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政策轨迹与实践路径

2023-09-22 20:23张学英刘月悦吕馨怡麦颖怡
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张学英 刘月悦 吕馨怡 麦颖怡

摘要:广东省技能型社会建设聚焦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开发、职业教育院校和企业技能人才育训以及校企合作技能人才育训四个方面。农村劳动力技能开发融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扶贫以及乡村振兴之中。职业教育院校技能人才育训以职业院校改革为主线,面向新增劳动力技能育训,同时逐渐将存量劳动力技能提升纳入,旨在建设广东技工队伍。企业技能人才育训包括创新培训和技能培训,覆盖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岗前培训和岗中培训等多种类型,旨在培养技术技能骨干。校企合作技能人才育训的合作模式以无合作实体、联合实体和集团化办学为主,主要采用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

关键词:技能型社会;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扶贫;人才育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9-0027-08

广东省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政策着重将农村劳动力技能开发贯穿于劳动力转移、扶贫、乡村振兴之中,以职业教育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政策主线,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育训存量和增量劳动力,旨在建设高质量的广东省技工队伍以匹配企业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需求。

一、农村劳动力技能开发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

广东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为缓解农村人地关系紧张,2008年启动“双转移”战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即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较高素质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分两阶段实施。技能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前序环节,在两阶段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阶段(2008—2011年),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以拓宽技能培训覆盖面[1];第二阶段(2012—2020年),聚焦于建构可持续的技能培训体制机制,主要包括:转移劳动力终身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制度,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培训制度,区域劳动力转移差异化技能培训机制,转移劳动力培训配套制度,跟踪产业发展的职业开发机制[2]。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双转移”战略第二阶段注重因地制宜,根据经济发展基础等差异性划分了四个劳动力转移功能区,即重点输出区、就近转移区、聚集提升区、优化配置区。在重点输出区,一方面提升留守农村劳動力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引导青年前往聚集提升区或优化配置区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进行学习和培训。在就近转移区,省政府提供就近转移培训补贴、实施就业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以吸引劳动力向周边城镇或临近聚集提升区转移。在聚集提升区,建立政府购买技能培训成果制度;建立产业园区与院校对接的“校在园中、园在校中”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①;为企业在岗培训和技能鉴定提供资金支持;为转移劳动力至少提供一次免费在岗技能培训。在优化区,一是实施在岗提升培训,实施粤港澳地区“一试三证”②职业资格认定评价机制,以及时补充实用型技能劳动力;二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产业职业标准,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三是促进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开发新兴行业职业标准、提供职业技能鉴定。例如,梅州市为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通过校企互动促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与本地产业需求相匹配、技能培训与岗位对接,先后建立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务输出品牌——“梅州的哥”“客家大嫂”等;丰顺县结合电声、木具产业集群发展特色推出电声、木制品“订单式”培训。

(二)农村技能扶贫

技能扶贫指促进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接受技工教育提升就业能力,通过就业或创业摆脱贫困。技能扶贫始终是广东省扶贫政策的重点内容之一。

2016年,新时期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主要以教育与培训提升劳动力技能为抓手。其一,实施劳动力就业扶贫工程。一是开设具有就业针对性的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二是促进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职业院校以掌握至少一门致富技能。其二,实施教育文化扶贫工程。一是为贫困户子女接受从小学至大专阶段的教育提供生活费补助;二是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倾斜。

2018年,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提出,实施贫困人口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计划,提供免费技工教育/技能晋升培训以及精细化就业创业服务,其中技能晋升培训涵盖家庭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实用技术等多个领域,覆盖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多个群体。贫困人口享有免费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机会,且可获得职业培训补贴。例如,清远市以技能培训为导向,对标农业农村建设“3个三工程”和“3+X”产业体系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推动农业复产,助力脱贫。

(三)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2019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技能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专业人才(包括现代农业技能人才),不再强调将高素质人才转向城镇。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提出实施农村劳动力精准培训工程,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返乡创业培训计划”“领头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育计划”和乡村工匠培训等专项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广泛开展各类农村电商培训,并借助这些行动计划开展扶贫。乡村工匠指在农村社会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的技能人才,广东省出台了针对乡村工匠的培训和评价试行办法,各地市相继制定了配套执行方案。例如,中山市通过校企合作开展乡村工匠技能培训,建立健全乡村工匠培养标准和技能评价体系,实施乡村工匠评价机制,广泛开展乡村工匠职业技能竞赛,完善相关政策以加大对乡村工匠就业创业的扶持。

此外,广东省在2019年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覆盖农村和城市劳动力,旨在大规模、迅速提升劳动者素质。“粤菜师傅”工程旨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学习粤菜烹饪技术,实现“一人学厨,全家脱贫”;“南粤家政”工程旨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的家政服务;“广东技工”工程旨在促进更多农村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各地市结合“三项工程”与本地实际需求相继建立了诸多特色品牌,如“羊城家政”“德庆管家”“丹霞月嫂”“客家大嫂”等。

二、职业教育院校技能人才育训

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既是培养新增技能人才的主要机构,也是为存量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载体。广东省多年来致力于培养广东技工队伍,依托职业院校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面向用人单位开展在职员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并于2018年实施“广东技工”工程,旨在为经济转型供给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追溯广东省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轨迹,可探析职业教育院校技能人才育训实践的演进状况。

21世纪以来,广东省职业教育经历了从被忽视到逐渐受重视的发展历程。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一直低于普通高中教育。数据显示,2000年,从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来看,中等职业教育人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总人数的50%以上[3],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支出为101.82亿元,而中等职业教育教育经费支出仅为14.12亿元[4]。基于此,201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首次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至2019年,普通高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经费为2.17万元,中等职业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事业经费约1.99万元,两类学校经费投入差距大幅缩小[5]。此后,政策重点支持省属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旨在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广东省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改革一直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为主线。早期改革聚焦于整合调整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优化专业设置、拓展职业教育服务功能。2001年,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撤并以改善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条件、布局、专业结构,并丰富培养方向 [6]。200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在“十一五”期间校均规模达到1 500人左右;到2005年建设45所职业技术学院与20所高级技工院校和技师学院,在校生分别增至28万人与10万人。2008年,政府提出促进校企合作,建立集约化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为更多地区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资源。2019年,提出实施省属职业院校集体办学,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2022年,全日制高职在校生人数比2015年增长了44.4%,为26万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了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2020—2022年,广东省实现了21个地市高职院校全覆盖,在深圳市18所职业院校實施职教集团化办学改革,探索建立贯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大学本科教育的通道,实现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招生形式不断丰富,涵盖高职单招、统招、对口单招,面向应往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和社会考生实施高职扩招。

随着中国职业教育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广东省职业教育改革逐渐聚焦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强化对区域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以《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给出了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的行动逻辑:扩容——增加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提质——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强服务——提高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即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动计划,以服务扶贫、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等国家宏观重要战略开展职业院校服务发展行动计划,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开展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合作计划。

就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指向而言,广东省职业教育经历了从宽基础向精准针对性的转变。2003年,提出以“大专业、宽基础、活模块”为课程改革宗旨,强调技能人才的宽基础培养方案。随着社会分工细化,精准培养技能人才便越发重要,则于2017年提出职业教育“双精准”发展战略,旨在实现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和精准育人,并于2018年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率先开展试点,后在技工院校广泛实施。2019年,提出推广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双精准”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规划》提出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性、实效性,将精准培训的理念由职业院校教育拓展至技能培训领域。在“双精准”战略改革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愈发凸显特色。例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广科三一海工学院”,校企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学生在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员工,“学分制”与“走班制”相结合,其中“学分制”覆盖常规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由学生选择老师或班级,实施“走班制”的选修课由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修读[7]。

三、企业技能人才育训

(一)企业技能人才育训的类型与内容

企业提升劳动力技能的路径有两个:一是参与职业院校的新增劳动力育训,确保新入职者技能符合需求;二是针对企业存量员工开展在职技能培训。在空间维度上,在职技能培训可以划分为企业内部培训和企业外部培训。根据广东省的相关政策,规模以上企业主要通过中国特色学徒制开展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中小微企业主要依靠企业外部培训。2022年,广东省人社厅联合省工信厅、省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推动实施产业技能根基工程的通知》,提出实施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建设计划,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职工提供培训服务。在时间维度上,在职技能培训可划分为岗前培训和岗中培训。广东省的岗前培训实践着重促进劳动力实现行业转换,其中“技培生”是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能人才需求开展的特色技能培训。在职培训依据劳动力是否在岗参加培训可分为在岗培训和脱岗培训,其中在岗培训比较常见。例如,广东省实施“技能更新行动”,保证企业职工每年享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时间,并鼓励企业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职工灵活调整工作任务和时间,能够于在岗期间完成培训,并保障参训期间的各项利益,倡导创新使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

1.技能培训

岗前培训一直是中国劳动人事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199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广东省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的通知》,提出实行“先培训、后上(转)岗”的劳动人事制度,此处培训涵盖系统的学校教育、短期培训、单项技能培训以及按照工程或岗位特点实施的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安全卫生教育等培训。随着经济转型和技能需求不断变迁,岗前技能培训成为劳动力转换职业领域的重要前序环节。201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要求各类企业制定实施企业新入职员工和转岗转业职工的适岗能力培训计划。例如,实施新生代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促进有意愿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产业领域迭代者成长为“南粤工匠”③;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促进劳动者提升广府菜、客家菜、潮汕菜等粤菜烹饪技能;实施“南粤家政”工程,促进家政从业者学习母婴服务等职业技能。

为了突破新技术产业招聘新技能人才和青年就业的困境,2022年推动实施产业技能根基工程,鼓励企业以“技培生”的形式向学校和社会公开招募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并将“技培生”纳入员工一体化管理,以培养技术技能骨干为目标,提供多岗位多技能培训,旨在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和产业“新工匠”,同时帮助他们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以建立晋升成长通道。鼓励企业采用新型学徒制培训实施“技培生”技能人才用培融合行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技培生”可分别获得培训补贴和就业补贴。

2.创新培训

创新培训主要涵盖两方面:一是采用创新形式开展技能培训的方式方法,以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二是培养掌握新技能的人才,如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四新”技能培训④。

(1)创新技能培训形式。《广东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先进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智能终端等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应用,同时推广工学一体化、互联网+、职业培训包等先进培训方式以提高培训便利度和可及性。技工院校主要围绕工學一体化人才培养方式实施技能培训形式改革。2019年,广东省提出探索“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建设产业工人教育培训网站与互联网培训平台,构建远程职业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前沿技术知识更新培训和行业信息人才培训。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得到迅速发展,互联网平台、手机APP以及微信小程序等拓宽了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提升了培训可及性;“腾讯课堂”“职工教育网”“番禺求职教练网”“荔湾区线上能力提高培养网络平台”等在线培训机构汇聚了粤菜师傅、广东省技工、南粤家政、数字技术等众多优质的教学项目。职业培训包是集培养目标、培训要求、培训内容、考核大纲等为一体的职业培训资源的总和。这既是从业人员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和检验培训结构和技能水平的重要尺度,对于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培训体系具有积极作用,是实现职业培训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的重要支撑。2022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41个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目录,广东南大职业培训学院组织开发了“健康管理师”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参与了“育婴师”开发工作。

(2)更新职业培训内容。当前,职业技能培训内容更新多聚焦于数字技能。2021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全民数字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提出大力推动全民数字技能培训,鼓励培训机构与龙头企业数字技能项目承接单位对接,通过龙头企业数字技能培训平台组织开展数字技能相关培训。2021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企业建立和共享职工培训中心、网络学习平台等培训载体,丰富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内容,提升职工数字化生产能力,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面向社会提供数字技能培训。2021年,腾讯课堂对在线职业培训进行资源开发和课程标准开发,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专项能力考核认证,开发了腾讯云架构、腾讯公众号运营基础、腾讯社群运营基础等数字技能培训项目,并在春节期间面向留粤务工人员举办的在线专项公益培训中推出新媒体营销等数字技术课程,此课程涵盖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创业创新等方面,覆盖20多个工种及20项专项技能[8]。

(二)校企合作技能人才育训的政策轨迹

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倡、鼓励企业和职业技术院校联合办学;2006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建设政府主导,依靠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倡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企业、行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合作成立职业培训联盟,采用“订单”式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式;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提出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教学常规制度;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联合有关省直部门印发《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校企一体化育人,企业是重要办学主体;从2018年起,广东省根据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工作的安排,连续三年发布产教融合政策相关文件,主要有《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2018年)、《广东省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工作方案》(2019年)、《广东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20年)。综上,广东省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育人从起初的校企合作建学校等形式上的合作逐渐走向订单式培养等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的产教融合。

广东省职业教育院校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和“学校+公共实训中心+企业协同培养”的形式,校企招生招工同步进行,在专业规划、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实习基地、管理平台、培养模式等方面充分发挥两主体各自优势,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创,共同评价学生的培养质量。此间的职业教育院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异彩纷呈、独具特色。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创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每一个专业群均与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立一所特色产业学院,实施“九个共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⑤。广州松田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真实项目+工作坊”“生产性实训基地+微创业+社会培训”“特色产业园+特色专业”和“政校行企+实训培训平台”等四种特色产业学院模式[9]。随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不断完善,广东省各地区开始探索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实体化运作模式,由行业龙头企业作为牵头单位,同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共同组建。截至2020年11月,广东省技工院校有73%的专业均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包括700多家国内大型企业,85家世界500强企业,广东由此进入“高技能”时代[10]。

广东省是2014年开始实行现代学徒制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行者,形成了现代学徒制的“广东模式”,现代学徒制的办学形式主要有“学校+大型企业”形式、学校与工业园区的“院园融合”形式、“学校+职教集团+企业”形式,以及“学校+产业学徒培训中心+企业”形式。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70%以上的高职院校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有5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与其中,受益学生(学徒)近2万人[11]。例如,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与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现代学徒制”项目,依据进阶理念设计了“融入企业和学校”“提升专业技能”和“融入岗位”三个育训阶段,促进学生(学徒)熟悉企业文化,了解定向培养岗位基础知识;通过集中教学和实操,提升专业技能和职场素养;通过定岗学习完成角色转换以实现快速上岗[12]。

(三)校企合作技能人才育训的模式

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双主体育训模式在实践中有多种样态,比较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校企双方并不建立合作实体,另一种是成立实体或职教集团。

1.校企双方不建立合作实体

(1)院校为主、企业为辅的校企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由院校负责,院校承担主要培养责任;企业是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依据院校要求提供相应实践教学条件,协助院校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企业的具体角色和职能有:提供实践资源,投入设备和资金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派遣实践专家到校兼课,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通常院校会优先选择技术能力较强、设备先进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运营环境和工作节奏的机会,提升其岗位适应能力。例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软件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于2022年联合华为等知名企业,围绕项目平台、课程、团队、标准、管理制度五个方面开展项目化教学体系研究,提出“五位一体”⑥构建项目化教学体系的建设理念,校企共建华为鲲鹏数字产业学院等教学基地,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数字人才。

(2)院校和企业共育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根据市场需求为学校提供人才订单,除了提供实践育训资源、产品技术资料和技术支持,还深度参与研究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创新。从员工技能成长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基于岗位需求的前置性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根据企业各类岗位培训需求组建订单班,将企业培训内容前置到院校育训中,学生拥有“学生+准员工”的双重身份,第五学期进入企业“实战”[13]。广州市亚乔辛娜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每周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或派出一线技术骨干或技术能手到校实施现场授课,训练学生的实操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熟悉企业文化。

2.校企联合实体或职业教育集团

(1)建立校企联合实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实体通常是企业向职业院校入股,如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形式将院校与企业两者紧密结合。企业直接参与办学过程,拥有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企业是办学的直接利益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对人才育训方案实施顶层设计,既能确保技能供需适配,又能减少校企双主体模式下协同博弈的效率损失,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例如,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联合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与“一汽”等多个大型企业及特色中小微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创建“入股式”现代汽车产业学院,搭建校企共同育人平台[14]。

(2)集团化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模式指组建教育集团以搭建校企所協(指研究所和协会)四元主体的省级协同育人平台,实现资源跨界共享,促使教学过程、生产实践、科技研发、成果推广、社会服务等环节协同推进,促进校与校、校与企、企与企、企与协之间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消除院校技能供给与企业用人需求错配,进而达到协同育人的效能整合和效益最大化。例如,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协同育人平台组织机构、协同育人平台理事会、协同育人平台项目建设组,建构协同创新育人模式,开展本专对接、中高职对接、现代学徒制试点,共同建设实训基地[15]。

3.学徒制

2006年,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广东省“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提出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与技师工作站,以及建立名师带徒制度,培养高技能人才。该规划倡导的是传统学徒制——师傅带徒弟型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为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广东省引导企业创新技能劳动者培养模式,尝试开展双元制、学徒制培训,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人才,为探索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奠定了基础。

2016年,广东省开始试行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学徒既是企业的员工,同时也是职业院校的学生。现代学徒制的学徒来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但也设置自主招生的形式招收企业员工或自由职业者、待业的社会人员,旨在拓宽学徒来源渠道,提高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对于来自企业员工的学徒,可采取走读、弹性制学习方式,学习地点与形式多样化,不局限于学校,可以在企业、工业园区、行业协会,或以居家线上学习方式实施。在现代学徒制的育训方式中,企业提前选拔招录优秀技能人才并根据自身需求和职业院校共同培养人才,建立起了选人、育人、留人的长效机制。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东省现代学徒制的先试先行试点学校,与广东中海万泰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试行现代学徒制,学校招生和企业招工同步进行,人才培养坚持“四个双”: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教师和师傅双导师教学,学生拥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学校与企业的办学合同、学生与企业的劳动合同并存。

2019年,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在广东省的制造业、服务业、新兴产业等重点发展领域得到全面推行,旨在促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深入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企业新型学徒制是针对存量劳动力采取非住校培养模式的专门化和专业化模式,强调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与企业育训人才的主体责任。2021年,企业新型学徒制面向与当地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员工培训8万人次。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自2015年成为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以来,与各类企业培训了18个工种超过3千名的企业新型学徒,合作企业的稳岗率从60%提至82%,为员工能力提升和稳岗提供了解决方案[16]。

2021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其中无论是企业新型学徒制还是现代学徒制,都是基于学校职业教育、健全师徒制度、采取工学交替方式来培养学生(学徒),促进其兼具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2022年,广东省面向技术技能岗位培养学生学徒,在毕业年度开展学生学徒制培训试点,试点企业主要有集团性企业、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和被认定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注释:

①“完善产业园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指组织优质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对接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通过招生即招工的“校企双制”培养模式,将新成长技能劳动力配置到园区。同时,在园区设立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校区或分校,为园区企业提供针对性强的技能提升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

②“一试三证”指通过一次培训、一次考试,获得由广东省、澳门、香港三地分别颁发的职业证书或培训证书,是粤港澳地区职业资格证书的新尝试。

③南粤工匠: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广东省绘制“工匠群像”、弘扬“工匠精神”,开展“寻找身边的南粤工匠”活动,评选出20名优秀南粤工匠代表。此后,“南粤工匠”既是一种荣誉称号,又用来泛指广东省技能精湛、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

④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四新”培训是指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⑤九个共同:共同开展党建和思政教育、共同开发专业与课程标准、共同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共同攻克“卡脖子”技术和工艺、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共同开发职业资格证书、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共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⑥五位一体:制度建设全面推动项目化教学改革;平台建设支撑生产运营、项目教学、科技服务的项目化教学条件;课程建设生产与科技项目引领,持续迭代的项目化教学内容;团队建设组建混编教学团队,创新产教融合的项目化教学方法;标准建设规范与指引项目化教学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EB/OL].(2008-05-24)[2023-02-11].http://www.gdrtt.net/news.php?nid=5935.

[2]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区域劳动力转移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EB/OL].(2012-07-11)[2023-02-11].https://www.gd.gov.cn/gkmlpt/content/0/140/post_140908.html.

[3][6]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EB/OL].(2001-12-30)[2023-02-09]. https://www.gd.gov.cn/gkmlpt/content/0/136/post_136094.

html#5.

[4]广东省政协专题调研组.关于大力发展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调研报告[EB/OL].(2017-04-05)[2023-02-09].https://www.gdszx.gov.cn/scdy/dybgxd/content/post_ 24973.html.

[5]民建廣东省委会.关于推进广东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提案[EB/OL].(2022-01-18)[2023-02-09]. https://www.gdszx.gov.cn/zxhy/qthy/2022/wyta/content/post_27534.html.

[7]刘湘兰.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一专业一特色一名企”,“双精准”育人成效初显[EB/OL].(2018-11-30) [2023-02-19].https://www.tech.net.cn/news/show-679

60.html.

[8]艾瑞网.中国综合性终身教育平台大数据报告—腾讯课堂数据篇[EB/OL].(2022-01-06)[2023-02-18]. https://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916.

[9]陈亮.广州松田职业学院:以深度产教融合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N/OL].(2023-02-01)[2023-03-11].https://new.qq.com/rain/a/20230201A08XCJ00.

[10]程小妹.今年广东技工院校招生超21万人实现“五年连增”[N/OL].(2020-11-26)[2023-03-11].https://www.sohu.com/a/434401870_161795.

[11]张静.“现代学徒”在广东[N/OL].(2021-12-20)[2023-03-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63

2918130636490&wfr=spider&for=pc.

[12]深圳第一职校.再结硕果!深圳一职&欣旺达“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第二期学生顺利毕业签约[EB/OL].(2022-07-09)[2023-03-11].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MjQ5ODUxNQ==&mid=2247535956&idx

=1&sn=fa2ce6a8b046a64c71d5c4a9b8ba016a&chksm=f9c8f5e8cebf7cfe7a0633b98e593b94b341bdb5d56e9512e8b52e0d4c613e79d95f8f0e8208&scene=27.

[13-14]李国年.广州南洋理工职院推进“多维跨界、岗课通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双元育人服务大湾区发展[N/OL].(2022-08-16)[2023-03-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1300977566960610&wfr=spider&for=pc.

[15]肖智远,吴霞,孙洪凤.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案例连载(2016-73)|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以集团为依托搭建协同育人平台[EB/OL].(2017-11-14)[2023-03-11].https://www.sohu.com/a/204456570_284449.

[16]周聪,穗人社宣.广州企业新型学徒制新增备案1.4万余人次[N/OL].(2022-12-15)[2023-02-17]. https://news.ycwb.com/2022-12/15/content_41239264.htm.

(责任编辑:张宇平)

Policy Track and Practice Path of Building a Skilled Socie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ZHANG Xue-ying, LIU Yue-yue, LV Xin-yi, MAI Ying-yi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523830,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killed socie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focuses on four aspects: skill development of rural labor force, skill trai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and skill training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skills development of rural labor force is integrated into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skill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With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s the main line, the skill trai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is oriented towards the skill training of new labor forces, and the skill upgrading of existing labor forces is gradually included, aiming at building a skilled workforce in Guangdong. Enterprise skill talents training includes innovation training and skill training, covering internal training, external training, pre-job training and on-the-job training and other types, aiming at cultivating technical skills backbone. The cooperative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skill talen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 mainly based on non-cooperative entity, joint entity and group education, which mainly adopts the new apprenticeship system and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skilled society; rural labor transfer;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skilling; talents training

作者简介:张学英(1975—),女,博士,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技能形成;劉月悦(2004—),女,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吕馨怡(2002—),女,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麦颖怡(2004—),女,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基于‘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技能人才分布与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21GXJK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