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课程思政”与“青少年健康”的关系

2023-09-25 10:29
运动精品 2023年2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心理健康身体

李 玄 陈 萍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国际社会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以及国际文化的不断交流与碰撞,我国针对青少年健康问题和教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关于青少年健康方面的问题,我国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青少年每天在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 小时[1],并且在《国民营养计划》中提出了现阶段困扰我国青少年健康的问题是肥胖和近视[2],肥胖与近视成为了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关于教育方面的问题,我国在2022 年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改,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核心素养包括了体育品德、健康行为和运动能力[3]。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体育品德,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遥相呼应。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都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这说明“健康”是排在第一位的。无论学生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健康”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青少年的健康”。

1 概念界定

1.1 体育课程思政的概念

关于体育课程思政的概念教育学界的界定有很多,比如王振隆对体育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如下:体育课程思政是将体育中的爱国主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4]。武冬认为体育课程思政指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以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在提高身体操作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的理念[5]。在这里的体育课程思政是指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运用合适的方法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1.2 健康的概念

关于健康的定义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比如: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王雪强将健康概念分为四个维度,即临床性健康概念、适应性健康概念、角色功能性健康概念和安宁幸福感健康概念,这四个维度包括了个体在生理、心理上对健康的认知以及美好的向往[6]。朱素蓉等人在2018 年的研究中将健康定义为身体、精神、环境和社会四个方面的相对适应,健康既是基本需要和权力,也是义务[7]。综上所述: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道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一种良好状态。

2 体育课程思政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

“体育”一词,有“育体”与“育人”的双重功能。从“育体”功能的角度看,就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与课内外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从“育人”功能的角度看,就是学生通过在体育课程中的学习以及在课内外所参加的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德育”为五育之首,说明了我国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这也与习近平总书记《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中提出的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思想理念相吻合[8],并且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对青少年的健康也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2.1 体育课程思政对青少年树立良好道德的影响

体育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比如:坚强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竞争精神、合作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这对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融合提供了便利。诸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与探讨,到目前为止对于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体育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这不仅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对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对体育项目比赛规则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如果没有遵守相应的规则就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相应的代价。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大型的国际比赛视频或相关的体育赛事,让学生学习其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女排精神、爱国主义、敢于拼搏的精神等),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争光的愿望。最后,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这不仅为青少年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而且可以使青少年明白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哪种方式去实现,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所以,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而且可以从思想上去改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与看法,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2 体育课程思政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

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在青少年身体健康中是相对较差的,并且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较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差。这说明了我们应该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并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念,从而增强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2.2.1 体育课程思政对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影响

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可以使青少年树立正确审美观。从古至今,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如在唐朝时期,人们大多以胖为美,而现在人们对美的看法和追求也不尽相同。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对于美的追求大多体现在身体形态和外貌特征等方面。通过体育课程思政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从而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体型美、姿态美和心灵美等)。首先,通过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可以从思想上去改变学生对美的理解和看法;其次,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对美的认知程度以及审美的标准;最后,可以使青少年树立正确审美观,并且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恰当的方式去改变自己的身体形态,从而达到体型美。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与实施,不仅提升了青少年对审美的认知和了解,使青少年积极主动并采用正确的方式去改善自己的身体形态,而且可以进一步的提高青少年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2.2.2 体育课程思政对青少年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影响

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和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以及课堂的导入方式给学生传达“育体”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重视自己的健康。这与我国在新课标中提出的“健康第一”的理念相吻合,这也告诉各位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从思想上改变学生的健康观念、从行动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使学生的思想与行动达到统一,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

首先,我们应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健康观念。例如:邀请知名的健康专家来学校开展健康座谈会,给学生普及基本的健康知识,让学生对健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其次,在学生对健康了解的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比如:在田径课堂中讲解苏炳添的故事,在篮球课堂中讲解姚明的故事,在排球课堂中讲解女排精神等。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对这项运动的好奇心,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且学生在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缩短掌握运动技能的时间和激发了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运动技能的练习,这也为提高青少年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能,才会通过各种课内外体育活动和比赛去运用在课堂上所学习的运动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最后,使学生的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用思想来引领行动,使思想与行动相辅相成达到高度统一。这不仅从思想上改变了学生的健康观念,而且从行动上改变学生错误的运动习惯和技术动作,使学生正确了解自身的身体机能,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为今后体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便利,并在教师的引领下使学生逐渐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这对青少年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如果学生仅仅改变健康观念却没有学会相关的运动技能,这只是在思想层面上得到了改变却没有在行动上进行实践,不能达到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目的;同样,学生仅仅学会相关的运动技能却没有改变健康观念,这虽然在行动上发生了变化,但是在思想层面上没有进行改变,同样不能达到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目的。只有两者达到高度的统一,才能使学生健康观念发生改变,基本的运动技能得到运用,达到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目的。

2.3 体育课程思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其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显著,抑郁检出率不断上升,且女生的发病率较多[9]。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们应该借助体育课堂,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中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体育课程思政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体育思政中所包含的体育精神和体育品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例如:体育精神中的“女排精神”,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解“女排精神”,从而让他们学习“女排精神”中所包含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等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轻言放弃,要有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随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严重,以“体育课程”为媒介,体育教师通过在体育课堂中对一些体育精神的详细讲解,使学生明白体育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并在体育课堂中通过多次练习和小组之间的比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勇争第一”的精神。通过小组之间比赛的输赢,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并以此为启迪,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都应该冷静处理、迎难而上,并且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挑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可以使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去寻找解决问题和克服挫折的办法。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为教师解决学生所存在心理问题提供了方法和手段,并且对青少年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和帮助。

2.4 体育课程思政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交往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学生与他人如何进行交流的能力;第二、生存能力,就是一个人通过什么方式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方法;第三、控制能力,就是对自己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控制能力。

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健康卫生知识与野外生存的基础知识,并在体育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演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从而使学生拥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其次,学生在体育课中,通过对体育技能的学习、练习和比赛,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比赛来提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团队项目的比赛时需要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来布置战术,最终获取比赛的胜利。如果在进行团队比赛时,队友与队友之间没有交流,那么这场比赛获得胜利的概率很低。所以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体育课程思政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这为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生存打下了坚实而牢固的基础。并且学生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中所学习的运动技能,去体育场与他人进行课余体育比赛,在进行课余比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这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气魄。最后,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运动技能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演示和讲解,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应对学生所做的技能进行评价和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当学生对所学的运动技能练习到一定程度时,教师会要求他们在做动作时进行力的控制,使自己所做的动作更加的协调优美,将在体育中所学习的一些东西迁移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控制能力。

3 小结

通过对体育课程思政和健康概念的阐述,进一步论证了“体育课程思政”对“青少年健康”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体育思政课程的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第二、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第三、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第四、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不仅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宣传,更需要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思政意识与能力,搭建教师思政资源共享平台,以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心理健康身体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我de身体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