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新时代大学生斗争精神的三重维度

2023-10-08 06:52宋宏志
南方论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斗争培育精神

宋宏志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株洲 412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1]。斗争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事件上,有不同的内涵,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新时期又与时代相结合,具有时代性。新时代大学生当以理想远大、信念坚定为斗争方向,以刻苦学习、锐意创新为斗争方式,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斗争根基,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斗争价值,以崇德向善、严守纪律为斗争底线,不断提高斗争精神,增强自己的斗争本领。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续者,必须坚持发扬和培育好斗争精神。

一、价值旨归:大学生何以需要涵养斗争精神

斗争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重要法宝,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

(一)肩负时代重任需要斗争精神

“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2]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科学把握新时代的斗争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语重心长地围绕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作出重要讲话。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新征程是充满梦想的远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奋进路上,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以伟大斗争推进实现新时代伟大事业的发展。当今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竞争、文化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当代大学生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开拓创新,掌握过硬本领,勇敢地担当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事业需要后继有人,大学生就是新时代伟大事业的接力奋斗者,必须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成为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所要求的现代人才,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大学生勇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自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就必须要具备斗争精神,才能牢记责任,担当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二)应对风险挑战需要斗争精神

“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3]回望历史,党和人民事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一直是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走过来的。斗争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对最终革命的胜利、对革命事业的贡献至关重要。20 世纪初,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怎么救国救民,已经成为当时有志青年真正应该做的头等大事。在这样的危难之际,一群青年为了救国救民,在诸多流派和主义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凭借着坚强、英勇的斗争精神,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在过去,我们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既控制疫情蔓延,又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牢牢掌握国家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在斗争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未来的征程上,我国依然将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不可预见的风险挑战。一些西方敌对势力讹诈、遏制、封锁并对我国发展极限施压,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意识形态领域也存在不少挑战,改革过程中也还面临不少难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在此条件下,大学生往往认为当今是最好的时代是盛世,无需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追求个体的舒适生活,不希望有风险挑战,也不愿意谈风险挑战,因而比较缺乏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意识。面对国内国际各种风险挑战,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大学生寄予厚望,要求大学生具备斗争精神,从而在各种复杂的局势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自身成长成才需要斗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重视当代青年的成长,要求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带头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做到不信邪、不怕鬼、骨头硬。”[4]斗争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凝聚民族智慧和力量,创造民族辉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斗争精神,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历史使命,也是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当代青年要实现人生出彩,就应具备斗争精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涌现出一大批95 后00 后大学生,他们怀着必胜的信念,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同病毒作斗争,用肩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全国脱贫攻坚英雄黄文秀,主动回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就是新时代大学生斗争精神的现实表征和实践导向。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校、家庭、学习、情感、就业等众多外界方面的困难与挫折;也面临着自身消极的社会心态。在学习上面对“佛系”“躺平”的标签,是否善于同不良学习习惯作斗争;在思想上面对错误思潮,能否敢于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在生活上面对虚拟网络世界,是否能同各种诱惑作斗争,这些都需要大学生具备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对大学生而言,如果故步自封于校园之内,就难以拥有在复杂形势中经风雨、壮筋骨,在克难攻坚中增胆识、长才干,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的机会。当今时代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也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时代,它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适应新时代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意识。大学生只有具备斗争精神,才能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二、深刻内涵:新时代大学生涵养斗争精神的重要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5]新时代大学生应紧跟时代步伐,应党和国家的要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具备坚定理想信念的斗争志气、堪当时代重任的斗争骨气和练就过硬本领的斗争底气。

(一)坚定理想信念的斗争志气

志气往往伴随着理想信念,是新时代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决心和勇气,毛泽东指出“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6]新时代大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压力时,具备自强不息的斗争志气,是指引前进方向、勇于斗争、敢于斗争的基础。近代以来,为了探索救国之道,无数仁人“敢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表现出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7]蔡元培就说过作为学生要立定志气,为着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不应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学习,而应为实现远大目标去奋斗。李大钊则提出青年要承担起复兴民族的任务,不断激励青年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就以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为目标。在革命时期,中国人的斗争志气是不怕牺牲,敢于为国献身的爱国情怀;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中国人的斗争志气是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仍不懈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满腔热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人的斗争志气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只愿祖国蒸蒸日上的美好祝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多次提到“理想”“信念”。譬如2013 年至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群体的35封信中,就有6封提到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二词先后出现28 次[8]。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期望,表明理想信念在青年中的重要激励作用。在漫漫征途中,新时代大学生将自己的理想信念灌注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学生在继承过去斗争志气的基础上,不断在新征程中砥砺前行。步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斗争志气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是坚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奋斗的雄心壮志。

(二)堪当时代重任的斗争骨气

骨气表达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应具备堪当时代重任的斗争骨气。骨气是不怕艰难险阻、勇敢无畏的精神力量,是坚强不屈的品质和勇气,是不断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开拓创新的力量。从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再到诞生于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中国共产党一直为人民所信服,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共产党人一代代精神的不断弘扬与传承。新时代大学生的斗争骨气就是不畏艰难、不屈不挠,是即使身处险境,仍能够不忘初心的高尚品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迎来崭新的时代,同时前进道路上仍有风险和挑战,这些都是伴随着机遇一并出现的。新时代青年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接班人、精神的传承者、力量的接续者,面对着国际大环境的不稳定局势,特别是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思想不断涌现,各种极端主义不断复出、世界局势更加紧张,就必须具备堪当时代重任的斗争骨气,不畏艰险、不惧困难,以更加坚定的斗争骨气,真正承担起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不断奋斗以实现2035 年远景目标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带头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努力成为行业骨干、青年先锋。”[9]。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无数大学生用实际行动担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他们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不平凡的事,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给祖国。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作为中国人堪当时代重任的斗争骨气永不变。新时代大学生的斗争骨气体现为不畏艰难、不屈不挠,在先辈们实践创造出的各种精神的基础上,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支撑民族复兴的“顶梁柱”。

(三)练就过硬本领的斗争底气

底气是一种自信的表现,练就过硬本领是提升自信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大学生的斗争底气不仅来源于自身过硬的综合素质,更源于祖国强大的综合国力。过去的我们被奴役压迫、任人宰割,在一路的艰苦奋斗在练就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本领,获得了迎难而上的斗争底气。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促使中华民族有底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因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才使中国在国际上更有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自信”,充分表达了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信心和底气。习近平总书记2022 年在中青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10]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年轻干部提出了学以致用的要求,引导广大年轻干部虚心求学、耐心求教,用过硬本领增加信心和底气,避免一意孤行。大学生要在实践过程中时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地钻研学习,总结经验,积极斗争,积累充足的底气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新时代大学生斗争精神的培育,需要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理论功底这一根本本领,不断深入学习,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在练就过硬本领的过程中,要勇于攻克重点难点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敢于同疑难问题不断斗争。练就过硬本领是新时代大学生步入社会、投身实践的敲门砖,也是投身祖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底气所在。新时代大学生要练就过硬本领,提升自己的实力,拓展自身的视野,甘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我。

三、培育路径:新时代大学生斗争精神涵养的对策建议

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斗争精神就必须从提高斗争认识,加强斗争教育,强化斗争实践,优化斗争环境等多方面着手,从而增强培育的主体责任,激发培育的主动意识,拓展培育的主要途径,营造培育的主流氛围。让大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一)提高斗争认识,增强斗争精神培育的主体责任

列宁为布尔什维克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认识,带领群众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11]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前提就是提高斗争认识,坚定斗争方向。加强斗争精神培育的主体责任是赢得伟大斗争胜利的基石。首先,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意识与能力,大学生要在不断的成长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这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基于学校的教育情况,根据学生内部思想认知,对外部世界的认同,不断得到知识进一步内化,以达到自我教育指导实践的效果。大学生应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主动地开展斗争,敢于同错误思潮作斗争,善于同自身的陋习作斗争。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大学生斗争精神教育。大学生斗争精神教育是引导大学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教育行政部门应坚持斗争精神培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坚持培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党委要完善新时代大学生斗争精神培育制度。运用系统论、科学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技术将斗争精神培育融入到学科知识中,用系统性思维方式对斗争精神培育进行管理;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整合斗争精神培育的途径,形成信息化、立体式、双向互动的培育方法。

(二)加强斗争教育,激发斗争精神培育的主动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12]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培育斗争精神的重要载体,对激发大学生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的主动意识产生重要影响。一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大学生的斗争精神,使大学生坚定自身理想,不断激励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不断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一直保持不断进步的人生规划、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不卑不亢的坚强意志。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相互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性。二是发挥课程教育主渠道的作用,首先教师队伍应通过学习与培训提高自身的斗争意识,其次是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监督与考核。促进教学教法改革,老师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有效地将各种精神和新时代具有教育意义的价值理念融入到自身的教学内容中,再结合自身上课的目标和风格手段,对学生进行学理性和生活性以及实践性的现实教育。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本体结构,进行新的知识安排,结合相关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将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融入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让平淡的理论更能被同学们很好接受。三是发展网络教育,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各种媒介形式相融合。借助于网络、电信、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的组合优势,对大学生进行跨越空间的实时和非实时的交互教育,提高斗争精神培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运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将斗争精神培育蕴藏于日常的生活信息传播中,在通过画报、宣传栏、演讲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斗争精神的影响,增强斗争精神培育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三)强化斗争实践,拓展斗争精神培育的主要阵地

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3]认识源于实践,坚持这一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观点,同时,认识最终也要指导实践。强化实践是拓展大学生斗争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一是丰富社会实践。高校丰富社会实践的形式,让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社会实践,增加活动种类,激发其积极性。大学生要积极有效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产生相应的变化,学以致用,提升斗争本领。二是乐于公益服务,大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外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增加社会责任意识,感受助人为乐精神,不断提高自身承担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责任感。三是加强研究性学习,让大学生更多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在参加活动中不断激发自身自主性、锻炼自身实践能力、培养问题意识。通过小组或团队合作,激发合作精神。在自身的不断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养成科学的精神,熟练运用技术方法,不断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四是落实劳动教育,要求学生们能够将劳动和教育相结合,在劳动中融入教育,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也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技能和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大学生斗争精神的培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斗争本领。

(四)优化斗争环境,营造斗争精神培育的主流氛围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4]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政治等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是由环境中的政治、文化、舆论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优化环境对大学生斗争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一是优化政治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将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到基层,让大学生敢于同这些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二是优化文化环境,新时代大学生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蕴含的优秀文化理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将优秀文化成果为自身所补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优化舆论环境,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加大对网络舆情的监督,开展清朗网络空间的相关行动,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牢牢把握弘扬主旋律的阵地;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督与引导,落实网络道德建设,使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社会规范、符合网络道德要求。四是优化校园环境,首先是优化物质环境,加强校园建筑、环境设施等建设,优化校园绿化、美化,营造舒适的校园环境。其次是优化精神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加强课程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营造学风浓郁、校风端正的校园环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良好的政治环境、积极的文化环境、健康的舆论环境和丰富的校园环境等对大学生斗争精神的形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之,只有提高大学生的斗争意识,磨砺大学生的斗争意志,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才能使新时代大学生担当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猜你喜欢
斗争培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