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2023-09-29 16:22潘铎
石化技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采收率渗透率油藏

潘铎

辽河油田辽兴油气开发公司 辽宁 盘锦 124010

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分布相对较广。低渗透油藏主要指的是渗透性能相对较差的油藏,该种类型的油藏又被称为致密油藏,在对其进行开发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压裂改造,此时油藏才能进行正常的开发作业,我国的低渗透油藏可以分为3种类型,渗透率处于50~10mD的油藏被称为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处于10~1mD的油藏被称为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处于1~0.1mD的油藏被称为超低渗透油藏[1]。通过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进行分析发现,尽管采取了压裂改造措施,但是其采收率仍然相对较低。针对该问题,本次研究首先对该种油藏开发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推动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的进一步发展。

1 低渗透油藏开发作业面临的问题

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由于其孔隙相对较小,喉道相对较细,孔隙之间的连通性相对较差,孔喉比也相对较大。因此,孔喉的作用相对较强,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对于原油以及原油附近的岩石而言,边界层的厚度相对较大,受到贾敏效应以及表面分子作用的严重影响,使得低渗透储层中的流体表现出了非达西渗流规律特点,这不但会对原油的采收率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对低渗透储层渗流规律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原油开发的过程中,启动压力梯度相对较大,事实上,随着渗透率的逐渐降低,启动压力梯度将会逐渐提升[2]。通过对低渗透储层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储层之间存在断层隔断,变异系数以及渗流阻力都相对较大,尽管存在一定量的边底水,但是边底水的活跃性相对较差,储层中的弹性能量相对较小,在进行能源开发作业的过程中,地层能量的衰减速度相对较快,在油井见水以后,其产液量以及产油指数都将会快速降低。一般情况下,在含水率达到40%~50%之间时,油井的产油指数仅处于0.1~0.2之间。另一方面,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相对较为强烈,在储层的围限压力提升时,储层的渗透性将会变差,储层的渗透率可以降低10%~50%,低渗透储层具有低渗透率的基本特点,这使得储层中的毛细管力相对较大,且在孔隙中含有大量的黏土矿物以及杂质,对于黏土矿物而言,其水敏性相对较强,膨润度相对较大,如果注入地层中的流体与地层中的天然流体并不匹配,则容易在储层中产生沉淀,导致储层的渗透率进一步降低,为了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率,一般会采用注水开发的方案,通过向地层中注入大量的水资源,使得地层中的能量提升,注水开发的经济性相对较强,且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但是在注入大量的水资源后,可能会导致孔隙系统的饱和度大幅提升,在储层中产生束缚水,这是影响原油开发的重要因素[3]。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其非均质性也相对较为严重,对于砂岩油藏而言,其主要以微裂缝和潜裂缝为主,在原始地层中,这2种类型的裂缝主要以闭合状态为主,为了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在进行原油开采之前,需要对地层进行合理的压裂作业。在经过酸化压裂以后,地层中的裂缝将会逐渐开启,尽管其导流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裂缝与基质渗透率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沿着裂缝方向可能会出现水窜或者水淹等问题,最终导致地层中能源的动用程度严重降低[4]。

2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

2.1 聚合物驱技术

聚合物驱技术属于一种相对较为先进的化学驱油技术,在使用聚合物驱技术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聚合物主要以水解聚丙烯酰胺以及改性的产物为主,其主要是通过提升地层中水相的黏度,使得水油之间的流度比降低,进而达到增大宏观波及体积的目的。另一方面,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粘弹性,这可以有效提升洗油效率,对于低渗透油田而言,尽管使用聚合物驱技术可以大幅提升原油开发效果,但是随着注入压力的逐渐提升以及聚合物尺寸的逐渐增加,聚合物将难以进入到油层的孔隙之中,因此,需要尽可能降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防止出现上述问题[5]。但是,如果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过低,则整个体系的黏度将难以得到保障,聚合物驱技术也将会失去自身的优势,在不同地层使用聚合物驱技术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其达到最优值,进而使得聚合物注入性能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得到平衡,最终提高低渗透油田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侯志等对低渗透岩心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聚合物进行了筛选,最终优选出了树枝状缔合聚合物,使用该种类型聚合物进行原油开发的采收率与水驱相比高出7.17%,王国锋等研究发现,在注入低黏度的聚合物以后,随着孔喉比的逐渐减小,低渗透岩心孔隙中剩余油的含量将会逐渐减小,同时,随着聚合物黏度的逐渐增加,含剩余油的孔隙比例也将会逐渐减小,证明聚合物驱的效果相对较好。通过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聚合物驱技术尽管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但是聚合物可能会在地层中产生剪切降解问题,因此,在使用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该项技术的适用条件。

2.2 复合驱技术

复合驱技术也属于一种较为先进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该项技术具有聚合物驱技术和表面活性剂驱技术的应用优势,可以大幅增加地层中的波及面积,同时,还可以使得洗油效率得到提升,将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相互混合,可以提升聚合物的注入效果。对于我国的部分低渗透油藏而言,其更容易进行水驱,进行聚合物驱的难度相对较大,此时可以引入复合驱技术。目前,常见的复合驱技术主要以二元复合驱技术为主,对于三元复合驱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三元复合驱技术主要指的是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碱性物质三者混合,以此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率。通过对三元复合驱技术进行分析发现,其成分相对较为复杂,在使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色谱分离现象,最终使得整个体系的驱油效果下降。另一方面,碱性物质的加入也可能会引发其他多种类型的问题,如果原油中酸性物质的含量相对较低,则不能使用该技术,同时,对于进入到储层中的碱液而言,其可能会产生黏土矿物膨胀现象,最终导致地层中的孔隙进一步减小,孔隙甚至可能会出现堵塞,碱性物质的加入会导致地层中的pH值提升,使得硅离子以及钙离子等成分逐渐形成沉淀,这种沉淀不但会在地层中产生,还可能会在采出井的井筒中产生,使得原油开发设备的磨损提升,采油成本费用提高,在使用三元复合驱技术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采出液难以进行分离的问题。在储层温度低于75℃且矿化度低于104mg/L的前提下,二元复合驱技术可以得到成功应用,但是在储层的渗透率过低的前提下,不建议使用二元复合驱技术,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渗透率的逐渐降低,不可入孔隙的体积将会逐渐增大,此时必然会导致波及体积逐渐减小,在向地层注入聚合物的过程中,如果储层的渗透率相对较低,聚合物的剪切作用将会增强,聚合物的应用效果将会逐渐降低。

2.3 微生物驱技术

微生物驱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地层中的原油进行降解,使其流动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在微生物代谢的过程中,还可以产生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可以对地层中的压力进行补充,进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微生物主要是进入到微小孔隙中,在孔隙中进行代谢,代谢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无机酸,例如甲酸和碳酸等,这些酸性物质可以对岩石进行降解,进而使得孔隙之间的连通性得到提升,同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产生大量的有机盐和无机盐,这些盐类可以达到清理孔喉的作用,使得孔喉的连通性进一步提升。但是如果储层中的孔隙相对较小,则微生物的运移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该项技术对于地层中的温度和矿化度也具有一定的要求。事实上,在使用微生物驱技术的过程中,最好可以选择使用复合菌种,复合菌种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对于一般微生物而言,在温度为20~80℃区间内可以存活,如果地层中的温度超过这一区间,则不建议引进微生物驱技术。

2.4 深部调驱技术

我国部分低渗透油田已经进入到开发的中后期阶段,原油含水率的提升速度相对较快,且油藏的非均质性也在逐渐提升,随着开发作业的持续进行,在裂缝位置处非常容易出现窜流现象.为了防止出现该种类型的问题,可以引入堵水调剖技术,常见的调剖剂相对较多,可以简单将调剖剂分为颗粒类、树脂类以及泡沫类等多种类型,但是树脂类调剖剂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差,其封堵时间相对较短,同时,还可能会在地层中产生绕流作用,使得封堵效果进一步降低。目前,冻胶类以及聚合物微球类调剖剂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且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对于特低渗油藏而言,在进行开发作业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纳米材料驱技术,该项技术的成本虽然较高,但是应用效果相对较好。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低渗透油田地层中的孔隙度相对较低,非均质性相对较强,对原油进行开发的难度相对较大,为了达到提高油田经济效益的目的,需要对常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分析,对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合理的筛选和应用,以此提高原油的开发效率和开发效果。

猜你喜欢
采收率渗透率油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低渗油藏注采结构调整与挖潜技术
基于模糊数学的油藏干层识别研究
中煤阶煤层气井排采阶段划分及渗透率变化
不同渗透率岩芯孔径分布与可动流体研究
SAGD井微压裂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
高渗透率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失步振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