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技艺当下产业化发展现状研究

2023-10-05 09:44伦敦大学学院英国伦敦WC1E6BT
收藏与投资 2023年9期
关键词:螺钿漆器产业化

林 靖(伦敦大学学院,英国 伦敦 WC1E6BT)

一、螺钿技艺的文化传统

(一)螺钿历史追源

螺钿这项技艺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目前可追溯的最早的一件采用螺钿技艺的文物是出土于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的一件漆器罍,上面的彩绘兽面凤鸟纹正是采用了白色贝壳做点缀镶嵌。

螺钿作为一种复杂又华丽的技艺,一直在中国的艺术舞台上活跃着。直到唐代,兴盛繁荣的国力以及当时整体社会的审美意识,把螺钿技艺推向高潮。我们至今仍然可以从唐朝诸多的铜镜中一窥螺钿的光彩。

(二)螺钿历史上的海外发展

也正是在那个时代,随着“万国来朝”这样一个国际交流的开放机会,螺钿自然而然地走出了国门。例如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的紫檀螺钿五弦琵琶,正是在唐朝时期由唐玄宗赠送给日本圣武天皇的国礼,现被收藏于日本正仓院博物馆中,被奉为镇馆之宝。螺钿和漆器作为紧密的结合性组合技艺在后来的日本民俗技艺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漆艺上日本更有杰出的发展且至今享誉国际。从17世纪螺钿技艺传入韩国以来,也在韩国本土迅速发展出了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螺钿实践应用。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是螺钿技艺活跃发展的地区。

螺钿的海外之旅绝不仅止步于亚洲地区。远在法国的皇室宫廷中就有螺钿的身影。16世纪的欧洲皇室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货船,从亚洲定制了许多皇室家具。上面大量采用了螺钿技艺,只是从风格上更多地展现了欧洲的艺术审美。

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不难发现,螺钿技艺虽起源于中国,但从东亚各国到欧洲乃至全球范围,螺钿都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螺钿技艺被大量运用在生活中,小到珠宝首饰、锅碗瓢盆、文房四宝、药箱妆奁等,大到衣柜、床榻、书柜、茶几等室内家具装潢装点,都可见到螺钿技艺的身影。螺钿可应用范围极广的特性也注定了这项非遗技艺“走市场”的先天优势。随着技艺水平的发展,螺钿镶嵌也不再局限于漆器这个单一的胎体之上了。木材、金属、布料、陶瓷等作为胎体,也开始与螺钿技艺相结合,技术的突破和创新进一步为螺钿技艺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他山之石:螺钿技艺在东亚市场的成功案例

(一)韩国政府大力扶持相关旅游以及娱乐产业

西周 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唐 紫檀螺钿五弦琵琶 日本正仓院博物馆藏

花鸟莳绘螺钿圣龛 1543—1641 年 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在螺钿这项非遗技艺的市场化经营和产业化开发上,韩国和日本都做得非常成功。以韩国为例,政府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去打造民俗文化区,大力开发和宣传民俗旅游业,从其所带动的非遗技艺活态展示,到成品的销售,已然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商业闭环。如果大家前往韩国旅游,就会发现传统景点周边有许多商店在陈列售卖各种精美的螺钿漆器,其中以首饰盒、收纳盒这种方便携带又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小器物为主。旅游商业是向海外市场推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除此之外,韩国政府和社会各阶层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民俗文化,提高了全民自发保护和宣传民俗文化的热情。例如风靡全球的Kpop组合Blackpink会在新专辑推出之时穿着韩国传统服饰进行演出,在许多热门韩国古装剧中也都巧妙地加入了传统民俗文化元素,例如螺钿大屏风、螺钿器皿等。这种辐射范围极广的流行文化,无疑对民俗文化起到了非常有益的宣传作用,大幅提高了民俗文化产业化的经济效益。

(二)韩国民间优秀螺钿品牌

韩国也有许多坚持做传统技艺的民间品牌,例如独立设计师品牌Space Oddity,正是把传统的螺钿漆器技艺运用到首饰上,把这种有古老韵味的螺钿首饰与现代服装风格融合,让螺钿打破传统的圈,迈入年轻人的时尚圈。ARIJIAN则擅长将螺钿漆器技艺运用到当代家具之上,通常保留了传统的图案,但在器形上选择了简洁现代的风格,更好地融入当代室内设计。这些品牌在市场经营上都有突出的成绩,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在保持螺钿技艺原生态上做得非常到位。从原材料的选择,到切贝雕贝、做漆镶嵌,再到独具民族风貌特色的图案设计,都基本上做到了原生态,并且在技艺上都有提升,这一点值得学习。

三、螺钿技艺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中国本土有一大批优秀的螺钿技艺传承人,他们一直传承着这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技艺。目前大部分匠人集中在山西,福建等地。他们一直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去进行螺钿或螺钿漆器的制作,而产品基本在小范围地流通着。有部分经营较好的匠人会与红木家具厂进行供应链合作,把螺钿技艺结合红木家具推向市场,也有一部分会与乐器制造商进行供应链合作,例如古筝、琵琶等的制作工序中时常用到螺钿技艺,但是这种市场化经营仍然有其局限性。

行业的宽度有局限。螺钿的应用领域或行业极其细分,只有特殊的消费群体才能接触螺钿这项技艺,并且通常螺钿也是以一个“配角”的地位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例如购买古筝的用户,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古筝本身的质量上,而螺钿就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小角色,往往不被重视。

文化深度有局限。因为螺钿出现在市场上的方式决定了它很难拥有一套自己的独立设计逻辑,通常作为附属的点缀物出现,那么其所能包含和传递的文化深度也有了很大的限制。实际上,螺钿的纹样设计自古以来有许多有内涵且有深意的图样系列,但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却很难呈现出来。

随着新媒体和电商平台的兴起,螺钿这项古老的技艺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国内部分年轻的匠人开始利用互联网平台宣传展现螺钿漆器的制作工艺过程,科普螺钿漆器的历史,宣传螺钿文物,展示自己的螺钿制作成品,吸引了非常多年轻粉丝的关注。同时,也有以螺钿为支点的品牌通过传统电商及新媒体电商,为螺钿打开了市场销路,使螺钿漆器的销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量级。互联网无疑对中国年轻一代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四、潜在危机以及思考

本文想重点讨论的并非这些成功的市场化经营和产业化开发案例,而是这背后所潜伏的危机。事实上,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那些看似十分成功的螺钿市场化经营和产业化开发案例背后处处存在极大的乱象和危机。

(一)产业化开发对工艺传统形态的破坏

首先,从传统工艺的传承上来说,往往那些真正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制作技艺的匠人们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做市场化经营,更不可能让他们采购大型机器去实现量产化。那么对于真正原汁原味的技艺传承来说,一方面,传承人势必要面临一些经济上的困难,真正有技术含量的“真非遗”螺钿产品也面临市场拓展的艰难,另一方面,量产化生产的商家对市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让消费者误认为那些产业化批量生产的产品就是真正的螺钿非遗产品,这又反过来对真正的技艺传承形成不小的冲击。在产业化批量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商业利益并满足市场需求,不仅工序上不再保有原始状态,原材料的使用上也出现了偏离。例如大量采用现成的贝壳成品代替手工取贝母片,或者直接使用颜料化学漆代替真正的漆来制作漆器胎体镶嵌螺钿,久而久之,在原汁原味的传承上进一步偏离了原有的轨迹。

(二)市场流通产品出现鱼目混珠乱象

另一个显著的乱象出现在产品本身。由于韩国和日本在螺钿漆器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很大一部分消费者甚至以为螺钿漆器是日韩的代表性传统手工艺品,这让国内的贸易商看到了商机,进而导致国内市场上大面积流通着日本韩国的产品,而这些商家在售卖这些产品时的宣传口径又是中国螺钿。更甚者,一些中国本土的制造商会直接借鉴或抄袭韩国或日本的产品设计,在我国本土市场以中国螺钿漆器的名义进行生产并售卖,这会给中国的消费者带来非常大的认知混乱。

(三)产品创新设计缺乏文化内涵

也有许多优秀的匠人或品牌拒绝这种低端的鱼目混珠或抄袭行为,开始尝试自主研发,在设计上做创新、走国风。这种努力是值得被肯定和鼓励的,但往往在设计上缺乏文化底蕴,缺少灵魂。近年来的国潮风引发了“文化复兴”的热潮,许多优秀的设计师都开始回望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从中获取设计灵感,加入自己的设计创作中,然而时常都只是做了表面的文章。螺钿的镶嵌纹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但并不是随机而浅薄的。例如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一件十分吸引人的明末清初的黄花梨木百宝嵌蕃人进宝图顶箱立柜,上面用螺钿镶嵌的技艺绘制了一派蕃人进宝的繁华景象,仿佛重现了唐代万国来朝、外邦进贡的场景。作为皇家的御用家具,采用这样的图案无疑是缘于统治者对国力强盛国家繁荣的一种向往和期许。传统的螺钿纹样并不能简单地用华丽来描述,实际上每一件器物上的纹样设计都有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包括这件器物的应用场景及被使用的特定语境,所处的时代与历史人文社会背景,人们所赋予的吉祥含义和期许祝福等。但现代的国风创新设计中往往只是浅显地取用了一些传统纹样,并没有深度去挖掘纹样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含义。设计上,新一代的设计一定要学会从传统文化中去挖掘更深层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谈创新,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反而成了“四不像”。

(四)反思

螺钿本身具有“走市场”的先天基因优势,在当代社会中有非常多成功的商业化经营以及产业化发展的成功案例。但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化经营中,有的工艺环节势必会被高科技代替。我们固然应该从产业化发展中获得经济养分以滋养民俗文化的传播,在宣传和销售手段上利用科技及新兴媒体,但这必须和传统技艺的传承延续作明确的分离。传统的工序不应该被轻易改变,且要持续输出真正由原始技艺产出的作品。这类作品应当以绝对地位占据市场高地,像服装行业中高级手工定制礼服和成品量产的服装的区别一样作区分。

五、结语

中国螺钿技艺作为一个有着长达3 600多年历史的文化瑰宝,在我国的文化土壤上早已呈现了千百种姿态,其中的技艺发展、审美发展、市场拓展都有非常厚重的历史沉淀。这是一个有先天市场化基因优势的非遗技艺。在如今的市场经济背景下,有新的互联网平台和先进的科技助力,可以获得许多商业拓展机遇。我们理应合理利用这一切便利,努力将螺钿技艺更好地推向市场,唤起更多的国人对中国螺钿的认知和喜爱,更应当趁此机会把螺钿技艺推出国门,强有力地进行文化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何保持该项技艺原始风貌,不被经济利益蒙蔽双眼,盲目破坏传统属性,更不能肤浅又随意地传递其文化价值。相信中国螺钿会有无比光明的未来,重新在全球范围绽放独有的光芒。

猜你喜欢
螺钿漆器产业化
Semer la graine de la transmiss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
分析漆器中的螺钿镶嵌
蒲美合作品选
花梨木嵌螺钿玉石人物图顶竖柜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漆器收藏三问
系统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