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地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计调研报告

2023-09-30 01:30葛焱
美与时代·上 2023年7期
关键词:豫北调研报告空间设计

葛焱

摘  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空间建设的要求呈上升趋势。以“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为背景,运用社会学与设计学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计与发展策略,打造设计新、理念新、功能新的综合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十四五”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夯实基础。

关键词:豫北;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空间设计;调研报告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乡市社科联调研课题“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计与发展策略研究”(SKL-2022-219);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环境社会学视角下豫北民居发展与优化策略研究”(2023-ZDJH-146);河南工学院教改项目“基于四新背景下重塑双创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2021-ZD011)研究成果。

公共文化空间是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构筑的包括公共文化设施、场所和文化活动在内的物理场域,是城市或者农村居民公共文化生活重要载体[1]。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与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同属公共文化空间,虽然受到空间类型、地理位置以及功能属性等因素影响,但在实际建设中两者仍有许多相同之处。在数字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数字化发展带来的强烈冲击力,如何在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基础之上更新完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计,已经成为新型公共文化发展建设研究的热点话题[2]。

以“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为指导,在数字背景下,从社会学与设计学角度出发,开展实地调查研究,走访各类型公共文化空间,挖掘地域文化,深入研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计与发展策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保护乡村地域文化,探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计与发展策略理论,更好地完善新型公共空间建设,进而提高国家文化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推动高质量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体系的建设。

一、调研概况

新乡市,位于河南北部区域,曾作为平原省(民国时期存在,现已撤销)省会,南邻黄河,北依太行,紧邻郑州、开封、鹤壁、安阳等地。新乡市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成员,是豫北地区首批国家公路枢纽城市。随着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发展,新乡市各区县公共文化空间数量也逐年上升。2022年,随着新乡市馨香书坊建设,新乡市公共文化空间数量又迈向了新的台阶。

调研方法以访谈、拍照及问卷调查等形式为主,主要针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样式、空间布局及使用情况等方面开展调研。在征得工作人员同意后对其进行测绘、拍照,并与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读者年龄、读者反馈及对于公共文化空间亟需改进的地方。为便于调查问卷投放与收集,采用网络调查问卷形式随机发放,收集整理后进行数据统计。调查问卷以电子问卷为主,便于投放与收集,收集整理后进行数据统计,归纳和总结目前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优缺点。

根据研究方向,围绕新乡市市区及所辖县乡镇等地开展调研,选取新乡市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文化空间进行调查研究(如图1)。调研时间从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分别从城市与乡村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空间作为重点调研对象。走访调研15座公共文化空间(见表1),空间类型包含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以及新建城市书房等场所,投放调查问卷25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230余份。

二、新乡市公共文化空间现状分析

调研公共文化空间以图书馆、博物馆及馨香书坊等场所为主(见表2)。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同类型空间的布局虽大致相同,但受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走访调研发现,与传统公共文化空间相比,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数量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新乡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以展览场所与馨香书坊为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计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一)图书馆

走访新乡市图书馆,其中撒哈拉图书馆室内设计无论是材料还是布局都更为新颖,建成后一度成为新乡市市民网络打卡图书馆(如图2)。

在实地走访过程中,由于擴建以及空间布局等问题,导致撒哈拉图书馆商业化更为严重,原本安静的阅读区因为旁边的售卖区域显得格外嘈杂,动静分区不明确,部分天花板吊顶在设计中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图书馆建设方面存在着图书分类的问题,许多市民在借阅图书或购买图书时常常会咨询图书位置。通过实际走访,图书馆室内设计与装饰风格不同,定位不同,受众群体也不相同,撒哈拉图书馆中读者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分布在15~35岁左右。

(二)城市书房

新乡城市书房建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2022年已建造101座“馨香书坊”,而“馨香书坊”的建成推动了新乡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笔者走访调研新乡市新建城市书房10座,涉及10多个乡村街道。城市书房空间布局大多为一层,二层建筑相对较少。在封丘县城关镇百年古巷内的馨香书坊建设相对更完善,空间功能分区明确,装修风格新颖,运用玻璃天窗采光充分,图书分类标识清晰(如图3)。

在实际走访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大多数书房是新建空间,并非每一座馨香书坊都像封丘百年古巷馆一样配置合理,一些空间建设还须进一步完善,许多馨香书坊在空间设计方面缺少卫生间与储物功能的空间,空间利用率有待提升,影响了空间的美感与便捷性(如图4)。许多空间虽然配备了儿童阅读区,但在家具配备使用方面对于儿童的保护性还有待加强,儿童阅读区书架配备虽具有美观特点,但无法兼顾实用性。在家具配备细节处还需进一步优化设计(如图5),可以在家具转角配备硅胶保护套,能够有效保护儿童的人身安全。

在图书分类方面缺少明显的分类标识,增加读者寻找书籍的难度(如图6)。在电源使用方面,存在配备电源插口但无法使用的问题。在借阅图书方面,城市与乡村建立的馨香书坊不能够互通,无法实现通借通还。关于新乡城市的“馨香书坊”,许多市民表示不清楚,只是知道有这么一座图书馆类型的空间,不知道怎么进。因此,加大推广力度,已经成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三)博物馆

实地走访新乡市平原博物院和长垣市中国烹饪博物馆。新乡市平原博物院成立于1947年,是全国重点博物馆,整栋建筑为三层,一层为仓库、技术以及设备空间,二、三层为办公和展示空间,大小展厅19个,平原博物院二层为牧野华章,内容以新乡历史发展为主,展示了新乡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宋元明清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呈现出牧野地区的灿烂优秀的地域文化以及勤劳善良、踏实淳朴的人文精神。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兴起,新乡平原博物院为了进一步增强文化传播力度,已经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线上博物馆,但在实际走访过程中,线下虚拟空间的发展建设相对较缓,如果能打造线下虚拟展示空间,能够更好地推动新乡市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以及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

新乡市中国烹饪博物馆,位于新乡市长垣市食博园,实地走访调研过程中,中国烹饪博物馆无论是场馆建设还是空间智能设备的运用都更为新颖。特别是感应灯光的运用增添了博物馆的科技感,地理位置的选址比较合适,距离高速收费站不远,紧邻长垣市体育馆、文化馆以及图书馆等文化空间场所。烹饪博物馆位于食博园中,游客在观赏完烹饪博物馆后可以第一时间品尝长垣美食,不仅能提升游客体验感,减少旅游过程中寻找美食的烦恼,更有助于推广新乡市长垣饮食文化。

三、新乡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计的可行路径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于如何赋能公共文化空间有了更高的期待。因此,完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计,进一步推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构建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打破常规,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以及新方法开展研究。近年来,针对公共文化空间进行改进、再设计等改造项目越来越多,为了迎合旅游发展,新建改造也成为一大趋势。公共文化空间的改造确实改进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也暴露出空间功能性不足的问题。首先,忽略了空间的融合性以及公共文化空间多元化发展,研究角度较为单一,忽略了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城市印记不够凸显,乡村文化挖掘与应用有待提高,设计理念过于保守,空间布局不够新颖,空间整体缺少文化氛围。设计方案中缺少对空间演变过程的分析,提出的发展策略与空间设计未能在实践中实现融合,从而导致方案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容易造成公共空间资源的浪费。其次,新建城市书房中,由于缺少卫生间、办公以及储物等功能的空间,从而导致许多物品堆放在公共空间,造成视觉混乱,降低了读者的体验感。

(一)整合公共空间资源,优化空间布局

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优化设计过程中,提出在公共文化空间中植入多功能空间的策略,营造多功能空间,提升单一功能属性空间的利用率,讨论空间行为与环境设计的关系,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做细致的优化设计。运用环境行为学理论及研究方法,以行为与环境关系为理论依据,针对部分场馆中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进行空间功能优化的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观察人们进入场馆后的行为方式,掌握行为和室内空间的关系,梳理人流动线,为空间资源整合提供数据支撑,将一些辅助空间进行整合,明确人流动线在原有的功能属性上赋予新的功能。从嗅觉、触觉、视觉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感官及行为方面在公共文化室内空间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游客在公共文化空间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公共文化空间仍缺少人性化设计,对残障人士游览无法提供便利。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乡村文化振兴关注度上升趋势,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则更多围绕挖掘乡村文化、保护地域文化以及民风民俗等内容开展,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凸显地域文化,满足乡村居民公共精神的培育。因此,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要与所在区域相结合,融合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非遗文化等内容。拓宽公共文化空间研究范畴,探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多元化发展策略。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方面,将公交站、商业场所、旅游民宿以及接待大厅等具有传播公共文化属性的空间,纳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研究范畴,整合公共空间资源,赋予公共空间更多的文化功能。

(二)引进数字化技术,增强沉浸式体验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指明新的方向,数字化技术的成熟促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在数字化发展背景下,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公共文化空间设计,为公众营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科技感以及满足审美需求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解决新型公共空间现存的问题,理论与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更为重要的是实践调研。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于公共文化空间的赋能有了更高的期待。目前,新乡市公共文化空间中有关VR虚拟场馆发展建设相对较缓,有关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计与发展,应结合数字化发展技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一方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可以在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基础之上进行更新;另一方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全新搭建的公共文化空間,主要体现在更新建设理念、融入AI、VR虚拟技术以及丰富空间功能属性等方面开展建设。

(三)优化空间平面元素,升级标识导视系统

作为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与视觉传达等多学科综合的导视系统,主要起到指引、指示以及传递文化等功能。但在实际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内部标识系统仍需继续优化。例如,图书分类标识不明确,墙立面挂牌设计缺少设计美感等问题。因此,在公共文化空间标识系统优化过程中,运用数字化技术,从传统设计与现代科技两方面入手,将AR与VR同时运用在博物馆标识系统建设中,能够与展览主题相呼应,可根据展览性质与主题内容,设置标识系统风格与举办展览相呼应,充分融入使用场景,增加游客沉浸式体验。能够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需求,提升文化空间带给人们的体验感,AR与VR的成熟发展,使虚拟建设与交互设计能够对标识导视系统进一步优化。

四、结语

随着生活的改变,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悄然发生变化。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保护乡村地域文化为目的,探讨城市与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计。从设计学角度切入,结合数字化发展技术,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民族文化、乡村地域文化以及“非遗”文化的对外传播。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笔者发现新乡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数量上有很大的突破。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选取城区与乡村作为重点调研范围,主要调查该地区的空间分布、自然地理因素以及地域文化,研究本土地域文化内涵,讨论空间设计现状,探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计,突出构建数字化展厅与VR线上文化空间设想,拓宽新型公共空间发展策略的方向,将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公共空间纳入研究思考范围,有利于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为今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提供新思路。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本次调研还存在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陈波,侯雪言.公共文化空间与文化参与:基于文化场景理论的实证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7(2):168-174.

[2]鲍丽娟,石又文,李盈天.浅谈国内博物馆、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国内四省市博物馆、美术馆调研报告[J].中国美术馆,2011(8):11-13.

作者简介:葛焱,硕士,河南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豫北调研报告空间设计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奋力书写战“疫”的豫北答卷
豫北水利工程管理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豫北水利工程管理
德江县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调研报告
知识产权案件在审判中有关证据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认同问题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