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让生活落地

2023-09-23 11:06韩浩月
环球人物 2023年18期
关键词:书市夜校参观者

韩浩月

在北京,阔别10年之后,“地坛书市”回归,拥挤、热闹的集市上年轻人成为主流;在上海,到艺术夜校上课成为年轻人追捧的“自我投资”;此外,City Walk(意為“城市漫步”)成了新近热词,这股风潮正往二三四线城市蔓延……

“网红城市打卡游”“特种兵式旅游”“躺平式旅游”等红极一时后,年轻人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成为一个悬念。如今,这一群体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现实的答案:他们正在把短线的聚集变成长线的成长,也开始把寻找集体共鸣转化为对自身个体的关注。

不要小看年轻人创造流行的能力,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淄博、大理变成游客扎堆的城市,把通往新疆、西藏的火车变成流动的欢乐海洋。但这样的激情式爆发,需要充足的时间、精力和必要的财力支撑,不是人人可行,不能时时即动。从长远看,年轻人不能总是“在路上”,“去远方”的愿望得到满足之后,他们需要在日常生活的原地,寻找到脚踏实地的学习与生活的方式,从而安顿自己的心灵。

通过他们对书市、夜校、City Walk的追捧,恰好证明他们这种回归生活、感受烟火气的精神需求。满足这种精神需求,只需要跨出家门即可实现。尤其是城市漫步,通过打开活动半径,用新的眼光和思维来打量自己居住的城市,会获得不少新鲜感、融入感和落地感。叔本华说:“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相同的道理,如果可以从所住的城市得到启示与经验,那么人会更好地与城市相处,身心得到美好与安宁的体验。

再看夜校,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是繁忙工作之余有了新去处,在这里,没有熟人,“社恐”能得到解放;不用担心考试、竞争等压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此外,来上课的都是“同好”,还可能结识新伙伴、新友谊……上了课、省了钱、充实了生活,而且可以用温暖和松弛感熨平白天的褶皱。

种种新的流行趋势,不仅反映了年轻人对公共文化生活的一种真切向往和客观需求,也让人感受到城市文化建设深厚的土壤与活力。当今的城市生活,愈加重视文化元素的提升,更加注重城市与人的互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中国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个人因为城市的安全、便利、舒适所带来的喜悦。在这种情绪感染下,更多年轻人走出网络、走进生活,与理想中的城市进行一场双向奔赴。

一份名为《当代年轻人旅行图鉴》的报告显示,当下年轻人正在更多地把身份由“参观者”转化为“体验者”。这是一份敏锐的观察,也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参观者”往往是匆忙的、浮漂的、临时的,而“体验者”则是沉浸的、充分的、长久的。

其实无需对年轻人的生活选择有过多顾虑,他们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主动转换视角,去寻求与自己更为贴近的生活方式。等到有一天,他们开始减缓脚步选择去体会生活的滋味,这并非因为年龄大了些,变得成熟了,而是因为他们在人间烟火气息中,锚定了自己的出发点,也看清了自己的目的地。

猜你喜欢
书市夜校参观者
走,上夜校去
小心那些上夜校的年轻人
柯桥成校创新+品牌培育“共富夜校”发展核
最美的蝌蚪
清晨书市
跳蚤书市
脑洞大开
数说InnoTrans 2018
冯骥才携新书亮相全国书市
“跳蚤”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