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 引路前行

2023-10-08 04:27供图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中国公路 2023年16期
关键词:安远县管养农村公路

■文/供图|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抬头,可见星星之火的指引。低头,便是脚踏实地的前行。每当夜幕降临,井冈山八角楼上,那盏历经90 余载的清油灯依然会亮起。忆往昔峥嵘岁月,生生不息的“星星之火”见证了伟大的革命历程,看今朝旖旎风光,“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生根发芽,以燎原之势照亮百年不变的初心。

从“山路十八弯”的挑粮小道到“条条大路通井冈”的康庄大道,井冈山农村公路的变迁只是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指引下,江西农村公路事业的发展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交通基础保障,“进出有好路、产业有出路、致富有门路”成为江西农村公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生动注脚。

农村路 赣出彩

■文/供图|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近年来,江西省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统筹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一条条农村公路串村连景,将山水揽入怀,把美丽乡村建设推向新高度。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出行方便多了,村里的农产品可以卖得更远!”走进赣州市会昌县清溪乡清溪村,一条条整洁的水泥路从田间伸向远方,在村民们看来,村里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就是通往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近年来,江西省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严格落实交通运输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农村公路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江西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交通基础保障,有力地服务和促进了江西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江西省农村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江西省将实现70%县道达到三级及以上水平,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达60%,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农村公路MQI 优良中等路率占比不低于85%,全面建成“畅通安全、管养高效、服务优良、美丽文明”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步入“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链接

江西省农村公路概况

截至2022年底,江西省农村公路总里程185297 公里,其中县道21247公里、乡道40505 公里、村道123545 公里。“十四五”时期,江西省将以构建和完善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络为目标,重点推进县道升级改造和通行政村公路的双车道拓宽改造工作。截至2022年底,江西省县道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比例达62.6%,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达96.8%,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达57.6%。

齐心协力抓建设 全面提升通行能力

“以前都是黄泥路,一下雨便坑坑洼洼,路两旁垃圾乱堆,走在路上总能闻见一阵恶臭。这几年不一样了,乡村小道铺上了沥青,道路卫生有专人管理,道路两侧还种上了格桑花和雏菊,远远望去,色彩艳丽,煞是好看!”近日,兴国县社富乡东韶村村民刘女士驱车载着孩子回老家过暑假,平坦、干净、漂亮的道路环境令她赞叹不已,行进途中,还不时停车和孩子一起拍照留念。

事实上,在过去的10 多年里,江西省农村公路始终在不断提档升级。在2010年提前完成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任务的基础上,2013年,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开启实施25 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并于2018年(提前两年)实现全省25 户以上自然村通达水泥路全覆盖,惠及7.4 万个自然村,解决了1400 多万村民的出行问题。

2018年下半年,江西省启动实施“组组通”工程,并于2019年底实现所有村民小组所在自然村通水泥路,在全国率先实现“组组通”,至此江西省农村公路总里程也从13.5 万公里提高到18.5 万公里,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组为网点的农村客运网络,一条条农村公路蜿蜒连绵,穿越山林、横亘田间,通达千家万户,解决了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十三五”以来,随着持续加大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力度,《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十三五”期间普通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的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三大攻坚行动、三大提升工程”推动全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相继出台,江西省以三级公路改造、双车道改造为主,不断提升农村公路路网通行水平,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69152公里,完成投资1347 亿元。

在完善路网安全保障水平方面,随着《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民生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江西省已累计完成7264 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建设,并将在“十四五”期间按照发现一座改造一座的目标,基本实现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动态平衡。此外,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江西省累计完成5 万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并在2020年底基本完成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重点加快临水临崖、连续长陡下坡、急弯陡坡等重点路段的安防实施完善工作,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葛岭头至玉峰公路

创新模式强管理 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2017年,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普通公路管养事权理顺工作方案》,全面理顺普通公路管养事权,加快健全事权和责任相适应、建管养相协调的公路管理体系。理顺后的农村公路管养职责被划归到县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有效解决了交通部门、公路部门、市政部门长期交叉管养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造成责任主体不清晰、管养效率低下的历史问题,形成管养层级清晰、责权匹配、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管养体系。

2020年,江西省印发《江西省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优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机制,为省、市、县多方合力着力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提供了依据。同年,江西省进一步印发《江西省关于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体系,推动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94 个县(市、区)出台了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实现了有管养农村公路的县(市、区)全覆盖。

与此同时,为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江西省还编制出台了《江西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管理办法》,创新示范创建评选模式,打破了以往“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评选方式,采取内业审查、外业核查、路况评定、群众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选工作。同时,江西省还加强对已获评示范县的动态考核管理,每年抽取不少于全省总数10%的比例示范县进行动态复核,确保已命名示范县满足达标要求,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并明确了省级示范市、示范县奖励措施,对全国示范县补助1000 万元、省级示范市补助1500 万元至2000 万元、省级示范县补助600 万元。

2020年,江西省把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列入江西省交通强国建设7 个试点工作之一,并制定《“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试点实施方案》,重点实施科学编制建设规划、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品质、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推广实施“路长制”管理模式、基于遥感技术提升公路智慧化管理水平、建立农村公路管养绩效评价机制、探索通组公路养护长效化机制等7 项试点工作。目前,各项试点工作大部分已完成,并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建设品质优良、管理体系高效、养护模式规范”的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江西省农村公路开始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转变。

>链接

江西省农村公路示范创建情况

2017年以来,江西省先后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两个、示范县13 个;11 个县(市、区)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名单;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4 个、示范县61 个,累计安排示范创建奖励资金6.31 亿元。

多措并举抓养护 持续提升路况水平

农村公路建好了,如何长效保证公路质量、加强公路养护管理,一方面是管理办法的出台,另一方面是养护资金的保障。

随着《江西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江西省小型农村公路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质量管理的实施意见》《江西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江西省省级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的出台,江西省逐步构建了省、市、县三级交通工程质监体系,实现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质量监督全覆盖,不断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向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变。

2022年8 月,为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时掌握全省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江西省印发《江西省省级公路技术状况监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按照《办法》总体规划,2022年至2024年,江西省农村公路自动化检测比例分别按照不低于45%、65%、85% 推进,到2025年江西省将基本实现具备检测条件的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全覆盖,为支撑养护决策、保障公路畅通提供科学依据。

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方面,江西省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省级补助资金实现翻番,从“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 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 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 元”提高至“县道每年每公里1.5 万元、乡道每年每公里7000 元、村道每年每公里2000 元”,并协同地方政府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日常养护资金保障机制,实现省、市、县三级公共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资金总额不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1 万元,乡道每年每公里5000 元,村道每年每公里3000元”。通过提高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省级补助标准,新增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等措施推动了全省涉农县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确保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

2018年,为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江西省印发《江西省美丽生态文明农村路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县乡道改造提升及农村公路文明示范路为主,优先支持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高标准打造“畅安舒美绿”农村公路养护精品示范路,并按照每公里20 万元给予资金补助。截至目前,江西省已安排9.86 亿万元美丽生态文明农村路建设补助资金,形成一批建设品质优良,路域环境优美的农村公路精品路线。

稳中求进优运营 全面提升服务品质

“路好了,游客多了。”村民老黄指着穿村而过的公路说,美丽乡村正在为村民们输出“美丽经济”。吉安市吉水县冠山乡地处偏僻山区,多年来,落后的道路交通一直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当地全面扩建修通与外界相连的两条公路,让偏远山区的居民驶上致富的快车道。

10年来,江西省新增1400 余个建制村通客车,实现了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重点推进建立建制村通客车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用足用好农村客运补贴资金,已基本建立农村客运保障机制,保障了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为提升客运服务品质,江西省以镇村公交发展试点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为载体,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建设,提升城乡客运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或城市公交向乡村延伸,优化区域经营、预约响应农村客运服务供给,提升服务的便利性,打造了“客运班线+区域经营+预约响应”等灵活多样的农村客运组织模式。10年来,江西省创建省级镇村公交试点县40 个、省级公交城市11 个,9 个县(市、区)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4 个设区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南昌、宜春、新余、景德镇、抚州等5 个地市实现全域公交发展,全省乡镇和建制村通公交服务占比达52.31%。

“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去年我们卖出去的农特产品,营业收入达4000 多万元。”在赣州市全南县南迳镇古家营村,村民刘苏良和胡跃清这对“华农兄弟”网红组合,通过制作短视频、直播带货等途径介绍乡村生活和客家文化,推广当地农特产,引来众多网友“围观”。随着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建设,江西省以开展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创建为抓手,加快补齐农村物流短板弱项,健全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为实现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共公布3 批100 家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江西省共有5 家入选,占比5%。新余市分宜县、渝水区农村物流服务牌分别于2020、2022年入选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名单,成为江西省第一家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全覆盖的设区市,总结推广了试点地区融合基础设施布局末端节点、组建专业农村物流公司、加快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等农村物流发展先进典型经验。

“农村公路+产业” 创新加快融合发展

为加快产业发展,江西省围绕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编制了《江西省旅游公路建设规划》《红色旅游公路专项规划》,并打造出一批“快进慢游”高品质文旅交通线。同时,江西省将交旅融合纳入江西省《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强化政策支持,在用好国家车购税补助资金基础上,每年另行统筹省级专项资金30 亿元支持农村公路发展;组建省级普通公路投融资平台,通过采取PPP 模式、整合公益性和收益性项目、资产划拨等方式,破解地方筹资难题。

此外,江西省积极构建交旅融合省级推进机制,由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文旅厅等部门,合力建设一批红色研学、绿色康养旅行精品线路,带动一批红色旅游小镇、主题文化公园、文旅产业园发展,助力打造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江西样板,目前已形成以井冈山为代表的“美丽公路+红色旅游”模式,以路为线,串联五百里井冈100 多处革命旧址,实现了全域红色旅游;以婺源县为代表“美丽公路+生态旅游”模式,建成多条全国知名“网红”公路,全县旅游景点实现“串珠成链”“连线成环”。

未来,江西省将继续聚焦“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积极学习优秀经验和先进做法,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链接

江西省“十大最美农村路”评选活动

江西省积极开展“十大最美农村路”评选活动。其中,鹰潭市余江区大桥至司马源公路成功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在2021年交通运输部“我家门口那条路”月度主题活动中,余江区大桥至司马源公路、靖安县躁都镇至港背公路入围“经济腾飞发展路”名单,横峰县县道804 线枫岭头至米岭公路入围“红色之旅初心路”名单。湾里区罗亭至梅岭公路、武宁县澧溪至北湾公路等20条公路入选2020 和2021年度全省“最美十大农村公路”。

红色井冈 幸福礼赞

■文/供图|井冈山市交通运输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井冈山公路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建设好“四好农村路”作为新时代践行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了一条革命老区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新路径。

2014年,25 户以上自然村100%通硬化路;2016年,村民小组100%通硬化路,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路100%硬化。截至2022年底,井冈山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412.8 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97.41 公里,农村公路1103.8 公里,其中县道166.908 公里,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77.4%,乡道250.669 公里,村道686.223 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70.3 %,专用公路53 公里。井冈山市初步形成了“内联外通、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为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持续发力,为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2017年2 月,井冈山率先脱贫摘帽,成为全国首个脱贫摘帽县。

新时代新征程,井冈山以全力打造“三路”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交通基础。

全力打造“强基惠民路”

井冈山市始终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听取周边居民诉求和意愿,科学谋划井冈山市农村公路规划发展,在实现乡镇通三级公路、30 分钟上高速的基础上,2022年印发《“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进一步高标准谋划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明确以提升服务品质、提高运输效率、拓展服务功能为目标,推进农村公路与国省道、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的衔接,大力实施县道通三级、行政村通双车道、村庄互联互通工程。在2023年底,井冈山市县道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将达到100%,所有乡镇集镇实现30 分钟内上高速。2025年,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达到1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井冈山市始终实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财政全兜底的政策,共累计投入12 亿余元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同时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支持农村交通发展。针对部分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井冈山市采用小型项目整体打包统一招标方式,降低建设资金规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全力打造“特色发展路”

神山村村民左炳阳在家门口卖黄桃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井冈山市不断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探索红色旅游、自然风光旅游的融合新模式,通过井冈山市农村路网建设,把革命旧址遗迹、红色名村、自然风光等串珠成线、连线成面。2019年,井冈山市打造三湾至会师桥旅游公路,形成以黄洋界、八角楼、龙江书院、柏露会议旧址等为主线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实施旅游线路提品质工程,推进全市乡村旅游点和红色名村100%通四级以上沥青路;同时,利用公路驿站、停车区、观景台传扬革命故事,以路为媒,成风化人,让旅游公路成为公路旅游。

井冈山市围绕服务乡村产业兴旺要求,有效带动井冈山市乡村产业发展,实施“农村公路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工程”,推动全市重要乡村产业基地通双车道建设,有力保障农特产品快速出山。如今,茅坪五斗村道、睦村湖桥村道已经成为有名的“黄桃路”“奈李路”。拿山江边村道因紧邻九丰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被称为九丰路,成为了当地居民眼中的“致富路”“幸福路”。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26.2 万元,涌现出40 个经营性收入达到30 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

全力打造“平安精品路”

井冈山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工作原则,井冈山市大力开展安全“消危”行动,在2020年当年度就实现了存量四五类桥梁全部改造,并实施动态清理管理机制。2017年以来,井冈山市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76.2 公里,基本实现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覆盖;实施路灯、信号灯“双灯”民生工程,两年累计安装路灯1036 套,安装护栏灯320 套,黄闪警示灯106 套,实现所有县、乡、村道主要路口照明警示全覆盖,农村公路通行安全能力不断提升。

按照“修一条路、造一片景、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井冈山市将自然生态、风土人情、红色文化融入农村公路发展,建设设施安、环境美、服务好、品质优的“美丽农村路”,特别是将红色元素与路灯、标牌、站台等交通设施深度融合,让游客来到井冈山就感受到红军故乡的浓厚氛围。目前,井冈山市已经建成鹅岭至洋桥湖等8 条省级“美丽农村路”,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使一条条“美丽农村路”成为“山水林田湖、城镇乡村景”的连接路,成为秀美乡村的风景路,成为老区人民群众的幸福路。

近年来,井冈山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十大扶贫工程”,充分整合有效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紧锣密鼓实施。如今,原有的35个重点贫困村交通便利,变身为富有现代气质的小城镇,为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好农村路”带来的不仅是出行便捷,还给农村带去了人气、财气,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基础支撑。围绕乡村旅游、茶叶、毛竹和果业等产业发展,井冈山市先后改建和兴修了茅坪神山、龙市大仓等100 多条直达园区、景区、城区的农村公路,被当地居民誉为致富路,带动了一批特色乡镇、乡村脱贫致富。

坐落在黄洋界脚下的神山村,由于地处偏僻,长期以来交通十分落后,是井冈山市最贫困的山村之一。“没有交通的精准扶贫就没有神山村的今天!”神山村村民左香云坦言。2016年,井冈山市全面启动桃寮经神山到坝上旅游公路升级改造,随着神山村与黄洋界、八角楼等热门景点互联贯通,盘山公路的“盘活”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全村47%的村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吸引了20 余万游客,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18 万元,当年的21 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神山村也一举成为闻名全国的脱贫攻坚和致富奔小康的样板村。

藏在大山深处的坝上村,山高路远,曾让这里的村民过着简单而贫苦的日子。随着环茅坪景区旅游公路的建成,一个昔日被人遗忘的小山村一举成为井冈山最为耀眼的红色培训基地之一,“坝上——红军的一天”体验式课程如火如荼,深受广大游客欢迎,当地村民依托红色培训蓬勃发展农家餐饮、土特产销售,大步踏上了致富道路。

还有柏露乡的鹭鸣湖景区,是井冈山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它集精品民宿、共享农庄、水上乐园、田园观光、农业采摘休闲等为一体,这种新的开发模式,生动地展示了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为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神山村村民的新家园

便利的交通激活流通,搞活乡村经济。井冈山市出台《农村物流三级网点节点体系建设方案》,全面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并按照“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示范带动、梯次推进”的原则,依托10 个乡镇邮政营业网点、农村客运站和供销社等建设乡镇物流配送站,目前已经完成邮路建设4 条,辐射35 个贫困村,让井冈山的山货触网俏销。村民黄小华经营着大陇镇“农村e 邮”电商服务中心,自2015年以来,他已发货16000 余单,收入130 万元,带动了附近百名村民脱贫致富。

农村公路的建设还拉近了城乡距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井冈山对全市所有农村客运班线进行了公交化改造,市财政每年拿出500 万元补贴镇村公交,公交票价比原农村客运班线降低20%以上,全市1.8万名65 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可以免费乘坐镇村公交,公众获得感明显提升,被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择优选取为“2017年江西省镇村公交发展试点县”并通过验收。

路通了,人心齐了。一条小小的农村公路,看似平常,却是乡村通向城市,连通广阔世界的“经络”。对农民来说,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更便捷,对城里人来说,承载乡愁的美丽风景不再遥远。

山居婺源 富裕家园

■文/供图|婺源县交通运输局

江西省婺源县原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典型的山区县,1949年划归上饶市管辖,交通环境一度是“后进生”,可谓“陆不通车水不舟”。如今,借助优越的内外交通条件优势,婺源大力实施“交通+旅游+振兴”发展战略,让“四好农村路”成为产业发展、村民致富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美好出行需求的增长,婺源着力将农村公路建设成了生态路、旅游路、富裕路。2018年9 月,婺源获评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020年9 月,婺源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列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美丽农村路”试点。为此,出台了《婺源县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交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美丽农村路”试点明显成效,探索了“婺源经验”,贡献了“婺源方案”。

“婺源1号公路”将庆源古村、虹关古村、江岭等景区串联成线

建设“生态”公路 构建“美丽家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婺源2967 平方公里,85%都是山地,森林覆盖率达82.64%,“山清水秀路难行”曾是婺源道路交通的真实写照。自2005年婺源被原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唯一的全域3A 级旅游景区起,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力抓道路交通建设,让农村公路为旅游发展“保驾护航”,变交通环境“后进生”为“先进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获评“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市道路运输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美丽农村路”建设过程中,婺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落实《上饶市“美丽农村路”建设指南》各项要求,因地制宜反复比选路线方案,避免大填大挖,保护生态红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全面把好“六关口”,全线提升路基、路面、桥涵、边沟质量,确保“建一条、成一条、优化一条”,打造“精品工程、百年工程、民心工程”。

自2018年起,婺源由县财政兜底,总投资逾16亿元,成功打造“美丽农村路”15 条,共190 余公里。其中获评省级美丽生态文明农村路8 条,共113.4 公里,上饶市美丽乡村振兴1 号公路两条,共55.6 公里;打造了全省首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1 号公路”,一度掀起了“公路游”的热潮。目前,“美丽农村路”建设覆盖全县17 个乡(镇)65 个行政村,惠及20 余万居民,占全县总人口近60%。“美丽农村路”新增绿化面积40 万平方米,处置了近700 处公路安全隐患,整治了200 余公里沿线“脏乱差”问题,提升了2.5万户居民的居住环境,涌现了漳村、金竹、马家、上梅洲、石门、严田等一批高品质示范村和183 个秀美乡村点。如今,一条条蜿蜒在绿水青山、粉墙黛瓦间的“美丽农村路”,成为美丽乡村的亮丽名片。

建设“民心”公路 构建“和谐家园”

“十三五”以来,婺源累计投入30.8 亿元用于道路交通建设,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096.956 公里,其中县道447.271 公里、乡道769.782 公里、村道879.903 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同时,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交竣工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0%以上;成功创建了江湾至双路口(中村至双路口段)、中云至花桥(中云至太白段)市级“百年平安品质工程”两个,获评“全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表现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

为促进“交旅融合”,在“美丽农村路”建设过程中,婺源秉承“一路一风景、一路一特色”的理念,按照“每一条公路都体现最美乡村形象”的要求,在公路沿线科学布设以“两台一区”(观景台、摄影台、停车区)为主的农村公路驿站,打造集基层党建、交通文化和徽派、非遗、红色等婺源地域文化为一体的道路景观。建设集“一键免费Wi-Fi、智能广播提醒、信息查询终端、新能源环保充电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驿站,为游客低碳出行、自驾旅游保驾续航。同时,践行“四季有花”“四季皆景”理念,将红叶石楠、紫荆、紫薇、桃花、桂花等多种植物,合理融入公路沿线绿色生态景观中,科学实施路域绿化美化工程。此外,出台《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实施意见》《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行为,实施“智能养护”工程,打造干净整洁道路环境,整治提升文明示范路234 公里,使农村公路不仅是“山水林田湖、城镇乡村景”的连接线,更是最美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如今,婺源近200 公里“美丽农村路”,沿线串起了江岭花海、篁岭晒秋、十八里桃溪、文公山朱子文化、思溪延村明清古建群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路为景、以路串景、路景融合”得到了完美呈现,助力婺源大月亮湾区、大江湾区、大江岭区旅游项目建设。其中,依托“美丽农村路”串连起的婺源“婺”里看花寻芳之旅(月亮湾—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江岭—篁岭)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婺源还筹集旅游专债资金6700 余万元,建设旅游名村道路“白改黑”项目40.22 公里,惠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两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 个、中国传统村落4 个、特色景观村5 个,打通了古村落和旅游点相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放眼婺源,一条条“美丽农村路”就像一条条“金丝银线”,将一个个古村落、一个个景区景点“串珠成链”“连线成环”。从城区到全县所有乡镇,以及1个5A 级、13 个4A 级旅游景区,基本实现“半小时通达”,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坚强保障,为“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勇当绿色崛起先锋”提供了公路支持、贡献了公路力量。

建设“通达”公路 构建“富裕家园”

“一条路,兴旺一个产业;一条路,致富一方百姓。”过去,春季是婺源赏花游高峰期,各地游客“蜂拥而至”,导致交通拥堵,造成“幸福的烦恼”。为解决赏花季交通拥堵问题,婺源投入3 亿余元建设4条农村旅游公路,畅通旅游公路循环。并投入1 亿余元在主要景区周边建设停车场、改造拓宽公路,实行免费换乘,提升景区车辆容纳总量和公路通行能力,解决了“幸福的烦恼”,实现了“睹花不堵路”。同时,为保障游客安全出行,婺源大力实施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里程达1400 余公里,实现了县、乡公路安保工程覆盖率达100%。

如今,婺源一条条四通八达、风光旖旎的“美丽农村路”就像一条条发展曲线,铺设着乡村振兴的崭新跑道,为全县人民带来了发展红利,送上了真金白银,绘就了一幅现代版的共同富裕“婺源山居图”。

旅游发展蒸蒸日上 如严田至中云、槎口至鹤溪、沱口至鄣村等10 条“美丽农村路”串连起13 个旅游景区,其中5A 级景区1 个、4A 级景区12 个,较修路前游客年均增加了400 万人,旅游收入年均提高了36 亿元。2022年,受多轮突发疫情和极端罕见天气影响,全县接待游客1467.7 万人次,综合收入143.8 亿元,获评首批江西省“风景独好”旅游名县(第一名)。

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如珍珠山至黄砂、港口至璜茅等两条“美丽农村路”连接了茶油、竹林、皇菊等产业,每年产业收入较修路前提升了3000 余万元,就业人员增加了600 余人,擦亮了珍珠山乡“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金字招牌。其中,黄砂村实现民宿业主户年均收6 万余元,农特产品年销售额超500 万元,诠释着交通富民的生动内涵。

物流发展红红火火 如甲路至中云、中村至双路口两条“美丽农村路”的修建,为每台物流车年均缩减运输费两万元,使原先无法运输的农副产品顺利运送出去,吸引物流产业投资5000 余万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600 个,带动“种养居民”增收3000 余万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近200 公里“美丽农村路”的串连带动下,婺源20 余万人口通过开农家乐、办民宿、产销农特产品、制售旅游商品等,在家门口实现了发家致富,形成了3 个百栋以上的古宅民宿群(篁岭、延村、严田),拥有11 个“过千”床位的旅游度假村,3300 多户农家乐年均经营净收入超过10 万元,5 万多户茶农人均年增收2000 元,鼓了腰包、美了笑容、好了生活,城乡居民人均存款余额连续多年位居上饶市前列,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4年增涨70%,走上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安畅致远 路通人和

■文|安远县交通运输局

从高空俯瞰,地处东江源头的安远县,一条条蜿蜒的公路,如同一条条丝带,连通村庄,穿越阡陌,形成了一条条引领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安远县是赣南脐橙的核心主产区。5月的脐橙园里,一颗颗翠绿的小脐橙挂满枝头,充满着幸福和甜蜜的期待。镇岗乡樟溪村村民唐祥志正在脐橙园里除草,他家有近60 亩脐橙园。望着满树的脐橙,他脸上笑开了花。

“以前路不好走,需要把脐橙拉出去卖。送货上门,价格卖得低不说,卖不掉的只能烂在地头。现在不一样了,不仅村里路通畅了,还修建了果园路,收果的商人直接把车开到果园,装满一整车就出发,真的很方便。”唐祥志感慨道。

近年来,安远县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打造了欠发达县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典型样板,先后于2017年被评为全省、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县,2020年入选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2021年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2022年入选全国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建设县,安远县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和客货邮工作在全国进行了典型案例推广。

在“四好农村路”创建实践中,安远县开创了“四好农村路”建设“345”模式,即创新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按照“建设品质化、管理长效化、养护精细化、运营多元化”的“四化”标准,实现进村主干道提质扩面、20 户以上通组路、公路有效管护、电商物流进村、路域环境提升“五个全覆盖”。

>链接

安远县农村公路发展概况

安远县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2014年以来,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702 公里,危桥40 座,全县18 个乡(镇)100%通达三级以上公路,20户以上自然村组100%通达水泥路,全县2323 公里农村公路(含通组公路)全部列入管养范围,公路列养率达100%。近年来,共累计安排车购税资金12.21 万元支持安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项目306 个(不含专项补助18 亿元)。

农村公路建设品质化

安远县坚持把交通作为脱贫攻坚的先导工程,牢固树立“高品质建设就是最好的养护”理念,严格按照“内通外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城乡一体、安全便捷”的总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品质化建设,建成了一条条连接十里八乡的“幸福小康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

同时,安远县将农村公路发展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发展布局、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不断优化农村公路布局。2014年以来,安远县筹集并投入15.6 亿元,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其中,安远县主动争取交通运输部对口支援帮扶资金5.8亿元,整合县相关部门涉农资金2.53 亿元,财政配套、银行贷款、乡(镇)村自筹和社会捐资约7.27 亿元。

此外,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安远县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尽量避免挖山、填塘、砍树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并对公路沿线实行生态修复。按照“一路一品、一路一景”要求,实施公路绿化水保,完善标牌标线标识、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等附属设施,高标准建好公路,并通过成立县级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和创新推行交通工程“质量首件制”等措施,强化农村公路质量监管,确保农村公路“建成一条、达标一条”。

农村公路管理长效化

安远县树立建设是发展、管养也是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管养新模式,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率先在全省出台《安远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及“路长制”实施方案》,积极推行“路长制”,建立了覆盖县、乡、村道的三级“路长”管理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分段负责”的原则,安远县积极推行“路长制”,将农村公路管养、路域环境整治等纳入乡镇中心工作范畴,并设立考核机制,提升乡镇管路护路积极性。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任精品示范路路长,班子成员担任其他乡村公路路长,负责做好公路养护及路域环境整治工作,确保道路安全通畅,营造“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

为了更好地推进治超工作,安远县还整合交通、交管、公路、公安等部门力量,成立县治超大队,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构建“源头管、路面查、追踪罚”全程治超体系,将治超范围延伸至县乡道,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行为,构建“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信息员”的治超信息网络体系。同时,在农村公路上开展流动治超,并建立完善限载、限高、限宽等设施和标志,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年限,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农村公路养护精细化

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原则要求,安远县坚持“改革攻坚、养护转型”的发展理念,以创新管养体制为主线,构建县域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新格局。

要素保障与体系建设相结合 完备的要素保障和体系建设是高水平进行农村公路管养的扎实基础。2022年安远县由县财政统筹1500 万元作为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其中约790 万元用于市场化养护经费,200 万元用于乡镇养护经费,470 万元用于隐患整治等养护工程,40 万元用于乡镇考核奖励。与此同时,安远县建立了覆盖县、乡、村道的三级“路长”管理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机构,实行公安、交通、林业、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共治,明确养护目标。并按精准化、标准化、精细化、清晰化的标准打造示范路段,通过以点带面,使农村公路“管有方向、养有标准”。

市场化与社会化养护相结合 自从安远县农村公路管养创新体制改革以来,将全县县、乡、村等主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分为南北两片,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专业化养护企业,服务期共计24 个月。与此同时,部分村道和通组路由乡镇自行开展日常养护。市场化管养的道路中,每月随机抽取各乡镇30%的路段进行考核,乡镇自行管养的道路中,每季度抽取25%的路段进行考核。

智慧养护和自动化检测相结合 安远县积极探索基于信息化的新型农村公路管养模式,通过投资1200万元建设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推进智慧化管养。开发推广智慧养护系统,对养路员、巡查员实行智慧养护App 打卡,及时了解农村公路管养情况。安远县积极推进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技术应用,提高路况指标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农村公路运营多元化

为提升客运服务品质,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建设,安远县试行“微公交”,试点推行8座以下镇村“微公交”,并开通了孔田、县城、版石3 个片区镇村微公交。同时,推行公交公司国有化收购,并投资2.15 亿元建设二级综合客运站,努力让客车通达所有乡(镇)和行政村。

与此同时,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安远县设立并依托村级交通服务站,对交通、供销、电商、快递等资源进行整合,建成村级交通服务站20个,物流服务站点365 个,快递分拨中心两个,全县快递企业由14 家增加到25 家,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基本建成,实现电商物流进村全覆盖,带动70%的赣南脐橙通过安远集散到全国各地。

猜你喜欢
安远县管养农村公路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基于BIM的高速公路建管养一体化平台
昔日江上渔民,今日长江卫士
“老顽童”爸爸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三问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顺了——江西省理顺15.6万公里公路管养事权
安远县:猕猴桃迎来采摘季
桥隧管养新理念(隧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