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如何保护与发展
——以永庆坊为例

2023-09-27 07:55罗泽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7期
关键词:永庆片区历史

罗泽宇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620

1 绪论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个城市最为重要的历史和传统文化遗产,能够充分呈现和反映当地的传统风貌与地方特色。但是在城市的更新改造过程中,不当的改造更新会对历史街区的文化脉络、场所精神以及文化底蕴造成破坏。因此,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中,重要的在于寻求一种适合近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方法。

2 永庆坊保护与发展现状

2.1 永庆坊总体情况

2.1.1 永庆坊区位分析

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隶属恩宁路,片区内建筑多为民国时期遗留下来,普遍层数为二、三层,少部分达到四层。虽然部分建筑现为闲置状态,但街道机理明显,建筑界面保存较为完整。

2.1.2 永庆坊改造背景

永庆坊改造开始于2006年2月,政府出台了《恩宁路地块广州市危破房试点改革方案》,方案提出改造采用“原地回迁式改造”的方法,对片区内所有建筑进行拆除。2016年3月25日,荔湾区城市更新局发布了《永庆片区微改造建设导则》,明确了永庆片区改造所遵循的动力机制,即为: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居民参与。

最终,为对永庆坊片区内部环境进行改善,政府对该区域改造项目进行了公开的招商投标,计划引入企业进行投资改造,最终项目由万科中标。万科在改造中提出以旅游为发展核心,引入商业元素,将永庆坊打造成为历史与现代共存的以“永庆、共生”为发展核心的“创客小镇”。主要改造手法包括:原状修复历史建筑、根据户主要求对危旧居民楼进行修复或改造。

2.2 永庆坊改造现状

改造后的永庆坊保留了原有的街巷肌理和空间格局,恢复了许多危旧的建筑外立面,同时也大幅改善了其基础结构。将已倒塌房屋进行了拆除清理,并将用地改造为景观绿地或公共空间,疏通了原本狭窄的街巷空间,改善了片区内整体环境尺度。同时,永庆坊也积极发展商业,拓展空间,引入不同种类商业业态,带动街区内部发展,向使用者展示街区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历史风貌与现代商业的结合。

图1 永庆坊建筑单体处理意见汇总图

2.3 永庆坊自身价值

2.3.1 永庆坊历史价值

永庆坊内地历史建筑、传统建筑及其他普通民居,均体现了永庆坊的历史发展。对永庆坊的建筑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建造工艺,能够帮助更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经济发展与人文状况。建筑大多建于民国时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也对民国时期的建筑历史发展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3.2 永庆坊经济价值

良好的地理位置使永庆坊具备优秀的商业发展潜力,靠近上下九片区能够进一步吸引人流,发展其商业价值。用时,若周边历史文化街区得到开发,打造为历史文化发展片区,将进一步促进永庆坊经济发展,通过店铺经营带来经济收益,进一步提升片区土地价值。

2.3.3 永庆坊总体价值

永庆坊片区内部以居住建筑为主,但对其改造更新因结合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进行考虑,对原本单一的建筑使用功能进行优化,丰富城市配套,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使片区展现出新的活力。

3 相关案例分析

3.1 北京菊儿胡同改造

3.1.1 项目介绍

1987年,吴良镛先生领导清华城市规划教研组对菊儿胡同地区进行了更新改造,作为北京旧城整治的试点区域。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历史街区的居住环境质量,寻求一种兼具历史文化风貌与居住环境质量的居住模式。

3.1.2 改造方法

在对菊儿胡同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吴良镛先生提出了“有机更新”的历史街区改造理念,主要改造设计手法是保持与延续建筑历史文脉,体现北方地域传统民居的历史文化精神。在空间序列的组织上,通过通道作为主体组织空间,突破了北京传统的全封闭的四合院形式,同时借鉴了江南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与北京的旧城肌理实现了有机统一。

3.1.3 案例总结

“菊儿胡同”模式在于保留其原有的居住功能的同时在场所内增加了部分商业和旅游的功能,使得街区功能呈现多元化发展,增加了街区的活力。但是改造方面因注重居住功能,导致经济收益较少,缺乏持续发展生命力。

3.2 佛山岭南新天地改造

3.2.1 项目介绍

佛山岭南新天地位于佛山市禅城区,项目对其整体建筑进行了翻新改造,坚持“修旧如旧”的改造手法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将其改造为基商业、旅游、文创、居住一体的新型历史文化街区。

3.2.2 改造方法

岭南新天地在改造过程中保存了广府地区常见的村落建筑布局形式——梳式布局,民居的建筑外观与平面相统一,如同梳子南北向排列,在两列建筑当中形成“里”,即为“冷巷”。

在对建筑的保护与改造过程中,对于法定保护的古建筑,实现“修旧如旧”,保存了建筑的原有肌理及外立面特征。对于一般古建筑,在翻新建筑的室内外的基础上同时对活化建筑功能,在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构造与材料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建筑元素。

3.2.3 案例总结

岭南新天地修复了建筑外观,延续街区文脉,但是在改造期间改变了原有功能,注重商业开发,原有居民搬迁,虚弱了居民在保护改造中的参与性,同时忽略了历史文化内涵,从而导致了街区历史文化的缺失。

3.3 广州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

3.3.1 项目介绍

根据《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中国广州市东山区(现为越秀区),于2000年6月被广州市政府列入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总面积62.86公顷,共有493栋历史建筑。

3.3.2 改造方法

(1)政府自上而下的文化保护行动

广州市政府将新河浦地区纳入了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并编制《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保护规划中强调对内部历史建筑进行分类分层次保护,并严格禁止建筑的大拆大建。既强调保护单栋建筑,也鼓励积极改善街区公共空间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激发街区的有机更新。

(2)居民自下而上的文化微循环

新河浦街区内大部分建筑保留着居住功能,建筑产权多为私有,且业主自身具备改造更新的实力,精准定位了自下而上的更新中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契合点。因此新河浦自下而上的自主更新相对顺利,也有较为稳定的更新动力。

3.3.3 案例总结

在新河浦地区,相对审慎的自上而下官方力量与相对从容的自下而上民间力量相结合,共同维系着街区文化。在改造过程中也紧跟时代变化,理性对待街区改造与历史文化的发展于保护,因此更好的保持了街区活化的节奏与成果。政府作为城市发展最为直接的管理者,与城市空间体验最为亲近的居民在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双方相互联系,实现街区与居民的共同发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与改造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支持。

4 永庆坊保护与发展

4.1 永庆坊改造利用矛盾

4.1.1 居民生活方式改变

在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与发展的同时,最常见的方法便是在其中置入商业功能,从而促进片区的发展。但对居住型街区进行商业化改造将对街区原有社会结构产生影响。在对永庆坊进行商业功能置换时,建筑性质发生改变,部分居民迁出,仅仅留部分老年人仍居住在内,历史文化传承能力薄弱。同时,商业空间的发展进一步挤压了居住空间,损害了原有的生活空间及方式。

4.1.2 原有历史街区风貌破坏

商业功能的引入常常伴随着建筑的改造,在这个过程中,若不小心处理建筑细部问题,将对传统风貌产生破坏。永庆坊在建筑的细部处理上则没有进一步考虑建筑细节处理,对原有的历史街区风貌产生了影响。

(1)凸窗。为进一步呼应永庆坊内部商业空间使用需求,部分建筑在临街面设置了外凸窗,虽然有利于现代商业的发展,但是与传统风貌有一定的出入。

(2)单坡屋顶。在保持原有檐口高度不变的基础上,永庆坊将原有的平屋顶及双坡顶改造为了坡屋顶。虽然在街道上观察时不能感受到明显差别,但当身处二层以上则能感受到明显变化。作为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同样也是重要的历史风貌组成部分,该改造手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街区的历史风貌。

(3)建筑外部装饰。永庆坊在进行改造更新时,为进一步吸引人流,对部分建筑立面进行改造,这个形式丰富了街区的立面视觉效果,但其装饰元素及建筑特征与周边的街区整体风貌及建筑特色相冲突。

4.1.3 文化传承冲突

永庆坊在完成了对建筑的修复与改造后,其中商业发展与文化传承仍然存在很深的隔阂。商铺与作为展览馆使用的历史建筑没有有机的融合为一个整体,保护和利用没有得到统一。要改善现状,最重要的是提高政府、开发商和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将商业与文化相融合,彼此互为辅助,从而实现真正的利益最大化。

4.2 永庆坊保护与发展原则

4.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历史文化资源是历史文化街区中展现文化价值的核心,改造历史文化街区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但由于其存在不可再生的特性,因此保障其可持续发展是维持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前提。保护与发展的重点在于控制其开发程度,避免因为过度开发对历史街区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做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进而促进文化街区的持续发展。

4.2.2 适应性原则

(1)功能适应性。改造的结果应保持历史街区前后使用功能基本一致,如存在必须变更的部分,应保证改造后的使用功能不与保护要求产生冲突。

(2)经济适应性。改造后的历史文化街区,应根据街区自身特色对内部商业业态分布进行选择,结合城市发展需求、自身区位特点等背景,强化自身经济特色,更好地发挥经济价值。

(3)文化适应性。每一个历史街区都存在其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色,因此,改造应发掘街区自身文化特色,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发展适合街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有机统一。

4.2.3 整体性原则

除了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单体以外,建筑群、空间肌理、环境景观和非物质遗产等都属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建筑只有存在与一定的历史氛围中才能更好的展示其历史意义,因此应该坚持整体性保护原则,将历史街区内的多种资源进行统一整合与管理,总体呈现统一的历史风貌,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4.3 永庆坊保护与发展方法

4.3.1 实现永庆坊的有机更新

永庆坊的更新改造较大的问题在于忽视了原有居民的实际使用需求,脱离了原本生活脉络。作为历史文化街区重要参与部分的居民,在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与发展时,应充分调研了解居民使用需求,进而优化空间利用分类,改善建筑功能,满足不同主体对于场地的使用需求,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整体的有机更新。

4.3.2 延续场地文脉特色

虽然在永庆坊内引入创意产业商业业态能够有效促进片区经济发展,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过于重视游客使用感受而忽略了与原有用房的有机融合,导致片区之间产生脱离,片区可持续发展出现障碍。永庆坊改造涉及多种住区主体,片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当成为各主体间的共同愿景,因此应当在延续住区原有文脉和特色的基础上,创新在地产业,营造片区共同价值。

4.3.3 促进区域开发中的自主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应该是由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决策推进的,而不能由单一主体进行决断,原有居民、社会组织等力量的多元参与极其重要。政府及企业应积极引导社区群众参与场地规划设计,对改造需求进行及时的补充与完善。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有关政策及规范的制定与普及,确实改造更新整体流程的规范性。开发商应及时对方案进行公示,积极采纳群众建议,平衡居民需求与街区商业发展要求。同时可构建社区规划师制度,从专业角度出发,向居民解释规划思想,形成“规划师、专家学者、社会企业和住区邻里之间的多元协作”,使居民、商户等住区使用者成为片区更新的主体。

5 结论与展望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个城市重要的知识底蕴及历史文脉,对于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发展,是对城市的历史进行有效的传承与延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不是对场所过去的场景进行重现与展示,而是在避免破坏的前提下,更新改造内部空间,完善街区整体功能、改善基础设施等,提高街区的生活质量,为街区注入新的活力来适应时代的需要,塑造一种既包含历史文化底蕴,又富有现代化发展的城市形象。

猜你喜欢
永庆片区历史
永庆(neco)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一生的爱情
新历史
一生的爱情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