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9月: 金声掷地 秉烛求明

2023-09-28 07:37李桂华朱腾飞
前线 2023年9期
关键词:邓子恢书社龙岩

李桂华 朱腾飞

毛泽东回湖南指导革命工作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选举产生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毛泽东成为9位正式委员之一。同时,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和谭平山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委员长,毛泽东任秘书。

在成为中央局秘书后,毛泽东开始全面负责中央的文书工作。事实上,他的职权并不限于此。根据规定,不仅“本党一切函件须由委员长及秘书签字”,且“执行委员会之一切会议,须由委员长与秘书召集之”。这充分表明,毛泽东进入了党的中央领导核心层。

党的三大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新方针。会议一结束,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等人就以国民党党员身份向孙中山致函,建议国民党“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给季诺维也夫和布哈林等人的信中也谈及,若国民党领导人拒绝这一提议,中国共产党的同志就要采取新的工作策略,着手“把国民党的地方支部争取过来”。7月,马林在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中再次提到,鉴于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动力正在丧失,为了“推动国民党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将在北方组建新的地方组织,并搞一场“声势浩大的、强有力的国民革命的宣传运动”。为完成这一重要任务,李大钊、王荷波、项英和朱少连4位中央委员被分别派往北京、上海、湖北和湖南指导相关工作。

1923年8月,谭赵战争爆发,湖南革命斗争形势愈发复杂。于是,党中央决定增派干部赴湖南指导工作。由于毛泽东工作能力强,且曾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对当地情况较为了解,党中央便委派毛泽东回湖南,帮助国民党筹备地方组织。

1923年9月16日,毛泽东回湖南指导革命工作。10月初,国民党长沙支部成立。随后,宁乡、安源等地的分支部和湖南总支部也相继成立。在毛泽东的有力领导下,湖南成为大革命时期国民党组织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毛泽东不仅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重大政治任务,也为国共合作创立了一个成功的样板、开了一个好头。

邓子恢创办《岩声》报

邓子恢,又名邓绍箕,福建龙岩人。191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资格,前往日本留学。但次年,贫病交加的他就被迫休学回国。为了生计,他改学从商,来到离家几百公里的江西崇义县,到堂兄的杂货铺当店员。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受到新思想和新文化的熏陶。1921年上半年,邓子恢回到家乡龙岩,进入桐岗小学担任短期教员。当时,以杜连茹为首的土豪劣绅为了加紧对龙岩百姓的盘剥,组织成立了庚申俱乐部。邓子恢对此十分愤慨。出于“先从个人改造做起,而后及于改造社会”的目的,他牵头成立一个以“团结新青年,传播新思想”为宗旨的进步书社。因书社位于奇山书院内,故而得名“奇山书社”。

奇山书社成立后,大批进步青年踊跃入社,社员人数迅速增加至200多人。随后,书社购入一大批进步书报,供社员阅览。1922年,为便于社员之间的探讨和交流,书社将社员们的读书心得刻版油印,起名为《读书录》,第二期又改称为《同声》。1923年,为广泛宣传进步思潮、启发民智,邓子恢等人决定在《同声》的基础上,增设新栏目,创办一份公开发行的报纸,还取“发龙岩革命之先声”之意,将《同声》改名为《岩声》。考虑到龙岩当地没有铅印设备且当局会阻挠报纸的正常发行,邓子恢便将稿件送往厦门,交由新华印书馆代为印刷出版。

1923年9月1日,由邓子恢主编的《岩声》报在福建厦门正式创刊。此后,在以“改造旧社会,宣传新文化”为根本使命的《岩声》报上,邓子恢陆续发表了《龙岩被压迫阶级的现状及其出路》等一系列文章,深刻揭露了封建势力和反动军阀对劳动人民的压迫。

在发行的3年多时间里,《岩声》报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闽西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岩声》报不仅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闽西的传播,也有效促进了龙岩地区广大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和革命意识的觉醒。

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出版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字益善,号友三,湖北浠水人。辛亥革命前,在兄长闻展民的影响下,闻一多较早接触到《新民丛报》等进步报刊,深受新思想的影响。

1912年,闻一多以湖北省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录取。入校后,他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迅速在校内崭露头角。五四运动爆发后,闻一多积极响应。5月4日当天,为唤起清华学生的爱国热情,他连夜将手抄的岳飞《满江红》贴到食堂门口。在清华求學期间,他不仅是《课余一览》《清华周刊》和《清华学报》等报刊的中文编辑、新剧社的骨干成员,还是文学社的“诗组领袖”。他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创作的白话新体诗多达四五十首。1922年3月28日,他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谈到“同学多劝我付印问世者,我亦甚有此意”,首次透露了将自己的诗集付印的想法。

1922年7月,闻一多赴美留学。此后,他想成为文学家的理想愈发坚定。1922年10月15日,他在写给家人的信中再次提道:“我决定归国后在文学界做生涯,故必需早早做个名声出去以为预备。”在他的坚持下,诗集的出版事宜最终被确定下来。

1923年9月7日,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在上海出版发行。在结构上,诗集分别由序诗、李白篇、雨夜篇、青春篇、孤雁篇和红豆篇6个部分组成。其中,前4篇为闻一多在清华求学时所作,后2篇则是他在赴美留学后所作。在内容上,这些诗歌或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或控诉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展现出诗人鲜明的进步意识和浓厚的家国情怀。

《红烛》诗集发行后引发文学界的轰动,奠定了闻一多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红烛》诗集不仅体现了他对诗歌的新思考,也为白话新诗的格律化作出成功示范,开辟了一代诗风。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2BDJ02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腾飞,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 金蕾蕾

猜你喜欢
邓子恢书社龙岩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利群书社
利群书社
解放战争期间在三大战略区都任过副职的邓子恢
邓子恢之子忆父亲
邓子恢毛泽东能托付妻小的人
谨以此文纪念邓子恢诞辰120周年邓子恢发中国农村改革之先声
童迷黑白秀
龙岩:“三色”发力 崛起提速
龙岩全面推进“九措到户”打赢脱贫攻坚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