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的农民情怀与强烈的问题意识
——评陈文胜教授《中国乡村何以兴》

2023-10-07 07:56王敏
关键词:情怀现代化农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再次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重要判断,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陈文胜教授所著的《中国乡村何以兴》一书立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远景,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以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探讨大国乡村的现代化趋势与方向,研判“为何要振兴”“振兴的方向”,通过将理论、政策与农民的根本需求结合在一起,全面探讨了“振兴什么”“怎么振兴”“谁来振兴”等基本问题,是一部有温度、接地气的力作。读罢此书,有两个深刻印象。

一、本书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农民情怀

陈文胜教授自1992年在乡镇参加工作至2005年调进湖南省社科院,后调入湖南师范大学,被聘为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担任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从事三农理论研究,虽然身份和工作不断变化,但他心中对农民的那份赤诚和坚守却从未动摇,从经验直觉到理论思考,再到深入调研探究“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深深感受到他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守农民情怀。

《中国乡村何以兴》这本书充分体现了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为乡民立命”的价值立场,即以农民情怀渗透观察和研究乡村问题的价值取向。乡村问题研究的核心应以农民为本,中国农民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更离不开农民与农村的现代化,甚至某种程度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本质上可以被看作一部农民发展史。

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农民为基础,实现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保证全面现代化。研究这些问题,应该坚持农民立场、怀有强烈的农民情怀,要爱农民,对问题的判断要以农民根本利益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毫无疑问,本书和该书作者始终体现了这种鲜明的价值取向。

二、本书体现了作者强烈的问题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中国乡村何以兴》作者聚焦研究“三农”问题,“向田野求真”,“问计于基层,求教于实践”,观察源头活水,获得真知灼见。

本书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特别是在了解湖南各地农业农村的现实情况基础上,围绕中国乡村振兴的基本问题,将理论研究、政策应用以及基层工作经验与农民的需求做了很好的结合。探讨大国乡村的现代化趋势与方向,通过研究乡村规划、乡村教育、乡村产业、乡村文化、乡村风貌、乡村治理等实践活动回答“为何要振兴”“振兴什么”“怎么振兴”“谁来振兴”命题;通过探讨县域战略问题探索“从哪里突破”,提出以和美乡村为目标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框架与路径选择,理论与现实结合。

可以说,陈文胜教授的《中国乡村何以兴》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既有问题意识、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值得广大乡村基层工作者和学术研究者一读。特别是本书在全面现代化的语境中深刻认识乡村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深入研究乡村规划、乡村教育、乡村产业、乡村文化、乡村风貌、乡村治理等基本问题,对于正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中国来说理应高度重视和思考。

猜你喜欢
情怀现代化农民
边疆治理现代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五老”情怀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