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当一天家长”

2023-09-22 09:06沙拉
北方人 2023年9期
关键词:责任感爸爸妈妈家庭

沙拉

你会让十岁的孩子看家里的账目、参与家庭建设吗?你的孩子了解你一天工作都做些什么吗?以色列父母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之前,都会让孩子先做家庭的小主人。

就拿我们在谢莫纳小镇上的一家犹太邻居来说吧。我们家住三楼,隔壁那家经济条件不错,因为房子正在装修,临时租借了我们隔壁的房子住。尽管经济上挺宽绰的,他们家仍然让十岁的儿子看家里的账目,这个举动让我非常惊讶。十岁的孩子怎么看得懂呢?看懂了又如何?孩子又不会赚钱啊。让孩子知道在现阶段日常生活要花掉多少钱,让孩子明白家里需要很多钱来付账,这有什么意义呢?我充满困惑,问邻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邻居解释给我听,原因在于他们想让孩子明白谁都喜欢玩,喜欢过好日子,但这需要你接受良好的教育并获得好的学业成绩,有工作和生存的能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和玩具。让孩子知道家里装修到底会花多少钱,能让孩子明白钱的价值及如何管理金钱。让十岁的儿子看家里的装修账目,就是一种让孩子了解家情的教育法——首先要了解,才会珍惜。

在以色列的学校里,有一个社会调查活动叫“爸爸妈妈的一天”。我曾经在很多场合向中国的爸爸妈妈们以及学校推荐这项活动,它的确能让孩子对爸爸妈妈、对家庭有更深刻的了解。学校说,举办这样的活动是因为很多孩子不知道爸爸妈妈每天都做些什么事情,也不知道爸爸妈妈的工作到底需要怎么做,所以也不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于是决定举办这个主题活动。多年的活动效果表明,让子女看看爸爸妈妈一天都做了些什么,比任何说教更有效。如果让孩子看到做工人的父亲晒了一整天的太阳,如果让孩子跟在厨房里看着做厨师的母亲在灶火前汗流浃背,如果让孩子跟着做店员的家长在百货公司里站一天站到脚肿……也许你家就不会再出现“啃老族”了。

我儿子所在的中学就曾经组织过这项活动,调查爸爸、妈妈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前所做的事情,这让儿子和他的同学感触颇深。儿子回来跟我说,在总结课上,好多同学都哭了,他们没想到爸爸妈妈挣钱原来这么不容易。一个曾经跟妈妈要名牌溜冰鞋的同学,在他亲眼看到妈妈在嘈杂的机器声中忙碌的背影后惭愧地说:“调查那天,我看到妈妈的胳膊都累得抬不起来了。”他为自己平时不珍惜妈妈的劳动果实而惭愧。

即便没有条件举办这样的活动,父母也要常在日常生活中通报家庭情况,给孩子创造了解家庭的机会。

我在教育三个孩子的过程中,曾给他们制定了一张值日表,值日表规定了谁哪天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为此,我和孩子们还设定了“值班家长”制度。

“值班家长”的三项任务分别是:搞好家里的卫生,如拖地、洗碗等;安排一日三餐;安排家人一天的活动,如外出游玩、走亲访友等。本来我还担心他们会不适应,结果我的三个孩子在当“值班家长”的过程中都做得有模有样。老大担任“值班家长”的第一天就早早给家人准备好了早餐,懂得了要注意节约用水等很多细节。我的三个孩子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他们还在这个过程中摸索出了很多生存的本领、理财的技巧以及做人的道理。

“当一天家长”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替家长做多少事情,孩子自己也知道,其实有很多事情是他们不能替家长做的。“当一天家长”是让孩子提前体验家长的生活,了解家长的辛苦,学到生存的本领,增强家庭责任感。没当过“家长”的孩子或许不会明白赚钱的辛苦,不知道如何在家庭中理财,不会与人相处等生活技巧,做“家长”就是要让孩子明白这些,才不会对父母的辛苦视而不见,才不会把父母的辛苦照顾看成是理所当然。站在家长的角度来审视家庭一天的生活,孩子会试着规划家里一天的开销,更好地学到生活中的理财知识,培养自己的财商,做个理财高手。

适当地通报家里的情况不是坏事,只要你迈出一小步,孩子就成长一大步。自从我跟孩子通报家里的情况以后,孩子了解了家里的状况,觉得妈妈一个人持家很辛苦,突然就变得懂事了,有时会尽自己的能力帮我减轻负担。因为有了知情权,有了发言权,成为家庭的一分子,孩子会非常积极。孩子的家庭归属感和责任感,都源自知情和你对他的儿童本位的尊重。

你适当地通报家里的情况,比如家里没钱了,家里遇到事了,家里困难了,这些都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些家长特别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倾家荡产也得为孩子铺平道路。这种所谓的铺路,其实根本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家长适当地表现出脆弱的一面不是坏事,生病时让孩子给你倒水、给你拿药,对孩子转变视角、认识世界都有好处。有偿生活机制不是让孩子给我们赚钱,而是让我们的孩子懂得劳动的内涵,调动他们的生存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理想,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这才是我想要的。

“不要将应付的报酬留到第二天早上”,这是犹太家长有偿生活机制的基本法则之一。我每天都把孩子应得的那份分给他们。手里有了妈妈按劳支付的零花钱后,孩子们并没有拿着钱去胡乱消费,而是帮着我支付家里的生活費用。有时好几个月我也没看见电话费单子,我还打电话问过电话局怎么没有邮寄单子给我们。“已经付了!”对方立马回答。经过几年的锤炼,我的儿子以华和辉辉不再是初到以色列时那两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男孩子了。过去,我老是把他们“关在笼子里”,他们也就觉得自己是笼子里的鸟,应该被喂养。现在,他们见家里什么东西用完了就会悄悄地买回来补上,家里的大小日用品,从油盐酱醋、牙膏、洗衣粉,到冰箱里的食物,几乎都是他们自己买的。他们说,每当在缴纳水电费或者购买日常用品时,就想到自己能为母亲分担、能为家庭做贡献,心里就产生一种成就感与满足感。

当前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三成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不少人都在高喊:“谨防养儿‘啃’老!”这个现象颠覆了中国人多年来养儿“防”老的观念!你自己的钱愿意节省出来留给孩子花,这本无可厚非;但我喜欢长辈给孩子锦上添花,而不是给孩子雪中送炭,孩子一有困难马上给钱帮他,下着雪你给他送炭,他怎么会知道冷呢?我喜欢孩子在困境中自己努力闯出来,没有必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他扫清所有的障碍。有句著名的诗:“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如此,孩子亦如此。

让孩子参与家庭建设,远离“满足”陷阱,他才有机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此外,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责任。你看过电影《罗马假日》吧?很多人只关注了其中的爱情和风光,但是我却看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当公主有了一天完全自由的日子,她离开了皇宫,走入了平常人的生活,她享受着这种生活,她也会陷入爱情。但是当她清醒的时候,她明白自己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于是她选择了回归。当大臣问她这一天都做了什么时,公主回答:“如果我的心里没有我的国家,我的心里没有责任感,我就不会回到皇宫了。”正是因为她有这份责任感,才有可能管理好自己的国家。

而我们普通人也需要有责任感,才能理好自己的财,理好自己的人生。

(摘自接力出版社《特别狠心特别爱: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

猜你喜欢
责任感爸爸妈妈家庭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家庭“煮”夫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我的爸爸妈妈
恋练有词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