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三维软件》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与综合实践

2023-10-03 09:57
山西青年 2023年8期
关键词:建模案例软件

蒋 明

沈阳工学院,辽宁 沈阳 113000

3D Max 在环境设计领域中能够将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与构思,以最为直观有效的方式展现在他人面前,这不但有利于提高设计者的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大众对设计领域的认知难度[1]。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应顺应市场的发展与需求,课程的制定应参考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三维软件》课程的制定同样要遵循该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对三维软件发展态势拥有较为全面认识的同时,思考如何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教授给学生,将最新的前沿动态与知识带到课堂。

一、教学改革内容

(一)发展“模块化教学”手段

将“模块化教学”方式引入到《三维软件》课程中,在宏观上有利于把握课程的进度、内容和预期教学效果[2]。将3D Max 中用于环境设计方面的技巧提炼出来,制作出相应的课程模块,遵循由主及次、由浅入深的学习原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

“模块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对课程知识抽丝剥茧、升华提炼,摈弃那些冗长无用的操作技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讲述与练习,这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习更加有的放矢。

《3D Max》课程可分为四个模块,包括:3D Max 的基本认知、3D Max 的建模方法、V-Ray 系统知识讲解、空间场景渲染[3],其中每一模块包含若干个知识点。例如,在“3D Max 的建模方法”模块中,重点讲述基础建模方式、复合建模、多边形建模等;在“空间场景渲染”模块中,运用VRay 渲染方法,结合企业项目,全方位地讲解与演示如何绘制一张逼真的空间场景效果图。

(二)实行案例式教学方法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3D Max》课程以讲授式教学的形式进行,按部就班的知识点讲解使得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对知识点的应用缺乏深刻的理解。

教师在软件教学中引入案例,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以生动的具象物体案例为抓手,将抽象、分散的软件命令进行系统的串联,而学生在制作案例过程中获得软件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建立案例库,以实现系统化与可持续化教学。

将3D Max 教学内容与案例结合起来,以生动的案例教学方法替代传统的讲授方法,通过有代表性的案例制作让学生掌握软件知识与技能。同时,建立案例库以实现系统化与可持续化教学,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1.在学习建模过程中,通过制作方桌、沙发、画框、窗帘、酒杯等案例掌握几何体、图形、挤出、倒角、车削等基础建模命令;通过制作马克杯、水龙头、室内空间等案例掌握多边形建模等中、高级建模命令。

2.在学习材质过程中,通过制作室内墙壁材质案例掌握乳胶漆、壁纸等无反光材质的调节;通过制作家具、理石等材质掌握木材、石材、玻璃、金属等高反光材质的调节。

3.在学习灯光过程中,通过制作主灯、射灯、灯带、太阳光等案例掌握泛光灯、目标点聚光灯、V-ray 灯光、V-ray 阳光等灯光的设置调节。

(三)引入项目式课程实践

毕业生或在校生想要进入企业工作或实习,要进行“二次学习”才能符合岗位要求的现象暴露出院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出的学生专业能力薄弱的问题。针对于此,3D Max 软件课程以课程实践为突破口,进行实训方式的改良。一方面, 组织学生参加建筑装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竞赛, 并设置相关的荣誉与奖项, 让学生以真实的设计任务来完成竞赛, 带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 加强校企合作,将该公司室内设计项目引入课程实践环节,从而使教学计划与项目制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项目实践中。

将校内软件学习与企业工程项目挂钩,参考规范化设计与规范化制图去学习,按照社会实际工程定性法则去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程度,提高学生软件技能水平,让学生提前掌握毕业后进入企业的工作内容,切实增强学生的能力自信,提升其社会竞争力。

(四)采用信息化教学平台

教育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活动,沟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授课效率。沟通方式的变革应该是教育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应对先进的沟通方式具有敏感性。在我国5G 通信技术和智能设备普及的背景下,流媒体技术成为互联网内容建设的基础。依托流媒体技术的视频播放、分享、直播、在线会议等动态图像的实时传递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有成为主流传播形式的趋势。

课程应充分利用流媒体脱离时间、地域的限制特点,作为一种面对面授课之外、有力的教学形式的补充。教师选取慕课、腾讯会议等稳定并具有普遍性的信息化中枢、互联网应用作为传播平台,把教学行为延伸、贯穿到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

二、教学改革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设计行业风向的变化和3D Max 软件的功能升级,促使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才能符合课程要求并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因此,环境设计教学改变的切入点在于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和体验条件,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乐于主动参与,激发学习积极性,进而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事物敏锐的捕捉力、观察力、分析能力、筛选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环境设计学生必备的素质,在空间的设计过程中,从单个物体建模到赋予材质、调整灯光,直到最后渲染出图,是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用理论和经验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实践分析出实用信息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参与,带着问题主动寻找答案是实现这一过程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是艺术学生的短板,在软件操作和后期合成的过程中得以对此锻炼和提升,更开拓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提高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电脑软件相比手绘效果图、手工模型等传统表现方式,实现了高精度、可视化、模拟现实等多感官的交互式体验。首先,创作过程中不仅利用软件技术同时穿插着手绘、效果图等方式,满足了学生作为设计者全方位展现创作的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表现空间。其次,软件迭代更新快,促使学生不断地学习软件知识。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种软件的学习能在空间表现实现过程中综合传统表现手法的同时,提高学生设计方案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接受和消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天马行空的创意。

(四)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团队协作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对个性化、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是明显不足的。项目化的课程实践为学生创建了一个施展能力的平台,实际项目成为学生实现创意的载体。项目组内部相互协作,不同组之间相互竞争的团队模式,强调了每一个组员都要有团队意识和整体观念。

三、教改实施方案

(一)发展“模块化教学”手段

在《3D Max》课程模块的规划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包括:

(1)3D Max 的基本认知;

(2)3D Max 的建模方法;

(3)V-Ray 系统知识介绍;

(4)空间场景效果图渲染。

其中每一模块包含若干个知识点。例如,在“3D Max 的建模方法”模块中,重点讲述基础建模方式、复合建模、多边形建模等;在“空间场景效果图渲染”模块中,运用3D Max 建模知识与VRay 技巧,结合企业项目,就如何绘制一张表现生动的效果图,做全方位的讲解与演示。

(二)实行案例式教学方法

将3D Max 教学内容与案例结合起来,以生动的案例教学方法替代传统的讲授方法,通过有代表性的案例制作让学生掌握软件知识与技能。同时,建立案例库,以实现系统化与可持续化教学,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1.在学习建模过程中,通过制作方桌、沙发、画框、窗帘、酒杯等案例掌握几何体、图形、挤出、倒角、车削等基础建模命令;通过制作马克杯、水龙头、室内空间等案例掌握多边形建模等中、高级建模命令。

2.在学习材质过程中,通过制作室内墙壁材质案例掌握乳胶漆、壁纸等无反光材质的调节;通过制作家具、理石等材质掌握木材、石材、玻璃、金属等高反光材质的调节。

3.在学习灯光过程中,通过制作主灯、射灯、灯带、太阳光等案例掌握泛光灯、目标点聚光灯、V-ray 灯光、V-ray 阳光等灯光的设置调节。

(三)引入项目式课程实践

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实践环节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最接近于实战化实践的宝贵机会。

3D Max 软件教学的项目化实践,就是在学生的实操中以“做实际项目”的形式,引入本专业的社会化评价体系,把学生未来要面对的行业要求、设计指标、就业门槛提前放在他们面前,这样“零距离”地接触可以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锻炼技能水平,提升专业能力,减小学生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这要求引入的项目应具有较为典型的行业特征和可实施条件。专业知识与技能类竞赛,就是十分理想的项目实践形式。竞赛类活动的题目设置往往具有行业先进性和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其评审制度也可以以相对统一的标准公平的对项目进行评价,同时,奖项荣誉与物质激励也让学生有更高的积极性参与其中。

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把企业真实的“工作”拿进来。教师与拥有较好信誉和较高行业水平的企业协商合作,将企业的项目经理和团队请进教室,从项目策划、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项目。从教学角度,由教师主导,内容以项目制作所需技术为核心,以分组竞争的形式,运用三维软件实施项目设计与制作。在题材的选择上以居住空间为主,不求大而全,以够用为度。项目结束后,由企业项目团队对作品进行评估。其中优秀作品、优秀学生有机会进入企业项目实操,实现项目落地和人才的提前就业。

(四)采用信息化教学平台

授课前,教师以视频分享、慕课等形式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以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答疑。这样既增强了教学弹性,也达到了更好的教学预习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通过智能APP 软件登录教学平台,进行不受时间、地域或其他条件约束的灵活学习活动。同时,教师以微信、视频会议等手段对学生作业制作情况进行纠错、讲解。

课程结束后,学生反馈学习效果,教师通过网络解答学生在其他课程中遇到的关于软件应用的问题。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展模块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宏观上把握教学的具体内容、进度和预期教学效果。教师对课程知识抽丝剥茧、提炼升华,舍弃那些冗长无用的操作方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讲解与训练,这进一步降低了课堂压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工作更具有专业针对性。

案例式教学、项目式实践让学生在案例和实践中锤炼技能水平,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掌握3D MAX 辅助空间设计的应用方法和设计流程,能根据自己的创意、构思灵活运用3D MAX 进行室内效果图绘制,减小或抹平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要求之间的能力断层。

采用信息化、网络化互动,脱离地域限制,具有实时、直观的特点,作为一种面对面授课之外,有力的教学形式的补充。

五、结语

我国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应紧扣市场发展与需求,课程的制定应以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为参考,3D Max 课程的制定同样要遵循这个原则。在软件教学当中,应该考虑到专业的特殊性,要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创新精神以及社会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不断探索,细细体会,用科学与高效的教学方法将最新的知识与前沿动态传授给学生,开阔学生的专业化视野、增强学习兴趣,力求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建模案例软件
禅宗软件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软件对对碰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