让最亲近的人看见。我太太确实会看见我焦虑的那一面,还有我的烦躁、我的生气、我的软弱、我的害怕……这说明彼此坦诚,我可以把弱点展示给对方看。相对的,她也可以在我面前很坦诚。

ELLEMEN:太太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安慰你?

杨祐宁:人有情绪的时候好像没有什么理由。我觉得,男生大部分需要的安慰只是一个拥抱、一个跟你说话的人,接下来,你会自己找方法把事情处理完。家庭是我们唯一可以卸下铠甲、释放软弱的地方,毕竟很多问题不是靠理性就可以解决的,还是需要一块地方让我们稍稍软弱一下。

ELLEMEN:你曾经的梦想有没有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杨祐宁:没有。当演员之前,我曾经梦想成为厨师,虽然现在没有成为所谓的职业厨师,但我还是喜欢做菜啊,家里是开餐厅的,所以不会觉得自己的梦想不一样了。

ELLEMEN:有什么事是你在婚后发现,原来和想象中的不一样呀?

杨祐宁:我以前觉得“家庭”很简单,也不是说现在觉得好难,只是发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不是原先想的彼此有爱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比如,我在父母身上看到了一个家庭的样子,上一代人比较少沟通,我觉得这样也很好。但我太太需要常常与我沟通,这就需要我去学习、去理解、去表达。

猜你喜欢
冲浪家庭
冲浪少年
神奈川冲浪里
MAKING WAVES
家庭“煮”夫
“家庭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跟踪导练(二)
恋练有词
智力冲浪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