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肺癌患者双层探测器光谱CT 检查定量参数对比分析

2023-09-28 03:11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4期
关键词:双层探测器分组

徐 兵

(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CT 室 山东 枣庄 277000)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与死亡率[1-2]。肺癌患者初期症状缺乏典型性,多数患者经临床确诊时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此时已经错过最为优良的治疗时机,预后较差[3]。根据肺癌组织病理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者的治疗措施不尽相同。因此,选择一快速有效的措施及时诊断出肺癌的不同病理分型,尽早地行个体化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CT 检查是诊断肺癌的常用影像学措施,传统CT 能够根据肺癌的形态学特征、强化强度与淋巴结转移等评估肿瘤的良恶性,但因其缺少定量指标,故较难精准地判定肺癌的病理分型,具有一定的误诊、漏诊率。近年,伴随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双层探测器光谱CT 的出现为不同类型肺癌的筛查、鉴别提供一种新途径。双层探测器光谱CT 以双层探测器技术为基础,在常规检查中通过取得高、低能量的信息,为临床提供能谱数据[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对比不同类型肺癌患者的双层探测器光谱CT 参数差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9 月—2022年9 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收治的84 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NSCLC 组(n=63)与SCLC组(n=21)。SCLC 组中男13 例,女8 例;年龄41~75 岁,平均年龄(60.71±5.32)岁;NSCLC 组中男38例,女25 例,年龄43~79 岁,平均年龄(60.03±3.21)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病历有关资料齐全;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③双层探测器光谱CT 检查前未行手术、放化疗。排除标准:①存在各类感染性病症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③存在严重的脑器质性疾病者;④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IQon Spectral CT 进行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双臂举过头顶,足先进,检查的区域为全肺,叮嘱患者在行扫描时需屏气;调节仪器的参数为管电压120k V,螺距1,准直宽度64×0.625,矩阵512×512,首先行常规平扫,之后行增强扫描,于患者肘静脉注射1.2m L/k g 碘帕醇(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293),注射速率为2.0~3.0mL/s,然后运用同样的速度注射30mL 0.9%氯化钠注射液;在注射之后的33s 开展动脉期扫描,65s 开展静脉期扫描;检查结束之后把胸部动静脉期的原始数据行光谱重建,以此获得动静脉期广谱基数据;之后将数据传输至Philips IntelliSpace Portal 的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开展图像检测、数据分析等处理;于纵隔窗上取肿物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取适当大小的圆形ROI 尽量多勾画强化均匀的肿物实性部分,并在同一层面的胸主动脉放置大约为2/3 血管面积的ROI;提取动静脉期的有效原子序数(Zeff)、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及光谱曲线斜率(K40-100keV)。NIC=IC肿物/IC动脉,K40-100keV=(CT值40keV-CT 值100keV)/(100keV-40keV)。

1.3 观察指标

①不同分组动脉期Zeff、IC、NIC、K40-100keV对比;②不同分组静脉期Zeff、IC、NIC、K40-100keV对比;③不同分组影像学特征对比,包括病灶形态、与支气管长轴平行、均匀强化、支气管狭窄闭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分组动脉期Zeff、IC、NIC、K40-100keV 对比

NSCLC 组动脉期的Zeff、IC、NIC、K40-100keV值均高于SCL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分组动脉期Zeff、IC、NIC、K40-100keV 对比()

表1 不同分组动脉期Zeff、IC、NIC、K40-100keV 对比()

2.2 不同分组静脉期Zeff、IC、NIC、K40-100keV 对比

NSCLC 组静脉期的Zeff、IC、NIC、K40-100keV值均高于SCL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分组静脉期Zeff、IC、NIC、K40-100keV 对比()

表2 不同分组静脉期Zeff、IC、NIC、K40-100keV 对比()

2.3 不同分组影像学特征对比

NSCLC 组病灶形态为分叶/毛刺、支气管狭窄闭塞占比高于SCLC 组,病灶形态为锥状形/纺锤形、与支气管长轴平行占比低于SCL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分组影像学特征对比[n(%)]

3 讨论

肺癌为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患病率与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近些年,因各种致癌因素的不断增加,该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5-6]。肺癌可分为NSCLC与SCLC,两者的治疗原则不同,针对NSCLC 患者,通常首选手术方式治疗,而SCLC 患者的手术切除疗效较差,但对放疗与化疗较为敏感。因此,积极地明晰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指导临床行及时的个体化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病理检查为临床鉴别肺癌不同的“金标准”,但其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创伤,多数患者不易接受。影像学检查在肺癌类型的鉴别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以CT检查较为常见,以往常规的CT 检查通常以观察形态学为主,而在组织学分型上往往需要按照医师的临床经验进行评判,缺乏准确性,难以达到临床所需。

本研究结果显示,NSCLC 组动脉期、静脉期的Zeff、IC、NIC、K40-100keV高于SCLC 组,病灶形态为分叶/毛刺、支气管狭窄闭塞占比高于SCLC 组,病灶形态为锥状形/纺锤形、与支气管长轴平行占比低于SCLC 组,提示NSCLC 与SCLC 的双层探测器光谱CT参数存在较大差异,且两者影像学表现亦存在一定差异,与黄劲等[7]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分析原因认为,双层探测器光谱CT 探测器上层吸收低能X 线,下层吸收高能X 线,从探测器角度实现高低能量分离,进而达到“同时、同源、同向”的能谱成像,而其采集到的数据在投影数据域内时空间上匹配一致的前提下处理,提升检查图像的质量,且在低能级单能图像优势更显著,更有助于检查医师观察、检测肿物,提高肺癌不同类型的诊断准确性[8-9]。Zeff 是与化合物或混合物具有相同衰变系数的元素的原子系数,能够用于识别与分析物质的组成成分;IC 通过碘含量的定量分析以此反映血管内的血流分布与状态;NIC 平衡了个体间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减轻了个体循环变异对肿瘤碘含量的影响。NSCIC 静脉期、动脉期的Zeff、IC、NIC、K40-100keV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可能与NSCLC、SCLC 的血供、组织学特征等有关,双层探测器光谱CT 通过对各项参数行定性定量分析,有效鉴别不同物质,可为临床鉴别不同类型肺癌提供一定的依据[10]。

综上所述,NSCLC 与SCLC 的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存在较大差异,双层探测器光谱CT 能够为临床鉴别、筛查此类患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猜你喜欢
双层探测器分组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墨尔本Fitzroy双层住宅
分组搭配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怎么分组
分组
次级通道在线辨识的双层隔振系统振动主动控制
传统Halbach列和双层Halbach列的比较
有7颗彗星已经被探测器造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