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与农资市场形势分析

2023-09-20 13:49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分析团队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农资贸易价格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分析团队

摘 要 : 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小麦和玉米实现丰收,稻谷面积和产量下降。大豆、棉花、油料、食糖、化肥产量增加,供应整体有保障。然而,受俄乌冲突、全球通胀、新冠疫情和高温干旱等因素影响,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国内消费整体偏低,除玉米、大豆、油料和化肥外,其他农产品消费量均有所下滑。由于全年大部分时间国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内,农产品进口量有所下降。后期要在加大市场预警的基础上,根据农产品成本变动状况及时调整政策,确保农民收益。

关键词:農产品;农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

一、2022年主要农产品与农资市场运行情况

(一)生产

2022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小麦产量提升、品质提升,稻谷面积和产量双下降,玉米面积略减、总产增加。大豆、棉花、油料、食糖、水产品产量增加。化肥产量增加,供应整体有保障。

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17.75亿亩和13 731亿斤,同比分别增长0.6%和0.5%①,实现增产丰收。小麦产量稳中有增,质量总体较佳。2022年我国小麦产量2754.5亿斤,同比增长0.6%。随着小麦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小麦品质也逐年上升。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全国13个小麦主产省份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新收获小麦中等(三等)以上比例为96.2%,一等比例达到63.1%,较往年明显提高②。稻谷受极端天气影响面积和产量下降。2022年我国旱涝灾害较重,稻谷生长受到影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为4.42亿亩,同比下降1.6%;产量为4169.9亿斤,同比下降2.0%。玉米面积略有下降,总产基本稳定。2022年国家政策鼓励大豆生产,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差距拉大,国内玉米播种面积稳中略降,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6.46亿亩,同比下降0.6%。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玉米单产影响不大,除东北产区受自然灾害影响单产略降外,华北、黄淮产区单产上升,全国玉米总产量为5544.1亿斤,同比增长1.7%。大豆面积、产量双增,“增豆”进展顺利。全国大豆实际播种面积1.54亿亩,同比增长21.7%,超额完成了500万亩以上的任务;大豆产量405.7亿斤,同比增长23.7%。棉花面积稳中略减,产量增加。2022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500.4万亩,同比下降0.9%。全国棉区综合气象条件适宜,单产每亩132.8公斤,同比增长5.3%,产量597.7万吨,同比增加24.6万吨,增长4.3%。油料长势良好,自给率进一步提高。2022年油菜产区墒情较好,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22年度我国油菜籽产量 1560万吨,菜籽油产量670万吨,食用植物油生产量3175万吨,同比增加140万吨,食糖产量稳中略增。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1月我国成品糖产量1178.8万吨,同比增加0.5%。水产品产量小幅增长,供给总体充足。据对20个渔业主产省份的初步统计,2022年1—10月份水产品产量5183.83万吨,同比增长3.46%。化肥产量增加,供应整体有保障。2022年1—11月,国产资源型钾肥产量533万吨,同比增长11%,其中,氯化钾增产13%,硫酸钾增产7.3%;国内尿素产量约为5239万吨,同比增加51万吨,而磷肥总产量1342万吨,同比下降14%。

(二)消费

2022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全国餐饮业消费受到较大冲击,三大主粮中小麦、稻谷消费量下降,玉米消费量增加,工业消费有所下降。大豆、油料消费量同比增加,而棉花、食糖、水产品消费量均有所下滑。由于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化肥需求增加。

小麦消费同比下降,产销率低于常年。受疫情影响,餐饮业消费持续低迷,加上原辅料成本大幅上涨,大型食品企业的发展速度快速下降,面粉行业头部企业的产销率明显下降。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测算,2022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 12 775 万吨,同比减少 1869 万吨,降幅为12.8%,其中,食用消费 9380 万吨,同比增加 20 万吨;饲用、种用及工业消费 3395 万吨,同比减少 1889 万吨。稻谷消费总量略有减少,食用消费下降明显。据农业农村部稻谷全产业链监测预警分析小组预计,2022年度国内稻谷总消费21 332万吨,同比减少2.3%,食用消费略减100万吨。玉米消费总量增加,工业消费下降。预计2022年度我国玉米总消费量28 817万吨,同比增加4.0%。由于2022年玉米淀粉加工业和玉米酒精加工业开工率较低,玉米工业消费约7600万吨,同比下降 1.3%。大豆需求稳中略增。2022年上半年疫情导致全国各地物流受阻,上下游购销迟缓,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豆需求。后期随着全国物流逐渐畅通,蛋白厂和食品厂等有补库刚性需求,大豆需求增加。预计2022年度大豆食用及工业消费量1655万吨,同比增加45万吨。纺织行业发展低迷,棉花消费明显下降。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和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超预期因素相互交织,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经贸环境复杂严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1月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总额为11 688亿元,同比下降5.8%,下游消费不振抑制棉花消费。油料需求总体稳定,全年消费量增加。据农业农村部油料全产业链监测预警分析小组预计,2022 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3567 万吨,同比增长 4.1%;菜籽油消费量 810 万吨,同比增长5.9%。食糖销售量降低,销糖率略有增加。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867万吨,同比下降9.9%。全国累计销糖率90.7%。水产品消费热度不及往年。据中国农业信息网监测,12月份,监测的68家批发市场水产品日均交易量5153.54吨,环比增长8.1%,同比下降25.1%。化肥需求增加。各地农情调度显示,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带动化肥需求增加。

(三)贸易

在全球通胀加剧及俄乌冲突影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进口成本较高,同时国内供给充足,除稻米、小麦外,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进口量均有所减少。水产品进出口量明显增长,化肥进出口量均下降。

稻米进口量同比增加,出口量同比减少。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稻米578万吨,同比增加31.8 %;累计出口稻米204万吨,同比下降7.2 %。小麦进口量同比略增。1—11月累计进口小麦 888万吨,同比增加0.6%。玉米进口高位回落,进口量同比减少。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1975万吨、同比下降26.9%,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和乌克兰。大豆进口量减少。1—11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8052.6万吨、同比下降8.1%,创2017年以来的同期次低。进口主要来源国是巴西、美国和阿根廷。棉花进口量明显下降,进口来源趋于集中。1—11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75.7万吨,同比下降12.5%。棉花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和巴西。当前我国国内棉花消费整体疲软,棉花供给充裕,且国际棉价大幅高于国内,用棉企业进口积极性不高,预计全年进口规模在180万—210万吨之间,将比上年减少。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和进口额均下降。1—11月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556.7万吨,同比下降 41.9%。预计全年植物油进口降幅或收窄至三成多。食糖进口总量减少,成品糖进口量大幅增加。1—11月,我国累计进口食糖475万吨,同比下降9.8%。巴西、印度、泰国是我国食糖进口主要来源地。水产品进出口明显增长,贸易顺差转为逆差。1—10月累计,水产品进口量531万吨,同比增长13.0%,进口额192.62亿美元,同比增长34.8%;水产品出口量307万吨,同比增长0.3%,出口额189.68亿美元,同比增8.7%。由于进口较快增长,前三季度的贸易顺差转变为逆差。化肥进出口量均下降,进口额大幅上涨。受出口法检政策影响,1—11月份,全国累计进口化肥826.1万吨,同比下降5.3%,进口额45.12亿美元,同比增长74.0%;累计出口化肥2241.5万吨,同比下降28.4%,出口额104.99亿美元,同比下降5.6%。

(四)价格

2022年全球连续遭遇拉尼娜等极端天气,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2月份爆发乌克兰危机对能源和农产品供应通道冲击较大,大宗农产品价格经历了上涨—下跌—上涨态势,但总体价格水平仍然高于上年。化肥国内外价格分化明显。

国内稻谷价格稳中略涨,国际大米价格持续上涨。2022年12月,国内早籼稻收购均价为1.35元/斤,同比增长1.5%;晚籼稻1.41元/斤,同比增长3.7%;粳稻1.43元/斤,同比增长3.6%。1—12月份,早籼稻、晚籼稻、粳稻价格累计上涨1.5%、3.7%、5.9%。12月份,国际大米离岸价格(曼谷离岸价,25%含税率,下同)454美元/噸,同比增长15.5%。配额内1%关税下泰国大米到岸税后价为1.90元/斤,

比国内晚籼米批发价低0.14元/斤。国内国际小麦价格先涨后跌,国内外价差有缩小趋势。郑州粮食批发市场12月份的普通小麦价格为1.62元/斤,环比下降0.2%,同比增长14.4%;优质麦为1.67/斤,环比下降2.1%,同比增长10.0%。12月份配额内1%关税下到岸税后价约为1.82元/斤,比国内优质麦销区价高0.12元。国内玉米价格上涨明显,国内外价差缩小。1—12月,国内玉米产区批发月均价格从1.27元/斤上涨至1.41元/斤,增长11.0%;国内玉米销区批发均价格从1.42元/斤上涨至1.53元/斤,

增长7.8%。进口配额内1%关税的国外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的到岸税后价1.45元/斤,比国内玉米到港价低0.06元/斤。大豆国内价格下跌,国际价格上涨。12月份,黑龙江国产食用大豆平均收购价为2.83元/斤,同比跌7.6%;山东大豆入厂价每斤3.12元,同比下降4.7%,相比于1月份,分别下降6.3%和3.7%。12月份,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主力合约(2023年1月)平均收盘价每吨539美元,同比增长14.7%。国内棉价明显下降,国际棉价持续高于国内。1—12月份,国内3128B级棉花月均价从22 530元/吨下降到14 966元/吨,下降幅度为33.6%。12月份,Cotlook A指数(相当于国内3128B级棉花)月均价每磅101美分,同比下降15.4%。Cotlook A指数(相当于国内3128B级棉花)折合人民币15 661元/吨,比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128B级高695元/吨。油料国内价格上涨明显,国际价格市场下跌。1—12月,湖北地区油菜籽进厂价上涨0.26元/斤,增长8.1%,山东地区花生仁入厂价上涨1.04元,增长27.2%。加拿大油菜籽CNF价月均价(离岸价+运费)从1月份931美元/吨下降至12月份的731.2美元/吨,下降21.5%。国内糖价总体下降,国际糖价明显上涨。1-12月份,国内食糖均价由5628元/吨下降至5566元/吨,下降1.1%;国际食糖均价(洲际交易所11号原糖期货均价)从18.49元/磅上涨至20.02美分,增长8.3%。12月份,配额内15%关税的巴西食糖到岸税后价比国内糖价低187元/吨,而进口配额外50%关税的巴西食糖到岸税后价比国内糖价高1298元/吨。水产品价格总体下跌,不同品类涨跌分化。据中国农业信息网监测,1—12月份,水产品加权平均批发价从26.57元/公斤下跌至22.38元/公斤,下降15.8%,从品种看,淡水鱼加权平均批发价从18.51元/公斤下跌至17.52元/公斤,下降5.4%;海水鱼加权平均批发价从41.79元/公斤上涨至48.82元/公斤,涨16.8%。化肥国内价格总体上涨,国际价格下跌。12月份,国产尿素平均出厂价为2686元/吨,同比涨8.3%;磷酸二铵平均出厂价为3511元/吨,同比下降0.3%;氯化钾平均出厂价为3500元/吨,同比增长9.7%;国内复合肥平均出厂价为3375元/吨,同比增长4.2%。相比于1月份,国产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复合肥价格分别上增长5.8%、下降0.3%、增长0.3%、增长4.6%。12月份,波罗的海地区小颗粒散装尿素离岸均价每吨438美元,相比于1月份下降40.3%。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自2022年以来,国内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农资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生产成本上涨,农户收入下降

自2022年乌克兰危机以来,天然气、硫磺、磷矿石等化肥生产原材料和石油价格上涨明显,化肥价格涨势加剧,全国地租水平也呈明显上涨趋势,小麦、棉花、大豆和水产品的生产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小麦生产成本来看,山东普通农户平均每亩总产值1097元,同比增长26.0%;总成本902元,同比增长54.2%,每亩小麦纯收益195元(不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同比减少32元,降幅为14.0%。棉花生产成本预计每亩超过2800元,同比至少增加500—600元左右,涨幅约为20%。预计2022年国产大豆种植成本每亩将增加200—300元。

(二)部分产品销售进度缓慢,价格下降较大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等因素影响,消费下降,小麦、稻谷、棉花等销售进度放缓,农户手中的小麦余粮比例较高,贸易商手中有粮的基本处在观望状态。大米下游需求疲软, 加工企业库存压力较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工率较低,加工企业原粮采购意愿不强,农产品收购进度缓慢。2021年度大量陈棉库存结转至新年度,总量约181万吨,国内棉花供给充足。在供给充足、需求不振的态势下,新棉价格大幅下跌。

(三)新季大豆上市后部分地区存在产销衔接不畅

目前,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用和压榨,其中食品工业用大豆约1400万吨,压榨用大豆约200万吨,加工产能行业平均开工率在60%左右,总体处于过剩状态。加之大豆上市过于集中,局部地区可能会出现小幅波动。由于食用加工和压榨产能在黄淮海和西南地区比较集中,总量在区域内可以消化,但考虑到主要是小农户分散种植,收购经营也比较零散,加工企业采购成本增加,局部地区可能存在产销衔接不畅问题。

(四)国产油料扩种积极性仍面临一定挑战

2022年我国油料面积总体稳中有增,油料扩种效果较为明显,但考虑到化肥等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地租成本居高不下,尽管油菜籽、花生价格总体较高,但农户增收的难度仍较大,特别是2022年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需要整地,机械化作业成本较高,加之单产明显低于正常田块,比较效益低下的问题仍难避免。2022年秋冬种继续扩种油菜的难度和挑战仍较大。

(五)化肥原料价格上涨,且供应得不到充分保障

由于国家煤炭保供的重点在电煤,而氮肥生产用煤属于化工煤,所以保供和价格监管力度较弱,化肥企业生产用煤资源得不到有效保障。11月份,无烟煤(洗中块,挥发份≤8%)价格1907.5元/吨,价格处于高位。天然气方面,国际天然气价格上涨拉动我国进口天然气价格上涨,且供应量偏紧。磷肥方面,国内磷矿资源逐步缩减,磷酸铁锂等新能源领域对磷矿需求增加,国内磷矿石供应将越来越紧张,我国硫磺对外依存度达50%,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国内价格。化肥价格上涨和供应不畅,有可能影响来年农户春耕备产。

三、政策建议

(一)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切实提高农户收入

根据农资价格走势及时发放农资补贴,进一步提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标准,让真正种粮的农民获得更多收益;同时加大对粮油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针对农产品成本较大幅度增加的状况,应进一步引导土地规范流转,对土地流转价格进行监督预警,根据地租上涨幅度相应调整生产者补贴。鼓励建立农业一体化服务主体,实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直接对接,引导小农户通过成立合作社或者联合采购,降低农资成本。

(二)加强市场监测,引导农户把握销售农产品时机和节奏

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1]。全面及时监测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动态数据和信息,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变化,准确科学分析国内外农产品供需状况及市场运行走势,引导农户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状况合理把握销售农产品时机和节奏。此外,综合考虑2022年粮食生产成本、供需形势、价格行情等因素,适当提高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根据小麦品种质量定价,适当拉开小麦质量等级价差,以稳定农民种粮收益预期。

(三)加大对稻谷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扶持政策落地

有序推动稻谷全产业链特别是下游企业开工复工,畅通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市场消费信心。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研判水稻加工利润偏低、“稻强米弱”等问题,建议探索通过财政补贴、生产创新、价补分离试点等措施予以资金支持,鼓励政策银行和金融机构对收购主体发放低息贷款,对运营困难的加工企业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社保、用水、用电等方面切实减负,缓解稻谷加工难问题。

(四)立足国内抓好玉米生產,加快促进玉米进口多元化

玉米稳产保供压力仍较大,在发展大豆的同时,毫不放松抓好玉米生产。强化与完善考核机制,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充分挖掘面积潜力,分区域落实玉米面积,确保玉米面积基本稳定,防止出现忽视玉米生产的倾向。进一步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宽进口渠道。加强对东南亚玉米生产的技术输出,提高其玉米生产能力,建立稳定的东南亚进口渠道。南美耕地资源丰富,玉米生产潜力大,在增加巴西玉米进口渠道基础上,加强对阿根廷等其他南美国家玉米的进口评估,进一步拓展南美进口来源渠道。

(五)畅通新季大豆产销衔接,确保大豆市场平稳运行

鼓励大粮商和国有粮油企业发挥骨干作用,结合各地种植计划,确定收购量,采取订单合同、支付预购定金等方式,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各类社会粮油加工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签订订单合同收购大豆;鼓励和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生产托管关系,并提供大豆统一种植、田管、收购和销售等服务;各地政府要积极组织产销对接活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加强产销信息服务。

(六)做好油料扩种保障措施,确保油菜种植面积稳步增加

总结地方扩种油料的经验做法,在直接补贴、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等政策实施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油料生产支持政策。基于冬闲田扩种面临的成本偏高、单产偏低等问题,将政策支持与社会化服务、品种改良、科技推广等有机结合,加强政策实施和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切实实现油料扩种的同时,农民利益稳步提高,实现国产油料产能可持续提升。

(七)建立供应长效机制,构建化肥集中采购统一配供体系

建议建立肥料生产要素长效供应机制,不将氮肥生产用原料煤纳入企业用能考核指标,提高冬季氮肥生产用气的合同量。鼓励主要磷肥企业进口硫磺集合采购和签订长期合同,探索建立硫磺储备制度,引导金属冶炼副产硫酸销售至磷肥企业。积极组织农资销售企业和上游生产企业对接,探索“农资公司+基层社+合作社+农户”形式,创新农资订单配供模式,采取团购大单锁定价格、统一供配降低费用、自储代储联储备足货源,稳定农资价格和确保农资质量。针对我国钾肥对外依赖度较高的现状,建议国内国际“两手抓”。一方面,要继续加大青海和新疆两大成钾盆地找钾勘探力度,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来增加开工率,对利用低品位钾矿提取钾肥产品加大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和主要进口商构建长效进口机制,确保国内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2-1-14]. http://www.gov.cn/xinwen/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

(中文校对:刘青)

Analysis of Chinas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Materials Market Situation in 2022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Team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search Center of Rural Econom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Research Center of Rural Econom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eijing 100810)

Abstract:  In 2022, Chinas grain output will be stable at more than 1.3trillion jin for eight consecutive years, with good harvests of wheat and corn, while the area and yield of rice will decline. Soybean, cotton, oilseeds, sugar, fertilizer production increased, and the overall supply is guaranteed. However, due to the Ukraine crisis, global inflation, the COVID-19 pandemic, high temperature and drought and other factors, domestic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prices have fluctuated greatly. Domestic consumption is generally weak, with the exception of corn, soybean, oilseed and fertilizer, and consumption of oth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fall. As the price of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domestic products for most of the year, the import volum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creases. In the later stage, on the basis of increasing market warning, various preferential policies for farmers should be adjusted in time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in the cos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ensure farmers income.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icators; provincial growth rate; national growth rate; growth rate difference

(英文校譯:舒雅)

猜你喜欢
农资贸易价格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价格
价格
价格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