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务管理

2023-10-06 10:40苏瑞东
山西青年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务管理工作

苏瑞东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教务管理是学校运行的总机关,教师教学安排与管理、学校所有活动、学生管理,都需要教务来安排。高校教务管理和中小学相比,由于大学教学的特点和中小学有明显区别,因而管理内容更复杂。

一、高校教务管理的工作

教务管理工作宗旨是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工作内容是安排教师工作,负责监督教师教学;在学生方面,要管理每一个学生的档案,及时向上级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具体工作包括编排课表,负责教务处组织的各种考试,统计考试结果,管理学生档案。

高校教务管理面对的工作复杂,高校教师层次多样,所担负的工作,不仅有教学内容,还要科研任务,并且教学和科研又是相互联系的。学生也不像小学生那样纯粹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教务面对的有日常教学、考务、学籍、教研、实习实践、教学质量、教师发展等方面的管理。日常教学又分为学校领导和同行专家听课、实行学分制、排课和调课、教学计划与总结、教师教学工作统计等内容。考务管理又分为期中期末考试、考核补考、计算机等级、英语四六级、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需要将这些考试内容进行成绩登记;学籍管理包括新生注册分班、在校情况、转学或者转专业、休学或者退学、复学、毕业与结业、双学位研修,一直到毕业证制作与发放。教研管理包括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以及教研教改的成果、教研课题申报和总结;实践教学管理主要面对学生实习、见习、实验、毕业论文写作、学科竞赛等内容;教学质量管理主要是教学质量监控、准备各种评估考核资料;教师发展管理主要面对新教师入职培训、老教师和新教师的师徒帮带活动、教学技能培训、课堂教学比赛[1]。

由于高校教育处在科技前沿,以创新为目标,所以在教务管理上,没有模板可遵循,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才能促进教学改革。

二、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一)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高校教务管理,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运行,因为高校在教学的同时,还有科研任务。在发展中担负着育人、科研、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工作,这些工作没有主次之分,需要齐头并进、统一管理。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管理上只重视学校的整体发展,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目前高校教务在管理中重点在于学校的发展壮大,包括制定先进的教学计划,聘请优秀教师,开设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实践,都严格要求,将学生成才,就业当成教学目标。在管理手段方面,高校教务管理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办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值得赞扬。但在提倡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来看,这种教务管理方式注重的是学校整体发展,忽视了教师、学生作为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对教师要求方面,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必须为学校整体发展服务。在学生个人方面,只强调学生在读书期间,按照学校规定去学习,没有从个人心理健康等方面去了解学生,也没有关注学生离校后如何立足社会,没有提供适合个人发展的方针建议。因此,这种管理方式只是管理,缺少服务观念。

(二)高校教务管理不足的原因分析

高校教务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管理人才结构问题,高校教务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教学能力,还要了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善于观察的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至少要有教学经历和管理经历。只有具备教学经历,才能了解教师工作,懂得学生心理。因此,高校教务管理人才需要从教师中选拔。但目前,具有教师工作经历,又有教务管理的人才普遍年纪偏大,在工作中力不从心,加上这部分人在使用信息化方面远远不如年轻人,因此很多高校教务管理人员都以年轻化为主,但年轻化虽然精力足,擅长信息化,但缺乏教学经验和生活经验,因此在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上级要求怎样就怎样去做。使得管理和实际工作脱离,影响教务管理的创新。

由于教务管理工作任务繁重,一旦出现差错就会造成极大影响,并且教务管理职业上升空间有限,新人害怕担责不敢尝试,老工作者因为缺少上升空间出现职业懈怠,更加难于创新[2]。

其次是教育理念问题,我国在普及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各高校之间都存在激烈竞争,社会对高校的要求不是看高校是否遵循以人为本进行教育,而是看学生的就业率,因此影响高校教务管理的创新。

三、高校教务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作为高校教务管理的核心,是当代高校教学改革的结果。传统的高校教务管理以学校为核心,在学生管理方面,由学校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学校制度。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节省教育成本,只负责传授教学内容,不需要去了解学生内心所求。在大学教育作为精英教育时代,这种方式可以采用。

进入21 世纪之后,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大众教育,培养目标也不再是以专业人才为主,而是以综合型人才为目标。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道德,在生活中能够擅长与人沟通合作,遇到困难不会轻易放弃,能够勇敢面对生活和工作挫折;在社会生活中要具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感。对家庭、对社会担负应有的责任。这种人才培养目标是振兴民族的需要。

培养综合型人才,采取的方式是因材施教,根据个人差异来进行培养。因此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状况、心理特征都要进行掌握,这样在教学管理中,针对学生的个性,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态度、消费方式、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又与当前社会环境有关。在学习态度方面,很多人因为社会观念影响,读书具有功利性。看到有名校毕业生工资低,或者送外卖,就以偏概全,认为读书努力没有现实意义。还有一种是受家庭教育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复杂多样,有的家庭是父母双双外出务工,或者父母离异孩子从小没有接受正确的家庭教育,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缺乏社会责任感;还有一种是生活在过度宠溺的家庭中,家庭长辈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好好读书,其他事情被家长包办,连读大学的志愿也是父母帮助选择,造成学生自主自立意识不足。

个性差异明显的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接受相同的管理和教师教学,但很难达到统一的学习目标。相反,由于个性差异形成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还容易影响别人,甚至形成校园恶性事件,影响其他人学习。这几年,大学校园中出现的自杀事件,被网络曝光后,对学校都会产生负面作用,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

要杜绝这些现象,首先要改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尊重人、了解人为基础。高校教务管理也要遵循这个目标,要具备人人成才的教学观念。

四、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务管理实施途径

在高校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务管理,需要从管理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校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高校教务管理不同于档案管理,不是管理现成的档案,而是要参与到教务工作的设计创新,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有工作经验,只有具备教学经验的人,才能了解日常教学工作,教研工作和学生实习管理等工作内容,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排课时,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有教学经验的人才能更加了解学生。

因此,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不能只要求学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而忽视教学工作,这样在教学工作管理中,就会形成外行管理内行的现象,不仅无法正常开展工作,还会引起一线教师不满。因此。教务管理人才需要有教学经验,并且对国家高校教育政策,学校办学目标有较好的领悟能力、执行能力和协调能力,可以促进高校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

由于高校教务管理需要教师和学生交流,因此教务管理工作者还需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听取教师的建议,来完善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时,要根据教师的能力,结合教师的要求去制定,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教师的特长。所以只有从事过教学工作的人,才能理解教师的心理。因此教务管理人才需要从具有教学经验,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的人才中进行选拔,加以培养。

高校在对教务管理工作者的管理上,也要从人文性出发,采取培训方式,来提高管理者的工作能力,给予优秀者激励,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防止因为管理工作任务繁重,上升空间有限出现职业懈怠。教务管理应该有职业上升空间,才能促进管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高校教务管理的服务意识

长期以来,高校教务管理的工作都偏重于教学管理,缺乏服务意识,以人为本的教务管理,首先要具备服务意识。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为教师服务,主要是根据教师特长和个性特征来制定教学计划。高校教师年龄结构不同,形成的个性也不同。例如,青年教师喜欢挑战自我,乐于尝试新事物;而中年教师更擅长精益求精,因此在教学安排上,要根据教师的心理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青年教师要提供创新机会;中年教师要鼓励他们在已经取得的成就上做更深层次的挖掘[3]。

为学生服务,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特征,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进行分析。利用自身掌握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人文关怀,为他们解决困惑。教务管理提高服务意识,需要改善传统观念。教务管理不是对教师和学生发号施令,也有教育人、培养人的责任和义务,只是因为育人方式不同。

(三)以人为本高校教务管理在教学中的体现

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区别在于,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自主教学和教学自由的特点。高校教师的特点是因为高校教学工作具有创造性。高校教师教学生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甚至将自己的观点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分析。所以,尊重教师的教学自由才是以人为本观念的体现。

作为高校教务管理,在以人为本为前提的状况下,还要对教师提出要求,那就是教师可以自主教学、教学自由,但不能因此淡化自身的责任意识,要将教学工作和培养人才相结合。在教学工作上的以人为本管理,应该体现在对教师工作能力的了解,对教师生活的关心,根据教师的实际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以此来激励教师创新。

(四)以人为本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表现

高校教务管理对学生的管理是间接性的,不需要直接和学生打交道。需要和学生直接交流的只有转专业、转学、休学等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几种现象很少发生,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对学校和学生而言就是大事件。因此需要教务管理者从尊重人的立场与学生进行沟通。例如对于转专业,就要分析他们的动机。如果学生选专业是因为父母做主,自己不感兴趣。对于这种现象,就要让学生和家长进行协商,要尊重学生意愿,以免造成更大损失;有些学生转专业是因为受社会影响,缺乏主见,对自己的能力认知不足,人云亦云。针对这种现象,管理者就要先做学生工作,对学生晓之以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不足,再让学生决定。不能说以人为本,就盲目满足学生的要求。转学休学也同样如此,如果转学休学是出于身体健康原因、个人兴趣,才能允许;如果是受人蛊惑,放下学业去创业之类,也应该予以制止。很多学生由于在家庭有独特的地位,不听家长劝阻,一意孤行,这时候就需要教务管理者,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要从学业、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来开导学生,避免学生遭受损失[4]。

五、结语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复杂繁重,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对管理者提出新要求。因此管理者不仅要具备工作能力,还需要关注社会变化,了解社会现状,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合理运用,用管理者身份进行教育。

猜你喜欢
教务管理工作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不工作,爽飞了?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以培养方案为核心的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选工作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