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化的岗位能力导向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09-23 14:08周亚梅黄中张潇丹
化工管理 2023年25期
关键词:模块化岗位实训

周亚梅,黄中,张潇丹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制药工程学院,重庆 401228)

0 引言

近年来,在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中屡次出现“模块化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方法”等字眼。由此可见,模块化改革成为了教育教学中的高频词汇,那么,何为模块化及模块化教学?

模块(Module) 在计算机通讯、数据处理领域被认为是可以组合和更换硬件单元或者是大型软件系统中的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部分。其本质可以认为是整体的某一个组成部分,必不可缺。各模块之间可以相互组合却又不影响各自功能的发挥[1]。典型的模块化教学(MES, module of employable skill) 是20 世纪70 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模块化课程构建和实施的基本步骤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职业分析-岗位描述-就业模块开发-MES课程体系实施-评价和反馈[2]。

制药单元操作技术是职业院校药品生产技术、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通常开设于第三或者是第四学期。本门课程主要讲授制药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计算、工程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制药单元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课程专业知识性强,内容繁多复杂,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较差。对于传统的按章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下职业教育的培养人才的要求。因此探索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并实践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和所获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着手,将制药单元操作技术课程从教学模块划分、教学方法探索、考核方式转变、教学评价构建、教学实践效果、教学反思改进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加以推广。

1 教学模块划分

课程以典型的制药过程单元操作项目为载体,根据工作岗位将课程内容划分为3 大模块(流体输送单元操作与控制、传热单元操作与控制、物料分离单元操作与控制)。每个模块设计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又对应不同的岗位,每个岗位又具有不同的职业能力。学生每学习完一个模块即获得该岗位所需要的各类职业技能,可单独进行考核。积极引入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模块化改革[3]。根据企业岗位任务和所需的职业能力,共同制定制药单元操作模块化课程标准,课程教案及教学PPT,双方达成对学生考核评价的共识,课程教学模块设计如图1 所示。表1 给出了流体输送单元操作与控制模块的工作任务及相应的职业能力。

表1 工作典型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图1 制药单元操作教学模块设计

2 教学方法探索

传统的制药单元操作技术课程因教学内容过多,实训条件受限,故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训课程辅助,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对实际生产操作过程认识不到位,职业能力和岗位素养缺乏,这与企业所需的人才要求存在比较大的偏差。2019 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方案指出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为更好地落实方案,随后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 以上。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国家、政府、企业、学校的支持,单元操作仿真模拟实训中心、单元操作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等校内外实训基地有序建立,合理解决了本门课程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模块内容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设计,注重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导向,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每个模块可通过项目式、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教学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虚拟仿真和动手实操结合,传统教学和信息手段相呼应,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

3 考核方式转变

传统的考核方式倾向于理论知识,轻视技能水平。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与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相悖。因此,针对模块化课程改革,教学团队结合学生学情特点,调研化学制药类企业的用工岗位需求,综合教学实施效果,提出了创新性的考核方式,即兼顾各模块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加强实训技能考核,充分考查学生是否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通过课程考核方法改进,树立注重过程,能力导向的课程考核理念,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4]。过程性考核包括:(1)平时成绩(15%):学习态度及考勤(5%)、课堂提问(5%)、平时测验(5%),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主观能动性。(2)实训成绩(20%):单元仿真和单元实操。考查学习及动手操作积极性,对各制药单元进行正确的开停车及故障判断处理能力,培养岗位素养和职业精神。(3) 作业成绩(5%):按时完成每次线上或线下作业。

终结性考核:综合理论知识考试(60%),涵盖每个模块重点内容,同时结合1+X 证书(化工总控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考查学生制药单元的综合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

4 教学评价构建

教学评价是检验和判定一门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可大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一个完整的教学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个人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第三方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可通过过程评价,如资源的学习情况、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交流发言有效次数、实训操作过程等方面;结果评价如学生的每个模块测试,包括理论知识、仿真和实操技能知识;增值评价可从团队合作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个人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组间评价和组内评价)。通过对自己的收获情况、小组成员间的互相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成员评价侧面反映课程的教学质量。如采用小组教学法,小组提交作业后,除教师打分外,学生也必须完成自评和互评,按比例计算后从而获得本次的作业的最终分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称之为学评教,学评教的高低能正面反应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其中包括教师的师德师风评价,教学准备情况、授课情况等。教师课根据学评教结果知晓可以提升和改进的地方,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第三方评价如企业评价,企业可根据岗位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给予评分,评价的分数也可侧面反映教学的质量情况,也可通过相关的技能竞赛获奖率、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等方面反应。通过以上四种以评促学的方式,从而提升本门课程学习成效。

5 教学实践效果

为了及时有效地掌握模块化教学成效,每个工作任物完成之后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核,考核方式可线上可线下,考核内容从基础理论到设备实践随机抽取,结合线上平台学生各类资源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情况;线下学生的岗位认知情况、技能操作过程。通过智慧树平台数据分析,90%以上的学生能独立完成预留作业,参与学习和讨论的次数大幅度提升,学习习惯有所养成。对照实训操作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分析,操作能力加强,职业素养提高。通过对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各模块知识掌握情况、操作单元的实训过程、蕴涵的思政教育、专业认同度等方面都表现出积极的反馈结果。

6 教学反思改进

通过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实施,从教师层面上看,团队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高,与企业同步,教学理念更加先进,教学设计也更加完善。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和综合素质加强,教学效果较好。但仍存在着不足之处:

(1)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足。大数据时代下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使课程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制药单元操作技术课程信息化资源短缺是目前存在的短板。对此充分发掘教学资源,如常见的录制微课视频或是引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整合教学案例资源库和课程思政案例库,丰富教学手段。

(2)综合素质提高不足。虽然大力强调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还未落实到实处。课程思政理念自2019年提出以来,现已历经3年,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有未落实的情况。对于职业岗位情境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素养渗入不够透彻。因此,教学过程中注重以生产实际中真实或虚拟的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创新、辩证的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形成良好职业习惯,努力培养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创新精神。

7 结语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突破教学碎片化的有效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对制药行业尤其是化学原料药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需求的调研后,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整合教学内容,调整课程任务,重构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各模块对应一个岗位单元,进而分成一个或多个工作任务,每个任务下又培育不同的职业能力。每一个模块教学可以由不同的教师完成,可自由分配考核指标和评价指标,以保证全方位实现对学生的评价。在信息化时代下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真正实现课前自学、课中互学、课后巩学的“三学”成效。教师整个教学阶段对学生是否完成各项任务进行监督,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针对学生学习反馈,灵活调整模块内容和教学策略,旨在实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全方位掌握。建立对每个工作任务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兴趣[5]。通过模块化教学改革,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模块化岗位实训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