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艺术特征与现代应用研究

2023-09-25 03:05祁乐广东白云学院
流行色 2023年7期
关键词:南越王瓷枕胎体

祁乐/广东白云学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产品的层出,文化内涵成为产品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宋代繁荣的经济是华夏历史之巅,对南越王博物馆唐宋瓷枕的艺术特征具有一定影响,分析其丰富瑰丽的色彩、多变大方的造型、细致优美的纹样,不仅体现了时代背景下的艺术与民俗特征,还有利于创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现代应用。

1 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历史背景

枕的起源可追溯至商朝,推广于春秋战国,记载于各个朝代的诗歌著作中,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所述“寤寐无为,辗转伏枕”[1],就是将人之情感赋予枕中,隐喻爱情与思念,此外,还有《孔雀东南飞》《楚辞•九辩》《论语•后梁均王贞明五年》等多篇诗歌著作根据自身内涵情感对枕有着各异的描述,可见枕作为人类支撑头部与颈部的必要寝具,不仅具有辅助睡眠的实用功能、装饰屋厅的审美功能与吉祥礼品的赠送功能,还具有隐喻心境的象征功能等,在宋代等历史洪流以及现代日常中与人类的生活价值、情感价值休戚相关。枕表现为瓷、玉、木、竹、青铜等多种材质,其中瓷枕有避暑纳凉与发型持久之功效,深受宋为代表的人民群众的喜爱。而宋代由于土地私有化制度改革、商铺营业时间调整、集镇文化蓬勃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崛起等诸多因素,商品经济与其他历史朝代相比较为繁荣,这极大地促进了同时期文化、艺术、科技的进步。彼时,宋瓷五大官窑林立,多个民窑层出,瓷枕的色彩、造型、纹样等艺术特征也在欣欣向荣的发展中达到历史的巅峰。时至今日,南越王博物馆以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为契机[2],成为宋代瓷枕主要馆藏地之一。

2 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艺术特征

2.1 质朴淡雅与层次端庄的色彩

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在宋代儒、道、教思想的影响下,将人的内在修为定为首要关注点,主张修心养性、推崇自然[3]、压制欲望、追求高尚人格,这些思想使人民的审美心理由唐代的雍容华贵转变为宋代的含蓄简约,形成了独特的宋代美学审美,因此,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以浅黄色、浅灰色胎体与白釉、浅透明釉色为主,在色彩方面综合表现出质朴淡雅、层次端庄的艺术特征。

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色彩由胎体与釉共同构成,胎体材质、色彩的优劣是瓷枕美观以及人民群众喜爱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胎体主要原料为铁、氧化硅、三氧化二铝、钠、镁等种类与含量不同的矿物质瓷土,矿物质包含情况的不同对瓷枕的色彩有一定影响,如含铁量较少的胎体比含铁量较多的胎体白等。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以河北磁州窑、河南汝官窑、河南当阳峪窑等北方生产的窑口为主,延续了唐代“南青北白”的色彩审美,但宋代北方窑口瓷土含有一定杂质,较南方江西景德镇窑出厂的胎体而言,视觉感和触摸感不够细腻,为使胎体更加洁白、细腻、美观并方便于施釉,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分别采用精细的浅灰白、黄灰白、黄灰、灰褐、米黄、白色、褐等色彩的化妆土覆胎体之上护之,这也是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特色之一。釉在色彩上分为透明或有色,属瓷枕胎体外表层上的玻璃质薄层,施釉色于胎体,使瓷枕光滑耐用,有固色或着色的功能,与瓷枕最后呈现的色彩效果有所关联,如在胎体分别施黑釉与透明釉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观感。基于此,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在不同的胎体上分别施大面积的灰黄色透明、灰褐色透明、牙白透明、半透明、白、灰黄色、浅褐、绿、黑彩、三彩等釉色,辅以褐彩、绿釉、黑彩等彩绘点缀。白地剔莲纹腰形枕(图1),白色化妆土施于灰褐色半陶胎体上,黄色透明釉大面积包裹,浅褐色素地衬托开光内莲花纹,呈淡雅清丽的风格。综上所述,无论是胎体还是釉色,二者的色彩与宋代画作、服饰等异曲同工,都以淡色为主,鲜少重色,且明度、亮度、饱和度相对较低,色彩的装饰程度相对较简约,表现为质朴淡雅、低调大方的色彩风格特色。但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色彩并不是单一的、枯燥的,灰色胎体体系中,包含灰白色、灰黄白、灰褐色、香灰色、浅黄褐灰白、浅灰色、灰色等多种灰色系,蕴含崇尚自然、追求原色的精神内涵;透明釉色,就有灰黄色透明、牙黄色透明、褐色透明、有光泽透明、半透明等多种透明釉色,纯净的釉色也寓意宋代文人墨客追求的清白、正直心境;而天青色是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中较为特殊的色彩,出厂于有“汝窑为魁”之说的河南汝官窑,以青瓷为主,常施有蛋青、豆青、虾青等釉色,宋徽宗赵佶的诗句“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讲述的便是天青色的汝窑,南越王博物馆馆藏的天青釉如意形枕(图2),无繁复纹样装饰,胎体较薄呈灰白色,釉层较厚呈天青色,质感温润如玉石,色彩变幻有深浅。可见,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具有多层次的色彩维度,有色彩寓意与来源,经得起考究与推敲。同时,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运用珍珠地划花、白釉剔花等艺术手法对胎体与釉色进行恰到好处地装饰,更加彰显其淡泊雅致、朴素自然、端庄稳重的色彩风格。

图2 天青釉如意形枕(图片来源:《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枕》)

图1 白地剔莲纹腰形枕(图片来源:《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枕》)

2.2 姿态各异与实用舒适的造型

在艺术设计领域中,造型属艺术作品的平面与立体的形体结构与外在形式[4]。造型的观赏性与实用性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考量之一。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造型多样、美观实用,是基于唐代方形、如意形与动物形等瓷枕的造型发展创新而来,对元代、明代以及清代瓷枕造型有延续与指导意义,主要分为动物形、人物形、圆形、方形四种造型:(1)动物形造型。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动物造型提取了动物外在形象元素,并与瓷枕常规形状相结合,瓷枕枕面为单个动物形象或局部的动物身体,姿态各异,极具独特性。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动物造型中常见的有虎形、狮形、兽头形、马蹄形等,其中虎、狮作为自然界中存在的猛兽,蕴含辟邪之意,将虎、狮与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的造型相联系,传达出宋代人民群众的智慧以及对美好睡眠的渴望与追求。虎形造型表现为卧与立,如白地划花如意形虎座枕以如意形造型为牙黄色枕面,怒目圆睁的卧虎为褐色枕座,上下造型与色彩相对强烈的对比,突显虎的凶猛,有守护睡眠之意。狮形造型常见为卧单狮与卧双狮,如南越王博物馆馆藏的酱釉卧狮座与绿褐釉素面双狮座枕。此外,虚拟意像的兽头、似马蹄外形的轮廓都是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常见的造型。(2)人物形造型。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人物形造型主要为婴孩与妇女,主体形象涉及不同性别、年龄段,并常与狮子等动物相结合,如卧妇形、娃娃形、卧婴座形、如意形人牵狮座、童子牵狮形等,极具日常气息与情感色彩,体现了宋人悠然自得、惬意舒适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暗含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以及多子多福的期望,而形态各异、造型别致的人物形态也对后人了解宋代服饰与社会习俗提供了参考[5],如南越王博物馆馆藏的白地黑褐彩花卉纹卧妇枕,在黄褐色胎体上施化妆土与半透明釉,整体为极浅黄褐色色彩,人物身着对称赭色花纹装,圆润身体屈膝侧卧。(3)圆形造型。部分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圆形造型以花与叶为主体形象,花形始于宋,常根据瓷枕的主题变换为三瓣或四瓣不等,花形的类别有葵形、海棠形等,常与花卉纹样相配,如绿釉划牡丹纹四瓣花形枕就是四瓣花形造型内绘葵花形内饰框与牡丹缠枝纹,白地印划云鹭纹海棠形枕等也是如此。叶形线条流畅有弧度,枕面正视图与如意形有几分相似,如南越王博物馆馆藏的白地剔黑花鸟纹叶形台座枕,枕面为如意头形与叶形的融合,运用黑彩绘制树枝上的鸟儿且置于枕面开光处,与叶形造型相得益彰,相互呼应。此外,腰圆形、如意形也是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常见的圆形造型。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圆形造型以圆形为基础进行扩展与变化,圆润饱满,自然简约,与宋代崇尚自然的思想不谋而合。(4)方形造型。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方形造型是对偏长方形,轮廓棱角较为清晰的造型的统称,与现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布枕有一定相似之处。其中,束腰形较为别致,是方形的代表造型之一,因似人腰部而著称,与腰圆形造型有较大区别,束腰形俯视角度为长方形,正视角度表现为左右两边较高,中间相对较低,与人体头部构造较为适配,烧制的窑口有河北定窑、河南鹤壁集窑、河南当阳峪窑等。枕面呈左右四角对称的八角形、上平下凹的元宝形、下方微凹圆角的长方形也是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方形主要造型。

2.3 包罗万象与流畅秀美的纹样

宋代相对流动、包容、开放的社会结构与社会氛围使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的纹样题材向平民化、自由化方向发展,种类丰富,随意灵活,主要分为花卉与枝叶纹、虫鸟与鱼兽纹、人物与园林纹、文字与几何纹以及釉色与自然纹等类型,且不同类型纹样间相互联系与结合,形成了包罗万象的纹样特征。花卉与枝叶纹是运用剔刻、珍珠地划花、彩绘等表现技法对自然界寓意吉祥的植物形态与特征的概括与刻绘,包括折枝莲纹、牡丹花纹、卷草纹、菱花形纹、荷花纹等。这些题材与纹样依据瓷枕造型特征,结合成单独、适合、连续的组织形式。如南越王博物馆馆藏的白地剔花卉纹束腰形枕、白地黑花如意形台座枕等。虫鸟与鱼兽纹主要由蚂蚱纹、芦雁纹、云鹭纹、白鹿雀纹、狮子纹、虎纹、双鸭纹、水凫纹、鱼藻纹等真实动物纹样和兽首纹、麒麟纹、凤纹等虚构瑞兽纹样组成,相同物种单独游卧或成对嬉戏,不同物种间追逐捕食,且常以花卉与枝叶纹饰之,动态自然,贴近生活,极具野趣。人物与园林纹包括文官纹、婴戏纹、卧妇纹、山石纹、栅栏纹等,其中婴戏纹为迎合宋人艺术审美的特征、祈求多子多福的愿望、重视儿童教育的现象,成为单独的画类,常描绘持荷倚墩小憩、摇扇纳凉、着衣盘坐的婴孩形象,栩栩如生,健康活泼,也作贺礼之用。同时,以“长命”、《菩萨蛮》等格言、祝词、警句、诗赋为主的文字纹与以网纹、珍珠地纹、螺旋纹为主的几何纹;以天青色等为主的原始釉色纹与波纹、线锦地纹等为主的自然纹也是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常见的纹样特征。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题材取自市井生活与自然意象,设计者或工匠运用概括、添加、变形、夸张等手法并凭借经验决定纹样形态与构成形式[6],使纹样线条动感流畅、粗细相得益彰、图形生动形象、淡雅秀美,构图对称均衡、具有节奏韵律,整体洒脱自然。

3 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色彩、造型、纹样元素的现代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商品的价值要求也越来越高,追求高质量、情感化和文化性的产品成为一种趋势。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绘画软件如mjdjourney 的兴起对产品设计和视觉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应对这一挑战,可以寻找并准确定位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色彩、造型和纹样的艺术特征,将其应用于南越王博物馆文创产品、海报等设计中,融汇古今之美,打造独属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色彩、造型、纹样或其相互结合的IP。在文创产品设计方面,可以开发文创丝巾、摆件、婚庆用品、睡眠用品等产品,具体步骤如下:(1)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以现代设计理念为出发点,对已有的文创产品进行数据模型分析,根据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文创产品设计进行产品定位、人群定位、销售定位、材质定位。(2)以动物形、人物形、圆形、方形等姿态各异的造型为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文创产品外形造型或图形边框造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打散、旋转、重构等设计手法对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包罗万象的纹样题材进行图形数字化组合与设计,结合多层次,低饱和度印刷色彩、模拟或真实釉色色彩,展现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文创产品具有的隽永雅致、简约端庄的艺术特征。(3)结合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将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的美好寓意赋予到文创产品之中,在其具有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升华主题内涵,使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文创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消费者的精神寄托。在海报设计方面,根据广告媒体特征属性,以表达的内容为切入,运用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的色彩、造型、纹样等艺术元素对海报进行装饰,突出海报的视觉冲击力与辨识度,应用于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展厅、公众号、讲座之中。同时,将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的艺术特征进行IP 化,设计多款吉祥物,打造独特的品牌色彩、品牌造型、品牌纹样,如在单独或组合展现其色彩、造型或纹样时,消费者能迅速联想到南越王博物馆的宋代瓷枕,这也有利于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的应用与传播。

4 结语

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是宋代三百多年历史、文化、艺术、美学的重要凝结,展现了宋代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对美好睡眠的追求,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连接古今、沟通雅俗、交流创新的角色。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等概念与技术语境[7],深入挖掘南越王博物馆宋代瓷枕艺术特征,并根据现代消费审美进行二次设计与创新,这对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与消费者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提升旅游资源质量和相关产品销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是至关重要的。

猜你喜欢
南越王瓷枕胎体
瓷枕
一种缺气可继续行驶充气轮胎
李民涌 几代文博人,合力打造湾区IP顶流
瓷枕,透心凉
“南越王墓”主人的奢华生活
瓷枕·凉殿·蒲扇·夏衣
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胎体结构
南越王的厨房里有什么
心系南越王墓——亲历发掘、编写报告和有关活动的记忆
复合胎体金刚石钻头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