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路径探究

2023-09-30 04:52梁才贵王辉
美与时代·上 2023年7期
关键词:册亨县赋能布依族

梁才贵 王辉

摘  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册亨县秧庆村为例,寻求艺术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其自然资源环境、民族服饰文化及山歌艺术的解析,继而利用自然资源结合墙绘艺术、布依服饰文创产品艺术及布依山歌艺术赋能秧庆村振兴乡发展的实施路径。同时,阐释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原则,探索出更多符合且有效助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布依族;册亨县;秧庆村

基金项目:本文系黔西南州2021年州级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册亨县秧庆村‘乡村振兴村落美化艺术创新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种类型的振兴模式从不同角度全面发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也趋于多元化,并不断响应时代需求与民众需要创新解决方案[1]。艺术赋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推动乡村艺术文化振兴、产业振兴,实现优化乡村空间布局、美化乡村环境的重要力量。结合积极抓好抓实“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及历史机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故以册亨县秧庆村为例,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实现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一、 秧庆村自然及艺术文化资源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秧庆村位于册亨县城西南面,距县城约8公里,隶属册亨县纳福街道,全村共614户2716人,是典型的布依族居住村,村里年平均气温19.2℃,年降雨量1300毫米。村落的中心有几棵树龄超300年,高近40米的古树,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而古树下还有清澈可口的水井。秧庆村依山而建,是典型的吊脚楼式和挂在大山半腰上的村庄,这里梯田层层叠叠,每年春耕之时,放眼望去便能看到田上折射出天空蓝色的水面、耕作的农夫和朝霞晨雾如仙境人间再现,构成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乡村山水田园画。无论是日出还是日落,远眺梯田总能欣赏到它优美的画面,加之村里古树、风雨亭、清澈泉水等的映衬,当你置身其中时,顿感心清气爽,散发出迷人的气息。秧庆村地处高山腰上,视野广阔,推开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广阔无际、连绵不断的万重山,使你时刻感受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二)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

布依族传统服饰纷繁复杂,绚丽多彩,极富民族特色。头缠蓝色布,身着青色衣,搭配蓝黑色百褶长裙,腰间系上青布围腰或绣花围裙,脚穿翘鼻子满绣花鞋,这是黔西南州布依族妇女常见的穿着,男装头戴青布或花格布头帕,身穿对襟或大襟青或蓝色短上衣,裤为大裤脚长裤。服饰花纹装饰构图随意自由,构思精巧灵活。一套服饰要经过纺纱、织布、蜡染、扎染、挑花、裁剪、刺绣等数十道工序,且从设计到成品都出自于布依妇女之手,代代相传,焕发着女性劳动成果所独有的特质与魅力,充满了女性特有的阴柔灵动之美。女性的上衣从领口、袖口、扣子到衣角等都会刺上一些精美花纹、植物纹或不知名的图案,且每一个装饰花纹或图案都有着自己的寓意,如寓意勤劳、健康和睦、多子多福、忠贞不渝的爱情等,洋溢着对生活积极的乐观态度。布依族先民们认为,世间万物均有灵性,虽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但他们坚信将自然美好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便能避开不好的事情发生。据民国时期《册亨乡土·风俗》记载,布依“敬神极多,有碾山、大兵、五海等”,就充分说明其民族将自然物作为实现愿望和理想的精神寄托。当然,还有刺绣、头巾、背扇、枕头、被罩等,都绣有精美、淡雅和富有民族韵味的图案和纹样,无不展现布依族农村妇女的勤劳与智慧并存的高尚品质。布依族服饰凝聚着其民族服饰的文化精髓,承载着其理想和精神寄托,蕴含着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是其民族进步、创造、发展、延续的重要标志[2]。

(三)委婉含蓄的布依山歌

山歌作为农民们在山野或田间劳动和生活中演唱的民间歌曲,形式自由,易懂易唱,有的蕴含哲理与智慧,有的包含农耕知识、婚丧嫁娶等民风民俗,深受群众喜爱。布依族山歌历史悠久,世代口傳心授,自然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可以入歌而唱。其曲调主要分为小调和大调两种形式,小调结构简单,用较低的声调和较快的速度来唱,大调则用较高的嗓音和较慢的速度表达,其尾音较多较长[3]。布依人表达情感比较委婉含蓄,注重点到即止的表达,故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委婉含蓄、稳中有变、触景生情、借物谕怀、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风格及曲调婉转、旋律活泼自由、比喻十分巧妙、字词押韵和谐的特点。如“十字街,连路买花连路栽。连路栽花连路采,慢慢玩耍慢慢来。”将追求爱情的坎坷委婉地表达出来,同时把追求爱情的不易用采花来比拟,而采花前,又以“十字街”开头。又如“红笔写字绿笔闲,交上朋友把话连。妹是天仙成双对,可惜小郎站半边。”把女方比成天仙,是一种尊重。想上前搭话,又怕女子已有了相好,故拐弯抹角以“红笔写字绿笔闲”起兴,运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成为了布依山歌的灵魂所在。此外,布依山歌另一特色是重章叠句,这一特色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乐美。如“好久不走这方来,这方水井起青苔。扒开青苔吃凉水,走到主家搭歌台。好久不走这方玩,这方田坎栽牡丹。采朵牡丹头上戴,不见情妹心不安。”把首句最后一个字进行变化,一首山歌“派生”出很多首。这能够充分体现布依歌者的智慧与才华,发挥了山歌文化凝聚人心、教化群众和愉悦生活的积极作用。

二、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一)借势造景,实现色彩“双画”艺术赋能

秧庆村依山而建,房屋梯田层叠、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故顺水推舟,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结合色彩“双画”艺术,借势造景,打造如山水田园画中的乡村旅游胜地。色彩“双画”艺术;一指色彩水稻画,即将层叠的梯田以画的艺术形式种上五色水稻,最终形成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创意水稻画作(如图1)。这种“以地为纸,以稻为墨”的画作,既可收获丰收的稻谷又可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二指色彩墙绘画,即利用秧庆村依山而建的房屋白墙或裸露在外的水泥墙和砖墙,通过用不同色彩颜料以手绘的表现形式于墙面作画的艺术画作(如图2)。色彩墙绘画不仅把村里一些旧房子外墙变成一幅幅艺术品,使其成为“露天的画廊”,同时使拥有得天独厚自然风光的秧庆村更具诗情画意,每每登高远眺,放眼望去犹如一幅巨大而壮阔的山水田园画卷。因此,在色彩“双画”艺术的实施和推动下,秧庆村貌焕然一新,逐渐成为国内闻名的山水田园画中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游客们的造访。

(二)以礼“乡”待,实现布依服饰创新设计赋能

布依族服饰是其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与历史沉淀中,通过创造、变异、演化等逐渐形成承载文化意象的要素,是民族地域审美特征与语义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4]。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色彩斑斓、款式多样的现代服饰大量进入乡村市场,传统的布依服饰逐渐被取代,只有部分老年妇女依然穿着本民族服饰。为了快速复兴传统服饰的发展,首先就是对传统服饰创新再设计,通过以“以礼‘乡待”为设计理念,打造乡村奢礼的布衣服饰及衍生文创系列产品,并将“秧庆有礼”作为秧庆村的精神和价值主张。服饰衍生产品就是利用布依族服饰制作工艺中的蜡染艺术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即强调典雅、朴素大方和曲线美的创新再设计而成,具有很强的东方美感(如图3)。同样利用制作布依服饰中常用到的蜡染、扎染及刺绣的技艺,通过精妙绝伦的构思、别出心裁的创新再设计,使其成为深受旅友们喜爱的爆款礼物(如图4)。当然,还有其他传统布依服饰文创产品,如此不仅契合以礼“乡”待的设计理念,突出“秧庆有礼”的精神和价值主张,也丰富了布依服饰的衍生产品,从而形成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创作承载布依人民美好祝福的精美“礼品”,以有温度、有情感和有故事作为设计礼品的初衷。同时将以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人们物质和精神审美作为设计礼品的导向,将“指尖上的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实现布依服饰及衍生产品艺术赋能秧庆村振兴发展。

(三)相约秧庆展歌喉,实现山歌艺术赋能

文化是民族之魂,传承乃培根铸魂。布依山歌极具民族特色、委婉含蓄、优美动听、宛如天籁,其歌颂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贺喜送祝福、有教人伦理道德、酸甜苦辣、有情歌对唱、迎客敬酒等传递着人间冷暖温情。千年山歌养人心;谈及贵州册亨,山歌当属当地一大独特的文化标签。每遇佳节,山歌从未“缺席”过,不论是表达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还是颂扬国家好政策推动各项法规深入乡村,走进寻常百姓家,山歌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保留山歌原有优秀传统基因的同时和满足不同受众的欣赏需求,顺水推舟将其打造成秧庆村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继而更进一步宣传布依山歌的魅力和社会认知度,同时实现秧庆村成为布依山歌文化活动的艺术胜地。可通过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并不定期举办贵州布依山歌大赛,如布依族的“三月三”盛大节日,通过举办“相约秧庆展歌喉”且紧扣时代主题进行布依山歌大赛。用山歌唱出劳动人民的精气神,打造一种“深奥道理不易懂,山歌一唱心里明”的山歌艺术氛围,吸引来自各方的山歌参赛者、爱好者及更多的受众群体,让其更加枝繁叶茂,茁壮生长。这样能够使布依山歌宝贵的传统“文化精髓”持续弘扬壮大,助力乡村发展,实现山歌艺术赋能。

三、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原则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艺术赋能必需坚持的原则。工业化的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且影响了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许多村庄都坐落于环境优美、光线充足、有便利水源地的位置,同时拥有肥沃的土地,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空间。这正体现了先人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形态及“天人合一”的哲学与智慧。在当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我们应该注重乡村環境及污水的处理,应该注意村庄的村容村貌,乡村的艺术设计必须坚持生态保护与永久基本农田的原则。如秧庆村利用五色水稻种植的艺术画作及艺术墙绘都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施。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整体,应当和谐共生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其目的让落寞与破败的乡村焕发出活力与生机,让“生态”成为艺术乡建中最为浓郁的底色。同时,村民也应该自觉维护居住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真正实现乡村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设计发展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以人为本是艺术赋能的根本原则和立足点。如布依服饰文化艺术的衍生文创产品,须将以人为本作为设计的根本,其次考虑文创产品的民族性、特色性、工艺性和趣味性等,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特色产品。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曾说:“如果人没有创造的自由,没有艺术的享受,他的生活就会失去乐趣。人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生活日用品不仅要实用,而且要使人感到愉悦。”这说明以人为本的设计产品能让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具有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伴随着对形式美、附加价值;如象征性、寓意性、有温度、有情感的心理指示等的欣赏,达到一种全面的愉悦,才能真正体现“设计为人”的思想。然而,据调查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的文创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且产品较劣质,未很好地将技艺输出转化为经济效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以人为本的根本设计原则、思想、理念和对本土文化基因、特色的挖掘不够全面,导致文创产品千篇一律,缺乏特色与美感。

(三)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发展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在乡村环境生态上,因地制宜是以当地气候、资源环境、地貌村貌等特点作为乡村振兴建设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建设不同乡村风貌的形态与格局。如秧庆村地处半山腰上,村庄依山而建,故吊脚楼成了村里的一大特色,此外,这里梯田层层叠叠,可见先人们遵循了自然的发展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另一方面在乡村发展理念上,每个地区、民族甚至每个村庄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习俗或艺术基因。因此,每个村庄的文化习俗、发展定位及理念也不尽相同,故而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中不可贪大求快,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循序渐进走村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发展之路。

四、结语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虽有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可借鉴,但在实践中还存在各种困难,唯有不断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乡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基,我们应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和寻求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常言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中,定能探索出更多符合中国国情,有效助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1]葛民越,储玲琴,王淼.数字化赋能艺术振兴乡村的路径探索——以宁海县“浙里艺术村”为例[J].工业工程设计,2022(2):49-56.

[2]梁才贵.装饰图案寓意之美学探析——以布依族服饰图案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6(6):100-101.

[3]黄汨.贵州布依族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J].贵州民族研究,2021(2):113-119.

[4]黄柏利,吴志明,吕颖.布依族服饰纹样设计因子提取及其应用[J].毛纺科技,2022(6):123-130.

[5]范雄华.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上海青溪古镇为例[C].中国设计理论与国家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2022.

作者简介:

梁才贵,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视觉传达设计。

王辉,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间美术、油画。

猜你喜欢
册亨县赋能布依族
山东淄博:文明“赋能” 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关于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论述
林下灵芝栽培技术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近48年册亨县四季变化特征分析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册亨县关工委“夕阳红”宣传队特别党支部组织集中学习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