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瓴汤方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前期临床观察

2023-10-10 09:44王跃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阳上亢高血压病收缩压

赵 虎 王跃辉

(1.临清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山东 聊城 252600;2.临清市人民医院光明社区,山东 聊城 252600)

所谓高血压病前期[1](准高血压或正常高值血压),就是指收缩压为120~139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为80~89 mm Hg 者。高血压病前期这个概念,是美国高血压病指南于2003年提出来的,是高血压病的前奏,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显著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虽然高血压病前期有诸多危害,但由于没达到高血压病标准,服降压药者较少。预防疾病的发生是中医药的优势之一,高血压病前期多归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论治。现代社会由于家庭、工作、社会压力的增加,加之饮食不节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肝阳上亢证型者呈逐年增长趋势,导致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前期的患者越来越多见。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前期主要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肝肾亏虚、肝阳上亢所致,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心烦易躁、失眠多梦等。建瓴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主要由牛膝、赭石、山药、龙骨、牡蛎、白芍、柏子仁等药物组成,具有镇肝息风、滋阴安神的功效。该研究应用建瓴汤方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前期,并对其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临清市人民医院光明社区2020 年2月—2020 年12 月参与体检的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 例,男性24 例,女性26 例;平均年龄56 岁;收缩压最高为139 mm Hg,最低为130 mm Hg,平均收缩压为137 mm Hg;舒张压最高为89 mm Hg,最低为85 mm Hg,平均舒张压为88 mm Hg;病程最短1 个月,最长2 年,平均病程1.76 年。对照组50 例,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平均年龄55 岁;收缩压最高为139 mm Hg,最低为130 mm Hg,平均收缩压为136 mm Hg;舒张压最高为89 mm Hg,最低为85 mm Hg,平均舒张压为87 mm Hg;病程最短1 个月,最长2.5 年,平均病程1.84 年。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 年)》[2]制定,正常高值为收缩压120~139 mm Hg、舒张压80~89 mm Hg者,该次受试者仅选取收缩压为130~139 mm Hg、舒张压为85~89 mm Hg 者。肝阳上亢型辨证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3]制定。主症: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次症:耳鸣如潮,失眠多梦,胁痛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滑。具备主症与次症2 项以上者即可判定。

1.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及辨证标准;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自愿接受该方案。

1.4 排除标准合并支气管哮喘及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期者;免疫缺陷病,肿瘤晚期,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已知或怀疑对该研究药物过敏,或有用药禁忌者;近期接受其他临床试验者。

1.5 血压值取得方法提前1 d 通知患者第2 天来院测量血压,嘱患者测量前1 h 避免剧烈运动或锻炼、进食,避免饮用咖啡、茶等饮料。测量血压前嘱其放松心情、避免情绪紧张。来院休息20 min 后开始测量血压,连续测2 次,2 次间隔5 min 以上。测量血压的人员均为受过专业训练且合格的医护人员。连续测量3 d,取3 d 血压的平均值,小数点后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

1.6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用的健康宣教干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以下五点:(1)疾病知识宣教:告知患者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及危害、有效预防高血压病的益处。(2)生活习惯宣教:控制体质量,改进膳食结构,限制饮酒、戒烟,保持排便规律和足够的睡眠。(3)饮食宣教: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的摄入,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等。(4)运动宣教:适当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及重体力劳动,可选择以散步、骑车、八段锦、太极拳、保健操等为主的正确运动方式。(5)情志宣教:放松心情,保持心情舒畅,保持平和的心情。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建瓴汤方加减治疗。组方:怀牛膝300 g,山药300 g,赭石240 g,生龙骨180 g,牡蛎180 g,生地黄180 g,白芍120 g,柏子仁120 g。气虚乏力者加黄芪300 g;肝火炽盛见口苦、口臭者加龙胆150 g;痰湿口黏者加瓜蒌150 g,清半夏90 g;瘀血阻滞脉涩者加丹参300 g;血虚面色无华者加当归150 g,鸡血藤100 g。以上诸药打粉冲服,早晚各1 次,每次30 g。疗程为1 个月。用药期间禁食辛辣、鱼腥、生冷食物,禁服与本病相关的其他治疗药物及禁用与本病相关的其他治疗方法。

1.7 观察指标疗效评价:临床控制为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显著改善为患者收缩压下降≥10 mm Hg,舒张压下降≥5 mm Hg,但未恢复正常;无效为患者收缩压下降<10 mm Hg,舒张压下降<5 mm Hg。中医症状缓解情况评价:临床控制为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显著改善为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为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著改善)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前期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2 组患者中医症状缓解情况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2.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前病期患者中医症状缓解情况比较[例(%)]

2.3 医案举隅张某某,女,52 岁。体型肥胖,2020年3 月21 日初诊。患者以情志抑郁,头目昏沉、时有头部胀痛为主诉;面红目赤,口苦,烦躁易怒,偶有耳鸣,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连续3 d 测量血压,分别为137/86 mm Hg、132/85 mm Hg、135/87 mm Hg,平均血压为135/86 mm Hg。中医诊断:肝阳上亢型眩晕;西医诊断:高血压病前期。给予怀牛膝300 g,山药300 g,赭石240 g,生龙骨180 g,牡蛎180 g,生地黄180 g,白芍120 g,柏子仁120 g,龙胆150 g,瓜蒌150 g,清半夏90 g。打粉冲服,早晚各1 次,每次30 g。疗程为1 个月。用药期间禁食葱姜蒜、鱼虾、冷饮等刺激性食物;并嘱其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稳定、平和的情绪;定时定量饮食,少吃多餐,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适当增加运动量,减轻体质量;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睡眠;规律排便以使大便通畅。

1 个月后随访,患者头晕、头胀、头痛消失,心情平和,无明显口苦,面色红润,舌淡红、苔薄黄,脉微弱弦;复测血压为118/74 mm Hg,后多次测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

按语:此患者为老年女性,体型肥胖,平素急躁易怒,为肝火偏旺兼痰湿体质。情志不舒,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则见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等症状,方中怀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为君;生龙骨、赭石、牡蛎潜阳息风为臣;龙胆、生地黄、白芍滋阴泻火,山药补益脾胃,柏子仁滋养阴血、安心宁神,瓜蒌、清半夏化痰祛湿共为佐使药。诸药配伍,共奏镇肝息风,安神滋阴、化痰祛湿之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降低血压的目的。

3 讨论

高血压病前期在中医认识中多参照高血压病;中医古籍没有高血压病名,根据高血压病的症状和临床证型,多归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范畴。对眩晕、头痛的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首风”“脑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木曰发生……是谓启陈……其动掉眩巅疾……草木凋零,邪乃伤肝”,《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上述记载皆认为高血压病的病位在肝,并且认识到高血压病的症状与肝有关;许多现代医生也认为,肝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位。张世君等[4]运用聚类分析与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高血压病前期的主要证候包含肝阳上亢型。肝主疏泄,五行属木,木动则生风。肝性刚强为刚脏,主情志,体阴而用阳,若情志受损,恼怒过度,肝气郁结不舒,肝阳偏亢,发为眩晕;或长期情志不遂,郁怒化火,火伤肝阴,肝阴不足,风气内动而致眩晕;或肝失疏泄,肝气上逆,又因气为血之帅,血随气逆,上冲于脑,亦可发为眩晕。尽管后世医家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论点颇多,但肝阳上亢型一直是该病辨证分型中的一员。目前对该病的统一认识是,高血压病(包括高血压病前期)的病变部位在肝,早期偏于阴虚火旺、阳亢、气血上逆,后期多见虚实夹杂之证,即以肝、脾、肾等本虚为主,痰瘀阻滞为辅的证型[4]。可见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前期的主要证型,这也与作者治疗高血压病前期、防止其向高血压病转变的治疗经验一致。

张锡纯将肝阳上亢型眩晕总结为脑充血证,虽认识不同,然基本病因病机是一致的。肝阳上亢、肝气上逆、血随气逆于上,导致脑中过度充血,也即脑充血也。现在许多医家也认为,高血压病早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阴虚阳亢。张氏将脑充血的前期症状总结为以下五点:(1)脉弦硬而长、寸盛尺虚、大而失其缓和。(2)头目眩晕、脑中昏愦、健忘、头痛、耳聋目胀。(3)胃气上逆、饮食难下,呃逆。(4)心烦,多梦。(5)舌胀、言语不利、口眼歪斜、半身麻木,行动不稳、头重足轻等。此五点不必悉具,得其一二,参合舌苔脉象即可诊断为脑充血之证[5]。不难看出,脑充血极似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张锡纯为脑充血建设性地创造了建瓴汤一方以预防和治疗,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该方也是预防高血压病的良方。

建瓴汤具有镇肝息风、滋阴安神的功用,方中怀牛膝补肝益肾、引血下行为君;赭石、牡蛎、生龙骨息风潜阳为臣;生地黄、白芍、山药滋阴以制阳亢;柏子仁滋养阴血,安心宁神,共为佐使药;诸药配伍,共奏镇肝息风安神之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降低血压的目的。高血压病前期不仅仅是血压的轻微升高,而是机体损害到一定程度后,血管、相应器官损伤的结果。如果不加以控制,随时有可能转化为高血压病,终将成为心脑肾血管等各种疾病的一大危险因素。中医提倡“治未病”的理念,因此在高血压病前期发展为高血压病之前,应加强健康教育,应用中药、针灸、八段锦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方法控制好该病,防止其向标准高血压病转变[6]。官杰等[7]也认为,中医适宜技术是治疗高血压病前期,防止其向高血压病转变的有效手段。

该研究表明,健康宣教联合建瓴汤方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前期,能够协同降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明显优于单纯应用健康教育,且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结合病例不难看出,中药建瓴汤在预防高血压病前期等疾病方面有显著疗效。因此在以后的社区服务中,应加强中药冲剂、针灸、穴位敷贴等中医适宜技术的使用,并主动建议患者运动时多采用八段锦、太极拳等富含中医特色的运动方式,在预防疾病的同时,也能发展中医药事业。

猜你喜欢
阳上亢高血压病收缩压
附子联合MPTP诱导肝阳上亢型PD小鼠亚急性模型与慢性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