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趣味学习

2023-09-21 03:42洪小华
天津教育·下 2023年8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课堂

洪小华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通过互动课堂、项目式学习、学科融合、信息扩容等方式打造更具有趣味性与吸引力的课堂活动,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效度,为学生打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使美术创作更具有趣味性与实操性,让学生爱上美术。

一、师生互动,科技加持,打造趣味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将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用画笔记录下来,表现美、创造美,自然而然地进入美的世界,自由成长,体验创作的乐趣与成就,从而发现学习美术的乐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动起来,相互交换各自的信息,学生自发地将课堂信息进行消化重组并转变成新知,教师则利用互动交流为媒介,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实际,并对学习中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走出困惑,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四年级《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一课教学中,教师采用单元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课程设计结合知识和技能两个方向,安排两个课时的学习时间。第一课时通过“初识秦俑”“再识秦俑”“领略魅力”“现学现演”“反思倡议”“回味感受”几个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单进行深入浅出的学习构建,教师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引导学生对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进行“整体—局部”的观察分析,完成对秦俑的认识和了解,并用自己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创作等进行欣赏评述,课堂教学结合大量的生活情境,做到“学以致用”,点睛“珍爱”主题,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是第一课时的发展与升华,以文创设计为主线,引导学生设计兵马俑主题的彩泥饰品、邮票、玩具等周边文创,巧借文创设计促使学生调动第一课时的知识积累,将第一课时所学的兵马俑造型、艺术风格加以巩固与运用,使学生体验将高大上的历史传统艺术运用到生活中的可能和乐趣,拉近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懂得艺术高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个课时教学中,教师以不同的风格玩转课堂,使学生感受不同的兵马俑姿态,两节课相辅相成,又可以自成一体。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推广,美术课堂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地展示出广阔的艺术海洋,枯燥的文字内容经过视频、音效等的渲染变得更接地气,而不再高高在上,师生互动轻松而高效,学生获得更多思考空间和实践空间,学习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高墙,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更精准到位,从而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二、精讲多练,提高时效,打造智慧课堂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小琴认为:小学美术作为培养学生美感,提升学生欣赏能力的重要学科,同样需要注重渗透核心素养理念,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真正达到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依托美术课堂获得全面发展。高效课堂必须实现精讲多练,教师为学生提供清晰明确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精准地把握知识要点和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思路的引导下,将通过自身努力独立获取的美术技能和技巧运用于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得到提升。而教师则需要通过对学生自学情况和自学成果的检查掌握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整体学情,适时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对不同学情的学生提出分层次的学习要求,促使学生自学能力逐步形成。

例如,在指导学生赏析名家作品时,通常教师会收集大量的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方法无异于“填鸭式”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那么,怎样让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呢?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设计了《走进大师》系列课程,以中外艺术大师为题,学生分组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进行研学,而教师需要做的则是对各组的研究方向、研究进度、分工细则等进行适当指导,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全新的学习模式真正做到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快速消化大量的美术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获得了比传统教学多得多的知识技能,收获不仅限于美术学科知识,还涉及信息技术、文字表述、口头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多学科的内容,可谓收获满满。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人喜爱呢?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热情持续到课后,他们用彩泥、线描等模仿大师的作品,尝试学习大师的创作技法,创作出的作品也让人十分惊艳,如梵高的《星空》、点彩画《秋天》等,将美术活动“玩”出了新高度。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智慧课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解疑释惑,打造活力课堂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和重要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地通过探究获取新知,在合作的过程中将获取的信息以及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整合重组,找到创作的突破口,学会新技能,并在新的美术活动中活学活用,推陈出新。这种教学方式下的学习过程更甚于学习结论。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现代教育理念。培养探究意识,创造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巧妙点拨,示范适度则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例如,三年级的《巧用彩泥》一课,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彩泥的性质和技法都已经十分熟悉了,那么怎样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玩”出新高度呢?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首先,教师让学生共同推选出组织能力較强的几位同学担任组长。其次,教师将其他的学生按照绘画设计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动手能力分成三组,让组长分别从这三组中选择自己心仪的同学作为组员,对勇于选择后进生的小组予以奖励。再次,教师给出制作主题和一块全开的底板,各组合作完成本次作业,要求各组在制作的过程中全员参与、通力合作,组长必须承担起“总指挥”的职责,协调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组员要服从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特长,同时带动组内后进生共同进步。最后,各组经过绘制草图-全体成员共同商讨、修改并定稿-思考如何将设计图放大到全开的底板上-在底板上画出设计图-分块用彩泥制作出设计图中的内容-外形、色彩调整粘贴-完成作业等一系列流程后,对彩泥的制作有了进一步了解,彩泥制作技巧大幅提高,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友爱互助的情感。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美术课堂更富有意趣,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使教学过程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并充满意趣,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接受新知,让学生爱上学习、乐于接受,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畅游。

四、多方求知,扩容信息,打造高效课堂

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为学生体验制作活动的过程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允许学生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感受实践活动的乐趣是美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师提前公布将要学习的新课内容,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朋友、家长共同讨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或者通过网络、书籍查阅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往往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比平时多的相关信息,学生带着获得的信息参与课堂活动,经过教师的梳理和点拨,对新知识和新技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创作起来也就游刃有余了。这样不仅极大扩充了课堂知识交流的广度和效度,学生的创作思路得到很好的拓展,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作速度,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体验不同媒材的使用方法,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有的学生在提笔之前总是爱问:“老师,我可以画XXX吗?”“老师,我可以用XXX颜色吗?”“老师,我可以用XXX工具吗?”对这种类型的提问,就算想法不是很成熟,笔者也总是回答:“可以!”与众不同的想法甚至可以得到赞赏和奖励。因为学生的想法是天真无邪的、是天马行空的、是超越现实的,如果对他们进行过多的限制,很容易束缚他们的思维,打击他们创作的热情。相反,有了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学生放心大胆地去表现、去体验,有了这份乐趣,他们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新型的美术教学活动应该以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流、内化,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五、结合生活,刺激想象,打造创新课堂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人们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教师不仅要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而且要发挥正确引导学生成长的作用。教师要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美术课堂上,学生要想顺利地参与课堂活动,需要事先对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这些基础的知识储备多来自平时的生活经验,如对形体的认识、对色彩的感知等。那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将自身对生活中美术元素的感知与美术课堂活动联系起来,增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获得新知,并进一步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进行创造性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未来的建筑》一课教学中,首先,教师以图片或PPT的形式与学生交流探讨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总结从古至今建筑物在外形、功能上的变化过程,创想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为之后的创作打下基础。其次,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写生,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与建筑物的外形特征相结合,从生活实际出发,采用变形、添加、组合等方法设计出新的建筑物形态,这样本课的难点“未来建筑的形观设计”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功能、外部环境上进行联想创作,使建筑物更具有未来感。这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以身边常见的物品为创作基础展开联想,减轻了学生在创作中的畏难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在美术课的学习中更好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美术是一门艺术,要求学生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创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出现代人文。同时,这种教育模式要求教师不断地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上取得进步,越来越具有创造性。

六、巧设游戏,培养兴趣,建立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快乐活泼、天真烂漫,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如果一味地让他们机械地去了解课本内容,很容易禁锢他们的思维,磨灭他们的天性,长此以往,他们必将变成“教育流水线”上毫无生命力的“产品”。但是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将游戏与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提高美术课堂的活力与吸引力,打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去接受新知识、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那么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百变影子》一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欢乐的影子”游戏,将游戏与阴影的观察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相互追赶、相互躲闪的过程中观察不同形态的影子,也可以与好朋友一起在不同的光线下摆动身体,比一比谁的动作更有趣、更有创意,教师则利用相机记录学生的游戏过程,特别是形式各异、极富创意的影子。回到课堂后,教师展示记录下来的影子图片,学生被自己的影子逗得哈哈大笑,愉快地讨论着为什么自己的影子是那个样子的,别人的影子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展现出来的。游戏使学生快乐,带领学生打开了光影艺术的新世界,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创作起来也就无拘无束、趣意横生。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无法做到完美,对事物的认知感受也无法很好地归纳出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游戏去感知、通过游戏去获取经验、通过游戏获得新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将这些知识经验运用到自身的创作中去,促进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实现美术教育功能的多元化,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最大化。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从某種意义上对这一类型的内容进行归纳,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这种现象的改变所包含的艺术的实质,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笔者将这叫作“愉悦的自我发现”。笔者认为,艺术也可以“自我发现”,因为“自我发现”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是很有成就的精神活动。

七、结语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突出“人本、主体、个性、潜能”。人本就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主体,即以学生为主体;个性是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共性,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潜能就是脑的开发,手脑并用,智慧无穷,培养动手能力,进行艺术教育。作为一线教师,更应当通过思考、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有效地利用课堂40分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通过对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