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的大新县苦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9-28 08:11林坤玲闫颖慧李华洁李玉婷谢如慧
福建茶叶 2023年9期
关键词:苦丁茶茶农发展

林坤玲,闫颖慧,李华洁,李玉婷,谢如慧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崇左 532000)

茶叶起源于中国,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作为一种古老的饮品,其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众多茶叶品种中,苦丁茶作为一种传统的保健饮料,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古文献中最早记载苦丁茶的是东汉时期的《桐君录》[1],此后,苦丁茶开始在大量文献中出现。本文采用数据分析法,结合文献阅读,对大新县苦丁茶和苦丁茶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大新县苦丁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大新县苦丁茶种植规模、生产模式、国内外销售市场、苦丁茶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研究,提出有利于大新县苦丁茶产业发展的建议,希望为今后大新县苦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1 大新县苦丁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大新县苦丁茶发展主要优势

大新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边境县,属于崇左市的辖区范围。大新县地貌条件优越,地处云贵高原的南部边缘,其县域地形呈北高南低的态势,在县域内山岭间分布着诸多小盆地。同时大新县地处南亚热带南沿,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大新县所处纬度较低,热量丰富,光照资源充足,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温暖,降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据大新县气象数据,大新县1981年-2019年的平均降雨量为1332mm;平均气温为21.7℃;平均日照时数为1516.3小时;平均无霜期为361.6天;平均蒸发量1434.6mm。大新县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自然因素,为大新县苦丁茶生长提供良好条件。苦丁茶习性特殊,喜温好湿,属中性偏阴的常绿阔叶林乔木树种,大新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大新苦丁茶的独特风味和优良品质。

其次,大新县栽植苦丁茶历史悠久,在龙门乡苦丁村,就种植有一棵达316年的苦丁茶树,是大新县幸存的年岁最长的苦丁茶母树,被称“苦丁王”,是大新苦丁茶历史的见证。大新县相关工作人员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就开始了对万承苦丁茶育种、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这都为大新县苦丁茶实现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1.2 大新县苦丁茶生产现状

大新县在2003年被授予“中国苦丁茶之乡”的称号,并对大新县苦丁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大新县苦丁茶种植历史悠久,自东汉开始便有了苦丁茶种植的相关记载。在《辞海》中,有“苦丁茶者,广西特产茶也,产于万承县苦丁乡”[2]。大新县苦丁茶种植产区主要分布在大新县东北方向的福隆乡、龙门乡和昌明乡(图1)2003年,累计种植苦丁茶2226.67ha,年产干茶500t,在此期间,广西大新县苦丁茶产业飞速发展,全县累计参与苦丁茶种植、加工、流通和服务的人员超10万人。2006年,大新县苦丁茶种植面积达到2000ha,年产干茶1000t以上。2008年,苦丁茶种植面积1637.47ha,茶农2723户,年产干茶1031.6t,产值2888.49万元。其中龙门乡种植苦丁茶413ha、昌明乡种植面积较大,达800.87ha、福隆乡苦丁茶种植面积403.67ha;大新县苦丁茶种植面积变化呈波动下降(图2);2017年全县苦丁茶种植面积达108.27ha;2018年大新县全县苦丁茶种植面积达188.27ha;截至2021年5月,大新县苦丁茶种植面积达166.67ha,年产干茶1500t,产值3000多万元。当前,大新县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根据大新县实际,围绕如何实现苦丁茶产量增收、茶农收入增加、以苦丁茶产业振兴带动大新县乡村振兴等方面,制定苦丁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调整大新县农业经济结构,凸显苦丁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大新县政府充分发挥大新县独特地理环境优势,积极采取行动,致力于打造“中国苦丁茶之乡”、“绿色无公害的大新苦丁茶”品牌,推动苦丁茶产业化发展,使其成为大新县县域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表1 2010-2014年大新县苦丁茶种植面积及产量

图1 大新县苦丁茶主要产区图

图2 苦丁茶种植面积变化图

1.3 大新县苦丁茶产业生产管理现状

产业化做大做强是大新县苦丁茶发展的必经之路,为此,大新县各级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依托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大新县苦丁茶产业给予多方面扶持和引导。2004年,大新县苦丁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推动苦丁茶产业发展,大新县政府积极组织专门的茶业领导小组,到苦丁茶主要产区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帮扶,如大新县农业局茶叶办根据龙门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圣源苦丁茶加工厂和万福苦丁茶加工厂,并在圣源和万福苦丁茶加工厂的产业基础上建立了崇左市唯一的一个苦丁茶交易与批发市场。根据大新县苦丁茶产业发展的历史和产业基础,政府积极出台各种政策,推进大新县无公害苦丁茶种植基地建设,强有力的促进了苦丁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由于大新县苦丁茶销售渠道单一,政府利用各项政策,吸引人才,组建了一批苦丁茶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专业队伍。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大新县苦丁茶产业逐步摸索出了独具大新特色的苦丁茶高质量发展道路。

1.4 大新县苦丁茶销售现状

大新县地处广西西南边境,可借助国家“一带一路”,与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发展合作,将大新县苦丁茶销往国外。如今大新县加强苦丁茶产品研发力度,加大力度创新和改进苦丁茶种植和加工技术,创新性研发出袋装冲泡式苦丁茶、苦丁茶冲剂、苦丁茶口含片以及复合型苦丁茶等,其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品质量也在持续提升。

2 当前大新县苦丁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苦丁茶作为广西大新县的一种特色产品,虽然早在2006年就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但和云南普洱,西湖龙井、东北大米等地标性农产品相比,依然在品牌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3]。

2.1 种植规模优势不明显,生产方式创新有待提高

由于大新县苦丁茶种植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大新县的苦丁茶种植基地主要是分布在福隆、昌明和龙门三个乡,目前为止,大新县只有昌明乡仍保留有大新县最大的苦丁茶种植面积。从种植面积角度看,大新县苦丁茶种植规模较小,种植面连续性等方面不具备与贵州、海南省苦丁茶竞争的产业优势。此外,大新县苦丁茶标准化生产方式普及不够全面,大都根据农户经验来种植和培育苦丁茶,茶农整体文化素质有待提高,茶农利用新兴技术力量较弱,在创新种植管理和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较为欠缺。

2.2 苦丁茶综合利用水平较低,产业链有待延伸

苦丁茶具有诸多功效,药用价值大,苦丁茶在产品研发上可以向化妆品、护理产品、健康食品等方面发展,产业市场极具潜力。目前大新县已创新性的研发出袋装冲泡苦丁茶、苦丁茶口含片等多种保健性食品,而对化妆品和茶饮品等领域的开发有限,究其原因是苦丁茶在加工方面的局限性,加工技术仍有待突破。所以大新县苦丁茶缺乏创新性产品的研发力度,产品品种和产业链都比较单一,与其相关的产业仍有待研究开发。此外,大新县苦丁茶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加工产品品种少,高科技产品创新少,与其他地区的苦丁茶相比,大新县苦丁茶缺乏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3 大新县苦丁茶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处劣势地位

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大新县苦丁茶品牌起步稍晚,与云南、贵州等省相比在区域性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方面均存在明显差距。云南、贵州等省利用自身优势,大力推进苦丁茶产业发展,其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化、集约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大新县苦丁茶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其生产技术、种植规模和产品加工等方面与贵州省余庆县苦丁茶、海南苦丁茶等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如大新县苦丁茶的品牌知名度、机械化水平和产品质量等都处于劣势地位。而在广西区内,与其他同类茶产品相比,如广西横县的茉莉花茶、贵港覃塘的毛尖茶、防城港的金花茶等,大新县苦丁茶在产品研发、产业链等方面也仍存在不足。

2.4 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大新县苦丁茶产业生产组织基础较薄弱,茶农和茶叶企业、合作社等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多数仍是单纯的务工形式和土地承包权转让等方式,茶农没有和企业形成利益紧密相连的运行机制,茶农苦丁茶产业发展中没有充分凸显出主体性。苦丁茶龙头企业是大新县苦丁茶产业化发展的生产管理以及利益的主体,种植基地和农户的生产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到龙头企业。目前大新县仍保留着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模式,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导致市面上的大新县苦丁茶产品质量不一,品牌混乱,同时,由于生产方式的落后,导致部分苦丁茶加工企业原料供应方面存在着质量不稳定、数量没有保证等问题;大新县的茶叶企业规模偏小,实力相对较弱,县内知名度较高的、具有较大规模的加工厂仅有万福加工厂和圣源加工厂,总体来看,龙头企业的数量偏少,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落后、企业与农户之间、合作社与茶农之间的利益联结不紧密等制约着大新县苦丁茶产业的发展。

3 大新县苦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聚焦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其中产业兴旺是基础[4]。苦丁茶产业是大新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充分发挥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到作用,大新县要凸出发展苦丁茶特色产业,以苦丁茶产业兴旺带动大新县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独具大新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大新县苦丁茶特色产业的发展可借助“寿光模式”[5],整合各种积极发展要素,带动壮大特色苦丁茶产业,以产业振兴引领带动大新县乡村振兴。

3.1 建设苦丁茶生态茶园基地,稳步推动苦丁茶产业发展

打造大新特色的苦丁茶生态种植基地,是实现苦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扩大种植面积,改进生产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建立起大新县苦丁茶加工企业、合作社和茶农之间的纵向联系,在建设苦丁茶生态种植基地基础上,规范种植标准,维护品牌效益。要高度重视优质苦丁茶基地生态建设,保证苦丁茶质量和数量,充分发挥其生态价值,为苦丁茶加工、产品研发等部门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来源,建设生产经济效益型生态茶园,普及应用绿色种植、生态防虫等技术,生产有机茶、优质生态茶提高苦丁茶品质,做大做强苦丁茶产业,实现效益最大化。

3.2 提高技术水平,完善苦丁茶产业链

加快建立苦丁茶产品研发体系,摆脱目前苦丁茶加工技术落后、结构单一的局面,加快实现技术创新,进行苦丁茶加工产业的优化,加强产品研发,开发多元化的苦丁茶产品,延长产品产业链,提升产业的综合效益。同时,提高农户素质,鼓励种植优势品种,根据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结合大新县苦丁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打造一支有文化、敢创新、会经营的农户队伍,积极鼓励农户改变种植方式,了解市场发展行情,学习现代化苦丁茶种植技术,吸取其他地区苦丁茶产业发展的优秀经验,以形成大新县特色的苦丁茶种植产业。

3.3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办龙头企业,激发竞争活力

政府利用好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做强龙头企业,打造大新特色的现代茶叶种植园区;利用金融扶持企业政策,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支持茶农合理扩大种植规模和改进种植技术;在生产和营销管理上积极采取“走出去”,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技术,强化人才培养,鼓励茶农学习种植技术,加强新型茶农培训,提高苦丁茶种植水平。

此外,要以抓龙头企业为首要,突出扶持龙头企业,依托大新县现有优质资源做大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目前大新县龙头企业数量偏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未能得到全面发挥,大新县龙门乡的万福加工厂和圣源加工厂在苦丁茶加工工艺上具备独特优势,且创新发展潜力大。所以,可以通过对大新县苦丁茶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大新特色的苦丁茶产品,推进苦丁茶产品加工的精细化,提高其综合利用,促进大新县苦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推进大新县县域经济发展。

3.4 提高利益联结机制的紧密度,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重在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可推动大新县苦丁茶产业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6],提高农民参与苦丁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盘活资源要素,激发内生动力。大新县政府要依据大新实际,结合国家政策,实行“龙头企业+种植基地+苦丁茶农户”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实现大新苦丁茶生产和市场有效对接,推动苦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以休闲农业为主题,打造“一轴三园”的苦丁茶示范区(“一轴”为苦丁茶茶园风光景观轴,“三园”为苦丁茶种植文化观光体验园、乡村茶园、苦丁茶立体循环种植示范园)等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在苦丁茶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收益度,共享苦丁茶产业发展成果。

4 结语

大新县具有丰富的资源,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苦丁茶产业,以苦丁茶产业兴旺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打造更大更新的中国魅力边城,是大新县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虽然大新县苦丁茶在产业化发展受到市场影响,茶农生产积极性不高;苦丁茶种植面积减少;产销对接渠道不畅,产业链条较短;加工管理不规范;龙头企业不强,对外传播力度不够,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的困扰,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大新县苦丁茶产业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如可借助“一带一路”,将大新县苦丁茶销往越南、老挝、泰国等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和政府的扶持下,可大力发展苦丁茶产业,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快大新县苦丁茶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从而实现大新县苦丁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苦丁茶茶农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苦丁茶
苦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