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艺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2023-09-25 19:33侯峻魏岚
经济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侯峻 魏岚

摘 要:延安文艺精神是为人民服务、忠实爱国、贴近群众、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人民性、爱国性、实践性、创新性。新时代发挥延安文艺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深厚爱国爱党爱校情怀,有助于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延安文艺精神 新时代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061.3;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036-02

文藝是人类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人类思想与社会物质实践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产物,是人类精神现象的具体体现。文艺存在方式具有多样性,它通过社会意识的多种存在形式,政治、文化、法律、宗教、信仰等相互联系、互相影响,艺术工作者凭借丰富多元化的形式如话剧、影视、歌曲、诗歌、戏曲等不同的文艺媒介得以表达其所思所想,成为一个国家的综合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一、延安文艺精神的由来

文艺是按美的规律塑造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人类实现精神需求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的产物。人民群众的丰富思想情感被文艺之美的情怀所渲染,先进的文艺思想总能影响社会意识的进步与发展,亦能反映人民群众在某一时期的关注热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文艺的本质理解是多维的、立体的、全面的,研究者可以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来分析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文艺产物与文艺思想的发展脉络。列宁指出,“在无产阶级事业总篇章中,文学事业应当成为其片段,成为有思想觉悟的先驱以及整体工人阶级所发动的人民民主机器‘齿轮以及螺丝钉’。”[1]列宁主张文艺的阶级性可以提升到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高度上,艺术创造者除了确保自己的创作自由,提供高水平的艺术作品,还必须确保创作初衷及作品服从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要“永远把工农放在眼前”。

延安整风运动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众多文艺工作者将眼光向下,关注根据地工农兵的斗争与日常生活,将其浓缩并付诸于笔端,为争取抗战胜利而努力学习创作,极大地推动了文艺界的整风运动,对当代的文化建设事业影响重大。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作品,生动活泼地反映了延安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今天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革命生活全貌的途径之一。

二、延安文艺精神的时代内涵

延安时期,自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至1948年,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东渡黄河共13年,跨越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两个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迅速增长,延安成为中国人心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精神由此诞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革命年代中形成的延安文艺精神具有人民性、爱国性、实践性、创新性。

(一)延安文艺精神具有人民性

为人民大众服务,是延安文艺精神的理论内核。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开始,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并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这个时期我们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也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创造出属于整个人类的全新历史”[2]。文艺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我们党始终如一、坚持百年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对文艺作品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看它的创作立场是否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创作角度是否从劳动大众的美学视角出发,作品内容是否能够表达人民内心真实的情感需求,演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评价标准,在百年党史中,从未发生过变化。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3]他多次表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灵感源泉,文艺作品要贴近生活,应该如实反映老百姓的“小”至平凡事迹“大”至英勇壮举。秉承这一创作理念的文艺作品,才能得到中国人民的真心喜爱,才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把我国人民发奋图强、艰苦创业的火热精神面貌展现在其他国家人民的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则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4]。在新时代里,艺术工作者要走进广大社会底层,要发自内心的以真挚人文情怀关注百姓生活,用适当的艺术形式反映人民对命运的不懈抗争,以及对幸福追求的美好期待。2021年春季在中国民众中收视大火的《山海情》这部反映人民生活的脱贫攻坚剧,它真实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憧憬,以宁夏西海固人民为典型形象,刻画了勤劳的西海固人民克服各种困难实现异地搬迁,福建省则全心全意对口帮扶,共同努力变“干沙滩”为“金沙滩”的故事。《山海情》一经播出,众多观众纷纷争当“自来水”,人民关注着剧情的发展,关注着人物的人生际遇,关注着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这样的文艺作品,切实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文化观,自然好评如潮。

(二)延安文艺精神具有爱国性

延安文艺精神是忠实守信的爱国主义精神。好的文艺创作,要始终围绕爱国主义的总基调,引领人民以系统全面的视角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大历史观。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的家国情怀,“寸寸山河寸寸金,瓜离分解力谁任”(清·黄遵宪《题梁任父同年)的忧国意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魏晋·曹植《白马篇》)的无畏精神……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始终散发着坚韧勇敢的内在动力,集聚着爱国主义的强大力量,最终凝结成深植于民族血脉的红色基因。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永恒主旋律,延安时期孙犁所著的《荷花淀》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作品选取小小的白洋淀地区,铺展了紧张真实的不同战斗场景,白洋淀人民日常生活细节通过生动的文字跃然纸上,坚持抗日斗争的根据地人民为抗日不顾个人生死,他们热爱祖国,团结协作,在艰难的环境中全身心投身长期抗战,通篇洋溢着一种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作品极富艺术魅力,语言质朴自然,堪称散文诗的独特风格,虽然没有华丽辞藻,读者完全可以在字里行间体会到在敌强我弱的特殊历史时期,党与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渡过艰难岁月的斗争精神。

(三)延安文艺精神具有实践性

延安文艺精神是深入人民群众生活的实践精神。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来源于其所处时代的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一切艺术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延安时期的13年中,革命战争是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热血的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奉献全部的精力甚至自己宝贵的生命。此时的延安文艺作品中,栩栩如生描绘着积极革命的根据地人民,歌颂了根据地人民努力奋进的革命精神。人民既是延安文艺精神的实践之源,也是延安文艺精神的亲身感受者。

在《讲话》中,毛泽东同志指出了文艺工作者存在着“清高”等缺点,知识分子应该克服自身的缺点,满怀热情地团结、教育、启蒙广大人民。优秀的创作不可能是纸上谈兵的空中楼阁,优秀艺术作品是要在人民现实生活中生根、发芽,整体全面展示现实意境的。杰出的艺术家一定要以真挚情感走进群众,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才能客观真实地对生活进行写照。时代需要能够真实反映人民革命与建设生活的伟大作品。“走进去”直面人民现实生活,“沉下来”感受民众所思所愿,“融進来”时代热点与未来展望。在这种由内而外溢出的真情实感下,创作的作品才是情真意切、具体生动的,才能得到民众的真心赞扬与流传。

(四)延安文艺精神具有创新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5]。

延安文艺精神是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时代世情国情的变化产生契合时代的精神,出色的文艺作品要回应时代精神诉求,只有与时代精神吻合的艺术作品才能释义“艺术美”的深切内涵。不同时代的文艺作品,清晰衍射出该作品所对应时代的领导阶层思想及社会公序良俗,只有真实客观地揭示时代发展趋势以及人民群体精神内核的集体意识才能称之为“时代精神”。

延安时期的优秀艺术作品揭示了时代生活本质及历史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精神依旧是新时代的主题。这些作品在内容上,及时反映展现崭新革命面貌的延安、斗志昂扬的革命老区人民、活力盎然的大生产运动等延安时期的巨大变化;文学形式上,则大胆采用了既有中华民族特色,又被广大基层民众所喜闻乐见的通俗形式。歌剧《白毛女》,形式借鉴了河北民歌《小白菜》,内容取材于民间故事,成为延安时期的代表性文艺作品。在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更要保持自己的风骨,不要被资本力量所左右。一旦文艺作品充斥着铜臭气味,那必然是劣质的作品。在数字经济新时代背景下,文艺作品不仅要思想上和艺术上成功,更要通过艺术作品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将精神力量转化为中华民族团结复兴的实际伟力。

三、延安文艺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由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进而促进中国社会全面进步,呈现出来的价值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价值。延安文艺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现在激发大学生的深厚爱国爱校情感、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启智润心,激发大学生的深厚爱国爱校情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Z世代”青年学子的时代使命,而延安文艺精神有助于塑造他们的思想伟力,有助于为他们的精神注入活力。立足于21世纪的时代背景,“Z世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中国可以平视世界的新时代。新时代要求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头脑清醒,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现在国内各大高校都精心拟就了校训等大学精神,深挖红色校史等文化资源,打造立体化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以课为点、以讲为线、以学为面,“点、线、面”共在一盘棋,专业课潜心建设课程思政,思政课发挥主渠道作用,多方配合,增强各门课程的感染力和教育实效性。学习延安文艺精神,有助于青年学生客观理智地对待“粉丝”文化和娱乐圈怪相,营造气正风清的“正能量圈”。

(二)培根铸魂,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

延安文艺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大历史观,增强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深刻认同。高等学校教育者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把延安文艺精神渗透到校园课堂和社会课堂双时空领域。响应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理论课堂与实践基地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以小促大,讲好身边故事,弘扬延安文艺精神。教育者可以打造有趣亲和、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把爱国主义融入日常的隐性教育,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切入点,如通过组织大学生进行红色经典作品诵读、拍摄《觉醒年代》红色影视剧经典段落微视频等作品形式,发挥大学生群体的兴趣联动作用,激发大学生主体能动性。

在“互联网+”时代,善加利用大数据及互联网科学技术,播放关于延安文艺精神的相关影视、纪录片等,开发红色资源,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比如关于革命纪念馆等VR体验、或者学习强国APP的应用,打破近3年在新冠疫情特殊时期不能师生同行实时参观遗存遗址的时空局限,创造让学生们看得见,记得住的“鲜活”知识。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设计,比如:趣味视频、改写歌词诗歌、话剧表演、大学生讲思政课等多样化作业成果推送形式,同时可以利用寒暑假,带领大学生前往延安红色教育实践基地,进行浸润式体验教学,以研促学,同学同讲,促进延安文艺精神的多元化传播途径。

(三)“立德树人”,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延安文艺精神是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丰富精神食粮。“Z世代”大学生伴随信息时代成长,在眼花缭乱的网络信息中,充斥着历史虚无主义大量的似是而非的观点,混淆了部分大学生的认知。因此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根本指导,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凝结成中国底气。抓住大学生成长阶段中“拔节孕穗期”的关键时刻,提升他们进行历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认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事理辨是非。还要引领大学生升华思想高度,铁肩勇担道义,感受中国发展和民族复兴,将大学生个人的理想梦想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

参考文献:

[1] 列宁全集.第2版,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40页

[3] 邓小平论文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页

[4][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年版,第1页,第20页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