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化过程与机制研究
——以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为例

2023-09-27 07:24马扬梅童登峰
泰山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肥

陈 振,马扬梅,童登峰,张 津,陈 丽

(1.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与旅游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2.安徽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3.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学校 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0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社会发展重点需求为基础,对国家全局与长远发展极具引领带动作用,且存在重大技术突破与成长潜力特征的产业(1)刘志阳,程海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培育与网络特征[J].改革,2010(5):36-42.。根据M.E.Porter的产业集群理论,集群是系统各要素协同作用力的耦合(2)Porter.M.E.Competitive Advantage,Agglomeration Economies,and Regional Poliey[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lew,1996(19):85-95.,产业要素间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网络(3)刘超,梁月锋.场域理论视阙下产业学院的生成、困囿与发展路径[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3(1):103-107.(4)罗慧芳.新兴产业集群内知识创新网络的构建与分析[J].商业时代,2012(27):113-114.是产业集群的关键。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作为新兴产业要素集聚的新模式,学者们已经从网络竞合、区域创新环境、产业圈、共享经济、政府干预等多角度界定其定义(5)张敬文,李晓园,徐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生机理及提升策略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11):106-113.(6)邓龙安,刘文军.产业技术范式转移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自适应创新管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2):7-11.(7)张治河,黄海霞,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研究—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4,32(1):24-28.(8)王欢芳,何燕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路径探讨[J].经济纵横,2012(10):45-48.(9)牛立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演进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133-137.(10)李杨,沈志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规律研究[J].经济管理与研究,2010(10):29-34.。概括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行业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关联产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辅助机构等共同构成的空间上的集中,具有创新驱动、知识溢出、协同竞合等特征的空间结构(11)刘华军,王耀辉,雷名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及其演变[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7):99-116.(12)汪秀婷.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及能力动态演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11):51-57.(13)李煜华,武晓锋,胡瑶瑛.基于演化博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70-73.,本质上是以当代技术革新为基础,大力提升附加值的新兴产业集群(14)陈衍泰,程鹏,梁正.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四维度因素分析—以中国风机制造业为例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30(8):1187-1197.。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现代创新科技与未来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它强调利用系统网络实现跨越组织界限的协同创新与共享,最终提升整个集群核心竞争力(15)李晓华,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9):20-26.(16)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过程及作用机制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11):84-87.(17)王新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及发展对策分析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4):1-5.。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的关键节点,在集约型增长背景下,经济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素。2016年12月我国出台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更加明确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合肥作为我国制造产业带动城市飞跃的典型,近年来已形成以当代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国际技术型重点项目与地方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具有典型的地方专业化产业特征。为加快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与推动区域地方经济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辐射作用,合肥加快推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建设。2016年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19年合肥市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系统论视角下,本文以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为例,系统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特征与动力机制,以期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研究有所贡献。

一、相关理论选取

引用系统科学探讨产业集群演化过程与机制是该类研究的新视角。系统论提出系统是由多个系统要素构成,系统演化过程实质上为系统要素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变过程。非平衡系统在能量交换作用下,系统要素协同运动,最终在时空功能上实现系统结构的有序与平衡。

协同理论认为研究对象是由众多子系统联合构成,子系统间不断运动,通过不断突破临界值(TC)促进整个系统演化,序参量(P)主宰系统演进。当P>TC时,系统发生质变,演化进入新的阶段。

参考相关研究成果(18)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52(19)哈肯.高等协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47-53.(20)Harrison B.Industrial districts: old wine in new bottles[J].Regional Studies,1992(26):469-483.(21)Krugman 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3): 483-499.(22)Novel li M,Schmitz B,Spencer T.Networks,clusters and innovation in tourism: A UK experience[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6): 1141-1152.(23)Jackson J,Murphy P.Clusters in regional tourism: An Australian cas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33(4): 1018-1035.(24)朱俊成.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8):1272-1277.,将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看成由核心子系统、关联子系统、辅助子系统共同构成的系统结构(见图1),具有非线性、非平衡性、复杂性与开放性等系统特征(25)李后强,艾南山.人地协同论—兼论人地系统的的若干非线性动力学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1996,11(2):178-184.。其中,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中的重大项目、龙头企业等产业要素(京东方、惠而浦、联宝、蔚来等)构成其核心子系统,与核心子系统关联的上下游产业要素(现代服务、现代物流、大数据产业、信息产业等)构成其关联子系统,为系统提供关联支持与保障的机构(政府,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构成其辅助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在序参量(P)推动下相互作用,促使整个系统结构不断演化。

图1 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系统结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系统结构是新模式下的新兴产业要素集聚,相对于传统产业集群而言,有自身特点:一是集聚要素与产业业态不同。传统产业集群主要集聚传统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等),集聚业态主要体现为传统生产业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新兴生产要素(人才、创新环境、政策支持等),集聚业态体现为高附加值新兴生产业态。二是系统驱动机制不同。传统产业集群系统主要靠规模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要靠创新驱动。三是产业要素间连接形式不同。传统产业集群主要通过产品价值链连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价值链连接。四是空间指向不同。传统产业集群是资源、资本、劳动力等各种导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环境导向。五是创新形式不同。传统产业集群侧重于产品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侧重于技术革新。

二、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演化过程分析

根据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系统要素间相互作用阶段特征,以2005年合肥正式确定“工业立市”发展方针、2019年世界制造业大会召开并确立合肥为永久举办城市为时间节点,将其演化过程分为萌芽期、培育期与快速成长期三个阶段,通过实地调研、政府官网等途径收录产业要素信息。

(一)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系统萌芽阶段

2005年之前为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系统萌芽阶段,协同系统结构尚未形成,系统功能未能发挥,产业关联度不足,系统创新环境不足以支持新兴产业集群。这一时期,合肥制造业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入驻极少,核心子系统尚未发育完成。与高端制造产业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要素匮乏,关联系统产业关联度弱。同时,政府支持力度不足,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对于现代制造产业推动作用不明显,辅助子系统效果不显著。

(二)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系统培育阶段

2005年至2019年是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系统培育阶段,2005年合肥正式确定“工业立市”发展方针,为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协同系统结构开始形成,系统功能开始发挥,产业关联度明显增强,系统创新环境不断改善,系统要素间协同作用逐渐发挥。这一阶段合肥拥有了多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以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形成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为代表的数条重点产业链。这一时期,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增多,其核心子系统功能开始发挥。核心子系统吸引上下游关联产业要素不断集聚,政府、行业、科研等机构创新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其关联子系统、辅助子系统不断完善。

(三)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系统快速发展阶段

2019年以后为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系统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召开,并将合肥确定为永久举办城市,为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升级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至2021年,三届世界制造业大会共为合肥集中签约项目2019个,总投资额高达19350亿元人民币。这一时期的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开始从“合肥制造”向“合肥‘智’造”转变,系统更为注重创新能力,出现了协同竞合网络,集群内要素整合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共生经济效应逐渐增强。现代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始终以国际最前沿制造技艺为根本,不断更新与调整配套产业结构,现已成长为以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区域优势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三、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演化机制分析

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协同系统结构主要通过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物质能量交换及要素间相互作用形成序参量(P),其主要受地理租金、产业租金及创新环境三方面的影响(图2),即:

图2 合肥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系统结构演化动力机制

序参量(P)=f(地理租金、产业租金、创新环境)

首先,特定空间区位为新兴产业要素带来了超额利润,成为“地理租金”(26)臧旭恒,何青松.试论产业集群租金与产业集群演进[J].中国工业经济,2007(3):5-13.。空间非均质性促使产业要素为获得“地理租金”而在具有比较优势的空间区域形成了集聚。合肥传统生产要素资源禀赋(土地、市场、劳动力等)与新兴生产要素更新(信息产业、大数据、科研创新等)构成了核心子系统的空间非均质性,尤其是新兴生产要素的不断改善吸引了众多制造业重大项目及龙头企业入驻合肥。空间上的非均质性使得合肥对于制造企业吸引力大为增强,形成其系统序参量“地理租金”。在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初期,由于空间非均质性不显著,对于新兴制造产业核心企业吸引力不足,其系统演化缓慢。随着“工业立市”方针确立、世界制造业大会召开,合肥科研实力增强,创新环境改善,促使合肥空间非均质性增强,新兴制造产业不断落户,核心子系统不断扩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演化。

其次,市场经济背景下,产业要素流动具有利润指向性。新兴产业要素会由利润低的产业领域流向利润高的产业领域,形成“产业租金”(27)臧旭恒,何青松.试论产业集群租金与产业集群演进[J].中国工业经济,2007(3):5-13.。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重点项目、龙头企业的入驻不仅在纵向上吸引上下游关联产业要素,同时在横向上影响同类相关品牌。在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核心子系统不断发展的同时,因系统依附作用,其关联子系统也不断演化。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重点项目、龙头企业的上下游配套设施、依附产业不断完善,进一步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产业利润,促使新兴产业要素不断流向该领域,系统序参量“产业租金”不断增强。系统不断演化的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合肥新兴产业要素不断向“产业租金”方向流动,在循环累积效用下,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吸引力大大增强。

最后,合肥制造业新兴产业集群在产品技术革新过程中形成了集群创新竞合网络,要素间相互渗透,协同发展,构成了其系统序参量“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化的根本动力在于产业技艺的不断突破。合肥创新平台不断改善,孕育出突出的创新成果。截止2021年,合肥拥有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400家,共建26个创新平台,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74户,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89家,集聚各类人才190多万人。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子系统集聚大量创新要素,制造新兴产业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及关联产业要素又促进了创新成果的转化,让科技创新有了生命力。创新、人才、新兴产业要素集聚三者形成良性循环,相互协同、互为融通,构建了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受政府强力推动和现代市场需求拉动,集群外部性特征驱动与内部要素共同推进其演化。

四、总结与启示

从系统论视角,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系统结构为框架考察,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其演化过程与机制、集群发展创新模式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及研究有以下启示: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作为现代新兴产业要素集聚的创新模式,与传统产业集群在集聚业态、创新网络、竞合关系等方面存在本质不同,其发展演化主要由内部子系统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能量交换完成。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演化主要经历了萌芽期、发育期和快速成长期三个阶段,其演化动力机制主要源于空间非均质性所产生的“地理租金”、利润指向所产生的“产业租金”、竞合网络所产生的“创新驱动”。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与产业创新的结果,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影响力更多体现在创新区域生态系统,通过不同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提升创新绩效。合肥制造业新兴产业集群带动了区域产业创新网络在构建过程中的互动协调,培育了核心企业、支撑企业及配套企业,促使产业链升级与都市圈的产业协同。

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作为复杂的系统结构,其演化研究仍然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基于系统论视角的阐述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受数据资料限制,能对集群内部重点企业间的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竞合网络、共同成长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梳理。二是对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关系未能进行准确测量,系统内部关键要素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推动功能未能深入研究。如世界制造业大会作为合肥制造新兴产业集群演化的重要推动事件,其发展的作用力测度等问题,应做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肥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生态合肥
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