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及其亲子关系的差异探析

2023-09-27 01:48兰文凤
西部学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民主型冲突性教养

兰文凤 梁 渊 刘 佳

(1.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西安 710100;2.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 710128)

2015 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家庭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1];2021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父母要“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2];二十大“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十六字方针提出家庭教育情感发展的重点是“相亲相爱”。 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关系的首要内容,很大程度决定儿童成长的情感基调,直接反映父母的教养水平。 一方面,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后,其行为由以父母控制为主转变成亲子共同控制;另一方面,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及“双减”政策的相继实施,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 本文现就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及其亲子关系的差异作一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亲子关系指社会关系中的父母与子女以共同生活为基础,经由互动所形成的人际关系[3],包括亲密性、冲突性和依赖性三个基本维度。 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不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4]。 教养方式有应答和要求两个维度,分别表现为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高要求和高应答表现为民主型/权威型教养,高要求和低应答表现为专制型教养,高应答和低要求表现为放纵型/溺爱型教养,低应答和低要求表现为忽视型/放任型教养[5]。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亲子关系,父母的认知、情绪情感、行为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影响未成年子女的成长[6]。 专制型父母严厉有余、民主不足,此种教养方式会导致较多的冲突性亲子关系[7],会造成儿童心理内化问题(胆小、顺从、焦虑、退缩、依赖[8])和外化问题[9],甚至成年心理问题[10]。 溺爱型父母过度关心孩子,此种教养方式容易让儿童形成依赖性亲子关系[11],孩子容易养成唯我独尊、任性自如和缺乏责任等不良品质。 忽视型父母既对儿童成长不提出要求,也不积极回应[12],此种教养方式容易让孩子缺少归属感,儿童容易产生外化问题[9]。 民主型父母适度要求儿童又尊重儿童意愿,此种教养方式能提高父母与子女沟通和互动质量[13],利于亲子亲密[14],甚至产生“文化反哺”,儿童的成长影响父母的同步学习和成长[15]。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某地父母546 人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数据368 人,占总问卷67.4%。 其中,父亲151 人,占41%;母亲217 人,占59%。 年龄范围主要在26~50岁,有351 人,占95.4%。 受教育程度情况,小学及以下45 人,占12.2%;初中181 人,占49.2%;高中及中专68 人,占18.5%;大专及本科70 人,占19%;研究生及以上4 人,占1.1%。 家庭月经济收入<5 000 元(低社会经济地位)为211 人,占57.3%;5 000 元~10 000 元为78 人,占21.2%;10 000 元~15 000 元为33 人,占9%;>15 000 元为46 人,占12.5%。

(二)研究工具

家庭基本信息问卷。 主要包括父母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位,家庭的月经济收入,儿童的性别、年龄、户口所在地(农村、城镇)等。

亲子关系问卷。 采用张晓等人改编的《亲子关系问卷》,共26 个项目,包含亲密性、冲突性和依赖性三个维度。 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1 表示“完全不符合”,5 表示“完全符合”,维度分数高,表示该类型的亲子关系越突出。 Cronbacha 系数为0.907。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采用杨丽珠、杨春卿[16]编制的《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共40 个题目,分为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专制性和不一致性五个维度。 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1 表示“从不”,5 表示“总是”。 维度分数高,表明母亲该类型的教养方式比较突出。Cronbacha 系数为0.948。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

为了控制共同方法偏差问题,运用SPSS 22.0 采用Harman 单因子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观察提取的第一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百分比是26.90%,小于科学的界限值40.00%,说明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二)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的描述统计分析

差异对比图显示(如图1、表1),教养方式类型中,父母民主型教养方式得分最突出,溺爱型教养方式得分最不突出。 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民主型教养方式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而父亲的溺爱型、忽视型、专制型和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得分均显 著 高 于 母 亲(M父溺=2.37> M母溺=1.78; M父忽=2.52>M母忽=2.01;M父专=2.94>M母专=2.68;M父不=2.70>M母不=2.28)。 亲子关系类型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亲密性亲子关系得分最突出,冲突性亲子关系得分最不突出。 对父母亲子关系的差异分析显示,父亲亲密性亲子关系得分显著低于母亲(M父亲=3.68M母亲=2.50),但父母依赖性亲子关系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总之,父亲在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两方面的表现均差于母亲。

图1 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的差异对比图

(三)父母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的相关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父亲群体方面,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显著正向相关;母亲群体方面,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各维度的关系有显著正相关、显著负相关和不相关,具体见表2。

表2 父母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的相关分析

(四)父母教养方式对亲子关系影响的回归分析

父亲群体回归分析得知(如表3),亲密性亲子关系受民主型教养方式影响程度为51.0%,回归公式为y(亲子亲密)=1.31+0.60X(民主)+ ε;冲突性亲子关系受民主型和专制型教养方式影响程度为59.5%,回归公式为y(亲子冲突)=0.87-0.32X(民主)+0.80X(专制)+ ε;依赖性亲子关系受民主型和专制型教养方式影响程度为43.2%,回归公式为y(亲子依赖)=1.15+0.44X(民主)+0.34X(专制)+ ε。

表3 父母亲子关系的回归分析

母亲群体回归分析知(如表3),亲密性亲子关系受民主型教养方式影响程度为15.9%,回归公式为y(亲子亲密)=2.55+0.37X(民主)+ ε;冲突性亲子关系受溺爱型、民主型和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影响程度为24.9%,回归公式为y(亲子冲突)=2.17+0.39X(溺爱)-0.38X(民主)+0.32X(不一致)+ ε;依赖性亲子关系受民主型和专制型教养方式影响程度为10.5%,回归公式为y(亲子依赖)=1.74+0.36X(民主)+0.25X(专制)+ ε。

四、讨论

(一)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的父母差异

教养方式方面,父母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父亲溺爱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得分显著高于母亲,验证了余晴薇等人的研究结果[17]。 可能是因为性别角色和社会分工的定位分化,通常母亲有更多的机会对孩子实施要求,更少表现为溺爱型、忽视型教养方式。

亲子关系方面,父亲亲密性亲子关系得分显著低于母亲,冲突性亲子关系得分则显著高于母亲。 亲子关系维度中的亲密性和冲突性得分在父母、儿童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亲子关系在性别上均存在交互作用[18],相比父亲,母亲参与孩子更多日常活动与沟通,较多的摩擦也可能伴随更多的冲突,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违抗、攻击等问题[19]。 由此证实,母亲养育下的亲子关系更能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程度[20]。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亲子关系,父亲和母亲民主型教养方式均正向预测亲密性、依赖性亲子关系,均负向预测冲突性亲子关系;父亲和母亲专制型教养方式均正向预测依赖性亲子关系。 父母民主型教养方式代表高质量、高频率的亲子互动,会促进儿童对父母的信任,是建立亲密性亲子关系的基础[21],积极的亲子关系是儿童健康发展的保护因子[22],比如民主型父母孩子的共情能力优于专制型或放任型父母的孩子[23]。 但民主型和专制型教养方式相结合,容易产生依赖性亲子关系。

在教养方式对冲突性亲子关系的影响中,父母溺爱型、专制型和不一致型教养方式正向预测冲突性亲子关系,民主型则负向预测冲突性亲子关系,父母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具体来讲,父亲的专制型教养方式正向预测冲突性亲子关系,母亲的溺爱型、不一致型教养方式正向预测冲突性亲子关系。 所以,父亲专制型教养方式会过于严格而不尊重儿童,会导致较多亲子冲突[24]。 母亲溺爱型教养方式也容易造成亲子冲突[25],会影响儿童内化问题(如抑郁)[26]和外化问题(犯罪)[27]。 母亲处理教养问题时比父亲更加感性,不一致型教养方式时有发生,这样儿童容易产生内化问题(焦虑)[28]和外化问题(违规)[29]。

忽视型教养方式虽然不如民主型教养方式会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但是与溺爱型、专制型和不一致型教养方式相比,没有造成儿童过多的内外化问题。

五、对父母教育的启示

一是应答要求儿童要适度,践行民主教养。 父母对子女应答和要求存在一个动态的平衡,若发生倾斜,就会产生不和谐教养方式。 父母民主教养就是做到对孩子高要求高应答,当父母和孩子处理事情遇到不同意见时,父母会根据孩子的意愿,结合儿童的发展目标去引导性地商量,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是父母教养态度要一致,形成教育统一。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持不同态度或争论,避免儿童行事没有统一标准。 父母自身的教养态度前后要一致,避免情绪化,比如高兴时放纵、心烦时严厉。 父母对所有子女的教养方式要一致,要一视同仁,不能偏颇。

三是父亲要重视亲子活动,加强亲子互动。 父亲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家庭教育方法,提高民主教养能力。 平衡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抽出时间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多参与儿童活动,比如亲子游戏、户外拓展等。

四是学校要加强辅导儿童,促进文化反哺。 “后喻文化”是父母反过来向儿童学习。 儿童在学校课程上会学习很多知识,自身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会给父母的观念和行为带来影响。 基于此,学校应增加家庭教育相关的知识,比如沟通、互动、共情等主题,父母随着儿童的成长不断学习,实现双向互动。

猜你喜欢
民主型冲突性教养
教养方程式
例说高中历史课堂的冲突性链式情境设计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论"向师性"在授课中的作用
冲突性新闻叙事时序性选择的心理效应分析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关联理论视角下小说冲突性话语研究
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
冲突性话语回应策略与权势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