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
——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

2023-10-06 10:40吴玉萍
山西青年 2023年6期
关键词:理工大学专业学位产教

吴玉萍

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作为工程建设大国,我国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非常需要高级工程管理人才。高校工程管理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简称MEM)响应国家和社会要求,都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既要学生精通工程技术,又要学生具备管理能力。河南理工大学本着“学以致用、用以成学”的新视角,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对工程管理专业学位教育进行了研究与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工程管理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多,面对这样一个年轻专业,面对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在工程管理专业学位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存在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学位教育,采用的仍是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虽然高校也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过程中,派专业教师或教研团队到建筑企业或工程项目去调研,以搜集企业或项目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教学的建议。但在后续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往往会因建筑企业或工程项目上没有参与其中,其人才培养方案里并未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做到准确定位,主要表现在没有很好地把企业需求融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中,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脱轨[1]。

(二)教学师资队伍组成薄弱,存在专业理论强与实践动手能力软化之间的矛盾

现在,大多高校的教师多属于直接从高校毕业就参加工作的硕士或博士,这些教师从高校培养出来,直接进入高校,虽然专业理论方面较为扎实,但缺乏实际工程管理和实践能力。当然,一些高校也安排一些专业教师到企业或项目中去,但人数太少、时间太短、规模太小。总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没法将最新最真的现场情景及需求展现在教学中,也更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授课时仍会以自身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为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到现场后,大都会因知识太旧、技术落后、创新不足等原因,没法直接上岗就业,或不能很快投入日常工作。

(三)课程实践环节缺少保障,存在宽口径教学和社会需求专业化之间的矛盾

目前,大多高校仍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开发和探索管理精神的培养,虽进行了如模块化课程、学科平台课程等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在教学涉及面有了较大的开拓,但实践教学环节的短板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虽然有些高校和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但局限在共建学生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等合作方面,合作模式较为单一,合作内容较为肤浅,没有较好的效果评价机制。因此,工程建筑企业或工程项目现场动力和热情不足,对来实习和顶岗的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实践流于形式,毕业生的社会化需求应对能力差。

二、工程管理专业学位教育产教融合必要性分析

(一)行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在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高级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工程管理专业研究生的需求。很多高校毕业生到岗位后,因动力实践能力较低,缺乏创新精神,无法适应岗位需求,也大大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探索基于企业需求的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现代建筑行业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当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2]。

(二)学校发展的需求

随着企业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的转变,河南理工大学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推进学校的转型与发展。作为河南理工大学一个新的学位教育专业,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力争以此为契机,积极进行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改革与创新。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建立以社会企业需求为核心,以管理理论教学为核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就业上岗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提升学校整体战略发展。

三、产教融合教育思路研究

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核心思路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即实现课程体系与专业岗位对接、知识结构与规范标准对接、实践环节与操作技能对接。融合作为其中关键的一环,重点在于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之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负责,共同完成,即真正意义上把校企双方融合为一个教育主体,双方共同完成整个人才培养,以培养出企业所需人才。最好是将建筑企业的管理过程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为一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通过重新审视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现有培养体系,分析和发现问题,创新思路,创建了“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的教学资本融合、人力资源融合、学生社交融合、审核认证融合的实践体系[3]。

(一)产教融合培养流程

首先,丰富教学资本融合、人力资源融合、学生社交融合、审核认证融合等内容和形式。其次,激励学生参与实践训练的积极性。最后,设计每个年级的培养侧重点,具体培养流程如下:对研一新生,重点在于通过开设校企合作课程、企业教学案例、线上线下教学、参加大赛实践等把教学资本和学生社交融合;对研二学生,重点在于组织参与实习基地活动、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等,把学生社交和人文资源融合;对研三毕业生,重点在于鼓励执业资格考试、校内校外结合、多样化的毕业考核等把人力资本和审核认证融合。

(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既属工程技术学科,又属管理学科的复合交叉应用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多数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能力表现都说明,在校期间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越是与工程实践结合,学生实践能力越强。因此,为了让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接近,河南理工大学设置了“服务企业一线、优质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教融合为背景,以优化素质为导向,构建校企联合教学课程7 门,工程管理硕士需先在企业实践半年,再到校学习一年,然后在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毕业论文[4]。

(三)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河南理工大学秉承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面向建设管理领域,培养适应建设生产一线、扎实专业技能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科研与教学结合、产业与教学结合的方式,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习、实践、实训等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科研实践工作环境,把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和优势进行深度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场所。例如近年来,BIM 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剧增,工程管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中就增加了要求学生掌握BIM 建模知识与技能,并为此建立了BIM 实验室[5]。

(四)建设双师教学队伍

在产教融合思路下,工程管理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健康个性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甚至能达到进行工程决策,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因此,必须建设一批具备工程技术基础的师资教学队伍,深知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理论,同时还必须具有专业领域内的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基于此,高校在建设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还建设了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

(五)多元教学环节设计

产教融合强调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求校企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做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学校根据企业建设生产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日常教学和实践时间,设计灵活授课,以保证企业兼职教师能到校授课,以派出一定数量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训。尤其是那些含课内实训的课程,可以灵活机动地把理论授课安排在学校进行,把实训环节安排在企业进行,这样安排,能让学生更好地在真实环境中及时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6]。

(六)严把毕业学位环节

产教融合是实现现代高校人才培养和建筑企业人才需求统一的有效途径,河南理工大学通过支持企业员工培训、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等为企业创造效益。学校与建筑工程企业成立了毕业学位设计委员会,把MEM 毕业学位论文向企业的工程问题、技术研发、科研课题等倾斜,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学位双师型毕业学位论文指导,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各自把关,把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前到毕业学位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用人效率。

四、产教融合教育保障措施

(一)深化两大机制建设与推进是保证产教融合关键性因素

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以技术和管理并重的工程管理专业,学校可以从以下两大机制的建设与推进保证产教融合的质量。一是制度机制,教育与生产的融合本质可以看成是一种经营,学校可以让建筑行业参与制度建设,为产教融合提供指导和支持;二是运行机制,在产教融合运行过程中,可以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负责,企业派出专业经验丰富的人员到高校,以发挥产教融合作用[7]。

(二)研究适应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新型教学方法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河南理工大学要求相关任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为学生授课,通过学校教师的理论教学和企业人员的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和岗位能力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完成岗前培训,入职后更快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社会。

(三)构建基于产教融合教育思路下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以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岗位发展需要为目标。因此,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极高。为此,河南理工大学构建了工程管理专业校内和校外两种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通过教学区、实验区、科研区、创新区和智能区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真正做到学会学、学会做,在做中学,在做中悟[8]。

(四)夯实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学位教育考核评估体系

河南理工大学依托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MEM 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建立了以强化实践教学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估体系。首先,采取必要的教学管理措施,对学生课程参考教材,要求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版教材,鼓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合编讲义。其次,采取实用的教学组织措施,从教务处层面,要求校企联合课程必须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再次,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一门与自己岗位相关的职业证书。

猜你喜欢
理工大学专业学位产教
昆明理工大学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