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探险家在华活动不应被美化

2023-09-30 15:13王新春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38期
关键词:古物克孜尔汉简

一些西方探险家谈及在中国的考古发掘和窃取古物,往往辩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拯救中国文化遗产,这一谬言不仅在西方广为流传,甚至在国内也得到了一些附和。学者王冀青研究表明,近代西方探险家据《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考查古迹”等特权,但其护照上没有任何词句表明中国政府允许他们“在考察期间随意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并将所获文物全部运出中国”。他们在中国的考古发掘与文物购买等活动,从一开始就是非法的盗窃行为。

尽管宣称是在进行“科学考察”,但是一些西方探险家发掘遗址和搜集古物基本上采取盗宝式挖掘,对遗址造成巨大破坏,使遗址所蕴含的诸多关键历史信息彻底消失。而珍贵的古物被携至国外后,大多被探险家的资助者瓜分,有一部分甚至被拿去出售。中国西北石窟壁画就是最为典型的例证。从新疆至敦煌的大量石窟和建筑遗迹壁画,被德、日、美等国探险家用铲子、锯子、特制胶水随意而野蛮地揭取,克孜尔、莫高窟等石窟至今依然可以看见很多壁画被剥离后残留的触目惊心的“伤痕”。有学者在谈及克孜尔石窟保护时指出,大部分石窟经历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于山间沟谷,“壁画色彩鲜艳如新”,“相对于自然营力而言,外国探险队的野蛮剥取则是克孜尔石窟壁画的致命一劫”。

某些西方探险家狡称将中国的敦煌文書和其他西域古文献窃往国外是为了“拯救”和“保护”文物,也完全是自欺欺人。居延汉简、罗布淖尔汉简等文献资料发掘、整理、保护和利用的经历,充分证明了中国完全有保护珍贵历史文献的能力。

(摘自《文史博览》 王新春/文)

猜你喜欢
古物克孜尔汉简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中华第一古物”:故宫石鼓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小偷盗文物后厄运连连 留条归还:千万别偷古物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龙形象探析
古物(七绝)
李逸之
克孜尔水库右坝肩倾倒体边坡稳定分析
克孜尔114窟与佛图舌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