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成效

2023-10-06 13:08郭帮武张玉峰刘纯伟
山东水利 2023年7期
关键词:沭河莒县水土保持

郭帮武,张玉峰,刘纯伟

(1.莒县水利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山东莒县 276500;2.莒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山东莒县 276500)

近年来,莒县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化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精准施策,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299 km2,走出了一条“政府带动、部门联动、民资促动”的水土流失防治路子,实现了“生产条件变好、生态环境变优、产业发展壮大”的叠加效应。

1 水土保持现状

莒县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有轻度侵蚀以上面积566.96 km2,多为水力侵蚀,侵蚀总量145.05 万t,年均侵蚀模数为2 562 t/km2。总体来看,莒县东部、南部低山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为强烈侵蚀区;北部丘陵区水土流失程度次之,为中度侵蚀区;莒县沭河两侧地势平坦,水土流失程度最轻,为轻度侵蚀区。

近年来,在上级水利部门的支持下,莒县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持续加大投入,在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和省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水土保持综合效益不断释放。同时建立行政审批、水利、综合执法“三方联动”监管模式,持续推动水土保持监管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结合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要求,莒县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和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县域内治理水平发展不平衡,存在东部区域好于西部区域,沿路沿河地区好于偏远地区的现状,流域之间与乡镇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建管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特别是由集体建设的小型水土保持工程存在无人管理,部分水保林栽植后缺少精细化管护等现象;三是部分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不到位,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3 采取措施

3.1 健全三项机制,夯实水土保持工作“基础桩”

聚力推动组织、考核、制度机制建设,持续夯实水土保持工作基础。一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成立由县长任召集人的水土保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定期研究水土保持工作进展与措施;为适应水土保持工作新形势需要,成立了水土保持治理保护中心,全面负责水土保持工作。二是建立综合考核机制。印发《莒县水土保持规划(2018—2030 年)》,将水土保持任务要求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计划;把水土保持治工作列入河湖长制考核指标,纳入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对责任单位和(乡镇)街道实行扣分制考核。三是建立稳定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政府+国企+社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水土保持治理常态化。坚持以项目为牵引,引进国有企业参与治山治水,共投入资金近20 亿元,实现了投入规模和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的“双提升”。

3.2 坚持三化并举,打好水土流失治理“全民战”

始终把抓好水土流失治理作为莒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强化全域水保观,持续推动水土流失治理提速提效。一是全域化开展“林水会战”,推动“拥河发展”。通过荒山披绿、道路连绿、水系扩绿等“六绿”工程建设,共完成造林面积1.8 万hm2,森林覆盖率提高6.7%;累计投资48 亿元,建成各类水利水保工程1 677 处,对沭河及其15 条重要支流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建成了长25 km、面积1 277 hm2的莒县沭河湿地公园;共治理村庄汪塘、门前河529 处。二是连片化实施小流域治理。坚持生态清洁型治理方向,累计投资7 000 多万元,实施了11 条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7 km2,受益群众达18.6 万人。三是规模化发展民营水保项目。制定出台工商资本参与水土保持治理的奖补办法,加快规模化治理步伐,民营水保项目累计发展至1 500 余处。

3.3 创新三项举措,打好水土保持监管“组合拳”

始终把“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方针融入水土保持工作全过程,创新实施三项举措,推动水土保持监管提质提效。一是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县行政审批部门在生产建设项目受理和审批时将水土保持义务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并将相关信息第一时间推送到水利部门,由水利部门负责项目全方位监管;对不履行水保义务的建设单位,由县水利局定期推送至属地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单位进行查处。近年来,共计审批水土保持方案376 个,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1 800 余万元,查处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221 余个。二是建立信用评价机制。把水土保持工作纳入“信用莒县”建设体系,并制定出台《莒县水土保持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莒县水土保持重大案件通报制度》等,对拒不履行水土保持防治义务、毁林垦荒等行为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在严厉查处的同时,扣减其相应的信用积分,以此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防治意识。三是实行“线上+线下”监管。线上依托莒县智慧河湖长制综合管理平台,整合158 处摄像点,实现对重点河湖的水生态监管全覆盖;借助“碧水积分”公众护水平台,吸引11.3 万余人参与护水护绿,解决问题1 200 余项。线下依托矿砂资源整治专班,对矿产、砂石、渣土进行统一监管,在重点河道、矿山、水土流失治理区进行实时监控,切实维护了县域水土保持秩序。

4 主要成效

4.1 生态效益

一是通过持续治理,莒县坡面和沟道防护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保水保土能力不断增强。借力河湖长制的实施,持续推动农业面源和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沭河上游的青峰岭水库水质常年达到地表水Ⅱ类以上,2 处国控断面水质常年稳定在地表水Ⅲ类以上。二是生态环境大改善带来了生态颜值的大提升,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依托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共培育出沭河国家水利风景区、丽青山省级水利风景区、浮来青生态园等A 级以上风景区8 家。其中,沭河国家水利风景区按照“借山水胜境,揽天地入怀,扬莒县文化,绘沭河景观”的总体目标,秉承水系生态和谐发展理念,注重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充分挖掘人文、历史、水文资源,打造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是一处集河流、湖泊、湿地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的自然型水利风景区;莒县莲生湖湿地公园总面积146.7 hm2,林木覆盖率达到56%,被评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

4.2 社会效益

莒县大力推动以水土保持为代表的“拥河发展、环湖崛起”,构建“一带六区”拥河发展格局。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将水土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目前,莒县共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 万hm2,形成了“一镇一业”“一个流域一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创建市级美丽乡村407 个、省级示范村26 个。2022年,莒县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称号,莒县水利局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

猜你喜欢
沭河莒县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我家门前沭水流
钟灵毓秀 千年莒县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苏北沂沭河流域水利建设资源的重置(1800—1965)
——以水稻种植进退为视角的考察
芦 苇
水土保持
莒县红色文化调查报告
莒县高中化学微格教学展示在莒县四中召开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