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2023-10-09 08:46李永胜
政工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发展

李永胜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从五个方面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了全面阐释和系统解读。从工作体会和实践感悟看,关于文化建设的这些重要阐释和论述,进一步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历史性把握,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在文化领域的实践性提升,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是对发展文化的社会与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是政治上成熟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显著标志。

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条件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什么样的视角、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思路来认识和对待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保持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这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同时决定着这个民族和这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就能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良好舆论环境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这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实现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必然。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作为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解决的是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性问题,是人们更深层次、更远目标、更高境界的追求。实践证明,文化自信自强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持久性,能以无形的意识和观念影响有形的现实和存在,作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更加明确地把文化建设作为实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标志着对文化建设的认识理解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因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唤起全国各族人民的高昂文化热情,形成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声势和力量。

(二)这是提高综合国力竞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应看到,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和新的增长点,品牌、形象、信誉等文化形态的无形资本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成为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长远的竞争优势。这种情况下,积极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拥有和发展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使文化比物质和货币资本具有更重要的地位、更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综合国力提升和经济快速增长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这是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维系社会团结和谐的精神力量。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影响社会团结和谐。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攻坚期,一些人的思想困惑和精神焦虑越来越多,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的期待越来越强烈。这些迫切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的多方面需求特别是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切实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作为构建“精神家园”的重要因素,作为衡量社会团结和谐的重要尺度,更好地用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优秀文化来滋养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要,让人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伟大复兴的思想理论前提,是探索和建立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丰富内涵、深刻思想和优秀成果,为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深厚沃土和实践平台。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更加坚定的自觉担当起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历史责任,以更加强烈的自信把握文化发展的难得机遇,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引领。价值观是凝结在文化之中、决定着文化性质和方向最深层的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的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义精髓。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意志力量,持续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引导人们不断增强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信念和信心。最重要的是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激励人们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贡献聪明才智。最紧要的是要以诚信文化引领风尚,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二)始终把握“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这一根本要求。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我们党逐步确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一整套关于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这些都是对我国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积极发展网络文化,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主流媒体全面挺进互联网主战场,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三)着眼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把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确定为“文化强国”,是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着眼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体现的是一种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性的远见卓识。实现这一催人奋进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牢牢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世界发展大背景下来审视和推进。要坚持用这一宏伟蓝图凝聚共识、积聚力量,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激发各族人民投身参与文化建设的高昂热情。要抓紧落实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充分展示文化价值新优势,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需要积极探索和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制度机制

文化的自信自强与文化的繁荣发展相辅相成,涉及人们的情感认知、观念认同、精神感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一个潜移默化、不断积累、长期培养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制度机制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按照坚持经常、抓住关键、重在建设的思路,进一步梳理制约文化建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总结推广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做法,通过长期的孕育、深入的研究、实践的锤炼,探索构建起确保常态落实的长效机制。

(一)健全完善传承传播的制度机制。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靠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来传承传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对民族、对历史、对后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更好地用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要靠组织和丰富实践活动来传承传播,广泛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等活动,积极学习宣传“最美教师”“最美警察”“最美司机”“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形成向上向善、崇德尚义的时代主流。要靠推动和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来传承传播,积极探索企业为主体、运用市场机制走出去的运作方式,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媒体,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发挥好文化交流平台作用,多渠道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和文化感召力影响力。

(二)健全完善借鉴吸纳的制度机制。文化凝结着过去,作用着现在,连结着未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越是自信自强,就越能够以积极客观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越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得到丰富发展。要坚持开放包容、博采众长,深刻汲取闭关锁国、抱残守缺的教训,以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对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都要大胆吸收借鉴。要坚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外来文化形形色色、良莠不齐、优劣并存,我们不能盲目崇外、照搬照抄,一定要有分析有比较有鉴别地对待外来文化。要坚持有机结合、转化运用,切实把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交流交融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机活力,在抓好转化运用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

(三)健全完善创新管理的制度机制。改革创新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建设领域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进一步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完善综合文化行政责任主体,营造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制度,提高文化建设的法制化水平;进一步严格执行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文化管理效能;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确保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切实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把优秀文化内容转化为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四)健全完善评价激励的制度机制。文化自信与自强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需要对现实文化产品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行细化具体化,让人们树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的自觉意识。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的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一致起来,形成科学的评判规则和体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奖惩机制,精简评奖种类,改进评奖办法,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度。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培养高素质文艺评论队伍,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运用主流媒体、公共文化场所等资源,在资金、频道、版面、场地等方面为弘扬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条件,切实让各种文化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