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箭难防
——美西方抵近侦察威胁如何破解

2023-09-22 06:15刘凯予刘云华
军事文摘 2023年17期
关键词:朝鲜半岛伊朗国家

刘凯予 刘云华

近年来,美国及其西方盟友频繁派遣军舰、战机等军事装备对其他国家开展抵近侦察行动,并以“航行自由”的名义擅自进入其他国家的领空或领海,对目标进行所谓“维护本国政治安全,捍卫局部态势和平”的“窥探行为”,给目标国家主权领土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带来严重威胁和挑战,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热议。为了应对此种挑衅行为,许多国家相继采取一定措施以期破解美西方侦察之道。面对日益增长的国防信息泄露威胁,美西方抵近侦察行动背后的霸权图谋早已昭然若揭,可以说,他们正以“掩耳盗铃”的方式做着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

美西方抵近侦察行为的真实目的和影响

抵近侦察一般是指在不侵犯敌方领空和领海的前提下,利用一定军事力量公开或秘密接近敌方阵地或重要目标开展的侦察和监视行动,旨在监控目标国家军事部署情况,获取敌方战略意图和电子情报数据等。主要采取航空器、水面舰艇或潜航器等装备进行空中、水面、水下侦察,其中航空抵近侦察最为常见。

作为抵近侦察的主要行动者,美西方试图通过抵近侦察行为获取其他国家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报信息,以此来巩固加强自身国家安全并扩大战略利益,进而制定具有“强针对性”的发展方针和战略决策。通常美西方在进行抵近侦察活动时,会依靠其长期积累下来的“非对称技术优势”,利用包括卫星、侦察机、无人机等在内的高科技设备,对其他国家的武器发展状态、重要基础设施、无线电信号等进行监视侦察。例如,美军锁眼-12光学成像卫星的地面分辨率达0.1米;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能识别地下数米深的目标;暗星无人机装备的合成孔径雷达能从地面杂波中区分出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并能有效地识别伪装和穿透掩盖物;MQ-1(绰号“捕食者”)和RQ-7(绰号“影子”)无人机均能克服夜暗和雨雾等影响,进行全天候抵近侦察。

此外,美西方国家还利用抵近侦察行为来炫耀自己的“肌肉”,向其他国家展示自己的军事优势,彰显军事实力和制约力,并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甚至进行军事威慑。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如何应对美西方的抵近侦察威胁以及防范抵近侦察行为,已成为国家安全发展和军事战略研究的一个紧迫问题。虽然美西方国家声称其抵近侦察行为是出于保护自身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但从国际法和国际关系来看,美西方国家对其他国家的抵近侦察行为已经超过一般合理安全需要,成为一种扰乱别国内政,挑起区域冲突,激化两国矛盾的行为。

美西方“非敌即友”外交理念下的抵近侦察行为

受冷战思维与“零和逻辑”影响,美西方国家一直秉持着“非友即敌”的外交理念,强迫其他国家选边站队,对意见不一的“非己成员”常常进行制裁,在他们看来,“利人意味着损己”。因此,对其他国家展开抵近侦察行动,实时掌握他国动态是非常有必要的关键战略举措。

朝鲜半岛方向美西方经常在朝鲜半岛上空进行侦察活动,并以各种缘由派遣飞机接近朝鲜半岛,朝鲜方面多次抗议称此类行为侵犯其领空和主权,并威胁要采取一定行动予以还击。2017年3月1日,美韩进行“鹞鹰”行动,共动用30万军力,航母、轰炸机和隐形战机均出动参加演习,其演习含义不言而喻。同年4月5日,朝鲜进行飞毛腿导弹试射,并随后分别于14日与15日发表“将以超强硬方式粉碎美国的一切挑衅”声明和举行“太阳节阅兵”。对此,美海军两大航母编队和其它舰艇集结朝鲜半岛,同时美空军也在朝鲜半岛上空展开侦察活动。

美国锁眼-12卫星

此外,2023年3月13日,美韩“自由护盾”大规模联合军演期间,美空军派出新型机载侦察和电子战系统(ARES)战机BD-700飞临朝鲜半岛上空,搜集半岛北方情报。这些抵近侦察行为往往发生在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之时。从密集进行的韩美联演中我们不难看出,美方一直未放弃“搅乱半岛局势,增强其地区事务作用和影响力”的图谋。该行为不仅严重侵犯朝鲜等东北亚地区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国家利益,而且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程度,更会对被侦察国家的国家安全和军事发展计划产生直接影响。

中东地区伊朗方向美国对伊朗国家开展抵近侦察行为主要有三方面考量:首先,自从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焦点以来,美国一直试图监控伊朗的核设施和导弹测试活动,以遏制伊朗导弹与核计划,确保伊朗不会发展出核武器和弹道导弹,并通过“非能源领域制裁”等一系列“组合拳”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其次,美国一直将中东地区的“稳定秩序”视作利益核心。中东能源基地越稳定,美西方国家能获取的利益也就越大。相反,倘若中东地区动荡,就会增大爆发石油危机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世界经济秩序;最后,美国政府一直把伊朗视为一个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是威胁其国家安全的存在。基于上述三个因素,美方需要密切监视伊朗的军事情报活动,以便更好地制定政策和采取行动。

截至目前,美国在伊朗领空和海域已进行多次抵近侦察行动,使用了U-2高空侦察机、RQ-4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和MQ-9死神无人机等。这些行动被伊朗政府视为对其主权和安全的威胁,并造成中东地区局势紧张和激发局部冲突。

抵近侦察、“棱镜计划”等都是美国霸权伸出的触手

古巴方向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墨西哥湾入口,被美国视为其在加勒比海的后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对美国有战略意义。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曾在致国会咨文发表宣言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任何欧洲强国均不得干涉南、北美洲的事务,但实际上美国是想将美洲变成美国人的美洲。作为“门罗主义”的坚定拥护者,美国绝不允许南美大陆上出现一个反对自己的国家。后于1962年10月16日,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更加坚定了维护“后院安全”的治国理念。因此,美国历届总统一直坚持对古巴展开抵近侦察行动,实时了解古巴政府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情况,并对其进行严格封锁和强力制裁,这些行动引起古巴方面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多重策略完善反制美西方抵近侦察能力

如今,大型战争打不起来,局部冲突却摩擦不断,抵近侦察行动已不仅仅是一种战略压力,还是一种可能直接引发外交、政治和国家安全的新型危机。在“相互渗透、处处监视”的国际环境下,反制美西方抵近侦察的挑衅行为和防范“棱镜计划”等一系列“窃密运动”已经变得刻不容缓,美西方抵近侦察行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反制该行为在当前国际格局下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其应对思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新型军事技术,加大反侦察力量建设,提高反侦察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关于抵近侦察的对抗实际上是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对抗。要想摆脱被动局面,在“信息化作战”高地上抢占战略制高点,就必须有强大有力的反侦察手段和合理完善的侦察监视体系作为支撑,必须坚持发展新型军事技术,提高反侦察能力。被监视国家通过加强军事科技研发,开发出更加先进的军事装备和技术,从而提高自身防御和反击能力,以便有效应对美西方的抵近侦察行为。例如使用雷达、反侦察机等技术手段,有效干扰和破坏敌方侦察设备。

加强国际合作,建立联合防御体系,共同应对抵近侦察行动。“单打独斗,我们能做得很少;团结一致,我们能做得很多”。在美西方反制抵近侦察时,被监视国家可以加深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加强情报共享,互相弥补反侦察技术缺陷,建立坚固的联合防御体系,共同应对美西方窃密行为。此外,还可以通过联合军演等形式形成战略合力,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提高国际形象,加强国际交往和互动。被监视国家可以提高自身国际形象,展现和平、开放、合作的外交理念,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认同,利用其他国家的援助,增强自身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适当采取外交手段,向国际社会表明立场以及对破坏国家安全的抵近侦察行动的不满和反对。通过国际法约束美西方“逾矩行为”,对美西方的抵近侦察行为进行申诉和维权,维护本国合法权益,打击敌方侵权行为,从而维护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

毋庸置疑,美西方抵近侦察行动早已威胁到被侦察国家的核心利益,是营造和平稳定地区态势的“绊脚石”。因此,各国之间需要放下芥蒂,密切关注本国周边地区安全形势,在情报收集、情报分析、反间谍和反侦察等方面加强合作和交流,坚持多方合作、共同应对的策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

猜你喜欢
朝鲜半岛伊朗国家
朝鲜半岛打令艺术的俗文化特征
“双重冲击”下的朝鲜半岛新博弈
朝鲜半岛汉文学中的“羲之换鹅”探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过于逼真
投 缘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
掉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