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脾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

2023-10-10 09:44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脾益胃汤胆汁

刘 强

(广饶县大码头中心卫生院药房,山东 广饶 257337)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又称碱性反流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恶心呕吐、胃食管反流、胃痛等为主要症状,反复发作,临床治愈难度大[1]。目前,西医治疗以提高肠道动力、促进肠蠕动、减轻胃黏膜刺激等为主要原则,且以药物干预为主,其中以兰索拉唑较为常见,该药可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胃黏膜刺激。但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单一的西药治疗总体效果有限,且存在较高的复发率[2]。近年来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中药汤剂因其疗效佳、毒副作用低等优势在BRG 的治疗中得到良好的应用。为探究中西医结合在BRG 治疗中的优势,选取2019 年1 月—2020年12 月广饶县大码头中心卫生院接收的BRG 患者96 例进行研究,将常规西药治疗与调脾益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广饶县大码头中心卫生院门诊收治的BRG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 例),其中对照组男28 例,女20 例;年龄18~70 岁,平均(45.26±4.88)岁;病程最短5 个月,最长6 年,平均(3.22±1.06)年;合并症:胆道感染11 例,十二指肠溃疡7 例。研究组男26 例,女22 例;年龄18~70 岁,平均(45.37±4.93)岁;病程最短5 个月,最长6 年,平均(3.16±1.03)年;合并症:胆道感染10 例,十二指肠溃疡9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湿热壅滞型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4]中BRG 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18 周岁;(3)无药物过敏史,病情稳定;(4)知情,自愿参与,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肿瘤、全身感染等疾病;(2)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兰索拉唑肠溶片(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606,规格:每片15 mg)每次15 mg,每天1次;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10,规格:每片5 mg)每次5 mg,每天3次。

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调脾益胃汤加减治疗。基础药方:蒲公英、姜半夏、建曲、厚朴、党参各15 g,白术12 g,炒麦芽、乌梅、陈皮、白芍、丹参、当归各10 g,甘草8 g。药方加减:恶心症状重者加茯苓20 g,赭石12 g,旋覆花、柿蒂各10 g;反酸症状重者加煅瓦楞子10 g,黄连6 g,吴茱萸3 g;胃痛重者加蒲黄、五灵脂各10 g,三七粉3 g。取上述中药,加入清水1000 mL,先浸泡30 min,后用大火烧开,续小火熬制,取汁300 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每次150 mL。

4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连续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比较2组治疗前(入院第2天清晨)、治疗后(治疗后第4 周)中医证候积分及胃肠激素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临床疗效: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为依据,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胃镜未见到反流胆汁、黏膜糜烂;显效: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胃镜见胆汁反流明显改善,胃液中胆汁酸异常值较前下降;有效:症状较前好转,复查胃镜见胆汁反流稍微改善,胃液中胆汁酸异常值较前下降;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中医证候积分:参考文献[5]对患者的胃痛或痛窜两胁、胃脘痞满、反酸或烧心、口苦或口臭、情志不畅、烧灼感、嗳气等中医证候进行评分,根据无、轻度、中度、重度依次计为0、2、4、6 分,总分0~42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胃肠激素水平: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经离心处理后取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胆囊收缩素(CCK)、胃泌素(Gastrin)水平的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2 组患者接受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BRG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s,分)

表1 2组BRG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对照组情志不畅3.83±0.51 1.83±0.55 18.474 0 3.62±0.671)0.92±0.322)25.194 0例数48时间节点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研究组48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反酸或烧心3.85±0.43 2.41±0.12 22.348 0 3.76±0.331)1.31±0.642)23.573 0胃痛或痛窜两胁3.54±0.25 2.76±0.51 9.514 0 3.48±0.411)1.75±0.742)16.461 0烧灼感2.64±0.85 1.87±0.24 6.040 0 2.87±0.641)0.87±0.412)18.231 0嗳气2.18±0.32 1.38±0.36 11.507 0 2.21±0.561)0.88±0.552)11.739 0胃脘痞满4.37±0.68 2.28±0.61 15.851 0 4.28±0.911)1.28±0.452)20.474 0口苦或口臭2.73±0.47 1.54±0.43 12.942 0 2.54±0.531)0.54±0.652)16.522 0

2.2 胃肠激素水平治疗后,2 组血清CCK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Gastrin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血清CCK 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Gastrin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BRG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 s,ng/L)

表2 2组BRG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 s,n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48 48 CCK Gastrin治疗后76.41±10.221)50.24±8.611)13.568 0治疗前85.41±8.52 85.64±8.67 0.131 0.896治疗后120.47±13.881)138.96±15.471)6.164 0治疗后90.54±15.42 90.27±15.29 0.086 0.932

2.3 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92%(47/48),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P<0.05)。见表3。

表3 2组BRG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安全性治疗后,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BRG 主要是指胆汁及其他肠液混合液反流经幽门进入胃部,胃酸对胃黏膜产生刺激而形成的胃黏膜炎性病变,会导致恶心、呕吐、腹胀等一系列症状[6]。由于BRG 的病程长且反复发作,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于BRG 西医主要通过控制胃酸的分泌达到治疗的效果,常见的有胃黏膜保护剂、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等。BRG 归属于中医学“痞证”“胃脘痛”等范畴,由肝脏瘀滞、脾胃失和所致。脾胃属中焦,乃脏腑气机升降的主要枢纽,情志不畅可导致肝气郁结,进而犯胃,使得脾胃功能亦受损;饮食不节、外感邪气等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无法运化水谷,引发胃气郁滞,导致胃痛、胃脘痞满、反酸或烧心等症状的发生。由此可见,BRG的病位在脾、胃,故治疗以健脾和胃为主。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加用调脾益胃汤,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控制病情。这是因为兰索拉唑是抑酸药,口服后作用于胃黏膜,在胃部的酸性环境下转化为活性代谢体,可特异性抑制质子泵H+/K+-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改善临床症状。但长期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且整体效果不理想,具有较高的复发率[7]。而中医辨证以调养脾胃的方式展开治疗,调脾益胃汤中的蒲公英补脾和胃;姜半夏降逆止呕;建曲主治食滞阻中、呕吐胀满;厚朴下气除满,主治脘痞吐泻、食积气滞;党参补中、益气、生津;白术补脾健胃、燥湿利水;炒麦芽健脾开胃;乌梅涩肠、生津;陈皮理气健脾,主治脘腹胀满;白芍柔肝止痛,可治胁痛、腹痛;丹参主治脘腹胁痛;当归润肠通便;甘草补脾益气。诸药联合共奏健脾益胃、燥湿利水等功效。本文与吴秀丽[8]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二者可从不同的作用机制改善胃肠道功能,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疾病恢复。另外加用调脾益胃汤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CK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Gastrin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调节胃肠激素的效果更为显著[9]。CCK、Gastrin是常见的胃肠激素,其中CCK主要促进胰腺腺泡分泌各种消化酶,促进胆囊的收缩,促进胆汁的排出,而BRG患者血清CCK水平则会降低;Gastrin是由G细胞分泌的激素,具有刺激胃黏膜细胞增殖、延缓胃排空、促进胰液分泌等作用。在安全性方面,2组治疗后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该方法安全性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对BRG 患者采取调脾益胃汤结合西药治疗能够强化效果,显著改善症状,同时不会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脾益胃汤胆汁
补脾益肺汤联合脐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脾肺气虚型临床研究
联用建中和胃汤与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价值研究
补脾益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自制山药饮,补脾益肺养阴除燥
补脾益肾方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0例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
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胃炎30例