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企业经营者信心调研公布,企业家信心真的复苏了吗?

2023-09-25 11:32周琪
中欧商业评论 2023年3期
关键词:企业经营者信心经营者

周琪

编者按:

继2022年《中欧商业评论》与全球著名的领导力发展机构伟事达(VISTAGE)中国联手发布中国经营者信心指数之后,今年,我们再次以伟事达中国会员企业为调研对象,来自不同行业具有代表性的100位企业经营者及高管完成了问卷采访(以下图表皆来自本次调研统计数据)。此次调研借鉴了伟事达与《华尔街日报》共同推出的美国伟事达CEO信心指数模型。未来伟事达中国和《中欧商业评论》双方将继续开展中国企业经营者年度信心指数调研和发布工作。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中国经济回暖趋势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十多年来最高水平,而新出口订单近两年来首次出现扩张。这份报告显示,服务和建筑活动也进一步扩张。

中国经济的快速回暖,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近期,多个国际机构纷纷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全国人大会议开幕会上宣布的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目标被解读为审慎而合理。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过去十年,民营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从50%上升至60%以上,并贡献了五成以上的税收、七成以上的技术成果以及八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中欧商业评论》去年初联合全球著名的私董会教练机构伟事达(VISTAGE)中国首次发布中国企业经营者年度信心指数,对103家民营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64%的经营者认为2022年经营状况将会变好。

但随之而来的疫情反复打乱了美好的预期,当所有人以为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却迎来了现实的无情暴击,信心跌至冰点。

今年,我们再度发布信心指数。好消息是,对于2023年的经营状况,74%的受访者给出了“将会变好”的积极预期,鉴于过去一年的动荡,这一结果并不算意外。

贝佐斯有句名言,乐观是企业家必备的素质。卓越的企业家都是“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经营者的信心与其说是HOPE,不如说是更接近于WISH:前者是对愿望实现有一定信心的希望,多指可以达到的事;后者用于难以实现或达到的事,也可表示祈愿。

对于未来的发展,企业家战略上表示乐观,战术上却十分谨慎。不足五成的受访经营者预计未来12个月将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及员工总数;仅有26%的受访经营者表示,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将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信心要摧毁容易,而建立却无法仅凭一朝一夕。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信心不仅来自宏观经济的回暖升温和市场的复苏,更来自政府给予民营企业的重视以及它们对中国经济贡献度适配且更加广阔的舞台。如果政府不去做这些事,市场经济和所谓“企业家精神”,不会像变戏法一样凭空出现。也只有经营者相信决策者将拿出“真凭实据”而非“纸上谈兵”,信心复苏才不会停留在一句美好的祝福。

1.企业经营状况及未来预期整体向好

53%的受访企业经营者反馈,相比一年前,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已经得到改善(图1)。而对于如何看待未来12个月企业经营,74%的受访经营者认为经营状况将会变好(图2),较去年同期上升10个百分点。有4%的受访经营者对经营状况持悲观态度。

国内持续优化防疫措施,疫情对经济活动限制减弱,此前受到抑制的出行、零售、就餐、旅游、健身娱乐等消费将出现明显反弹。一旦经济活动恢复,一些刚性支出有望回暖,加上近期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地打出“政策组合拳”,多措并举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经营也更具信心。

2.营收和利润预期双增长,对盈利能力提升信心明显

74%的受访经营者认为未来12个月内企业收入将会增长(图3),在问到盈利会有怎样的变化时,71%的受访经营者认为盈利能力将实现增长,较去年同期将实现两位数增长(图4)。仅7%的受访经营者认为企业收入将会减少,但由于部分企业仍受供应链影响,原料成本短期难以下降,10.4%的受访经营者认为企业盈利将会下降。

通过数字化的方式降低经营成本、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效率,以及顺应远程办公、智能制造、数字营销等全新的趋势和诉求,正成為越来越多企业在当下诸多不确定选项中的明确选择。未来随着消费活跃度提高,内需和企业生产将得到有序恢复,企业营收和利润有望进一步改善。

3.人员与固定资产投入收窄,降本增效趋势持续

尽管受访经营者表达了对未来经营状况的良好预期,但在实际投入方面较去年更为谨慎。仅有43%的受访经营者在未来12个月内计划增加固定投资支出总额,较去年下降11个百分点(图5)。而21%的受访经营者由于企业状况未见好转而计划减少固定投资支出。

经营者在人员招聘方面也减缓了步伐。48%的受访经营者在未来12个月内计划增加员工总数,较去年下降9个百分点(图6)。而17%的受访经营者表示将缩减员工数量。

从经济学角度看,信心对经济运行具有乘数作用,对未来预期存在积极的信心,经过乘数的放大作用,可以使投资等活动向更深层次的经济领域渗透,从而带动经济的整体增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当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经营更有信心时,才会更倾向继续增加固定投资支出总额和员工人数,以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及整体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62%的受访经营者表示招聘方面的挑战会影响到企业满负荷运营的能力,但若员工招聘遇到困难,他们采取措施的优先级较去年(图7)发生了变化,“领导力发展计划”取代“提高员工工资”成为经营者选择最多的措施(图8)。

4.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加大技术投资减少劳动力負担

人工低廉曾是中国产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也是国外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最重要诱因。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占比在2010年出现拐点,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占比开始下降,总抚养比开始上升,意味着劳动供给量的红利逐渐降低,人力成本逐年上升。47%的受访经营者表示,与上一年担任类似职位的新员工的工资相比,现在雇佣新员工时工资情况提高了(图9)。

人力成本是中小企业的关键成本,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其成本主要体现为人力成本。在实际生产中资本、技术和劳动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当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时候,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来进行生产,降低成本。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会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线升级,通过资本或技术来替代劳动,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从此次调研数据看,95%的受访经营者表示已经或计划在技术上进行投资,以减少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时员工的劳动力负担(图10),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小企业人力成本压力十分突出。

5.市场信心不足,产品及服务定价谨慎

202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2020年后再度萎缩。尽管2023年消费有望回暖,但复苏程度还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各行业和各区域扩张指数与信心指数大都有所下降,需要政策进一步加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于中小微企业,由于定价能力不足,成本难以转嫁,这三重压力更大。

长期的需求不足影响企业未来预期,从此次调研数据看,仅有26%的受访经营者表示,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将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低于“价格降低”(29%)和“价格不变”(44%)(图11)。

猜你喜欢
企业经营者信心经营者
明清珠江三角洲基塘区的田场与经营者
《经营者》征稿启事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企业经营者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KX5的耐心与信心
做一名聪明的集团医院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